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降解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95281发布日期:2020-01-03 11:00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生化降解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化降解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化降解设备。



背景技术: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产生大量的垃圾,传统的垃圾处理设备对垃圾降解处理过程相对简单,或是仅仅执行垃圾分拣操作得到固体垃圾,然后通过另外一个专门的发酵装置,对分拣后的垃圾进行发酵操作,生产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对垃圾的集中化、完全化处理;另外,在发酵过程中,固体餐厨垃圾存在湿度较大,不利于进行发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处理工序分开,占地面积大。现有的生化降解设备无法较好的控制温度以保证生化降解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热风控制高效且便捷的生化降解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化降解设备,其中,所述生化降解设备包括:

设备内仓,包括一块顶板和一块底板,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的四块侧板,所述顶板开设置有垃圾入口端;

热风控制组件,包括热风机和热风管,所述热风机固定于设备内仓外,所述热风机与所述热风管相连接,所述热风管伸入所述设备内仓内,并沿所述垃圾入口端内侧周向延伸,所述热风管设置有多个转动部,所述多个转动部可相对于所述顶板转动调整,每一所述转动部设置有出风口,用于将所述热风管内的热风输出至所述设备内仓,所述转动部的出风口方向相对所述顶板倾斜。

其中,所述热风机设置有与所述热风管连通的气腔,气腔内设置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可加热所述气腔内的气体。

其中,所述气腔内还设置有风扇,所述风扇将所述气腔内的热气经所述热风管吹送至所述设备内仓内。

其中,所述热风控制组件还包括转动调整机构,所述转动调整机构固定于所述转动部远离所述顶板一侧,用于调整所述转动部的转动角度。

其中,所述转动调整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的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一电机经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调整所述转动部的角度,第一传动组件可以是齿轮组件。

其中,所述转动调整机构还包括多个电机和多个传动组件,所述每一电机经所述每一传动组件分别驱动所述每一个转动部转动。

其中,所述多个转动部不分布在一条直线上。

其中,所述热风管还包括出风阀门,每一所述出风阀门在所述热风管内部连接每一所述转动部,所述出风阀门用于控制出风大小。

其中,所述热风控制组件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多个出风阀门的开启与闭合。

其中,所述每一驱动件分别驱动所述每一个出风阀门的开启与闭合,用于调整所述每一个出风阀门的出风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化降解设备通过设置有热风机和热风管,所述热风机固定于设备内仓外,所述热风机与所述热风管相连接,所述热风管伸入所述设备内仓内,并沿所述垃圾入口端内侧周向延伸,所述热风管设置有多个转动部,所述多个转动部可相对于所述顶板转动调整,每一所述转动部设置有出风口,用于将所述热风管内的热风输出至所述设备内仓,所述转动部的出风口方向相对所述顶板倾斜;使得所述生化降解设备可以高效准确的控制热风输入,保证热风均匀稳定的输入内仓,且精准控制热风大小,减少能源浪费,保证降解剂反应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化降解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生化降解设备100。所述生化降解设备100包括:

设备内仓10,包括一块顶板11和一块底板12,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顶板11和底板12之间的四块侧板13,所述顶板11开设置有垃圾入口端;

热风控制组件20,包括热风机21和热风管22,所述热风机21固定于设备内仓10外,所述热风机21与所述热风管22相连接,所述热风管22伸入所述设备内仓10内,并沿所述垃圾入口端内侧周向延伸,所述热风管22设置有多个转动部23,所述多个转动部23可相对于所述顶板11转动调整,每一所述转动部23设置有出风口231,用于将所述热风管22内的热风输出至所述设备内仓10,所述转动部23的出风口231方向相对所述顶板倾斜。

通过设置有热风机21和热风管22,所述热风机21固定于设备内仓10外,所述热风机21与所述热风管22相连接,所述热风管22伸入所述设备内仓10内,并沿所述垃圾入口端内侧周向延伸,所述热风管22设置有多个转动部23,所述多个转动部23可相对于所述顶板11转动调整,每一所述转动部23设置有出风口231,用于将所述热风管23内的热风输出至所述设备内仓10,所述转动部23的出风口231方向相对所述顶板11倾斜;使得所述生化降解设备100可以高效准确的控制热风输入,保证热风均匀稳定的输入内仓,且精准控制热风大小,减少能源浪费,保证降解剂反应的稳定性。

具体的,所述生化降解设备100用于生化降解湿垃圾等有机物,所述设备内仓10用于提供生化降解空间,需要在一定恒温下生化降解有机物。所述设备内仓10,包括一块顶板11和一块底板12,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顶板11和底板12之间的四块侧板13,所述顶板11开设置有垃圾入口端;本实施方式中,顶板11、底板12和侧板13均为矩形板件,增大了所述设备内仓10的容置空间。

所述热风控制组件20,包括热风机21和热风管22,具体的,所述热风机21固定于设备内仓10外,用于提供热风源,所述热风机21与所述热风管22相连接,所述热风管22伸入所述设备内仓10内,并沿所述垃圾入口端内侧周向延伸,用于将所述热风机21提供的热风源输送到所述设备内仓10内,控制所述设备内仓的温度,同时,所述热风管22设置有多个转动部23,所述多个转动部23可相对于所述顶板转动调整,每一所述转动部设置有出风口231,用于将所述热风管22内的热风输出至所述设备内仓10,所述转动部23的出风口231方向相对所述顶板11倾斜,使得热风进入所述设备内仓10更加均匀,避免了设备内仓10仅有四周受热,导致中间热量过低。

进一步地,所述热风机21设置有与所述热风管22连通的气腔211,气腔211内设置加热器212,所述加热器212可加热所述气腔211内的气体。

具体的,通过所述加热器212控制加热所述气腔211内的气体,所述加热器212利用电能达到加热所述气腔内211的气体的效果。所述加热器212体积小,加热功率高,采用智能控制模式,控温精度高,可与计算机联网。应用范围广,寿命长,可靠性高。

进一步地,所述气腔211内还设置有风扇213,所述风扇213将所述气腔211内的热气经所述热风管22吹送至所述设备内仓10内,所述风扇213的转速可以通过电机控制,从而实现控制热气吹送的大小,合理吹送热气,节约能源。

具体的,所述气腔211内还设置有风扇213,所述风扇213将所述气腔211内的热气经所述热风管22吹送至所述设备内仓10内,所述风扇213的转速可以通过转机控制,所述生化降解设备内的待降解物较少时,热气吹送量减小,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热风控制组件20还包括转动调整机构24,所述转动调整机构24固定于所述转动部23远离所述顶板11一侧,用于调整所述转动部23的转动角度,可以实现调整所述转动部23的转动角度,从而达到改变所述转动部23的出风口方向的效果,改变输出至所述设备内仓10的热风方向,调整所述设备内仓10内的温度恒定。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调整机构24包括第一电机241和与所述第一电机241连接的第一传动组件242,所述第一电机241经所述第一传动组件242调整所述转动部23的角度,第一传动组件242可以是齿轮组件。

具体的,所述第一电机241经所述第一传动组件242调整所述转动部23的角度,所述角度在一定范围内,所述第一传动组件242通过转动齿轮控制所述转动部23的转动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调整机构24还包括多个电机241和多个传动组件242,所述每一电机241经所述每一传动组件242分别驱动所述每一个转动部23转动。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一个电机241经所述一个传动组件242分别驱动所述每一个转动部23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转动部23不分布在一条直线上,可以实现每一转动部23的出风方向交错,使得热风散布均衡,且方便中间形成蒸汽上升通道,避免了热量聚集,分布不均匀。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热风管22还包括出风阀门221,每一所述出风阀门221在所述热风管22内部连接每一所述转动部23,所述出风阀门221用于控制出风大小。

进一步地,所述热风控制组件20还包括驱动件25,所述驱动件25用于驱动所述多个出风阀门221的开启与闭合。

进一步地,所述每一驱动件25分别驱动所述每一个出风阀门221的开启与闭合,用于调整所述每一个出风阀门221的出风量。

具体的,所述每一驱动件25分别驱动所述每一个出风阀门221的开启与闭合,所述出风闸门221可能处于半开启状态,从而更加细化控制出风量,实现出风量的精准控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化降解设备通过设置有热风机和热风管,所述热风机固定于设备内仓外,所述热风机与所述热风管相连接,所述热风管伸入所述设备内仓内,并沿所述垃圾入口端内侧周向延伸,所述热风管设置有多个转动部,所述多个转动部可相对于所述顶板转动调整,每一所述转动部设置有出风口,用于将所述热风管内的热风输出至所述设备内仓,所述转动部的出风口方向相对所述顶板倾斜;使得所述生化降解设备可以高效准确的控制热风输入,保证热风均匀稳定的输入内仓,且精准控制热风大小,减少能源浪费。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