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曝气原位修复地下水的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99538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曝气原位修复地下水的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染地下水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曝气原位修复地下水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类的经济迅速发展,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垃圾也越来越多,垃圾场内的垃圾通过渗透进入到地下污染了地下水,主要是氨、氮化合物和有机物污染。对于这样的污染人们常采用的原位修复,比如专利200910218127《原位强化曝气修复受污染地下水的方法》中提到,把地下水抽提上来进行修复,这样需要把污染的地下水全部抽提上来,需要的时间非常长,效率太低,如果想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修复,那就需要建立比较多的此类曝气装置进行修复,投入的经济代价太大,我们希望能找到一种提高曝气效率的方法来减少经济投入。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高效曝气原位修复地下水的装置。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高效曝气原位修复地下水的装置,包括曝气栗、微纳米气泡混合器和真空栗,地下水污染区域上游对应的地表设置有曝气栗和输送栗,曝气栗连接设置有曝气井,输送栗连接设置有输送井,地下水污染区域下游对应的地表设置有抽提栗和真空栗,真空栗下方设置有抽气井,抽提栗连接设置有抽提井,输送栗和抽提栗之间连接设置有微纳米气泡混合器。
[0006]进一步地,所述微纳米气泡混合器能够产生尺寸在10nm?0.2mm的气泡。
[0007]进一步地,所述曝气井的下端穿过污染物层进入到地下水中。
[0008]进一步地,所述抽气井的末端设置在地下水的上方空气中。
[0009]进一步地,所述抽提井的末端设置在污染的地下水下游的水中,而输送井的下端设置在污染的地下水上游的上方。
[0010]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1]本实用新型的高效曝气原位修复地下水的装置,提高了地下水中溶解氧的浓度,有效提高了曝气效率,方便检测水质的修复状况,避免了修建非常多的曝气装置,大幅度减少了经济投入。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高效曝气原位修复地下水的装置结构图。
[0013]符号说明:
[0014]1:曝气栗2:微纳米气泡混合器3:真空栗4:输送栗
[0015]5:抽提栗6:曝气井7:抽气井8:抽提井9:输送井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参阅图1,一种高效曝气原位修复地下水的装置,曝气栗1、微纳米气泡混合器2和真空栗3,地下水污染区域上游对应的地表设置有曝气井I和输送栗4,曝气井I连接设置有曝气井6,输送栗4连接设置有输送井9,地下水污染区域下游对应的地表设置有抽提栗5和真空栗3,真空栗3下方设置有抽气井7,抽提栗5连接设置有抽提井7,输送栗4和抽提栗5之间连接设置有微纳米气泡混合器2。
[0018]进一步所述微纳米气泡混合器2能够产生尺寸在10nm?0.2mm的气泡并迅速混合在水中随着水流动,曝气井6的下端穿过污染物层进入到地下水中,抽气井7的末端设置在地下水的上方空气中,抽提井8的末端设置在污染的地下水下游的水中,而输送井9的下端设置在污染的地下水上游的上方。
[0019]在发现被污染的地下水区域按照如图所示建立装置,抽提井8在抽提栗5的作用下把下游的污染水抽提上来进入微纳米气泡混合器2中,被污染的地下水与大量微纳米气泡迅速混合在一起,并在输送栗4的输送作用下通过输送井9又把地下水送回到污染区域的上游,完成一次循环。微纳米气泡的直径小,可以在水中停留较长的时间,气泡内内压较大,其高溶解度可以提供高含量的溶解氧,配合曝气井I可以提高曝气效率,促进好氧微生物的生长和有机污染物的讲解。真空栗3通过抽气井7把地下水上方的空气抽走,减小地下水上方的气压,既能防止污染物下沉,又能进一步提高水中的溶解氧浓度,有机污染物在好氧菌的分解作用下快速进行分解,无机污染物(氨、氮化合物)进行氧化反应,转为无污染的化合物,完成对污染的地下水的修复。微纳米气泡和真空栗3把修复系统的曝气效率可以提高很多倍,避免了为提高曝气效率而建立更多的曝气装置造成的资源浪费。工作人员还能对抽提井8上抽上来的水进行监测,一旦水质合格就可以停止修复。
[002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仅对高效曝气原位修复地下水的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任意变更和修改。
【主权项】
1.一种高效曝气原位修复地下水的装置,包括曝气栗(I)、微纳米气泡混合器(2)和真空栗(3),地下水污染区域上游对应的地表设置有曝气栗(I)和输送栗(4),曝气栗(I)连接设置有曝气井出),输送栗(4)连接设置有输送井(9),地下水污染区域下游对应的地表设置有抽提栗(5)和真空栗(3),真空栗(3)下方设置有抽气井(7),抽提栗(5)连接设置有抽提井(8),输送栗(4)和抽提栗(5)之间连接设置有微纳米气泡混合器(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曝气原位修复地下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米气泡混合器(2)能够产生尺寸在10nm?0.2mm的气泡。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曝气原位修复地下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井(6)的下端穿过污染物层进入到地下水中。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曝气原位修复地下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井(7)的末端设置在地下水的上方空气中。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曝气原位修复地下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提井(8)的末端设置在污染的地下水下游的水中,而输送井(9)的下端设置在污染的地下水上游的上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曝气原位修复地下水的装置,包括:曝气泵、微纳米气泡混合器和真空泵,地下水污染区域上游对应的地表设置有曝气井和输送泵,曝气井连接设置有曝气井,输送泵连接设置有输送井,地下水污染区域下游对应的地表设置有抽提泵和真空泵,真空泵下方设置有抽气井,抽提泵连接设置有抽提井,输送泵和抽提泵之间连接设置有微纳米气泡混合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高了地下水中溶解氧的浓度,有效提高了曝气效率,方便检测水质的修复状况,避免了修建非常多的曝气装置,大幅度减少了经济投入。
【IPC分类】C02F3/02, C02F7/00
【公开号】CN204752306
【申请号】CN201520379111
【发明人】丁贞玉, 井柳新, 张涛
【申请人】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6月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