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28708发布日期:2020-04-10 16:26阅读:71来源:国知局
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生活、建筑等垃圾越来越多,再加上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引发了严重的水环境污染。为了减轻对环境的影响,必须对污水进行处理后再排放,为此市面上已经研发出了相应的污水处理设备及工艺方法。目前较常见的污水处理方法有分级过滤、沉淀后固液分离等,可以实现将污水中有危害的固体物质直接提取出来后再将净化后的清水排出,然而对于沉淀后固液分离的方法来说,一方面采用的设备结构较为复杂笨重,不利于根据实际的污水处理需要改变布设位置;另一方面沉淀后的固液分离不够彻底,排出的清水中经常还会有较多的固体颗粒,达不到预期的污水处理效果,因而只能尽量延长固液分离反应时间,不可避免地降低了污水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固液分离不够彻底导致污水处理效果不好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污水处理设备。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

固液分离容器;

混合反应箱,设在所述固液分离容器内部,且所述混合反应箱的下部与所述固液分离容器连通,用于对外加的絮凝剂与污水进行混合并将反应得到的物质输至所述固液分离容器进行固液分离;

加药装置,与所述混合反应箱连接,用于向所述混合反应箱中加注絮凝剂;

污水输入部件,与所述混合反应箱连接,用于向所述混合反应箱中加注污水;

清水收集部件,设在所述固液分离容器上部,用于将固液分离后的清水溢流排出;

固体排出部件,设在所述固液分离容器底部,用于将固液分离后的固体排出。

对污水进行处理时,絮凝剂通过加药装置、污水通过污水输入部件共同加入混合反应箱,外加的絮凝剂与污水在混合反应箱内进行混合反应,污染物絮凝成固体颗粒。反应后的物质都流至固液分离容器中,在固液分离容器中絮凝形成的固体颗粒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然下沉至固液分离容器底部再通过固体排出部件直接向外排出,固液分离得到的清水在混合反应箱外壁与固液分离容器内壁之间的空间中缓慢上升并直接进入清水收集部件。通过如上设置,污水处理设备可以达成至少如下的一些效果:整体结构紧凑,絮凝沉淀与清水分离在一个装置内可以同时完成,占地空间小,方便根据污水处理的需要进行移动改变布设的位置;在一个处理工序中,污水与絮凝剂在混合反应箱内有更加充分的接触和反应时间,污水中的污染物基本都可以通过反应絮凝沉淀为固体颗粒并沉淀到底部,分离后的清水直接进入清水收集部件中,固液分离进行得较为彻底,能够达到预期的污水处理效果,且不需要刻意延长反应时间,提升了污水处理的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合反应箱内布设挡流结构,用于降低污水和絮凝剂的流动速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流结构为上下间隔布置的挡流隔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合反应箱内腔为弯曲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水收集部件包括溢流收集水槽,所述溢流收集水槽设在所述固液分离容器外侧,且所述溢流收集水槽与所述固液分离容器的顶部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溢水引导槽体,设在所述固液分离容器的顶部开口且与所述清水收集部件连通,用于引入所述固液分离容器溢出的清水并将清水导出至所述清水收集部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溢水引导槽体为长条形,且所述溢水引导槽体的槽壁边缘低于所述固液分离容器的顶部开口,所述溢水引导槽体通过一端的引出口与所述清水收集部件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溢水引导槽体有多个,分别设在所述混合反应箱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药装置为加药漏斗,所述污水输入部件为污水输入管;所述加药漏斗和所述污水输入管并排安装在所述固液分离容器的顶部且分别与所述混合反应箱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体排出部件为设在所述固液分离容器底部的排污管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污水处理设备的主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污水处理设备的a-a向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污水处理设备省略顶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固液分离容器,110.顶盖,120.纵向分隔板,

200.混合反应箱,210.挡流结构,

300.加药装置,310.加药漏斗,

400.污水输入部件,410.污水输入管,

500.清水收集部件,510.溢流收集水槽,520.排水管,

600.溢水引导槽体,610.引出口,

700.固体排出部件,710.排污管道,720.法兰,

800.固定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考附图提供以下描述,以助于对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的全面理解。其包含各种特定的细节以助于该理解,但这些细节应当被视为仅是示范性的。相应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背离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所描述的各种实施例作出变化和改进。此外,为了清楚和简洁起见,可能省略对熟知的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的描述仅是为了解释的目的,而不是为了限制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

应当理解的是,单数形式“一”、“一个”包含复数的指代,除非上下文明确地另有其他规定。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设备,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

固液分离容器100,用于对混合反应箱200反应后得到的物质固液分离;

混合反应箱200,设在固液分离容器100内部,且所述混合反应箱200的下部与固液分离容器100连通,用于对外加的絮凝剂与污水进行混合并将反应得到的物质输至固液分离容器100;

加药装置300,与所述混合反应箱200连接,用于向混合反应箱200中加注絮凝剂;

污水输入部件400,与所述混合反应箱200连接,用于向混合反应箱200中加注污水;

清水收集部件500,设在固液分离容器100上部,用于将固液分离后的清水溢流排出;

固体排出部件700,设在固液分离容器100底部,用于将固液分离后的固体排出。

絮凝沉淀法是当前污水处理中较为常用的手段,现有的絮凝沉淀设备一般包括絮凝池及沉淀池,污水首先再絮凝池中与絮凝剂充分混合,混合完成后,絮凝池内的污水进入沉淀池内,沉淀完成后,上清液排出作进一步处理。

参见图2至图4,上述实施例具体操作时,将絮凝剂通过加药装置300、污水通过污水输入部件400共同加入混合反应箱200,外加的絮凝剂与污水在混合反应箱200内进行混合反应。反应后得到的物质直接流至固液分离容器100中,在固液分离容器100中絮凝形成的固体颗粒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然下沉至固液分离容器100底部再通过固体排出部件700直接向外排出,固液分离得到的清水在混合反应箱200外壁与固液分离容器100内壁之间的空间中缓慢上升并直接进入清水收集部件500。该设备整体结构紧凑,絮凝沉淀与清水分离在一个装置内可以同时完成,占地空间小,方便根据污水处理的需要进行移动改变布设的位置;在一个处理工序中,污水与絮凝剂在混合反应箱200内有很充分的相互接触和反应时间,污水中的污染物基本都可以通过反应絮凝沉淀为固体颗粒并沉淀到底部,分离后的清水直接进入清水收集部件500,固液分离较为彻底,能够达到预期的污水处理效果,且不需要刻意延长反应时间,提升了污水处理的效率。通过合理控制絮凝剂、污水的加注速度可以实现污水絮凝沉淀处理过程的持续不间断进行。

参见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混合反应箱200内布设挡流结构210,用于降低污水和絮凝剂的流动速度。具体地,污水和絮凝剂加入到混合反应箱200后,挡流结构210对污水和絮凝剂起到了阻挡作用,增加了絮凝剂与污水的接触面积与接触时间,保证污水与絮凝剂在混合反应箱200内进行更充分的混合反应,污水中的污染物基本都能够在混合反应箱200中通过反应絮凝为固体颗粒,保证了固液分离容器100中固液分离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流结构210为上下间隔布置在混合反应箱200内的挡流隔板。具体地,可在挡流隔板表面开设通孔供污水和絮凝剂自上而下通过,上下间隔布置的挡流隔板通过层层设置障碍阻止污水流动、限制污水和絮凝剂流动的速度,延长了二者在混合反应箱200内的反应时间;且污水和絮凝剂通过与挡流隔板的反复碰撞能够更加充分地混合,增加了相互接触面积。通过上述作用整体上延长了反应时间,污染物能够有充足的机会与絮凝剂接触反应。

优选地,相邻的挡流隔板可以在混合反应箱200内错开布置,可以进一步阻止污水的流动,也增加了污水与絮凝剂相互接触面积,反应更加充分。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挡流结构210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例如可以是设在混合反应箱200内壁上的凸块或凸条,还可以是设在混合反应箱200中的往复式搅拌叶片,只要能限制污水和絮凝剂流动的速度、增加二者相互接触的面积皆可,此处不做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合反应箱200内腔为弯曲结构。弯曲结构的混合反应箱200可以增加污水和絮凝剂在混合反应箱200中的流动距离,从而延长了絮凝剂与污水的反应时间,且污水和絮凝剂通过与混合反应箱200内腔的碰撞能够更加充分地混合,增加了相互接触面积,共同保证混合反应更加充分。

参见图1、图2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清水收集部件500包括溢流收集水槽510,所述溢流收集水槽510设在固液分离容器100外侧,且溢流收集水槽510与固液分离容器100的顶部连通。具体地,溢流收集水槽510与固液分离容器100的连通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在固液分离容器100侧壁上开溢流孔,固液分离容器100中的清水通过溢流孔直接流到外侧的溢流收集水槽510中;溢流收集水槽510的顶部开口与固液分离容器100的顶部开口平齐或低于固液分离容器100的顶部开口时,固液分离容器100中的清水可以直接向外溢出至溢流收集水槽510中,进入溢流收集水槽510中的清水可以直接通过排水管520排至外部。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除了溢流收集水槽510,清水收集部件500还可以是设在固液分离容器100外侧的溢流水箱,溢流水箱采用封闭式结构,可以容纳一定量的清水,固液分离容器100中的清水可以直接流入溢流水箱中被存储起来,每隔一段时间向外排放。

参见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溢水引导槽体600,设在固液分离容器100的顶部开口处且与清水收集部件500连通,用于引入固液分离容器100溢出的清水并将清水导出至清水收集部件500。当固液分离容器100中的液面升高至顶部开口处时,水会流入溢水引导槽体600,并顺着溢水引导槽体600流至清水收集部件500中,利用该方案可以实现对清水溢出方向的控制,将其准确引导至清水收集部件500,防止清水肆意外流甚至直接流出洒到整个设备外部;利用溢水引导槽体600还可以控制清水溢出至清水收集部件500中的速度,进一步保证从清水收集部件500向外排出的水流量稳定。

优选的,所述溢水引导槽体600为长条形,且溢水引导槽体600的槽壁边缘低于固液分离容器100的顶部开口,溢水引导槽体600通过一端的引出口610与清水收集部件500连通。当固液分离容器100中的液面升高至超过溢水引导槽体600的槽壁顶端边缘时,水会流入溢水引导槽体600并通过引出口610流入清水收集部件500。采用该结构便于制造,能够节约制造成本,且便于各部件之间的连接装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溢水引导槽体600有多个,分别设在混合反应箱200两侧。多个溢水引导槽体600可以将固液分离容器100中的清水同时引出至清水收集部件500,可以防止输入流量过大时清水肆意流出至整个设备外部,加快清水的排出速度,使用灵活性更高。

参见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液分离容器100内部设有纵向分隔板120,用于将固液分离容器100内腔分隔成多个纵向空间。固液分离容器100内腔被纵向分隔板120分隔成多个纵向空间后,固液分离得到的清水在混合反应箱200外壁与固液分离容器100内壁之间的各个纵向空间中可以以一致的速度均匀上升,保证上升的清水能够始终以稳定的流量流入到清水收集部件500中,减少因固液分离容器100中液面的波动导致流入清水收集部件500的流量不稳定的情况的发生。

参考图1至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加药装置300为加药漏斗310,污水输入部件400为污水输入管410;所述加药漏斗310和污水输入管410并排安装在固液分离容器100的顶部且分别与混合反应箱200连通。可以分别通过加药漏斗310和污水输入管410将絮凝剂和污水同步输注到混合反应箱200中,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根据生产需要自由调节加药的速度和污水输入的速度使二者的注入速度匹配以保证絮凝反应的充分进行。

如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固体排出部件700为设在固液分离容器100底部的排污管道710。当固液分离容器100底部蓄积的固体污染物颗粒达到一定的量时,打开排污管道710上的排污阀即可将固体颗粒排出,排出后关闭排污阀。优选的,可以在排污管道710的出口安装法兰720,将吸污泵通过法兰720连接到排污管道710口即可直接用吸污泵将底部沉淀颗粒抽走。

参考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固液分离容器100顶部设有顶盖110,加药装置300和污水输入部件400皆安装到顶盖110上。顶盖110能够阻止空气中的污染物进入固液分离容器100内部,且方便了加药装置300和污水输入部件400的装配。

如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固液分离容器100的下部设为漏斗状。具体地,固体颗粒物可以顺着固液分离容器100的下部内壁滑到最底部,再通过固体排出部件700排出。固液分离容器100下部设为漏斗状便于固体颗粒物的集中收取和后续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液分离容器100内壁和混合反应箱200外壁之间的空间内设有过滤层(图中未示出)。随着固液分离容器100中沉淀分离的清水的液面缓慢升高,清水会从过滤层穿过再流入清水收集部件500,在这个过程中微量的污染物可以被过滤层直接滤掉,经过滤后的清水杂质含量更少、洁净度更高,可以达到直接向自然坏境中排放的标准,减少了后续处理的步骤和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液分离容器100设在固定支架800上。固定支架800可以为固液分离容器100提供稳定的支撑,降低其发生倾斜的概率,提升了设备整体的稳定性。优选的,固定支架800上设有攀爬扶手,检修人员可以通过攀爬扶手攀爬至固液分离容器100所在的高度相关部件进行快速检修,提升了使用便捷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