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胶蜡煮提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70844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紫胶蜡煮提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从漂白紫胶生产过程中提取紫胶蜡的设备。
技术背景紫胶蜡也称虫胶蜡,是寄生在钝叶黄檀、思茅黄檀、聚果榕等树木上的紫胶 虫吸取树汁而分泌出的天然物质。紫胶蜡同蜂蜡、虫白蜡等昆虫蜡一样,为有 着广泛地用途的硬型的天然生物蜡。一方面,紫胶蜡为寄生在紫胶树上的紫胶虫的分泌液凝结在树枝上的一种紫 红色天然树脂紫胶中的一种成份,其混合于树脂紫胶中,其含量低,约占紫胶(粒胶或片胶)的4%左右,因此提取精制困难。另一方面,在漂白紫胶精制中,紫胶蜡属于影响产品质量的组分须被脱除。 目前,在漂白紫胶生产中,其制备漂白紫胶的过程系将颗粒紫胶溶于碳酸钠溶 液中,滤去机械杂质后静置冷却,以硅藻土为助滤剂将碱性胶液压滤,其滤渣 的主要成分就是紫胶蜡。通常,滤渣都是当作固体废弃物外运填埋,没有进行 任何利用,造成了资源浪费。因此对紫胶进行深加工,将其中的紫胶蜡等副产物提取出来并进行精制不仅 是节约了资源、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促进整个紫胶产业的优化升级,发 展了循环经济,这对于缓解我国能源资源紧张状况、降低了对国外资源的依存 程度,无疑是一个良好的态势。虽然,目前紫胶蜡作为回收的副产物,对其提 取、分离、精制技术已有一定研究,但未规模化生产、利用,也无针对从漂白 紫胶生产过程中提取紫胶蜡的专用设备。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从漂白紫胶生产中所产生的滤渣屮提取 紫胶蜡的蜡煮提釜,借助该设备可从滤渣中提取紫胶毛蜡,为紫胶蜡精制提供 中间体。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蜡煮提釜,包括釜体,釜 体上部设出蜡口,下部设排渣口,中部设进水口;釜盖,覆盖于釜体上方;加 热装置,设置在釜体外部;搅拌器,位于在釜体内部。其中,加热装置为套在所述釜体外部的夹套,所述夹套和釜体之间形成可 通入热介质的间隙,所述夹套上部设加热介质进口,下部设加热介质出口,此 外,加热装置的上部还设有气体排出口。其中,搅拌器包括搅拌器轴和安装在搅拌器轴上的涡轮,搅拌器轴涂覆有 亲水疏油材料,由传动装置带动旋转,传动装置安置于釜体顶部的安装架上。其中,釜盖通过铰链固定安装于釜体顶部的安装架上,釜盖上设提手。其中,釜体包括圆筒形主体部和与其成一体的下部封头,圆筒形主体部—卜. 设安装架,搅拌器安置在安装架上。安装架上还设有伸入釜体内的温度计套管, 温度计套管具有可将温度计插入温度计套管内的温度计口 ,安装架上还设有备 用口。此外,釜体的垂直方向中部设进水口,釜体上还设窥镜,窥镜的位置高于 进水口的位置。此外,釜内底部安装有挡板,包括对称布置的四块挡板。此外,釜体、搅拌器及过流管件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夹套可以由普通钢材 制成;搅拌器轴涂覆亲水疏油材料,如聚氨酯涂料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采用木实用新型紫胶蜡煮提釜可以有效地从漂白紫胶滤渣中提取紫胶蜡,并 可对其中的磷脂、树脂酸和紫胶树脂进行了初级洗脱,使漂白紫胶的滤渣得以 充分利用。本实用新型紫胶蜡煮提釜设置提供热源夹套和带有涡轮的机械搅拌器,不但 加快传质传热速率,便于熔融紫胶蜡,并且有效防止固体粒子沉积在釜底,使 整个釜内流体获得很大的轴向循环速度。本实用新型紫胶蜡煮提釜通过在釜底增设挡板,能使釜底面附近流体的旋转 运动变为上升运动,在搅拌器较低的转速下,也可以使釜底面上的固体粒子悬 浮起来。本实用新型设有蝶形或椭圆形下封头,有利于液体呈流线型运动,可减少流 体阻力,避免固体沉积和循环流动死角。本实用新型紫胶蜡煮提釜能有效地将滤渣均匀地分散到液相(水溶液)中, 形成固-液相混合物;而熔融的紫胶蜡从滤渣中脱附出来后,也分散在液相(水 溶液)中,经初步洗涤后,与水溶液分层,从而在本实用新型的紫胶蜡煮提釜 内同时进行液-固分离和液-液分离,其中,熔融的紫胶蜡为液相,滤渣为固相, 熔融的紫胶蜡从滤渣中脱附出来,为液-固分离;熔融的紫胶蜡和水溶液均为液相,熔融的紫胶蜡与水溶液混合后再分层,为液-液分离。 附图简要说明附图l是本实用新型紫胶蜡煮提釜的主视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紫胶蜡煮提釜的左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紫胶蜡煮提釜的俯视图。图中1.电机;2.联轴器;3.釜盖;4.夹套排气口 ; 5.出蜡口; 6.支座; 7.进水口; 8.凝结水排出口; 9.排渣口; IO.夹套进汽口; ll.涡轮;12.搅拌器轴;13.挡板;14.下封头;15.釜体;16.夹套;17.安装架;18.温度计套管;19.温度计口; 20.备用口; 21.窥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煮提釜具有直立釜体15,釜体15由圆筒形主体部和 蝶形或椭圆形封头14构成,釜体15上方设安装架17,安装架17上通过铰链装设 釜盖3,釜盖3上设提手,因此可通过提手打开进料口3,釜休的高度和直径的比 例大致为2: 1。釜体15外部设置与其同轴的加热夹套16,加热夹套16和釜体之间形成间隙, 可通入加热介质。加热介质可为蒸汽、热水或热油。加热夹套16的外部沿其圆 周对称设置支座6,图中示出了前后左右对称设置的两对支座6,便于安装和固 定煮提釜。釜体15内加设涡轮式搅拌器12,搅拌器具有位于釜体内的搅拌器轴12和安 装在搅拌器轴12上的涡轮11,图中示出了上下设置的两个涡轮。釜体15上部的 安装架17上设置传动装置,传动装置具有电机1和联轴器2,搅拌器轴l与联轴器 2相连。其中,搅拌器轴上安装上下量两层涡轮ll,上、下层涡轮为水平夹角30。一 45°的折叶涡轮;涡轮叶片数n^4,涡轮叶片宽度与釜径(b/D)比为l: 12,涡 轮直径与釜径(d/D)比为2 : 5;下层涡轮与釜底的间距和液层高度(匕/U)比 为l : 7,上下层涡轮间距和液层高度(h2/%)比为2 : 3;。釜内底安装有四块挡 板13,挡板长度为1/10釜径(D),挡板高度为l/5下层涡轮与釜底的间距(h0, 在直径为2/5釜径(D)圆周上均布。此外,釜盖3为一对弓形平盖,通过铰链安装在安装架17上。安装架17上还设温度计口19和备用口20,温度计口19下接不锈钢套管18。如图2所示,釜体15的底部设排渣口9,釜体中部设进水口7,上部设出蜡口 5,此外,在实际操作液层高度处还设置一对视镜21。夹套16的上部设置进汽口 IO及不凝性气体排出口4,夹套16的下部设凝结水排出口8。釜体的内桶、搅拌器及过流管件材料为不锈钢,夹套16可由普通钢材制成; 搅拌器轴涂覆亲水疏油材料,如聚氨酯涂料等。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首先,将漂白紫胶滤渣装入釜体 15中,加入工业自来水和定量助滤剂,由加热介质进口10向夹套16内通入加热 介质,加热介质可为蒸汽或热载体油;接着,开动搅拌器12,对釜体15内的溶 液进行搅拌,待釜体15内的溶液煮沸一段时间后,紫胶蜡熔融并从助滤剂中脱 附出来分散于水溶液里,停止搅拌,使溶液静置,紫胶蜡因密度小于水液且不 溶于水而浮于水液表面,而杂质因密度大于水液而沉淀在底部,通过进水U7向 釜内缓慢通入工业自来水,蜡液被顶浮至出蜡口5排出,而后打开釜体底部的排 渣口9,将渣及水排空。釜内底安装有四块挡板13。挡板13的作用是使釜底面附近流体的旋转运动 变为上升运动,在搅拌器较低的转速下,可以使釜底面上的同体粒子悬浮起来, 从而使滤渣与水溶液充分的混合,利于紫胶蜡从滤渣中分离出来。
权利要求1、一种蜡煮提釜,其特征在于具有釜体(15),釜体上部设出蜡口(5),下部设排渣口(9),中部设进水口(7);釜盖(3),覆盖在釜体的上方;加热装置,设置在釜体的外部;搅拌器,设置在釜体(15)内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蜡煮提釜,其特征是所述加热装置为套在所述釜体外部的夹套(16),所述夹套和釜体之间形成可通入热介质的间隙,所述夹套上部 设加热介质进口 (10),下部设加热介质出口 (8)。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蜡煮提釜,其特征是所述加热装置的上部还设有气体排出口 (4)。
4、 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蜡煮提釜,其特征是所述搅拌器包括搅拌器 轴(12)和安装在搅拌器轴(12)上的涡轮(11),所述搅拌器轴由安置于釜体(15)顶部的安装架(17)上的传动装置带动旋转。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蜡煮提釜,其特征是所述搅拌器轴涂覆亲水疏油材料。
6、 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蜡煮提釜,其特征是所述釜体上方的中部设 安装架(17),所述釜盖(3)通过铰链安装于所述安装架(17)上,所述釜盖 上设提手。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蜡煮提釜,其特征是所述安装架(17)上设伸入釜体内的温度计套管(18),温度计套管(18)具有可将温度计插入温度计套管(18) 内的温度计口 (19)。
8、 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蜡煮提釜,其特征是所述釜体(15)包括圆 筒形主体部和与其成一体的下部封头(14),圆筒形主体部卜.部设安装架(17), 所述搅拌器安置在所述安装架上。
9、 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蜡煮提釜,其特征是釜内底部设有挡板(13)。
10、 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蜡煮提釜,其特征是所述釜体(15)上设窥 镜(21),窥镜(21)的位置高于所述进水口 (7)的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紫胶蜡煮提釜,包括釜体(15),釜体上部设出蜡口(5),下部设排渣口(9),中部设进水口(7);釜盖(3),覆盖于釜体上方;加热装置,设置在釜体外部;搅拌器,设置在釜体(15)内部。采用本实用新型紫胶蜡煮提釜可以有效地从漂白紫胶滤渣中提取紫胶蜡,并对其中的磷脂、树脂酸和紫胶树脂进行了初级洗脱。
文档编号B01D11/02GK201171924SQ20082007899
公开日2008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13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13日
发明者弘 张, 敏 张, 华 郑, 军 陈, 陈晓鸣, 陈智勇 申请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