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仪器清洗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630856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化学教学仪器清洗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学教学仪器清洗装置,属于高中化学教学仪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弄脏化学教学仪器。这些化学教学仪器清洗起来比较麻烦,人为清洗,过于费时和繁琐,也容易清洗不干净。在化学教学仪器清洗后,应对化学教学仪器擦干处理,以方便下次使用。在清洗时,应对清洗剂回收重复利用,避免资源浪费。为此,需予以改进,以便对化学教学仪器清洗。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化学教学仪器清洗装置,以便更好地针对化学教学仪器进行清洗,改善化学教学仪器清洗的效果。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化学教学仪器清洗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部右侧连接有支撑立柱,底座上部中间设置有清洗剂腔,清洗剂腔内设置有过滤器,清洗剂腔上部设置有支撑座,支撑座上部连接有仪器支撑柱,仪器支撑柱上部设置有旋转轴;旋转轴右侧设置有擦洗布,擦洗布上下部分别设置有上辊轮和下辊轮,下辊轮下部设置有下电机,下电机上分别设置有第一传动皮带和第二转动皮带,第一传动皮带和第二转动皮带左侧分别与下辊轮和旋转轴连接,擦洗布右侧设置有加热腔,加热腔内设置有多根加热管,加热腔右侧连接有支撑横板,支撑横板右侧与支撑立柱左侧固定连接;底座上部左侧设置有抽液机,抽液机右侧连接有进液管,进液管右侧与过滤器上部连接,抽液机上部连接有出液管,出液管上部右侧连接有搅拌腔,搅拌腔下部连接有喷液腔,喷液腔设置在旋转轴上部;搅拌腔上部设置右轴承座,搅拌腔右侧设置有上电机,上电机上部连接有电机轴,电机轴上部连接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左侧啮合连接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下部连接有搅拌轴,搅拌轴上部穿过轴承座设置在搅拌腔内部,搅拌轴外侧连接有多个搅拌叶。
[0006]进一步地,支撑座中间设置有多根过滤管。
[0007]进一步地,上辊轮和下辊轮右侧分别连接有上辊轮支撑板和下辊轮支撑板,上辊轮支撑板和下辊轮支撑板右侧均与支撑立柱左侧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地,支撑横板外侧设置有电源接口,电源接口上设置有电源线与加热管连接。
[0009]进一步地,搅拌腔下部设置有过滤板。
[0010]该装置中,只需将要清洗的化学教学仪器穿过旋转轴放置固定在旋转轴上,在清洗剂腔内加入清洗剂,启动抽液机,清洗剂经过滤器过滤后经进液管抽到抽液机内,再经出液管流入搅拌腔内,启动上电机,通过电机轴与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带动搅拌轴转动,对搅拌腔内的清洗剂进行搅拌,搅拌后的清洗剂经过滤板过滤后流入喷液腔内,从喷液腔下部喷在化学教学仪器表面,对化学教学仪器进行清洗。同时启动下电机,通过第二传动皮带带动旋转轴转动,使得化学教学仪器转动,辅助清洗。通过第一传动皮带带动下辊轮转动,上辊轮和下辊轮配合使得擦洗布移动,对化学教学仪器辅助清洗,清洗完成后,电源接口接入电源,使得加热管对擦洗布进行烘干,烘干后的擦洗布同时对化学教学仪器进行擦干处理。多余清洗剂经支撑座中间的过滤管流入清洗剂腔内循环利用。
[0011]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实用新型装置能有效地针对化学教学仪器进行清洗,且便于擦洗处理,所使用的清洗剂便于循环利用,改善了化学教学仪器清洗效果,节约了清洗成本。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使用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标记说明:1、下电机;2、支撑立柱;3、第一传动皮带;4、电源接口 ;5、上辊轮支撑板;6、擦洗布;7、上电机;8、电机轴;9、主动齿轮;10、从动齿轮;11、搅拌叶;12、下辊轮支撑板;13、轴承座;14、出液管;15、抽液机;16、进液管;17、过滤器;18、过滤管;19、支撑座;20、仪器支撑柱;21、底座;22、清洗剂腔;23、旋转轴;24、第二传动皮带;25、支撑横板;26、加热管;27、上辊轮;28、搅拌轴;29、下辊轮;30、喷液腔;31、加热腔;32、过滤板;33、搅拌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
[0015]如图1所示的化学教学仪器清洗装置,包括底座21,底座21上部右侧连接有支撑立柱2,底座21上部中间设置有清洗剂腔22,清洗剂腔22内设置有过滤器17,清洗剂腔22上部设置有支撑座19,支撑座19上部连接有仪器支撑柱20,仪器支撑柱20上部设置有旋转轴23 ;旋转轴23右侧设置有擦洗布6,擦洗布6上下部设置有上辊轮27和下辊轮29,下辊轮29下部设置有下电机1,下电机I上分别设置有第一传动皮带3和第二转动皮带24,第一传动皮带3和第二转动皮带24左侧分别与下辊轮29和旋转轴23连接,擦洗布6右侧设置有加热腔31,加热腔31内设置有多根加热管26,加热腔31右侧连接有支撑横板25,支撑横板25右侧与支撑立柱2左侧固定连接;底座21上部左侧设置有抽液机15,抽液机15右侧连接有进液管16,进液管16右侧与过滤器17上部连接,抽液机15上部连接有出液管14,出液管14上部右侧连接有搅拌腔33,搅拌腔33下部连接有喷液腔30,喷液腔30设置在旋转轴23上部;搅拌腔33上部设置右轴承座13,搅拌腔33右侧设置有上电机7,上电机7上部连接有电机轴8,电机轴8上部连接有主动齿轮9,主动齿轮9左侧啮合连接有从动齿轮10,从动齿轮10下部连接有搅拌轴28,搅拌轴28上部穿过轴承座13设置在搅拌腔33内部,搅拌轴2外侧连接有多个搅拌叶11。支撑座19中间设置有多根过滤管18。上辊轮27和下辊轮29右侧分别连接有上辊轮支撑板5和下辊轮支撑板12,上辊轮支撑板5和下辊轮支撑板12右侧均与支撑立柱2左侧固定连接。支撑横板25外侧设置有电源接口 4,电源接口 4上设置有电源线与加热管26连接。搅拌腔33下部设置有过滤板32。
[0016]该装置在使用时,只需将要清洗的化学教学仪器穿过旋转轴23放置固定在旋转轴23上,在清洗剂腔22内加入清洗剂,启动抽液机15,清洗剂经过滤器17过滤后经进液管16抽到抽液机15内,再经出液管14流入搅拌腔33内,启动上电机7,通过电机轴8与主动齿轮9带动从动齿轮10转动,带动搅拌轴28转动,对搅拌腔33内的清洗剂进行搅拌,搅拌后的清洗剂经过滤板32过滤后流入喷液腔30内,从喷液腔30下部喷在化学教学仪器表面,对化学教学仪器进行清洗。同时启动下电机1,通过第二传动皮带24带动旋转轴23转动,使得化学教学仪器转动,辅助清洗。通过第一传动皮带3带动下辊轮29转动,上辊轮27和下辊轮29配合使得擦洗布6移动,对化学教学仪器辅助清洗,清洗完成后,电源接口 4接入电源,使得加热管26对擦洗布6进行烘干,烘干后的擦洗布6同时对化学教学仪器进行擦干处理。多余清洗剂经支撑座19中间的过滤管18流入清洗剂腔22内循环利用。
[0017]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化学教学仪器清洗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部右侧连接有支撑立柱,所述底座上部中间设置有清洗剂腔,所述清洗剂腔内设置有过滤器,所述清洗剂腔上部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部连接有仪器支撑柱,所述仪器支撑柱上部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右侧设置有擦洗布,所述擦洗布上下部分别设置有上辊轮和下辊轮,所述下辊轮下部设置有下电机,所述下电机上分别设置有第一传动皮带和第二转动皮带,所述第一传动皮带和第二转动皮带左侧分别与下辊轮和旋转轴连接,所述擦洗布右侧设置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内设置有多根加热管,所述加热腔右侧连接有支撑横板,所述支撑横板右侧与支撑立柱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上部左侧设置有抽液机,所述抽液机右侧连接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右侧与过滤器上部连接,所述抽液机上部连接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上部右侧连接有搅拌腔,所述搅拌腔下部连接有喷液腔,所述喷液腔设置在旋转轴上部;所述搅拌腔上部设置右轴承座,所述搅拌腔右侧设置有上电机,所述上电机上部连接有电机轴,所述电机轴上部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左侧啮合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下部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部穿过轴承座设置在搅拌腔内部,所述搅拌轴外侧连接有多个搅拌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教学仪器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中间设置有多根过滤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教学仪器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辊轮和下辊轮右侧分别连接有上辊轮支撑板和下辊轮支撑板,所述上辊轮支撑板和下辊轮支撑板右侧均与支撑立柱左侧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教学仪器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横板外侧设置有电源接口,所述电源接口上设置有电源线与加热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教学仪器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腔下部设置有过滤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学教学仪器清洗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部右侧连接有支撑立柱,底座上部中间设置有清洗剂腔,清洗剂腔内设置有过滤器,清洗剂腔上部设置有支撑座,支撑座上部连接有仪器支撑柱,仪器支撑柱上部设置有旋转轴;旋转轴右侧设置有擦洗布,擦洗布上下部设置有上辊轮和下辊轮;擦洗布右侧设置有加热腔,加热腔内设置有多根加热管,加热腔右侧连接有支撑横板,支撑横板右侧与支撑立柱左侧固定连接;底座上部左侧设置有抽液机,抽液机右侧连接有进液管。该实用新型装置能有效地针对化学教学仪器进行清洗,且便于擦洗处理,所使用的清洗剂便于循环利用,改善了化学教学仪器清洗效果,节约了清洗成本。
【IPC分类】B08B1-02, B08B3-02, B08B7-04, B08B3-08
【公开号】CN204338523
【申请号】CN201420832619
【发明人】李香芹
【申请人】李香芹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