一种用于制版装置的废水回收再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01558发布日期:2020-01-15 00:21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制版装置的废水回收再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广告与印刷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制版装置的废水回收再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胶印平版印刷版材制版涉及曝光和显影处理两道工序,曝光是采用受控制的特定光线或辐射作用于平版印刷版材,从而在平版印刷版材的表面成像涂层材料上形成潜影。经过曝光之后的平版印刷版材,表面涂层材料的曝光区域和未曝光区域在相应的显影液中具有不同的溶解特性,因而可以使用相应显影液对曝光之后的平版印刷版材进行显影处理,在平版印刷版材上形成所需图案。若平版印刷版材的表面涂层材料在曝光之后,在相应显影液中的溶解速度变得更慢,则显影过程中,未曝光区域的涂层材料会被显影液溶解,这样的涂层材料具有阴图成像的特性;反之,若表面涂层材料在曝光之后,在显影液中的溶解速度变得更快,显影过程中,曝光区域的涂层材料会被显影液溶解,这样的涂层材料具有阳图成像的特性。大部分显影过程是使用碱性显影液溶解去除平版印刷版材表面不需要的涂层材料,从而在版材表面形成所需要的图文区域及非图文区域。目前,上述显影过程一般都是采用制版装置来进行的。使用制版装置显影,一般顺序包括显影、水洗、上胶、烘干等这几道工序,这些工序在一套连续的显影设备上自动完成。显影过程是在制版装置的显影段完成的,曝光后的平版印刷版材,表面不需要的涂层材料在该显影段被溶解进入显影槽,显影槽内盛装的是显影液(一般为含硅酸盐或苛性碱的碱性显影液),碱性显影液在显影槽内被循环使用,直至寿命耗尽,再更换新的显影液。自动显影的第二步为水洗过程,使用清水冲洗版面,去除版面残留的碱性显影液以及少量溶解在碱性显影液中的涂层材料。为了保证清洗质量,大多数情况下,清洗印版后的废水是直接排放而不可利用。冲版用水一般是原水通过离子交换去除硬度后获得,以一台制版机每次制版用水20l,一天制版300张,则一天要使用6吨左右经离子交换处理后的水并产生同等质量的废水,成本较高。另外,冲版后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盐分,如果直接排放,不但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还污染环境。技术实现要素:申请人经过研究发现,在冲版用水指标中,对板材质量起重要影响的指标是浊度、菌落总数和溶解性总固体含量,本专利提供的系统能有效降低上述三项指标,以实现水的回收再利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制版装置的废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包括沉降池、纤维球过滤器、紫外线杀菌结构、中间水池、第一增压泵、纳滤膜结构、第二增压泵、反渗透膜结构、浓缩液水池、第三增压泵、盘式过滤器和清水池,所述沉降池、纤维球过滤器、紫外线杀菌结构、中间水池、第一增压泵、纳滤膜结构、第二增压泵、反渗透膜结构和清水池通过管路依次连接,制版装置的冲版结构的废水出口与进水口通过管路分别与沉降池和清水池连接,所述纳滤膜结构的浓缩液出口和反渗透膜结构的浓缩液出口均通过管路与浓缩液水池连接,所述浓缩液水池、第三增压泵、盘式过滤器和中间水池通过管路依次连接。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沉降池为斜管沉降池。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纳滤膜结构采用陶氏纳滤膜nf90。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反渗透膜结构采用陶氏反渗透膜元件bw30-365fr。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盘式过滤器的过滤精度为5-55μm。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制版装置的废水回收再利用系统,本系统的运行成本在2.2元/t水左右,且回收的清水的水质要好于常规技术中利用树脂交换产水的水质。该系统对水的回收率可达80%以上,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也能降低废水处理的负担(废水量少)。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制版装置的废水回收再利用系统的原理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制版装置的废水回收再利用系统,该系统包括沉降池、纤维球过滤器、紫外线杀菌结构、中间水池、第一增压泵、纳滤膜结构、第二增压泵、反渗透膜结构、浓缩液水池、第三增压泵、盘式过滤器和清水池等。其中,沉降池用于采用沉降的方式分离颗粒较大的物质,可采用直接静置(30分钟-2小时),也可以采用加入絮凝剂(具体可以采用聚硅铝类絮凝剂、聚丙烯酰胺等)和/或ph调节剂后再进行沉降。纤维球过滤器能基本去除对后续膜过滤造成损伤的大颗粒物质,以减小后续膜过滤的负担。紫外线消毒具有接触时间短,杀菌效率高,不改变水的物理化学性质,不产生残留物质与不良异味的优点,操作使用极其方便,可以抑制细菌和藻类在印刷板材生产线的冲洗水槽内的大量繁殖。本专利采用沉降池、纤维球过滤器和紫外线杀菌结构对废水进行预处理,避免污堵或者划伤膜,减少对膜本身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溶解性总固体(tds)是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的总称,其主要是钙、镁、钠、钾离子和碳酸离子、碳酸氢离子、氯离子、硫酸离子等。纳滤膜结构压力较低,一价盐脱除率50%-90%,二价及以上盐脱除率95%-98%;其对于废水中的硫酸根、钙、镁离子等高阶离子及部分低阶离子可以达到良好的去除;可保证反渗透系统进水的sdi小于1,极大的延长反渗透膜清洗周期,减少清洗废水排放量,从而达到延长反渗透膜运行寿命的目的。反渗透膜结构主要用于去除一价离子(主要是钠、氯离子)。盘式过滤器可提供很高的过滤精度(过滤精度可达5μm),其具有高效的反冲洗效果,只需10-20s可完成反清洗,可连续出水,维护难度低,可对浓缩液进行再次过滤,减少水的浪费,同时通过只对浓缩液进行处理,延长冲洗时间,降低成本并保证连续生产。中间水池、浓缩液水池和清水池用于储水,为常见的储水池或储水罐等。其中,沉降池、纤维球过滤器、紫外线杀菌结构、中间水池、第一增压泵、纳滤膜结构、第二增压泵、反渗透膜结构和清水池通过管路依次连接,制版装置的冲版结构的废水出口(排出废水)与进水口(加入清水)通过管路分别与沉降池和清水池连接,纳滤膜结构的浓缩液出口和反渗透膜结构的浓缩液出口均通过管路与浓缩液水池连接,浓缩液水池、第三增压泵、盘式过滤器和中间水池(进水口)通过管路依次连接。进一步地,浓缩液水池的排污口(浓度达到一定浓度外排)、反渗透膜结构的排污口(清洗时打开)、纳滤膜结构的排污口(清洗时打开)、纤维球过滤器的排污口(清洗时打开)和盘式过滤器的排污口(清洗时打开)均通过管路与污水处理系统连接以进行污水处理。其中,中间水池(原水直接加入)或清水池(原水经过树脂交换后加入)上设有补水口,优选在中间水池处设置补水口。前述各结构之间的管路上根据需要设置泵、阀门或流量计等结构。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沉降池为斜管沉降池,其大小与处理量适配。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纤维球过滤器采用常见规格即可,其基本能滤除绝大多数颗粒杂质。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紫外线杀菌结构采用管道式结构(透明)并通过紫外线灯提供紫外线。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纳滤膜结构采用陶氏纳滤膜nf90。冲洗废水较易发生tds波动,采用nf90纳滤膜可将tds脱除率稳定在85%左右,利于下级反渗透膜的运行。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反渗透膜结构采用陶氏反渗透膜元件bw30-365fr。陶氏反渗透膜元件bw30-365fr,适用于含盐量10000mg/l以下的水处理,可减少有机物及微生物在膜表面的吸附,大大提高了膜元件在高浓度废水条件下的性能和化学清洗的恢复性能。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盘式过滤器的过滤精度为5-55μm;优选地,过滤精度为5-10μm。为了实现能连续和稳定的生产,纤维球过滤器对废水进行过滤处理,去除水中大部分悬浮物和大颗粒机械固体杂质;通过紫外线杀菌结构对水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进行灭活,防止因细菌滋生对膜元件表面产生粘膜造成污堵,通过上述处理能延长膜的寿命并延长清洗周期。经核算,本系统的运行成本在2.2元/t水左右,且回收的清水的水质要好于常规技术中利用树脂交换产水的水质。采用本系统处理后的水质如表1所示:表1项目控制指标ph6.5-8.5浊度≤1ntu菌落总数≤3cfu/mlcodcr≤5mg/l氨氮≤2mg/l总磷≤0.1mg/l总硬度≤0.03mmol/l溶解性总固体≤40mg/l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仅起区分作用,无其他特殊意义。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