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投药均匀的水污染治理用漂浮式药剂投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05965发布日期:2022-09-21 10:40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投药均匀的水污染治理用漂浮式药剂投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水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投药均匀的水污染治理用漂浮式药剂投放装置。


背景技术:

2.水污染防治是指对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的预防和治理,为了对水污染进行治疗通常都会用到药剂投放装置将其药剂对应的加入至河流中的水液中。
3.然而现有的药剂投放装置存在以下问题:如公开号为cn213506054u一种水污染治理用药剂投放装置,包括浮板,浮板内腔的中心处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转轴安装有搅拌机构,浮板顶部的中心处固定有水箱,水箱内腔的底部安装有泵体,泵体的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导液管,且导液管的底部均贯穿浮板延伸至浮板的下方,导液管的顶部均设置有喷头,水箱内腔左侧壁的下端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水箱左侧壁的上端设置有进液管,然而在向水液中加入药剂时,喷头只能向固定的区域喷洒药剂整体的药剂喷洒范围较为局限,不便于对大面积的水域进行治理,在对面大面积水域治理时,还需要将多个浮板进行相互拼接使用,同时装置在长时间漂浮在水面上时,不便于对浮板底部的附着的田螺、水草和其他物质进行清理,从而导致当大量的田螺、水草和其他物质附着后,容易增加装置整体的重力进而影响到装置整体的使用。
4.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投药均匀的水污染治理用漂浮式药剂投放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投药均匀的水污染治理用漂浮式药剂投放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现有的药剂投放装置在向水液中加入药剂时,喷头只能向固定的区域喷洒药剂整体的药剂喷洒范围较为局限,不便于对大面积的水域进行治理,在对面大面积水域治理时,还需要将多个浮板进行相互拼接使用,同时装置在长时间漂浮在水面上时,不便于对浮板底部的附着的田螺、水草和其他物质进行清理,从而导致当大量的田螺、水草和其他物质附着后,容易增加装置整体的重力进而影响到装置整体的使用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投药均匀的水污染治理用漂浮式药剂投放装置,包括浮板、漂浮气囊、储液箱和注液管,所述浮板的上端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漂浮气囊,且浮板的上端中部安装有储液箱,所述储液箱的上端安装有注液管,便于向储液箱的内部添加药剂;还包括:
安装在所述浮板中部的活动柱,所述活动柱的上端伸入至储液箱的内部,且活动柱的上端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扰流板,所述扰流板的边侧安装有混合板,且混合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分支杆,所述混合板的中部贯穿插入有中心柱,且中心柱的外侧套设有提供复位弹力的涡旋弹簧;拉绳,用于连接所述中心柱和清洁块,所述清洁块的边侧和所述浮板的侧边通过辅助弹簧相互连接;侧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活动柱的侧边,所述侧板的下端安装有衔接气囊,且侧板和浮板的内部通过内置弹簧相互连接;吸水管,用于连接所述衔接气囊和储液箱,所述衔接气囊和喷流板通过输送管相互连接,且输送管和吸水管上均安装有单向阀,所述喷流板上安装有向外喷出药剂的喷水头,且喷流板和清洁块通过衔接杆相互连接;伺服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活动柱的内部,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往复丝杆,且往复丝杆上安装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和封闭块通过导向杆相互连接,且封闭块设置在暗槽的内部,所述暗槽开设在活动柱的下端边侧。
7.优选的,所述扰流板和活动柱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扰流板在活动柱的左右两侧等间距均匀分布。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活动柱的运动从而能够使得其边侧均匀分布的扰流板进行同步移动,同时利用扰流板的往复移动能够对储液箱内部的药液进行混合翻动。
9.优选的,所述混合板内侧的分支杆和活动柱边侧最下端的扰流板相贴合,且混合板通过中心柱和储液箱的内部构成旋转结构。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活动柱的移动从而能够利用扰流板对混合板内侧的分支杆进行挤压,由此使其混合板能够在储液箱的内部进行旋转。
11.优选的,所述清洁块和浮板的下端面相互贴合,且清洁块通过辅助弹簧和浮板构成弹性伸缩结构。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辅助弹簧的设置从而能够使得在浮板上移动后的清洁块进行复位回弹,同时清洁块和浮板的下端面相互贴合,进而能够对浮板下端面附着的物质进行清理。
13.优选的,所述清洁块和喷流板均与衔接杆的端部为活动连接,且喷流板的上端和浮板构成旋转结构。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清洁块的运动从而能够利用活动连接的衔接杆拉动喷流板进行旋转,由此来提高喷流板对药液的喷洒范围,同时利用喷流板的旋转能够对喷出的药液与水源进行混合。
15.优选的,所述喷流板的内部设置为空心结构,且喷流板和输送管相互连通,并且喷流板的左右两面均设置有喷水头。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送管输送的药剂能够进入至喷流板的内部,使其喷流板内部的药液能够通过喷水头向外喷出。
17.优选的,所述往复丝杆和移动块的中部螺纹连接,移动块和封闭块的内端均与导向杆的端部为铰接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往复丝杆的转动从而能够使得螺纹连接的移动块进
行上下往复移动,同时利用移动块的运动通过活动连接的导向杆使得封闭块进行移动。
19.优选的,所述封闭块的纵截面设置为倒放的“u”形结构,且封闭块和暗槽为一一对应设置。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封闭块倒放的“u”形结构从而能够在收缩至暗槽内部时,将其外界的水源招揽至暗槽的内部。
21.优选的,所述封闭块的长度和暗槽的长度相等,且封闭块和暗槽构成滑动连接结构,并且封闭块的外壁和暗槽的内壁相互贴合。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封闭块的长度和暗槽的长度相等,从而能够使其封闭块完全的收纳至暗槽的内部,使其与暗槽的尺寸相等。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投药均匀的水污染治理用漂浮式药剂投放装置,能够在使用的过程中方便提高药剂的喷洒范围,能够提高对大面积水域的治理效果,同时能够方便对浮板底部附着的物质进行自动清理;1、设置有封闭块,通过移动块的上下往复移动从而能够在活动连接的导向杆作用下使得封闭块进行左右往复移动,利用封闭块的往复移动从而能够对水源进行招揽和挤出,使其活动柱自身的重量发生变化,通过活动重力变化后的往复移动能够利用扰流板对储液箱内部的药剂进行混合,同时扰流板的移动后能够对混合板内侧的分支杆进行挤压,使其混合板能够在涡旋弹簧的作用下进行往复转动,由此利用混合板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对储液箱内部药液的混合效果,避免药剂出现分层的现象;2、设置有清洁块,通过混合板带动中心柱进行往复旋转从而能够对拉绳进行收卷和放长,此时利用拉绳的收卷和放长进而能够拉动清洁块在浮板上进行移动,通过清洁块的移动从而能够对浮板底部附着的物质进行自动刮除,保证浮板底部的洁净度;3、设置有喷流板,通过活动柱的上下往复移动能够利用侧板对衔接气囊进行往复挤压,使其衔接气囊内部的药剂能够通过输送管挤出至喷流板的内部,利用喷流板上的喷水头从而将药剂向外喷出至水源中,同时当清洁块进行左右往复移动时能够利用活动连接的衔接杆使得喷流板进行往复转动,通过喷流板的往复转动从而能够提高对喷剂的喷洒范围,同时当喷流板进行旋转后能够加快周围水源的流速,使其喷出的药剂能够与水源进行快速混合。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发明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活动柱和扰流板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中心柱和涡旋弹簧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清洁块和衔接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移动块和封闭块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封闭块收缩至暗槽内部后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浮板;2、漂浮气囊;3、储液箱;4、注液管;5、活动柱;6、扰流板;7、混合板;8、分支杆;9、中心柱;10、涡旋弹簧;11、拉绳;12、清洁块;13、辅助弹簧;14、侧板;15、内置弹
簧;16、衔接气囊;17、吸水管;18、输送管;19、单向阀;20、喷流板;21、喷水头;22、衔接杆;23、伺服电机;24、往复丝杆;25、移动块;26、导向杆;27、封闭块;28、暗槽。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7.实施例一:现有技术中在投放药剂的过程中,药剂在长时间的静置存放后容易出现分层的现象,然而当药剂分层后在向外喷出时,前后喷出的药剂浓度易出现不均的现象,进而影响到整体对水污染治理的效果,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投药均匀的水污染治理用漂浮式药剂投放装置,包括浮板1、漂浮气囊2、储液箱3和注液管4,浮板1的上端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漂浮气囊2,且浮板1的上端中部安装有储液箱3,储液箱3的上端安装有注液管4,便于向储液箱3的内部添加药剂;还包括:安装在浮板1中部的活动柱5,活动柱5的上端伸入至储液箱3的内部,且活动柱5的上端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扰流板6,扰流板6的边侧安装有混合板7,且混合板7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分支杆8,混合板7的中部贯穿插入有中心柱9,且中心柱9的外侧套设有提供复位弹力的涡旋弹簧10;伺服电机23,固定安装在活动柱5的内部,伺服电机23的输出端连接有往复丝杆24,且往复丝杆24上安装有移动块25,移动块25和封闭块27通过导向杆26相互连接,且封闭块27设置在暗槽28的内部,暗槽28开设在活动柱5的下端边侧。扰流板6和活动柱5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扰流板6在活动柱5的左右两侧等间距均匀分布。混合板7内侧的分支杆8和活动柱5边侧最下端的扰流板6相贴合,且混合板7通过中心柱9和储液箱3的内部构成旋转结构。往复丝杆24和移动块25的中部螺纹连接,移动块25和封闭块27的内端均与导向杆26的端部为铰接连接。封闭块27的纵截面设置为倒放的“u”形结构,且封闭块27和暗槽28为一一对应设置。封闭块27的长度和暗槽28的长度相等,且封闭块27和暗槽28构成滑动连接结构,并且封闭块27的外壁和暗槽28的内壁相互贴合。
28.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图1-3所示,当需要对水污染进行治理时,将其装置放置在湖面上,此时在漂浮气囊2和浮板1的作用下使其装置漂浮在水面上,接着开启伺服电机23,伺服电机23的开启能够通过往复丝杆24的转动使得多个移动块25进行上下往复移动,当移动块25向上移动后,移动块25的移动能够利用活动连接的导向杆26拉动封闭块27向活动柱5的内侧进行移动,当封闭块27移动后收纳至暗槽28的内部后,从而能够将水源招揽至暗槽28的内部,此时活动柱5自身的重量增大后,活动柱5向下移动,当移动块25向下移动后,移动块25的移动能够利用活动连接的导向杆26推动封闭块27向活动柱5的外侧进行移动,使其将其暗槽28内部的水源向外挤出,由此活动柱5的自身重力减小,活动柱5在辅助弹簧13的作用下进行复位,通过活动柱5的上下往复移动能够利用其上端边侧的扰流板6对储液箱3内部的药剂进行混合,同时当扰流板6向下移动后能够对混合板7内侧分支杆8进行挤压,使其混合板7能够向内侧进行旋转,当扰流板6移动后与混合板7边侧的分支杆8相互脱离后,混合板7在中心柱9外侧的涡旋弹簧10作用下进行复位,通过混合板7的转动进而能够
再一次的对储液箱3内部的药剂进行混合,避免储液箱3内部的药剂出现分层的现象。
29.实施例二:现有技术中在投放药剂的过程中,喷头都是固定设置的,药剂只能向固定范围内进行喷洒,不便于对大面积的水域进行水污染治理,为了方便对大面积水域进行治理需要将多个装置相互拼接使用,同时在向外喷出药剂后不便于加快药剂与水源的混合速率,并且当装置长时间在放置在水面上后,漂浮板的下端容易附着大量的水生物质,不易对其进行自动清理,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发明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了如下技术方案,拉绳11,用于连接中心柱9和清洁块12,清洁块12的边侧和浮板1的侧边通过辅助弹簧13相互连接;侧板14,固定安装在活动柱5的侧边,侧板14的下端安装有衔接气囊16,且侧板14和浮板1的内部通过内置弹簧15相互连接;吸水管17,用于连接衔接气囊16和储液箱3,衔接气囊16和喷流板20通过输送管18相互连接,且输送管18和吸水管17上均安装有单向阀19,喷流板20上安装有向外喷出药剂的喷水头21,且喷流板20和清洁块12通过衔接杆22相互连接;伺服电机23,固定安装在活动柱5的内部,伺服电机23的输出端连接有往复丝杆24,且往复丝杆24上安装有移动块25,移动块25和封闭块27通过导向杆26相互连接,且封闭块27设置在暗槽28的内部,暗槽28开设在活动柱5的下端边侧。清洁块12和浮板1的下端面相互贴合,且清洁块12通过辅助弹簧13和浮板1构成弹性伸缩结构。清洁块12和喷流板20均与衔接杆22的端部为活动连接,且喷流板20的上端和浮板1构成旋转结构。
30.喷流板20的内部设置为空心结构,且喷流板20和输送管18相互连通,并且喷流板20的左右两面均设置有喷水头21。
31.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图1和图4-8所示,当活动柱5向下移动后能够利用其边侧的侧板14对衔接气囊16进行挤压,使其衔接气囊16内部的药剂能够通过输送管18进入至喷流板20的内部,喷流板20内部的药剂通过其边侧的喷水头21向外喷出,当活动柱5向上移动后,衔接气囊16发生复原,此时利用吸水管17将储液箱3内部的药剂重新吸入至衔接气囊16的内部,以此往复旋转,同时当混合板7进行往复旋转后,从而能够带动中部的中心柱9进行同步旋转,利用中心柱9的往复旋转从而能够对拉绳11进行收卷和放长,当拉绳11收卷后能够拉动清洁块12在浮板1上进行滑动,当中心柱9逆向旋转对称拉绳11进行放长后,清洁块12在辅助弹簧13的作用下进行复位,由此即实现了清洁块12的往复移动,利用清洁块12的往复移动从而能够对浮板1底部附着的水生物质进行自动刮除清理,当清洁块12在往复移动后能够利用活动连接的衔接杆22使得喷流板20进行往复旋转,当喷流板20往复旋转后从而能够提高对药剂的喷洒范围,同时利用喷流板20的往复旋转能够加快周围水源的流动性,使其喷洒后的药剂能够快速的与周围的水源进行混合。
32.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33.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