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安装电支撑结构的设备和方法

文档序号:8113383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安装电支撑结构的设备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化装置,更具体地涉及这种装置内诸如
板和卡之类的部件的组装。
背景技术
计算机和其它计算机化装置常常采用板(例如印刷电路 板)、卡和其它支撑结构,在这些支撑结构上安装有各种电子器件和电 路系统,例如微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件(PLD)和分立的电路部件。 这些支撑结构常常为模块化的,使得所述结构可相对于彼此和/或给定 计算机化装置的其它部件可移除、更换和/或添加。典型地,这类支撑 结构包括的连接器能够耦接到其它支撑结构或装置的互补连接器,从 而能够建立电连接,并同时有利于(或至少允许)支撑结构相互之间 重复进行耦接和脱离耦接。许多传统的板(或卡)^皮设计为以垂直方 式相互耦接。也就是说,传统的板常常被设计为使得当第一板耦接 到第二板时,第一板的边缘与第二板的大致平坦表面相邻定位,且第 一板从第二板的大致平坦表面向外大致沿法向延伸。此外,为了在板 间建立电连接,板通常具有互补连接部件或与互补连接部件协同操作, 当所述板相互耦接时,连接部件相互接合。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 从第二板平坦表面沿法向延伸的连接器销可接合与第 一板关联的互补 插座。而且,在一些实施例中,这也可通过特定类型连接器实现,在 这种特定类型连接器中,附加板具有刻蚀在其表面上的电触点,而且 在匹配板上的连接器具有匹配这些触点的导电体。采用这种垂直方式的板组件之所以常见是因为它满足了各 种设计目的,例如,增强了板的散热性。不过,采用这种方式的板组 件使得板的组装过程较为复杂。如果采用前述典型的电连接部件的设
5计,则采用这种垂直方式的板组件自然要求第一板沿第二板的表面的 法向方向运动,使得销可以行进至互补插座中。不过,第一板沿第二 板表面的法向方向的运动在将板组装到计算机化装置上的情况下有时 难以实现和不切实际。实际上,如果需要这种运动以将各板组装到一 起,则常常必须在进行组装过程之前将所有板从计算机化装置的支撑 机架上完全移除。由于存在这些复杂性,因而人们已致力于开发板和/或连接 部件,使其允许第 一板组装到第二板而且其组装方式不涉及过多的第 一板相对于第二板表面的法向运动。在通过这些努力已开发出的板和/ 或连接部件中,第一和第二板的组装通过以下方式实现首先使第一 板沿第二板表面相对于第二板运动(而不是沿法向朝向第二板表面运 动),其中,第一板充分远离第二板而使得诸如销/插座之类的任何连接 器尚未相互接触,然后,沿朝向第二板表面的法向稍稍运动第一板, 从而使连接器之间的接触由此实现。在这样的机构中,第一板沿第二 板表面初始运动,而同时没有连接器的相互作用,从而避免在板重复 组装和拆卸时的摩擦所致的可能随时间出现的可能的连接器损坏。例如,在一个这样的机构中,第一板相对于第二板向内滑 动,直到在第一和第二板上的相应连接器大致相互对准。然后在第一 板内角与第二板之间建立铰接连接。随后,第一板朝向第二板表面旋 转,直到与两个板关联的连接器被耦接。进一步地,例如,在另一这 样的机构中,第一板相对于第二板向内滑动,直到相应的连接器对准, 然后,这两个板利用杆或手柄被压紧在一起以耦接连接器。在又一机 构中,特定的子机架被加入到各板之间以利于所希望的第 一 板沿第二 才反表面的运动。虽然上述类型的传统机构允许第一板连接到第二板而且其
连接方式不涉及第一板相对于第二板表面的显著程度的法向运动,不 过所有这些传统机构需要显著数量的复杂部件以实现其预计的操作方 式。此外,在使用杆/手柄的实施例中,提供给用户用于执行安装步骤 的物理反馈是有限的。进一步,在第一板相对于第二板旋转的实施例 中,连接器的数量和定位必须在铰接部的邻近处受限,这是因为,旋 转运动可能将相当大的摩擦应力施加到位于铰接部邻近处的连接器 上。此外,这些前述方法还通常取决于由用户施加的用于完全接合卡的运动的多样性,这可能导致混乱和不完全的卡安装。至少出于这些原因,开发一种改进的设备和方法用于将诸 如在计算机化装置中使用的板和卡之类的支撑结构组装到一起将是有 利的。更具体地,有利的是,在至少一些实施例中改进的设备和方法 允许以特定方式组装这样的支撑结构,其中,仅涉及一个结构相对于 另一个结构的有限量的法向运动。此外,有利的是,在至少一些实施 例中,改进的设备和方法比上述传统才几构中所采用的涉及4交接部、杆、 手柄或子机架的设备和方法涉及更少的部件。进一步地,有利的是, 在至少一些实施例中,改进的设备和方法以特定的方式实现支撑结构 的组装,其中,在用于在支撑结构之间建立电连接的连接器上不会产 生显著的摩擦应力。而且有利的是,在改进的设备和方法的至少一些 实施例中,在组装支撑结构时需要用户施加的运动比在组装传统机构 时通常执行的运动更简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至少一些实施例中涉及一种"i殳备,用于相对于具 有第二电连接器的其它结构安装具有第一电连接器的第一板式结构。 所述设备包括第一结构;第二结构,其被第一结构支撑并且能够相 对于第一结构沿第一方向运动;和第三结构,其被第二结构可滑动地 支撑。第三结构相对于第二结构的滑动运动导致第三结构相对于第一 结构的沿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的运动。此外,在至少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机化装 置的印刷电路板组件。所述组件包括第一印刷电路板结构,其具有 第一电连接部件;第二印刷电路板结构,其具有与第一电连接部件互 补的第二电连接部件。所述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一支撑结构,其大致 垂直于第一印刷电路板结构的表面延伸;第二支撑结构,其被第一支 撑结构支撑并被构造成相对于第一支撑结构沿第一方向进行第一滑动 运动;和第三支撑结构,其被第二支撑结构支撑并被构造成相对于第 二支撑结构沿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进行第二滑动运动。第二印 刷电路板结构耦接到第三支撑结构和/或整体形成为第三支撑结构的一 部分,第三支撑结构沿第二方向的第二滑动运动导致第二印刷电路板 结构的朝向或背离第 一印刷电路板结构的相对运动。
7
进一步地,在至少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计算
机化装置内相对于第二板式结构安装第一板式结构的方法。所述方法
包括
开始相对于支撑结构将包括第一板式结构的第一组件插入,其中, 支撑结构耦接到第二板式结构和/或与第二板式结构整体形成,其中, 所述插入沿大致平行于第二板式结构的表面的第一方向进行。此外, 所述方法包括使第一组件相对于支撑结构沿第一方向进行另外的插 入,直到第一组件的第一部件达到过渡结构;和使第一组件的第二部 件相对于支撑结构沿第一方向进行进一步的插入,其中,所述第二部 件的进一步的插入导致第一部件相对于第二板式结构的另外的运动, 所述另外的运动大致垂直于第二板式结构的表面。


图1是根据本发明至少一些实施例的示例性组件的部分的 顶透视图,其中所述组件包括底板(或称背板)和多个机架引导部;图2是以切除图方式显示的图1所示机架引导部之一的一 部分的透视图;图3是卡载体和载体引导部的组合的透视图,所述组合可 安装到图1和2所示机架引导部之一上;图4是图3中所示卡载体和载体引导部的组合的另外的透 视图,其中显示出所述组合的相反侧;图5是图3所示卡载体和载体引导部的组合的透视图,其 中进一步还结合了安装在卡载体上的卡;图6是图5所示卡、卡载体和载体引导部的组合的顶透视 图,所述组合被安装到图1所示机架引导部和底板上以形成前述示例 性组件;图7是更详细地显示出图5所示卡、卡载体和载体引导部 的组合的另外的透视切除图,所述组合被安装到图1和2所示机架引 导部之一上,其中未显示出底板;图8是图6中所示示例性组件的进一步的顶透视图,其中, 卡、卡载体和载体引导部的组合被显示为进一步插入机架引导部中;图9是显示出图8所示卡、卡载体、载体引导部和机架引
8导部的相反侧的另外的透视图(其中未示出底板),所提供的图9进一 步清楚地显示这些部件在被插入机架引导部中至图8中所示程度时的
相对定位;图11是图6和8中所示示例性组件地进一步地顶透^见图,
氺反一皮完全插入;和图IO是显示出图11所示卡、卡载体、载体引导部和机架 引导部的相反侧的另外的透视图(其中未示出底板),所提供的图11 进一步清楚地显示这些部件在相对于机架引导部被完全插入时的相对 定位。
具体实施例方式总体上参见图1 - 11并具体参见图6、 8和11,示例性组件 2被示为包括卡100和底板4,这可以在计算机或其它计算机化装置(未 示出)中实现。如将在下文中所述的,组件2包括另外的部件,以允 许卡100 (可能为多个其它卡)以改进方式相对于底板4被安装。虽然在本实施例中组件2包括卡100 (其可例如为周边元 件相连件或PCI卡)和底板4,不过,本发明意在涵盖使各种板式结构 相互耦接的各种实施例,其中,所述板式结构例如包括诸如印刷电 路板和母板之类的各种板,诸如子卡之类的各种卡,以及其它支撑结 构,其中,在所述支撑结构上安装诸如处理装置(例如,微处理器或 可编程逻辑装置)之类的一个或多个电部件以及其它部件。本发明可 用于采用两个或更多个板式结构的任何装置中,其中所述板式结构例 如为板或卡,包括例如个人计算机(例如膝上型计算机、笔记本计算 机或桌上型计算机)、主机计算机、和/或其它计算机化装置。具体参见图1,其中显示出组件2的各部分在分解时的情 况。具体而言,这些部分包括底板(或机架)4和八个另外的结构,每 个所述另外的结构可被称为机架引导部6,机架引导部6通过螺紋、焊 接或任意其它各种附接机构的方式附接到底板4。如图所示,机架引导 部6分别相互平行地延伸,而且还从底板4以法向或垂直的方式向外 (或向上)延伸。虽然在本实施例中,组件2包括八个从底板4延伸 的机架引导部6,不过应理解的是,在可替代实施例中,可采用的机架引导部的数量可以不是八个,例如,可以仅采用一个机架引导部。而 且,在可替代实施例中,针对在底板4上方延伸的一个或多个机架引 导部而言可替代地或另外地, 一个或多个机架引导部可在底板下方从
底板4向下延伸。进一步如图所示,底板4包括多个连接器8,多个连接器8 相应排布在底板4上并邻近每一个相应的机架引导部6(仅有一个连接 器8显示在所示实施例中,其它连接器在图中未示出)。如更详细参照 图6-ll所述,每个机架引导部6接纳诸如卡100之类的卡,所述卡 在被接纳并加载到组件2上时电耦接到与接纳卡的相应一个机架引导 部6相邻定位的相应的连4妄器8。参见图1并另外参见图2,其中以切除图方式更详细地显 示出机架引导部6之一的一部分,每个机架引导部6都是具有至少一 个大致平坦表面10的大致方形壁。机架引导部具有较长尺度12和较 短尺度14,其中较长尺度12平行于底板4的平面取向,而较短尺度 14背离底板而大致垂直延伸。缝槽18始于机架引导部6的第一端16 并朝机架引导部的第二端30延伸经过较长尺度12的大部分长度,且 总体上具有朝下的F形状。也就是说,缝槽18具有水平缝槽部分20 并另外分别包括第一和第二竖直缝槽部分22和24,其中,第二竖直缝 槽部分24处于远离第一端16的水平缝槽部分20的远端,第一竖直缝 槽部分22位于第一端16与第二竖直缝槽部分24之间的中部,而且缝 槽部分22和24均从水平缝槽部分20沿大致朝向底板4的方形延伸。除了缝槽18以外,每个机架引导部6均包括第一和第二保 持或抓紧部分26和28,第一和第二保持或抓紧部分26和28分别沿机 架引导部的上、下边缘32和34延伸经过机架? 1导部较长尺度12的整 个长度而从第一端16至第二端30。抓紧部分26和28实际上是机架引 导部6的大致平坦表面IO的悬突延伸部,并且分别延伸以形成第一和 第二凸缘或唇缘36和38,使得抓紧部分26和28均具有总体上钩形的 截面。进一步如图所示,由于存在抓紧部分26和28以及其相应的唇 缘36和38,因而在相应的唇缘36和38与才几架引导部6的大致平坦部 分10之间形成第一和第二凹槽40和42 (具体参见图2)。虽然抓紧部分26和28总体上延伸经过机架引导部6的整 个长度,不过第二抓紧部分28另外包括进一步的延伸部,即,从第二唇缘38沿特定方向延伸的架部分44,所述特定方向是背离大致平坦表 面10以大致平坦表面10的近似法向方向而大致向外的方向。如图1 中所示,架部分44并不是沿着唇缘38从第一端16至第二端30全程 延伸,而是从第一端16仅延伸沿较长尺度12的距离的大约四分之三 而直到位置46,在此部位之后,唇缘38在没有任何这种额外延伸部的 情况下继续延伸(在所示实施例中,在位置46处,架部分44包括向 下的凸缘部分)最后,仍如图1中所示,每个机架引导部6包括第一和第 二额外延伸部48和50,第一和第二额外延伸部48和50分别沿第一端 16和第二端30以大致垂直于大致平坦表面IO的方向延伸。第二额外 延伸部50相对于表面10向外延伸,并且沿表面10的设置有唇缘36 和38和架部分44的相同侧延伸;而第一额外延伸部48总体上沿相反 方向延伸。转向图3和4,每个机架引导部6 ^皮构造为接纳额外组件 52,额外组件52包括两个部件,即,载体引导部54和卡载体56。图 3显示出额外组件52的一侧,而图4显示出额外组件的相反侧。如图 所示,载体引导部54是大致方形的板条,并具有较长尺度58和较短 尺度60,且还具有通过存在于载体引导部54的第一端66邻近处的椭 圓形口 64而形成的手柄62,从而使载体引导部的整体外观类似于锯 (无齿)的外观。对于卡载体56,其也大致为方形结构,并具有较长 尺度68和较短尺度70。卡载体56沿载体引导部54的平坦前侧69定 位,并大致从载体引导部的手柄62背离第一端66延伸且超出载体引 导部的第二端72,使得卡载体56包括延伸超出载体引导部54的悬突 部分74。进一步如图所示,载体引导部54通过第一和第二螺钉76 和78支撑卡载体56,最佳地如图4中所示,第一和第二螺钉76和78 从载体引导部的反向侧80分别延伸穿过在载体引导部中形成的第一和 第二缝槽82和84,并穿过在卡载体56内的对应的第一和第二孔(未 示出)。第一和第二螺母88和90分别固定到延伸经过卡载体56的前 侧86的相应螺钉76和78的相应端,使得卡载体56倚靠载体引导部 54被保持。在至少一些实施例中,螺母88、 90可为压铆螺母。在可替 代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用不同于螺钉和螺母的其它紧固装置将卡载体56耦接到载体引导部54。如图4中所示,每个缝槽82和84呈线性,但遵从相对于 方形载体引导部54的边缘倾斜或成角度的路径。更具体地,每个缝槽 82和84分别遵从相对于载体引导部54的上、下边缘81和83略#1倾 斜的线性路径(例如,相对于这些边缘以大约20度的角度延伸)。由 于缝槽82、 84的排布,螺钉76、 78和螺母88、 90以及卡载体56能 够相对于卡载体引导部54相对运动。也就是说,卡载体56可相对于 载体引导部54而滑动,这样的滑动运动对应于螺钉76、 78在缝槽82、 84内的运动,缝槽82、 84的线性内表面有效用作斜坡。由于缝槽82、 84不相对于载体引导部54的边缘81、 83倾斜,因而卡载体56相对于 载体引导部54的这种相对滑动运动导致卡载体相对于载体引导部54 的每一尺度58和60均进行相对斜向运动。仍然参见图3和4并且特别地参见图3,卡载体56并不是 严格的方形,而是具有额外斜坡特征部92,额外斜坡特征部92沿着最 接近于载体引导部54下边缘83的一个卡载体边缘。更具体地,虽然 卡载体56具有从第一端96朝向第二端98延伸的大致平行于载体引导 部54下边缘83的平直下边缘94,不过平直下边缘94并不是全程延伸 至第二端98,而是仅延伸这段距离的大约四分之三而至位置99。在位 置99,在边缘94中存在不连续,从而使卡载体56的宽度增大而超过 较短尺度70,此后,在此位置99之后,随着边缘以倾斜方式朝向第二 端98延续,卡载体56的宽度然后逐渐减小而大致回到较短尺度的宽 度。斜坡特征部92相对于平直下边缘94的倾斜角度通常等于但不是 必需等于缝槽82和84相对于边缘81、 83的角度。转到图5,具有载体引导部54和卡载体56的组件52用于
不过不存在任何对应于斜坡特征部92的斜坡特征部。如图所示,卡100 包括连接器102,连接器102沿大致平行于并邻近于边缘83和94延伸 的纵向下边缘IOI,其中,连接器被设计为接合被安装在底板4上的连 接器8之一。连接器102通常沿背离卡100的向外方向突出,此突出 方向与斜i皮特征部92从卡载体56向外突出的方向大致相同。卡100可通过各种方式纟皮组装到卡载体56,例如包括通过 多个螺钉106组装,例如如图5中所示,卡载体56、载体引导部54和卡100可整体被理解为形成进一步的组件108。虽然卡100在本实施例 中区别于卡载体56,不过在可替代实施例中,这两个部件卡组合为单 一部件并且具有诸如连接器8之类的连接器和诸如斜坡特征部92之类 的斜坡特征部,在本实施例中,卡100还包括从卡的其余部分向外突 出的隔壁104,隔壁104大致垂直于卡的平坦表面103,并垂直于卡载 体56的前侧86,且垂直于载体引导部54的平坦表面69。此后转向图6- ll,进一步的组件108卡相对于机架引导部 6和底板4中的一个被安装以形成组件2,使得卡100电耦接到底板, 具体如下。特别地如图6中所示,当开始安装时,将载体引导部54插 入机架引导部6之一的凹槽40和42中(例如,将上、下边缘81、 83 插入这些凹槽中),然后,沿着由箭头IIO所指方向将组件108整体上 沿机架引导部6的大致平坦表面IO推进。这种推进运动可以通过操作 者利用手柄62推动整个组件108而进行,不过,在可替代实施例中, 也可以利用动力装置或其它方式自动实现这种推进运动。另外参见图7,特别关注的是,当组件108插入机架引导 部6中时,在卡载体56的斜坡特征部92与机架引导部的架部分44之 间的接合。特别地,如图所示,虽然载体引导部54的下边缘83装配 在通过抓紧部分28形成的凹槽42内,不过具有斜坡特征部92的卡载 体56距离机架引导部6的平坦表面10足够远,使得斜坡特征部位于 延伸部44上。结果,当组件108沿箭头110的方向相对于机架引导部 6而被插入时,卡载体56和其上支撑的卡IOO被整体上推离处于凹槽 42内的载体引导部54下边缘83,而且此外,卡载体的悬突部分74向 外延伸超出载体引导部的最大量。进一步的结果在于,螺钉76和78分别位于缝槽82和84 的最远离载体引导部下边缘83的端处(如图9中所示,并将在下文中 论述)。这样,当组件108被插入时,连接器102能够不受阻碍地经过 连接器8。还应注意到的是,具有连接器102的卡100比具有其斜坡特 征部92的卡载体56更远离才几架引导部6的平坦表面10定位,因此, 连接器102也能够经过架部分44而不受其阻碍。转向图8,最终,组件108相对于才几架引导部6^皮推入足 够程度而使得在卡载体56上的斜坡特征部92的开始位置99通过在机 架引导部6上的位置46。卡载体56与机架引导部6的相对尺度也被设
13定为使得当位置99和46实现对准时,卡载体56的第二端98与机 架引导部6的第二额外延伸部50相遇。结果,由于载体引导部54的 手柄62沿箭头110的方向继续向内推进,因而避免了卡载体56沿这 一方向的进一步运动。此外,当位置99和46初始对准时,卡载体56 被定位而使得卡100的连接器102邻近连接器8定位。
图9显示出机架引导部6的反向侧,图8中所示的组件108 相对于所述反向侧被安装,其中,底板4未示出,且组件108沿机架 引导部的表面IO设置的部分以虚影显示。图9显示出机架引导部6的 缝槽18如何容纳组件108的螺钉76、 78以将组件推入。更具体地, 图9显示出当位置99和46如图8中所示地初始对准时螺4丁76、 78的 位置,其中,螺钉78、 76仍然均位于水平缝槽部分20内,而同时分 别与第一和第二竖直缝槽部分22和24对准。
卡载体56的第二端98与机架引导部6的延伸部50之间的 接合,导致载体引导部54相对于机架引导部6的进一步向内运动不会 使卡载体56或卡IOO进一步向内运动。相反地,这样的运动导致在卡 载体56与载体引导部54之间发生相对运动,进而导致在卡100与机 架引导部6/底板4之间的相对运动,使得卡100大致朝向底板4运动。 这样,虽然载体引导部54沿平行于机架引导部6平坦表面10以及底 板4的方向的线性运动初始导致组件108插入机架引导部6中,不过, 载体引导部沿此方向继续线性运动导致卡载体56和卡100的仍平行于机架引导部平坦表面但垂直于或法向于底板的运动。
最佳地如图9中所示且另外如图10中所示,这样的卡载体 56相对于载体引导部54的相对运动通过螺4丁76、 78和缝槽82、 84确 定,其中,相应的螺钉78、 76沿箭头114所指方向总体上运动通过相 应的缝槽82、 84。也就是说,当载体引导部54沿箭头110所指方向朝 向机架引导部6的延伸部50继续向内运动但避免卡载体56如此运动 时,卡载体56沿箭头114所指方向相对于载体引导部54运动,其中, 所述运动通过在螺钉78、 76与缝槽82、 84之间的接合而操控。进一 步地,虽然卡载体56沿箭头114所指方向相对于载体引导部54运动, 但卡载体56相对于机架引导部6和底板4的运动沿不同的由箭头116 所示的路径进行。也就是说,由于避免卡载体56沿箭头110所指方向 通过延伸部50运动,因而卡载体56仅朝向机架引导部6的下边缘34运动。
机架引导部6、载体引导部54和卡载体56之间的相互作 用,导致当载体引导部54沿箭头110的方向向内运动直至加入机架引 导部6中时,这些部件和卡100最终可获得最后安装位置。当载体引 导部54与才几架引导部6的延伸部50相遇和/或当螺4丁76、78已经运动 完全通过缝槽82、 84而从图9中所示位置至图10中所示的在缝槽相 反端的位置时,这些部件中的任何部件的运动变为不可能的。具体而 言,当获得了这些部件的最后安装位置时,螺钉78、 76在相应的缝槽 82、 84内相应运动而从图9中所示位置至图10中所示位置,其中,图 10中所示位置更接近于机架引导部6的下边缘34且更接近于底板4。
如图10中特别清楚所示,螺钉78、 76沿箭头114的方向 在缝槽82、 84内的运动对应于相应螺钉沿箭头116所指方向的竖直运 动,这两种运动均在机架引导部的相应竖直缝槽部分22和24内进行 并相对于底板4进行。也就是说,螺钉78、 76移出水平缝槽部分20 并进入竖直缝槽部分22、 24。结果,避免螺钉76、 78沿箭头110所指 方向或反向于该方向进4亍相对于机架引导部6的相对运动。为此原因, 卡载体56和由卡载体支撑的卡IOO变得被锁定就位,从而避免沿箭头 110所指方向或反向于该方向的运动。
以这种方式安装的螺4丁76和78以及卡载体56和卡100均 已沿箭头116所指方向相对于机架引导部6实现最大运动。这样,另 外参见图11,卡IOO现在的位置比之前(例如,如图8中所示)更接 近于底板4,而且连接器102已经完全插入底板上的互补连接器8中。 这样,卡100电耦接到底板4。
通过利用手柄62沿图11中所示箭头118所指方向拉动载 体引导部54,从底板4移除卡100,箭头118所指方向与前述的箭头 IIO所指方向相反。当沿此方向拉动载体引导部54时,斜坡特征部92 初始在位置46邻接架部分44,从而使卡载体56和卡100不能沿箭头 118的方向被拉动。而是,由于螺钉78、 76与缝槽82、 84之间的相互 作用,因此,此时拉动载体引导部54导致卡载体56和卡100沿箭头 120所指方向背离底板4向上运动。当发生这种情况时,连接器102与 连接器8脱离接合。
最终,卡载体56已经向上运动得足够远而使得斜坡特征部1592与架部分44分离。此时,包括载体引导部54、卡载体56和卡100 在内的整个组件108能够当手柄62从机架引导部6拉离时沿箭头118 的方向向外运动,因此,整个组件108于是可从机架引导部和底板4移除。
前述的组件2提供一种用于以垂直方式进行耦接的组装和 拆卸板式结构的改进方式,其中,板式结构的电连接需要板式结构之 一至少沿另 一板式结构的表面的法向方向进行一些运动。这是因为, 虽然结果形成的组件2具有垂直取向的板式结构(例如,底板4和卡 100),不过组装这些前述板式结构的方式仅需要操作者提供沿箭头110 的方向平行于底板4的表面的简单运动,而不需要操作者提供沿底板 表面的法向的运动。而是,组件2的部件的相互作用将前者类型的一 些运动自动转化为后者类型的运动。也就是说,卡100沿箭头110所 指方向的运动,利用螺钉76、 78和缝槽82、 84以及在机架引导部6、 载体引导部54和卡载体56之间的相互作用,被部分地转变为沿底板4 的表面的法向的运动。结果,与需要用户在安装卡时施加复杂动作的 许多传统卡安装方式相比,利用前述方法插入卡IOO更容易也更简单。
虽然前述实施例是有利于将卡、板或类似结构相对于底板、 母板、其它类型的板、卡或其它类似的计算机化装置结构实现插入的 系统的示例,本实施例仅用于示例,而本发明意在涵盖许多其它的系 统变例。例如,虽然缝槽82、 84和斜坡特征部92均具有大致倾斜的 平直的引导表面,不过在其它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表面可弯曲。 实际上,在本发明的当前实施例中提供的特定的接合引导表面,例如 通过缝槽82、 84、螺钉76、 78、斜坡特征部92、架部分44提供的接 合引导表面,在可替代实施例中可采用各种其它形式。例如,在一个 可替代实施例中,倾斜缝槽可设置在卡载体56上,而螺钉或其它用于 接合这些缝槽的突出部可设置在卡引导部54上。
进一步地,虽然在上文中已经采用各种描述术语以表达部 件的相对位置设置(例如,"竖直","水平","向上",等等),不过这 些术语仅用作有利于理解部件相对取向和位置的便利方式,而不是用 于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制在相对于地面或其它基准具有任何特定取向的 实施例(例如,以上描述并不是用于建议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中的底 板均需要比其它部件沿竖直方向更低或定位更接近于地面)。而是,本发明还意在涵盖其中部件相对取向和位置不同于前述的各种实施例。 而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对应于前述的特定部件可与其它部件组合或 甚至集成形成。例如,如前所述,在一些实施例中,具有诸如卡100(或底板4)之类的电子部件的结构可与诸如卡载体56 (或机架引导 部6)之类的结构集成形成。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的底板4、机架引导部6、载体引 导部54和卡载体56均显示为大致平坦结构,不过,本发明意在涵盖 各种其它实施例,其中,这些结构不必完全平坦。本发明意在涵盖各 种实施例,其中,各部件的相互关系允许部件沿一个方向的运动可进 一步引发沿不同方向的运动,以实现连接器或其它部件的耦接或脱离 耦接。应特别指出的是,本发明并不是仅仅限于本文描述的实施例和例 示,而是包括这些实施例的改造形式,其中包括实施例的部分特征以 及不同实施例的元件的组
权利要求
1、一种设备,用于相对于具有第二电连接器(8)的其它结构(4)来安装具有第一电连接器(102)的第一板式结构(100),所述设备包括第一结构(6);第二结构(54),所述第二结构被所述第一结构支撑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结构沿第一方向(110)运动;和第三结构(56),所述第三结构被所述第二结构可滑动地支撑,其中,所述第三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二结构的滑动运动导致所述第三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一结构的沿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116)运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方向(116) 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110),其中,所述第三结构(56)相对 于所述第二结构(54)的滑动运动仅在所述第二结构已经相对于所述 第一结构(6)被部分地插入之后才发生。
3、 一种组件,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 一结构(6)耦接到所述其它结构(4)或与所述其它结构(4)整体 形成,其中,所述第二方向(116)朝向所述其它结构。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以下情况中至少 一种为真a) 所述其它结构(4)是第二板式结构,且所述第二电连接器(8) 与所述第一电连接器(102)互补,沿所述第二方向(116)的运动导 致所述第一电连接器(102)耦接到所述第二电连接器(8);和b) 所述其它结构4是底板和母板之一。
5、 一种组合装置(2),包括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件,并进一 步包括第一板式结构(100),所述第一板式结构是印刷电路板和子卡 之一。
6、 一种计算机化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装置(2)。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以下情况中至少 一种为真a)所述第一结构(6)包括支撑特征部,且所述支撑特征部包括形成凹槽(40、 42)的唇缘(36、 38),所述第二结构(54)的边缘 (81、 83)能够在所述凹槽(40、 42)内滑动;b) 第二结构(54)包括第一和第二缝槽(82、 84),第一和第二 引导斜面分别定位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缝槽(82、 84)内,被附接到所 述第三结构(56)的第一和第二突出部(76、 78)突出穿过所述第一 和第二缝槽,所述第三结构的滑动运动通过沿所述第一和第二斜面引 导所述第一和第二突出部而被确定;和c) 所述第一结构(6)包括沿所述第一结构的第一侧的第一部分 的支撑凸缘(44),其中,所述第三结构(56)包括沿所述第三结构 的第二侧的第二部分的延伸特征部(92),所述延伸特征部从第一时 间直到第二时间沿所述支撑凸缘而行,其中,在所述第一时间,所述 第二结构(54)相对于所述第一结构被首次插入,在所述第二时间, 所述延伸特征部通过所述支撑凸缘的端位置(46)。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以下情况中至少 一种为真a) 所述第一结构(6)包括缝槽(18),所述缝槽具有大致平行于 所述第一方向(110)延伸的第一部分(20)和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 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22、 24),其中,从所述第二结构(54)延伸 的至少一个突出部(76、 78)延伸而至少部分地进入所述缝槽中,其 中,在所述第三结构(56)相对于所述第一结构沿所述第二方向(116) 运动之后,所述至少一个突出部延伸进入所述缝槽的第二部分中;和b) 所述第二结构(54)包括手柄(62)以允许相对于所述第一 结构(6)将所述第二结构手动插入。
9、 一种计算机化装置的印刷电路板组件,所述组件包括 第一印刷电路板结构(4),其具有第一电连接部件(8); 第二印刷电路板结构(100),其具有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件互补的第二电连接部件(102);第一支撑结构(6),其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结构(4) 的表面延伸;第二支撑结构(54),其被所述第一支撑结构(6)支撑并被构造 成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沿第一方向(110)进行第一滑动运动;和第三支撑结构(56),其被所述第二支撑结构(54)支撑并被构 造成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沿不同于所迷第 一 方向的第二方向 (114)进行第二滑动运动,其中,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结构(100)耦接到所述第三支撑结 构(56)和/或整体形成为所述第三支撑结构(56)的一部分,其中, 所述第三支撑结构(56)沿所述第二方向(114)的第二滑动运动导 致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结构(100)的朝向或背离所述第一印刷电路 板结构(4)的相对运动。
10、 一种在计算机化装置内相对于第二板式结构(4)安装第一 板式结构(100)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开始相对于支撑结构(6)将包括所述第一板式结构(100)的第 一组件(108)插入,其中,所述支撑结构(6)耦接到所述第二板式 结构和/或与所述第二板式结构整体形成,其中,所述插入沿大致平行 于所述第二板式结构的表面的第一方向(110)进行;使所述第一组件(108)相对于所述支撑结构(6)沿所述第一方 向(110)进行另外的插入,直到所述第一组件的第一部件(98, 92,99, 56)到达过渡结构(50, 46);使所述第一组件(108)的第二部件(54)相对于所述支撑结构 (6)沿所述第一方向(110)进行进一步的插入,其中,所述第二部 件的进一步的插入导致所述第一部件(98,99,56)相对于所述第二板 式结构(4)的另外的运动,所述另外的运动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二板 式结构的表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在计算机化装置内安装诸如印刷电路板或卡之类的电支撑结构的设备和方法。在至少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设备包括第一结构(6);第二结构(54),所述第二结构被第一结构支撑并能够相对于第一结构沿第一方向(110)运动;和第三结构(56),所述第三结构被第二结构可滑动地支撑。所述第三结构相对于第二结构的滑动运动导致第三结构相对于第一结构的沿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116)的运动。
文档编号H05K7/14GK101536622SQ200780042621
公开日2009年9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15日
发明者B·鲁本斯坦 申请人:惠普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