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脱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69939发布日期:2021-06-08 16:32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泥脱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脱水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污泥脱水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得到了高速发展,为实现国家的减排目标和水环境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污水厂的建设及运行伴随产生了大量剩余污泥,以含水率80%计,全国年污泥总产水量将很快突破3000万吨,污泥处理形势十分严峻。
3.现有的污泥脱水机,采用旋转内筒,穿设于旋转内筒内的搅拌棒和套设于旋转内筒外的固定外筒的结构方式,通过搅拌棒和旋转内筒的同时旋转对污泥进行脱水,但旋转内筒上的孔隙极易被污泥堵塞而影响渗水,导致脱水效率降低,且水分是通过自身重量渗出,渗水速率较低。因此急需一种污泥脱水装置来改善此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污泥脱水装置。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6.一种污泥脱水装置,包括支撑机构,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撑机构上用于提供能量的动力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动力机构的一侧且连接于所述支撑机构用于控制污泥排出的卸料机构。
7.优选地:所述卸料机构包括挡板、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伸缩轴上安装有所述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伸缩杆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伸缩杆连接于所述支撑机构。
8.如此设置,所述卸料机构用于控制1污泥的排出。
9.优选地:所述卸料机构包括堵盖、滑杆,所述滑杆安装在所述支撑机构的内部,所述滑杆与所述支撑机构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滑杆上安装有所述堵盖,所述堵盖与所述滑杆通过滑动连接,所述堵盖的一侧在所述滑杆上安装有弹簧。
10.如此设置,当所述绞龙轴的推力大于所述弹簧的弹力时,污泥推动所述堵盖运动,使所述堵盖与所述绞龙轴的末端产生缝隙,从而使污泥排出。
11.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底座、进料管,所述进料管安装在壳体的顶端,所述壳体与所述进料管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壳体的内部安装有隔板,所述壳体的下方安装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一侧在所述壳体的下方安装有导料板。
12.如此设置,所述支撑机构用于安装固定所述卸料机构与所述动力机构。
13.优选地: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减速电机、绞龙轴,所述绞龙轴安装在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绞龙轴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与所述绞龙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绞龙轴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与所述绞龙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绞龙轴的外侧安装有筛筒,所述筛筒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支撑机构。
14.如此设置,所述动力机构用于为污泥脱水提供动力。
15.优选地:所述隔板与所述壳体通过焊接连接,所述导料板与所述底座通过焊接连接。
16.如此设置,通过焊接连接确保了相互连接的两者之间一定的连接强度。
17.优选地:所述减速电机与所述绞龙轴通过联轴器连接。
18.如此设置,通过联轴器连接便于所述减速电机与所述绞龙轴之间进行动力的传输。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20.该脱水装置利用绞龙轴的特殊形状对筛筒内的污泥挤压与传送,使之与水分分离,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且能够人为的控制脱水后滤饼的干湿程度,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污泥脱水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污泥脱水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污泥脱水装置实施例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污泥脱水装置实施例二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污泥脱水装置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27.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8.1、支撑机构;11、底座;12、进料管;13、壳体;14、隔板;15、排水管;16、导料板;2、动力机构;21、减速电机;22、绞龙轴;23、第一轴承座;24、第二轴承座;25、筛筒;3、卸料机构;31、挡板;32、伸缩杆;33、滑杆;34、弹簧;35、堵盖。
具体实施方式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2.实施例1
33.如图1

图3所示,一种污泥脱水装置,包括支撑机构1,以及安装在支撑机构1上用于提供能量的动力机构2,还包括设置在动力机构2的一侧且连接于支撑机构1用于控制污泥排出的卸料机构3。
34.优选地:卸料机构3包括挡板31、伸缩杆32,伸缩杆32的伸缩轴上安装有挡板31,挡板31与伸缩杆32通过螺栓连接,伸缩杆32连接于支撑机构1,卸料机构3用于控制污泥的排出;支撑机构1包括底座11、进料管12,进料管12安装在壳体13的顶端,壳体13与进料管12通过螺栓连接,壳体13的内部安装有隔板14,壳体13的下方安装有排水管15,排水管15的一侧在壳体13的下方安装有导料板16,支撑机构1用于安装固定卸料机构3与动力机构2;动力机构2包括减速电机21、绞龙轴22,绞龙轴22安装在减速电机21的输出轴上,绞龙轴22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轴承座23,第一轴承座23与绞龙轴22通过轴承连接,绞龙轴22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轴承座24,第二轴承座24与绞龙轴22通过轴承连接,绞龙轴22的外侧安装有筛筒25,筛筒25通过螺栓连接于支撑机构1,动力机构2用于为污泥脱水提供动力;隔板14与壳体13通过焊接连接,导料板16与底座11通过焊接连接,通过焊接连接确保了相互连接的两者之间一定的连接强度;减速电机21与绞龙轴22通过联轴器连接,通过联轴器连接便于减速电机21与绞龙轴22之间进行动力的传输。
35.实施例2
36.如图1、2、4、5所示,一种污泥脱水装置,包括支撑机构1,以及安装在支撑机构1上用于提供能量的动力机构2,还包括设置在动力机构2的一侧且连接于支撑机构1用于控制污泥排出的卸料机构3。
37.优选地:卸料机构3包括堵盖35、滑杆33,滑杆33安装在支撑机构1的内部,滑杆33与支撑机构1通过螺纹连接,滑杆33上安装有堵盖35,堵盖35与滑杆33通过滑动连接,堵盖35的一侧在滑杆33上安装有弹簧34,当绞龙轴22的推力大于弹簧34的弹力时,污泥推动堵盖35运动,使堵盖35与绞龙轴22的末端产生缝隙,从而使污泥排出;支撑机构1包括底座11、进料管12,进料管12安装在壳体13的顶端,壳体13与进料管12通过螺栓连接,壳体13的内部安装有隔板14,壳体13的下方安装有排水管15,排水管15的一侧在壳体13的下方安装有导料板16,支撑机构1用于安装固定卸料机构3与动力机构2;动力机构2包括减速电机21、绞龙轴22,绞龙轴22安装在减速电机21的输出轴上,绞龙轴22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轴承座23,第一轴承座23与绞龙轴22通过轴承连接,绞龙轴22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轴承座24,第二轴承座24与绞龙轴22通过轴承连接,绞龙轴22的外侧安装有筛筒25,筛筒25通过螺栓连接于支撑机构1,动力机构2用于为污泥脱水提供动力;隔板14与壳体13通过焊接连接,导料板16与底座11通过焊接连接,通过焊接连接确保了相互连接的两者之间一定的连接强度;减速电机21与绞龙轴22通过联轴器连接,通过联轴器连接便于减速电机21与绞龙轴22之间进行动力的传输。
3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在使用时,首先将污泥添加絮凝剂后通过进料管12送入壳体13内部,启动减速电机21,减速电机21运转带动绞龙轴22转动,在绞龙轴22的作用下,污泥被挤压,水分透过筛筒25,从排水管15中排出,脱水后的污泥继续向后运动挤压,当到达筛筒25的出口端时,由于绞龙轴22一直转动,持续不断的对污泥产生推力,在
筛筒25的出口处不断的被挤压,一段时间后,伸缩杆32收缩带动挡板31运动,使之脱离筛筒25的末端,污泥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在导料板16上排出,或者当绞龙轴22持续不断的推压污泥,使得对堵盖35的推力大于弹簧34的弹力时,使弹簧34被压缩,堵盖35脱离筛筒25的出口端,污泥通过堵盖35与筛筒25的出口端之间的间隙挤出,落在导料板16上排出。
3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