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水平动环离心造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08922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水平动环离心造粒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造粒机械,特别是涉及一种粉体粒化工程中的干法造粒使用的双水平动环离心造粒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根据原始微细颗粒团聚方式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压缩造粒、挤出造粒、滚动造粒、喷浆造粒、搅拌造粒及流化床造粒等,从工艺上分为湿法造粒、干法造粒工艺。湿法造粒设备投资大,能耗高。干法造粒生产工艺复杂,颗粒强度低,小时产量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湿塔体内设置有水或粘接剂雾化器,增湿后的颗粒核从上而下依次进入各动环内,各动环分别传动,速度可调的双水平动环离心造粒装置。
实现上述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增湿塔体、位于增湿塔体外部的供水装置、粉料给料装置、风机,置于机架上的传动电机组,以及位于增湿塔体外部的近红外水分测控仪、整机控制柜,其结构要点是,增湿塔体的上部设有粉料雾化器,塔体内设有雾化器,增湿塔体的下部设有除尘装置;机架上的机壳内设置有动环、静环。
由于采用了微机控制系统及近红外水分在线测控技术,实现了机组内的闭环自动化控制。雾化后的干细粉料与雾化水在塔体内均匀增湿形成颗粒核,颗粒核在水平动环离心力的作用下,与静环做涡旋运动,颗粒间相互剧烈碰撞、摩擦,使颗粒强度增加,颗粒核连续两次离心强化,颗粒强度高、表面光滑、球圆度好。可连续生产,产量高,颗粒粒径可调,造粒水分低,干燥,能耗少。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动环、静环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由供水装置1、增湿塔体2、传动电机12、14、干粉料给料装置6等组成。供水装置1放置在增湿塔体2的外部。增湿塔体2是一锥形结构,塔体内的上端安装有水雾化器3,也可用粘接剂雾化器,供水管路与水雾化器3连通。增湿塔体2的下端设有除尘装置8,除尘装置8固定安装在机架13上。机架13上的机壳内设置多层动环9、10和静环15、17。如图2,每一动环9的上边缘与静环15的下部截面形状是一同心圆弧。动环的上边缘与静环的下部之间的间隙采用气体19密封。传动电机设置两台12、14。电机与动环连接。增湿后的颗粒核从上而下依次进入各动环9、10内,各动环分别传动,速度可调。机壳的一侧设有颗粒出口16。干粉料给料装置6安装在增湿塔体2的外部一侧,与干粉料仓5连通,干粉料仓5的下部是锥型结构。近红外水分测控仪11与干粉给料装置6连接,随时检测其湿度。风机7安装在增湿塔体2外部一侧,与干粉料给料装置6连接,并通过管路与粉料雾化器4连接。粉料雾化器4置于增湿塔体2的上部。本实用新型的供水装置1、干粉料给料装置6、近红外水分测控仪均与微机连接组成自动化微机控制系统,微机置于整机控制柜18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干粉料仓5的原料流入干粉料给料装置6进入输料管内,输料管内的料在风机7的高压风的作用下进入粉料雾化器4,粉料以雾状的形式从出料口喷出,进入增湿塔体2内,在水雾化器3的作用下,雾化后的干细粉料与雾化水在塔体内均匀增湿形成颗粒核,颗粒核在水平动环9、10离心力的作用下与静环15、17做涡旋运动,颗粒间相互碰撞、摩擦,从而使颗粒强度得到增加。增湿后的颗粒核从上而下依次进入各动环9、10内,不断地由颗粒出口16流出。
权利要求1.一种双水平动环离心造粒装置,它包括增湿塔体、位于增湿塔体外部的供水装置、粉料给料装置、风机,置于机架上的传动电机组,以及位于增湿塔体外部的近红外水分测控仪、整机控制柜,其特征在于,增湿塔体的上部设有粉料雾化器,塔体内设有雾化器,增湿塔体的下部设有除尘装置;机架上的机壳内设置有动环、静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水平动环离心造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壳内设置多层动环和静环,动环的上边缘与静环的下部截面为一同心圆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水平动环离心造粒装置,其特征在于,增湿塔体内设置水或粘接剂雾化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水平动环离心造粒装置,其特征在于,微机置于控制柜内,与供水装置、粉料给料装置、近红外水分测控仪连接,构成自动化微机闭环控制装置。
专利摘要一种双水平动环离心造粒装置,属于造粒机械。它包括增湿塔体、位于增湿塔体外部的供水装置、粉料给料装置、风机,置于机架上的传动电机组,以及位于增湿塔体外部的近红外水分测控仪、整机控制柜,其特征在于,增湿塔体的上部设有粉料雾化器,塔体内设有雾化器,增湿塔体的下部设有除尘装置;机架上的机壳内设置有动环、静环。本装置的优点是,颗粒核连续两次离心强化,颗粒强度高、表面光滑、球圆度好。可连续生产,产量高,颗粒粒径可调,造粒水分低,干燥,能耗少。
文档编号B01J2/00GK2688370SQ200420004378
公开日2005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25日
发明者尹贵玉, 尹立军 申请人:尹贵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