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絮凝导流设备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050003阅读:来源:国知局
同试剂。关于试剂投加装置的形式和投放口的位置、数量等在此不做特别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自行选择。关于具体的絮凝剂和助凝剂的选择可以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识自行选择,在此不做具体描述。
[003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式中,还可以在上述导流筒I的内侧壁设置内导流板
6。上述内导流板6设置在上述搅拌叶轮21之下,上述进水口 4之上,垂直于絮凝区底部。在上述导流筒的内侧壁设置上述内导流板6,可以对上述导流筒I内螺旋上升的污水具有稳流作用,可以减少絮体破碎现象。关于内导流板6的形状和大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导流筒的大小、搅拌强度等参数进行自由选择,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中,内导流板6的形状是方形。上述内导流板6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以上,优选为四个以上,更优选为六个以上,最优选为八个。
[0036]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方式中,还可以在上述导流筒I的外侧壁设置外导流板7,具体地说,可以设置在上述导流筒I的外侧壁的上端,且上述外导流板7垂直于絮凝区底部,对从导流筒I中流出到导流筒I外的污水起到分流作用。上述外导流板7还与絮凝区侧壁连接,起到稳固导流筒I的作用。为了加强外导流板7的稳固效果,可以在靠近导流筒I处设置加强板,由于此加强板和本专利目的不相关,在此不做详细描述。进一步地,上述外导流板7可以设置在外侧壁的出水口 5处,与上述出水口 5配合使用起到对污水的分流作用。关于外导流板7的形状和大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导流筒与絮凝区侧壁距离及导流筒高度等进行自由选择。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外导流板7的形状是方形。上述外导流板7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以上,优选为两个以上,最优选是四个。
[0037]关于搅拌叶轮21与进水口 4的距离、试剂投加装置3与搅拌叶轮21的距离以及搅拌叶轮21的外缘与导流筒I内侧壁之间的间隙等参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导流筒的大小、上升流量等参数进行选择,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方式中,上述搅拌叶轮21与上述进水口 4的距离为1.1?1.5米。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方式中,上述试剂投加装置3的投放口与上述搅拌叶轮21的距离为150?300毫米。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方式中,上述搅拌叶轮21的外缘与上述导流筒I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为30?50毫米。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参数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搅拌叶轮的提升作用,使污水能够和絮凝剂充分接触,增加胶体及细小悬浮物质与絮凝剂的碰撞机会,保证凝结成较大的絮体。
[0038]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各附图中各个部件只是示意图,不代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置实际采用的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对于本实用新型各个部件所采用的结构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描述进行选择。而且,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图2和图3中示出的内导流板和外导流板等,不代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絮凝导流设备中必须设置内导流板和外导流板,具体是否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专利目的自行选择。另外各附图所示的结构和部件只是示例,不是限制,所有包含在或隐含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各种变形,均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0039]以上各个优选实施方式,即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部分和全部组合起来进行实施,具体采用何种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专利目的和需要进行自行选择,在此不做特别限定。
[0040]可以预见的是,部分或全部优选实施方式结合在一起可以得到更好的实施效果,下面,结合以上优选实施方式,对本絮凝导流设备进行进一步说明。
[0041]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絮凝导流设备,包括上下贯通的圆柱形导流筒1、搅拌装置2和试剂投加装置3。上述导流筒I的底部与絮凝区底部通过地脚螺栓8连接。上述导流筒I的侧壁的下端设置有四个进水口 4,在上述导流筒I的侧壁的上端设置有四个出水口5,上述四个进水口 4和四个出水口 5均为方形,沿着导流筒的侧壁均匀排列。上述搅拌装置2的搅拌叶轮21和上述试剂投加装置3设置在上述进水口 4和上述出水口 5之间。上述试剂投加装置3设置在上述搅拌叶轮21的下端。上述搅拌叶轮21是螺旋式桨叶结构。桨叶直径为:1000mm,叶面最大宽度为:500mm,桨叶转速为50rpm/min,搅拌叶轮5的提升流量约为:1200m3/h。上述试剂投加装置3为两个,上下依次排列,分别加入絮凝剂和助凝剂。上述导流筒I的内侧壁设置有八个内导流板6,内导流板6设置在上述搅拌叶轮21之下,上述进水口 4之上,八个内导流板6的形状为方形且垂直于絮凝区底部,并沿着导流筒I的内侧壁均匀排列。上述导流筒I的外侧壁设置四个外导流板7,上述外导流板7设置在导流筒I外侧壁的出水口 5处,四个外导流板7的形状为方形且垂直于絮凝区底部,并沿着导流筒I的外侧壁均匀排列。
[0042]本实用新型的絮凝导流设备,由搅拌电机22带动搅拌叶轮21,使导流筒I外侧通道的部分污水通过设置在上述导流筒I侧壁下端的进水口 4进入导流筒I内,并进一步向上提升,与絮凝剂和助凝剂充分接触后,通过内导流板6提升至出水口 5,通过外导流板7的分流作用,均匀进入导流筒I外侧的通道。所述导流筒I的外侧壁与絮凝区内侧壁以及导流筒I的内部构成污水的循环流道。污水在流道内循环流动,使得污水中的胶体及细小悬浮物质与絮凝剂充分碰撞,凝结成大的絮体。
[004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44]本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4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絮凝导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筒、搅拌装置和试剂投加装置,所述导流筒底部与絮凝区底部连接,所述导流筒侧壁下端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导流筒侧壁的上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搅拌装置的搅拌叶轮和所述试剂投加装置设置在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之间,所述试剂投加装置设置在所述搅拌叶轮的下端,所述搅拌叶轮具有提升式桨叶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絮凝导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式桨叶结构是螺旋式桨叶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絮凝导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筒内侧壁设置有内导流板。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絮凝导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筒外侧壁设置有外导流板,所述外导流板与絮凝区侧壁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絮凝导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轮与所述进水口的距离为1.1?1.5米。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絮凝导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投加装置的投放口与所述搅拌叶轮距离为150?300毫米。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絮凝导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轮的外缘与所述导流筒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为30?50毫米。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絮凝导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筒侧壁下端设置有一个以上的进水口,所述导流筒侧壁的上端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出水口。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絮凝导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筒内侧壁设置有两个以上内导流板。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絮凝导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筒外侧壁设置有两个以上外导流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絮凝导流设备,包括导流筒、搅拌装置和试剂投加装置,导流筒底部与絮凝区底部连接,导流筒侧壁下端设置有进水口,导流筒侧壁的上端设置有出水口,搅拌装置的搅拌叶轮和试剂投加装置设置在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试剂投加装置设置在搅拌叶轮的下端,搅拌叶轮具有提升式桨叶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絮凝导流设备能够在较低的搅拌强度下,更大程度地实现絮凝剂与胶体及细小悬浮物质的碰撞机会,能够在较低的G值(速度梯度)情况下,达到较高G值的絮凝效果,更好的实现絮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将水中的胶体和悬浮颗粒凝聚成较大的絮体,同时由于搅拌强度较低,能够避免剧烈搅拌造成的絮体破碎。
【IPC分类】B01F7/22, C02F1/52, B01F15/00
【公开号】CN204702548
【申请号】CN201520107649
【发明人】俞彬, 王志鹏, 任同伟, 陈广升, 乔瑞平, 阳春芳
【申请人】博天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博天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14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