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滤膜过滤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42987发布日期:2020-06-02 19:42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滤膜过滤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滤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超滤膜过滤组件。



背景技术:

超滤膜,是一种孔径规格一致,额定孔径范围为0.01微米以下的微孔过滤膜,在膜的一侧施以适当压力,就能筛出小于孔径的溶质分子,以分离分子量大于500道尔顿、粒径大于10纳米的颗粒,超滤膜是最早开发的高分子分离膜之一,在60年代超滤装置就实现了工业化,目前,超滤膜在长期使用时,需要定期对其膜层进行清理以便防止其发生堵塞的现象,但现有的超滤膜组件并具有自动清洗的功能,只能人工手动清理,此过程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也会影响超滤膜的正常使用,因此,基于以上缺点,现推出一种超滤膜过滤组件对此来进行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滤膜过滤组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滤膜过滤组件,包括清洗机构,所述清洗机构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顶端中心位置设置有进水管,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前侧左右两端均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且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一壳体的内腔后侧通过轴承相连接,所述轴承的内环与第一壳体的内壁过盈配合,且轴承的外环与第一连接杆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外壁前后两侧分别过盈配合有套筒和第一锥形齿轮,所述套筒的外壁圆周均安装有挡板,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前后两侧中心位置均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二连接杆,所述轴承的内环与第一壳体的内壁过盈配合,且轴承的外环与第二连接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内侧安装有与第一锥形齿轮啮合相连的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底端圆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腔左右两端均内嵌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端延伸出滑槽且安装有与第二锥形齿轮啮合相连的第三锥形齿轮,所述第三锥形齿轮的底端中心位置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底端延伸出第一壳体的下表面且安装有圆盘毛刷;

所述清洗机构的底端螺纹连接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腔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活性炭过滤网和kdf层,所述第二壳体的底端螺纹连接有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的内腔安装有超滤膜,所述第三壳体的底端设置有排水管,所述第三壳体的左侧底端安装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顶端左侧设置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一锥形齿轮相对应第三锥形齿轮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挡板位于进水管的正下方。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内部呈中空状设置。

优选的,所述圆盘毛刷的底端与活性炭过滤网的顶端相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超滤膜过滤组件,通过第一连接杆、套筒、第一锥形齿轮、挡板、第二连接杆和第二锥形齿轮之间的配合,从而可以在水流动且拨动挡板向内侧转动的情况下,促使第三锥形齿轮带动连接管和圆盘毛刷进行转动,转动的圆盘毛刷可以对与其相贴合的活性炭过滤网的顶端进行转动清理,通过活性炭过滤网和kdf层之间的配合,从而可以对水初步过滤杀菌及去异味等处理,通过超滤膜可对水进一步进行过滤净化处理,通过排污管和阀门之间的配合,从而可以将过滤出来的污水排出,通过排水管可以将净化完毕的水排出,该装置具有自动清洗的功能,无需拆卸手动清洗,在不影响该装置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完成清洗作业,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省时省力,过滤效果明显,使用灵活,实用性强,满足现有市场上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清洗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清洗机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壳体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超滤膜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清洗机构,101、第一壳体,102、进水管,103、第一连接杆,104、套筒,105、第一锥形齿轮,106、挡板,107、第二连接杆,108、第二锥形齿轮,109、滑槽,1010、滑块,1011、第三锥形齿轮,1012、连接管,1013、圆盘毛刷,2、第二壳体,3、活性炭过滤网,4、kdf层,5、第三壳体,6、超滤膜,7、排水管,8、排污管,9、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超滤膜过滤组件,包括清洗机构1,清洗机构1包括第一壳体101,第一壳体101的顶端中心位置设置有进水管102,第一壳体101的内腔前侧左右两端均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一连接杆103的一端,且第一连接杆103的另一端与第一壳体101的内腔后侧通过轴承相连接,轴承的内环与第一壳体101的内壁过盈配合,且轴承的外环与第一连接杆103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103的外壁前后两侧分别过盈配合有套筒104和第一锥形齿轮105,套筒104的外壁圆周均安装有挡板106,第一壳体101的内腔前后两侧中心位置均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二连接杆107,轴承的内环与第一壳体101的内壁过盈配合,且轴承的外环与第二连接杆107的外侧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107的内侧安装有与第一锥形齿轮105啮合相连的第二锥形齿轮108,当水流从进水管102进入到第一壳体101的内腔时,水流会拨动挡板106向内侧转动,而向内侧转动的挡板106会带动套筒104、第一连接杆103和第一锥形齿轮105一起向内侧转动,由于第一锥形齿轮105与第二锥形齿轮108相互咬合,所以当第一锥形齿轮105转动,促使第二锥形齿轮108也一起转动,第一壳体101的内腔底端圆周开设有滑槽109,滑槽109的内腔左右两端均内嵌有滑块1010,滑块1010的顶端延伸出滑槽109且安装有与第二锥形齿轮108啮合相连的第三锥形齿轮1011,当第二锥形齿轮108转动时,第二锥形齿轮108会带动第三锥形齿轮1011一起转动,第三锥形齿轮1011的底端中心位置安装有连接管1012,连接管1012的底端延伸出第一壳体101的下表面且安装有圆盘毛刷1013,转动的第三锥形齿轮1011会带动连接管1012与圆盘毛刷1013一起转动;

清洗机构1的底端螺纹连接有第二壳体2,第二壳体2的内腔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活性炭过滤网3和kdf层4,通过活性炭过滤网3和kdf层4可以初步有效地对水流进行过滤杀菌及去异味等处理,第二壳体2的底端螺纹连接有第三壳体5,第三壳体5的内腔安装有超滤膜6,通过超滤膜6可以对水进一步进行过滤净化处理,第三壳体5的底端设置有排水管7,排水管7可以将过滤完毕的净水排出,第三壳体5的左侧底端安装有排污管8,污水管8可以将过滤出来的污水排出,排污管8的顶端左侧设置有阀门9。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第一锥形齿轮105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一锥形齿轮105相对应第三锥形齿轮1011对称设置,从而明确了第一锥形齿轮105的数量与位置。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挡板106位于进水管102的正下方,从而明确了挡板106的位置,保证从进水管102流进来的水会拨动挡板106,促使其向内侧转动。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连接管1012的内部呈中空状设置,从而保证水流的正常流动。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圆盘毛刷1013的底端与活性炭过滤网3的顶端相贴合,从而明确了圆盘毛刷1013与活性炭过滤网3之间的位置关系,保证转动的圆盘毛刷1013可以对活性炭过滤网3进行清理。

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具体工作如下。

使用时,水流会从进水管102进入到第一壳体101的内腔,在其流动进入的过程中,水流会拨动进水管102正下方的挡板106,促使挡板106带动套筒104向内侧转动,而过盈连接在其外壁上的第一锥形齿轮105也会一同转动,由于第一锥形齿轮105与第二锥形齿轮108之间相互咬合,而第二锥形齿轮108又与第三锥形齿轮1011之间相互咬合,所以当第一锥形齿轮105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锥形齿轮108与第三锥形齿轮1011一起转动,转动的第三锥形齿轮1011会带动连接管1012和圆盘毛刷1013一起转动,转动的圆盘毛刷1013会对活性炭过滤网3的顶端外壁进行清理,有效的防止水中杂质堵塞活性炭过滤网3,水可一边流动一边对活性炭过滤网3清理,无需停止关闭后再拆卸人工清理,第一壳体101内腔的水流在拨动完挡板106后会继续向下流动且依次穿过连接管1012与圆盘毛刷1013进入到第二壳体2的内腔,第二壳体2内腔的水会依次穿过活性炭过滤网3和kdf层4进入到第三壳体5的内腔且与超滤膜6相接触,活性炭过滤网3和kdf层4可以初步对水进行过滤杀菌及去异味等处理,处理完毕后与超滤膜6相接触,超滤膜6对水进一步进行过滤净化处理,全部处理完毕后,污水会从排污管8排出,而净水会从排水管7排出,该装置具有自动清洗的功能,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省时省力,实用性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心位置”、“另一端”、“上”、“一侧”、“顶端”、“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同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卡接”、“插接”、“焊接”、“安装”、“设置”、“过盈配合”、“固定连接”、“螺钉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