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602943阅读:来源:国知局
、龟背竹、鹅掌柴、也门铁、黑金刚、香根草中的一种或多种。
[006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以上三种实施例中,可以在所述水体中投放生物种,所述生物种为蠕虫(线虫类、轮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等,均可采用当地物种。在特定的供氧条件下营造植物-水生生物微生态系统,组成“细菌-原生动物-蠕虫(线虫类、轮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的食物链。植物自身(尤其是根系)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其浸没于水下部分是微生物附着挂膜的良好载体,同时也是其他高等生物良好的栖息地,适当的曝气和控制pH条件下,构成植物-微生物群落为初级生产者和消费者,其他高等生物为高级消费者的微生态系统。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构成不同的微生态系统,金字塔状的食物链系统,通过食物链的能量传递完成对污染物质的去除。不同的曝气程度和PH条件会形成不同的微生态系统,对污染物治理有不同的强化效果,通过将这些不同效果的微生态系统串联,水中污染物得以较好的去除。整个系统材质天然,模拟自然水生生态,管理方便,避免了一些仿自然生态修复带来的堵塞、淤积,维护成本高,长期运行效果不佳的缺点,将污水治理与自然生态修复结合起来,实现水体的修复。
[0061]进一步地,在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水治理过程中,可采用以上三种实施例中不同的水体修复系统。如在污染的水体中建设人工浮岛,采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所述的水体修复系统;在河道湖泊边、污水入河(湖泊)口建设固定式人造堤岸,可采用实施例三描述的水体修复系统。
[0062]本实用新型水体修复系统建成后定期观察植物生长情况和水下微生态系统构建情况,微生态系统构建不够理想时需有选择地投放生物种。而且,在我国北方或气候条件不能保证植物I常年正常生长的地区,需在植物支架2上建设温室保证植物I的正常生长,确保植物根系4的规模可形成足够的微生物群落。
[0063]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64]1、本实用新型利用生态系统和食物链原理强化污染水体的修复,立足于原有生态系统,对原有水体生态系统无明显干扰;
[0065]2、本实用新型以植物为主要载体,多种适水植物可供选择,丰富了植物的多样性,即美化环境,又可增加修复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而且不造成二次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
[0066]3、本实用新型修复形式开放,可根据河道湖泊水体的实际情况灵活布设,配合周边景观进行美化建设,与周边建筑风格相协调;
[0067]4、采用废水治理曝气原理及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水体原理相结合,修复效果良好,避免一般生态修复方法(如人工湿地)遇到的植物收割、管道堵塞等不能长期稳定运行的冋题。
[006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进水口的兼氧区及与兼氧区通过推流装置相连通的好氧区,所述兼氧区及好氧区的顶部分别设有适水植物,适水植物的根系浸在需要净化的水体中; 其中,所述好氧区内设有用于曝气的曝气管,净化后的水体通过所述好氧区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敞口箱体,所述敞口箱体的中下部填充有仿生材料,箱体的敞口处盖设有浮体材料,所述浮体材料与所述箱体之间形成有至少一个进水口和至少一个出水口,所述浮体材料上设有内凹的植物支架,植物支架上设有具有根系的适水植物,其中,所述箱体内还竖向设置有一挡板,将所述箱体分割为与进水口相连通的兼氧区及与出水口相连通的好氧区,所述好氧区的箱体底部还设有曝气管,所述推流装置为设置在所述挡板上靠近箱体底部的位置处的推流泵; 所述水体修复系统还包括用于控制曝气管及推流泵工作的主控制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中上部还设有与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的回流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适水植物为花叶芦竹、美人蕉、风车草、芒草、铁线蕨、全缘贯众蕨、紫穗槐、香海芋、芋、花叶良姜、夹竹桃、忍冬、大花美人蕉、槟榔、龙头竹、常春藤、长春花、太阳花、大叶紫薇、郁香忍冬、水菖蒲、粉绿竹、散尾葵、万年青、旱伞草、水葱、莎草、芙蓉、马蹄莲、水竹草、大红花、长叶刺葵、海芋、垂叶榕、洋金凤、鸡蛋果、芭蕉、米兰、铁刀木、鹅掌柴、薛荔、蜘蛛花、西番莲、鸢尾、鹤望兰、龟背竹、鹅掌柴、也门铁、黑金刚、香根草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浮在水面上的浮体材料、在浮体材料相对两侧的下方分别设置的第一敞口箱体和第二敞口箱体,所述第一敞口箱体和第二敞口箱体内分别形成兼氧区,两个箱体之间形成好氧区,浮体材料分别覆盖在两个箱体的敞口处并与该两个箱体形成密封连接,所述两个箱体的相对侧分别都设有第一曝气管,在所述两个箱体相对的中心位置也设有第二曝气管,第一曝气管与所述第二曝气管相对设置; 所述浮体材料上设有内凹的植物支架,植物支架上设有具有根系的适水植物; 在所述第一敞口箱体及第二敞口箱体靠近箱体底部的位置上分别设有与内部兼氧区连通的进水口,所述推流装置为设置在所述两个箱体相对侧且靠近浮体材料的位置上的用于将箱体内的水排出到好氧区的推流泵; 所述水体修复系统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一曝气管、第二曝气管及推流泵工作的主控制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敞口箱体及第二敞口箱体内部还分别设有使水体上下曲折流动的折流挡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适水植物为花叶芦竹、美人蕉、风车草、芒草、铁线蕨、全缘贯众蕨、紫穗槐、香海芋、芋、花叶良姜、夹竹桃、忍冬、大花美人蕉、槟榔、龙头竹、常春藤、长春花、太阳花、大叶紫薇、郁香忍冬、水菖蒲、粉绿竹、散尾葵、万年青、旱伞草、水葱、莎草、芙蓉、马蹄莲、水竹草、大红花、长叶刺葵、海芋、垂叶榕、洋金凤、鸡蛋果、芭蕉、米兰、铁刀木、鹅掌柴、薛荔、蜘蛛花、西番莲、鸢尾、鹤望兰、龟背竹、鹅掌柴、也门铁、黑金刚、香根草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人造堤岸,所述人造堤岸具有一个地面平台,在所述地面平台的下表面上固定设有植物支架,所述植物支架靠近堤岸内侧的一端设有一敞口箱体形成的兼氧区及箱体外侧的形成的好氧区,所述敞口箱体敞口处覆盖所述植物支架并与所述植物支架之间形成一与兼氧区连通的进水口,所述推流装置为设置在所述箱体朝向堤岸外侧的一侧上靠近所述植物支架的地方的用于将箱体内的水排出到好氧区的推流泵; 所述箱体朝向堤岸外侧的一侧上还竖向设有第一曝气管,垂直于第一曝气管并与箱体底部同一平面设置的第二曝气管; 所述植物支架上设有具有根系的适水植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贴合所述箱体朝向堤岸内侧的一侧还设有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截污缓冲区。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适水植物为花叶芦竹、美人蕉、风车草、芒草、铁线蕨、全缘贯众蕨、紫穗槐、香海芋、芋、花叶良姜、夹竹桃、忍冬、大花美人蕉、槟榔、龙头竹、常春藤、长春花、太阳花、大叶紫薇、郁香忍冬、水菖蒲、粉绿竹、散尾葵、万年青、旱伞草、水葱、莎草、芙蓉、马蹄莲、水竹草、大红花、长叶刺葵、海芋、垂叶榕、洋金凤、鸡蛋果、芭蕉、米兰、铁刀木、鹅掌柴、薛荔、蜘蛛花、西番莲、鸢尾、鹤望兰、龟背竹、鹅掌柴、也门铁、黑金刚、香根草中的一种或多种。
【专利摘要】一种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包括具有进水口的兼氧区及与兼氧区通过推流装置相连通的好氧区,所述兼氧区及好氧区的顶部分别设有适水植物,适水植物的根系浸在需要净化的水体中;其中,所述好氧区内设有用于曝气的曝气管,净化后的水体通过所述好氧区流出。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一些仿自然生态修复带来的堵塞、淤积,维护成本高,长期运行效果不佳的缺点,将污水治理与自然生态修复结合起来,实现水体的修复。
【IPC分类】C02F3-32, C02F3-30
【公开号】CN204310870
【申请号】CN201420654102
【发明人】陈慧婷, 周敏, 蒙志良, 高明杰, 杨晓云
【申请人】深圳市绿洲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6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3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