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釜温度的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5016583阅读:30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反应釜温度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等行业中的反应釜的温度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化工、制药等行业,反应釜的加热方式主要有两种电加热及蒸汽加热。这两种加热方式虽然可以很快地提高反应釜的温度,但对于反应釜的温度控制不太理想。主要缺点是温度的波动性比较大,反应釜温度达到设定值时,不能很好地恒定在设定值上,这对工业生产十分不利。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将提供一种能使反应釜内的温度很好地稳定在设定值范围内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反应釜温度的控制方法,其特点是往反应釜的夹套内通入热水对反应釜进行加热,并且热水的流量在每小时100吨以上,夹套进水口与出水口的温差不超过5℃。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往夹套中通入的热水是循环热水。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在与夹套相通的热水管路上还采用了高位水封。
本发明的优点是反应釜内温度控制的稳定性好,有利于工业生产;并且温度上升比较平稳,不会出现突变,使反应釜工作时的安全可靠性更高。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反应釜温度控制方法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图2是利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得到的具体的控制温度的效果图。
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是实现本发明所述的反应釜温度控制方法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其主要由自动控制调节器1、循环管道2、热水循环泵3、文丘利管4、止回阀5、截止阀6、气动截止阀7、气动调节阀8、反应釜夹套出口温度传感器9、反应釜夹套进口温度传感器10、反应釜内温度传感器11、反应釜内压力传感器12、高位水封13、循环水接受管14等组成。
图1所示实施例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反应釜夹套出口温度传感器9、反应釜夹套进口温度传感器10及反应釜内温度传感器11所检测到的信号作为参数输入到自动控制调节器1中,由其作出判断并发出命令,控制蒸汽气动截止阀7及冷水气动调节阀8的动作,来实现自动控制温度的效果。所述的反应釜内的压力信号P也作为参数输入到自动控制调节器1中,但不参与温度控制,当压力超过设定值时,自动控制调节器1会发出报警信号,这对生产的安全性有保障。所述的热水循环泵3是大流量管道泵,其流量在每小时100吨以上。采用文丘利管4可以让加热蒸汽与循环水充分混合,并且可以减少蒸汽与水相混合时的振动,使循环管道2的振动降低。采用高位水封13可以提高循环水的温度,由于在正常大气压下液态水最高只能达到100℃,为了能超过100℃,必须提高循环系统内的压力,所以采用了高位水封的方法。采用止回阀5是为了使循环管道2内的热水往一个方向流动。采用气动截止阀7是为了对蒸汽的通或断进行控制。采用气动调节阀8是可以对进入循环管道2中的冷水水量的大小进行调节控制。截止阀6的作用是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关断循环管道2。循环水接受管14的作用是可以将从高位水封13中溢出的水回流到贮水池15中,以节约水资源。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反应釜内的温度设定值为101℃。当系统进入升温阶段、反应釜内温度平稳达到95℃时,自动控制调节器1控制气动截止阀7关闭,蒸汽停止对循环水进行加热,反应釜内的温度利用热惯性继续上升。在此同时,自动控制调节器1可控制气动调节阀8瞬间打开一点,这样可以从贮水池15中进一点冷水到循环管道2中,让循环管道2与夹套16中的热水温度上升慢一点,避免因温度上升过快而冲过设定的温度很多。当反应釜内的温度达到设定值101℃时,系统进入保温阶段,自动控制调节器1继续根据反应釜夹套出口温度传感器9、反应釜夹套进口温度传感器10及反应釜内温度传感器11所检测到的信号来控制蒸汽气动截止阀7及冷水气动调节阀8的开启与关闭,从而达到自动控制温度的目的。由图2所示的控温效果图可以看出,本系统的保温曲线基本是一条直线,这对生产很有利,这也是本发明所述的温度控制方法的最大优点。
权利要求
1.反应釜温度的控制方法,其特点是往反应釜的夹套内通入热水来对反应釜进行加热,并且热水的流量在每小时100吨以上,夹套进水口与出水口的温差不超过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往夹套内通入的热水是循环热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与夹套相通的热水管路上还采用了高位水封。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循环热水来对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等行业中的反应釜进行温度控制的方法,其主要步骤是往反应釜的夹套内通入热水来对反应釜进行加热,并且热水的流量在每小时100吨以上,夹套进水口与出水口的温差不超过5℃;上述的温控方法的优点是反应釜内温度控制的稳定性好,有利于工业生产;并且温度上升比较平稳,不会出现突变,使反应釜工作时的安全可靠性更高。
文档编号B01J19/00GK1695791SQ200510038038
公开日2005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8日
发明者傅人俊, 黄祯地, 袁永华, 赵世勇 申请人:张家港市国泰华荣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