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环境微循环生物滤床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75871发布日期:2021-03-23 11:10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环境微循环生物滤床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环境净化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水环境微循环生物滤床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及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河道人为破坏的影响较为严重,垃圾的倾倒及污水的排放,还有农业面源污染,使当前河道中的水质不断恶化,不仅水生物在不断的减少,由于长期的排污,地表水污染变质,蚊虫大量孽生,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影响城市形象的重要因素,尽快改善水环境质量,是群众的迫切要求同时也是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节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环境微循环生物滤床处理装置,通过自上而下的科学布水,在微生物和植物共同作用下,对污水进行处理,管理简单方便,出水水质好,使用年限长,耗能低,环保可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环境微循环生物滤床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取水井、提升泵、输水管、布水系统、滤床、出水井,所述的取水井通过取水管与河道连通,提升泵设在取水井底部,所述的布水系统设在滤床上,布水系统通过输水管与提升泵连通,所述的出水井通过出水管与滤床连通,出水井通过排水管与外界水体连通;

所述的滤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植物层、布水系统、生化好氧层、生化兼氧层、生化厌氧层、蓄水层,集水层、多级防渗层、保护层。

进一步的:所述的植物层,主要以根系发达的湿生植物为主。

进一步的:所述的布水系统,主要通过管道敷设进行均匀布水。

进一步的:所述的生化好氧层设有的通气管,通气管的底部与生化好氧层连通,通气管的上部与大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生化好氧层、生化兼氧层和生化厌氧层均通过滤料吸附相应的功能型微生物。

进一步的:所述的蓄水层,主要包括蓄水型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的多级防渗层,主要包括土工布和pe膜。

进一步的:所述的出水井通过出水管与滤床的集水层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自上而下的科学布水,以及功能型滤料的配比组合,在微生物和植物共同作用下,对污水进行处理,在经过蓄水层跟集水层将处理好的水排回原水体,不断地通过微循环生物滤池来提升水环境质量。

2、管理简单方便,出水水质好,使用年限长,耗能低,环保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植物层,2通气管,3布水系统,4生化好氧层,5生化厌氧层,6蓄水层,7集水层,8防渗层,9保护层,10生化兼氧层,11取水井,12提升泵,13输水管,14出水管,15出水井,16排水管,17河道,18取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水环境微循环生物滤床处理装置,包括取水井11、提升泵12、输水管13、布水系统3、滤床、出水井15,所述的取水井11通过取水管1与河道17连通,提升泵12设在取水井11底部,所述的布水系统3设在滤床上,布水系统3通过输水管13与提升泵12连通,所述的出水井15通过出水管14与滤床连通,出水井15通过排水管16与外界水体连通;提升泵12从取水井11中将需处理的水通过输水管13,输送至布水系统3,进行均匀布水。

所述的滤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植物层1、布水系统3、生化好氧层4、生化兼氧层10、生化厌氧层5、蓄水层6,集水层7、多级防渗层8、保护层9。

所述的植物层1,主要以根系发达的湿生植物为主。

所述的布水系统3,主要通过管道敷设进行均匀布水。

所述的生化好氧层4设有的通气管2,通气管2的底部与生化好氧层4连通,通气管2的上部与大气连通。

所述的生化好氧层4、生化兼氧层10和生化厌氧层5均通过滤料吸附相应的功能型微生物。

所述的蓄水层6,主要包括蓄水型材料。

所述的多级防渗层8,主要包括土工布和pe膜。

所述的出水井15通过出水管14与滤床的集水层7连通。

本实用新型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技术特征:

1.一种水环境微循环生物滤床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取水井、提升泵、输水管、布水系统、滤床、出水井,所述的取水井通过取水管与河道连通,提升泵设在取水井底部,所述的布水系统设在滤床上,布水系统通过输水管与提升泵连通,所述的出水井通过出水管与滤床连通,出水井通过排水管与外界水体连通;

所述的滤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植物层、布水系统、生化好氧层、生化兼氧层、生化厌氧层、蓄水层,集水层、多级防渗层、保护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环境微循环生物滤床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植物层,主要以根系发达的湿生植物为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水环境微循环生物滤床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布水系统,主要通过管道敷设进行均匀布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环境微循环生物滤床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生化好氧层设有的通气管,通气管的底部与生化好氧层连通,通气管的上部与大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水环境微循环生物滤床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生化好氧层、生化兼氧层和生化厌氧层均通过滤料吸附相应的功能型微生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水环境微循环生物滤床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蓄水层,主要包括蓄水型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环境微循环生物滤床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多级防渗层,主要包括土工布和pe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环境微循环生物滤床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出水井通过出水管与滤床的集水层连通。


技术总结
一种水环境微循环生物滤床处理装置,涉及水环境净化技术领域,它包括取水井、提升泵、输水管、布水系统、滤床、出水井,所述的取水井通过取水管与河道连通,提升泵设在取水井底部,所述的布水系统设在滤床上,布水系统通过输水管与提升泵连通,所述的出水井通过出水管与滤床连通,出水井通过排水管与外界水体连通。所述的滤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植物层、布水系统、生化好氧层、生化兼氧层、生化厌氧层、畜水层,集水层、多级防渗层、保护层。本实用新型通过自上而下的科学布水,在微生物和植物共同作用下,对污水进行处理,管理简单方便,出水水质好,使用年限长,耗能低,环保可靠。

技术研发人员:陈岩;李宗显;王江楠;董莲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伊可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18
技术公布日:2021.03.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