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片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15091发布日期:2020-06-16 22:42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极片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极片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在极片清粉机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快速高效地除去极片表面的粉尘颗粒以保证极片的清洁进而保证电池质量。目前,极片清粉机一般不设除尘装置,羊毛刷清粉完毕后直接收入料盒内,这可能会导致极片残留部分粉尘进而影响电池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极片除尘装置,克服现有的极片清粉机无除尘功能的缺陷,以快速清除极片上的粉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极片除尘装置,包括风箱上壳体、风箱下壳体、吸尘机构、吹气台、分流机构和吹气机构,所述风箱上壳体装设于所述风箱下壳体上,所述风箱上壳体与所述风箱下壳体所围成的空间形成负压腔;

所述风箱上壳体顶部开设有吸气口,所述吸气口上方装设有吸气管;

所述负压腔通过所述吸气管与所述吸尘机构连通;

所述分流机构装设于所述吹气台上,所述吹气台装设于所述风箱下壳体内;

所述分流机构通过一位于该分流机构侧面的吹气管与所述吹气机构连通;

所述分流机构下方开设有分流孔,所述吹气台开设有上下互通的吹气通道;

所述风箱下壳体开设有吸气孔和吹气孔,所述吹气孔与所述吹气通道互通;

所述分流机构两侧与所述负压腔的侧壁间设有与所述负压腔互通的吸尘通道,所述吸气孔与所述吸尘通道互通。

进一步的,所述风箱上壳体与所述风箱下壳体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吸气孔设置有复数个,复数个所述吸气孔沿所述吹气台称前后对称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风箱下壳体下方两端分别装设有复数个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分流机构呈长方体,所述吹气台呈与所述分流机构大小相匹配的长方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吹气台,使极片在输送带的输送下移动至除尘装置下方时,吹气台能够将极片上的粉尘吹向两侧,粉尘将通过吸气孔被吸尘机构吸入负压腔内,进而被吸入外置的过滤箱内,设置分流机构,用于扰乱风波,使风波对极片上灰尘的清理效果达到最优状态。本实用新型采用吹吸同时进行的方式,能快速高效地除去残留粉尘并且不损坏极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极片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极片除尘装置的正面透视图;

图3为图2中a-a面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极片除尘装置的底部透视图;

图5为图2中a-a面的剖切立体图。

标号说明:

1、风箱上壳体;10、负压腔;11、吸气口;101、吸尘通道;111、吸气管;

2、风箱下壳体;21、吸气孔;22、吹气孔;

4、吹气台;41、吹气通道;411、第一吹气通道;412、第二吹气通道;413、第三吹气通道;

5、分流机构;52、分流孔;53、入风口;54、管接头;

6、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图5,一种极片除尘装置,包括风箱上壳体1、风箱下壳体2、吸尘机构、吹气台4、分流机构5和吹气机构,风箱上壳体1装设于风箱下壳体2上,风箱上壳体1与风箱下壳体2所围成的空间形成负压腔10;

风箱上壳体1顶部开设有吸气口11,吸气口11上方装设有吸气管111;

负压腔10通过吸气管111与吸尘机构连通;

分流机构5装设于吹气台4上,吹气台4装设于风箱下壳体2内;

分流机构5通过一位于该分流机构5侧面的吹气管与吹气机构连通;

分流机构5下方开设有分流孔52,吹气台4开设有上下互通的吹气通道41;

风箱下壳体2开设有吸气孔21和吹气孔22,吹气孔22与吹气通道41互通;

分流机构5两侧与负压腔10的侧壁间设有与负压腔10互通的吸尘通道101,吸气孔21与吸尘通道101互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于:

极片风波快速无伤除尘装置采用吹吸结合的方式,风波通过分流机构吹向由输送带输送的极片,极片的粉尘脱离极片浮游于其表面,并且粉尘将被风吹向极片与吸气孔正对的两侧,负压腔内产生的吸附力瞬间将粉尘吸入过滤箱内,吹气及吸尘的速度较快不会使粉尘再次附着于极片上。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吹气台,使极片在输送带的输送下移动至除尘装置下方时,吹气台能够将极片上的粉尘吹向两侧,粉尘将通过吸气孔被吸尘机构吸入负压腔内,进而被吸入外置的过滤箱内,设置分流机构,用于扰乱风波,使风波对极片上灰尘的清理效果达到最优状态。本实用新型采用吹吸同时进行的方式,能快速高效地除去残留粉尘并且不损坏极片。

进一步的,风箱上壳体1与风箱下壳体2可拆卸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风箱上壳体和风箱下壳体可通过螺栓和螺母配合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使风箱上壳体与风箱下壳体之间可拆卸连接,便于对壳体内的机构进行维护及零件更换。

进一步的,吸气孔21设置有复数个,复数个吸气孔21沿吹气台4称前后对称分布。

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复数个吸气孔,能够将被吹向极片两侧的粉尘吸入负压腔内,使极片上的粉尘被彻底吸附,进而保证了电池质量。

进一步的,风箱下壳体2下方两端分别装设有复数个弹簧6。

由上述描述可知,弹簧用于在除尘装置与传输设备间起到缓冲作用。

进一步的,分流机构5呈长方体,吹气台4呈与分流机构5大小相匹配的长方体。

由上述描述可知,将分流机构和吹气台设置成长方体,便于分流机构和吹气台的安装固定,并且能够使气流均匀流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请参照图1-图5,一种极片除尘装置,包括风箱上壳体1、风箱下壳体2、吸尘机构3、吹气台4、分流机构5和吹气机构6,风箱上壳体1装设于风箱下壳体2上,风箱上壳体1与风箱下壳体2所围成的空间形成负压腔10;

风箱上壳体1顶部开设有吸气口11,吸气口11上方装设有吸气管111;

负压腔10通过吸气管111与吸尘机构3连通;

分流机构5装设于吹气台4上,吹气台4装设于风箱下壳体2内;

分流机构5通过一位于该分流机构5侧面的吹气管与吹气机构6连通;

分流机构5下方开设有分流孔52,吹气台4开设有上下互通的吹气通道41;

风箱下壳体2开设有吸气孔21和吹气孔22,吹气孔22与吹气通道41互通;

分流机构5两侧与负压腔10的侧壁间设有与负压腔10互通的吸尘通道101,吸气孔21与吸尘通道101互通;

优选的,分流孔52和吹气通道41皆设置有复数个;

具体的,参照图5,分流机构5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与吹气管互通的入风口53,入风口53与吹气管连通,两侧的入风口53连通形成入风通道51,分流孔52开设于入风通道51侧壁,并且分流机构5通过位于分流机构5顶部的管接头54与一高压气进气管连通,用于在分流机构5内产生高压气流;

其中,管接头54型号为pc1203;

其中,吹气通道41包括第一吹气通道411、第二吹气通道412和第三吹气通道413,每一个分流孔52能够对应为第一吹气通道411、第二吹气通道412和第三吹气通道413输送风波;吹气台4内夹设有薄钢片42,且薄钢片42纵向插设于吹气通道内,由于气流的流动,使薄钢片42发生震动,进而能够产生声波,由声波和高压空气涡流对极片表面的粉尘颗粒清除。

风箱上壳体1与风箱下壳体2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

参照图2和图4,吸气孔21设置有复数个,复数个吸气孔21沿吹气台4呈前后对称分布。

参照图1和图2,风箱下壳体2下方两端分别装设有复数个弹簧6。

参照图2和图3,分流机构5呈长方体,吹气台4呈与分流机构5大小相匹配的长方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极片除尘装置,其采用吹、吸结合的方式,将极片上的灰尘往极片前后两侧吹以使灰尘悬浮于极片上,并通过吸尘机构从极片前后两侧将灰尘吸入,达到除尘的效果,该方法能够彻底清除极片表面的灰尘,并且不会对极片造成损伤,亦不会对极片造成二次污染,进而能够保证电池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