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力无阀滤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96534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重力无阀滤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滤池领域,尤其是一种重力无阀滤池。
背景技术
重力无阀滤池是一种不设阀门,不需要真空设备,运行完全由水力自动控制的滤池。其工作原理为,原水由进水管送入滤池,经由过滤层自上而下地过滤,清水即从连通管注入水箱内贮存,水箱充满后,水流通过出水管进入清水池。滤层不断截留悬浮物,造成滤层阻力逐渐增加,因而促使虹吸上升管内的水位不断升高,当水位达到虹吸辅助管管口时, 水自该管中落下,通过抽气管,借以带走虹吸管下降管内的空气,当真空度达到一定值时, 便发生虹吸作用。这时,水箱中的水自下而上地通过滤层,对滤料进行反冲洗,当冲洗水箱下降到虹吸破坏管管口时,空气进入虹吸管,破坏虹吸作用,滤池反洗结束,滤池进入下一周期的工作。在重力无阀滤池的使用过程中,由于进水一般为高处集水池通过溢流堰配水, 水中夹杂大量气体,在管道及滤料层内形成气栓,造成水流在滤层内分布不均,影响处理效果,使反洗次数增加,因而降低了滤池处理效率。在其它结构的应用虹吸作用的装置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改进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重力无阀滤池,用以减少或避免在管道或滤料层内产生气栓的问题。本发明提出的重力无阀滤池,包括盛放水的集水池,过滤单元,以及连接在集水池与过滤单元之间的进水管,还包括至少一条气阻消除管,在所述进水管的弯折处与进水管连通,并向上方延伸到高于所述集水池内水面的高度。管道的弯折处经常会存积一部分气体,从而造成气栓现象。通过在进水管的弯折处设置气阻消除管,可以及时的将存积的气体排出管道,减少了因气栓造成的水流不畅,提高了滤池的处理效率,减少了检修率。所述进水管包括进水主管、进水支管和U型水封管,所述U型水封管连接在进水主管与进水支管之间,所述弯折处包括U型水封管的U型底部。集水池内的水进入进水主管,后流经U型水封管,再从进水支管流入过滤单元,实现进水过程。所述气阻消除管高于集水池内水面的一端延伸入所述集水池中或接通所述集水池。将气阻消除管的上端设置在高于水面的位置,目的是避免水从气阻消除管内喷
出ο所述U型水封管的中段为向上方隆起的桥型结构,用于将气体集中并存留在隆起结构的顶部。通过在U型水封管的中段设计桥型结构,水流经过时,气体会集中存留在桥型结构的顶端,而不会继续随着水流流入进水支管,此种设计更有利于将气体集中并存留。所述气阻消除管为多条,并沿所述U型水封管的中段间隔排列。此种设计可以更好的去除水中夹杂的气体,进一步减少气体流入过滤单元。所述进水支管的弯折处设置有气阻消除管。由于管道的弯折处经常会存留气体,此种设计在进水支管的弯折处设置气阻消除管,目的也是去除管道内部的残留气体。所述进水支管的弯折处设有用于将气体集中并存留的隆起结构。此种设计是在进水支管的弯折处特意设置隆起的结构,便于更好的集中并存留残余气体。本发明提出的重力无阀滤池,通过在进水管的弯折处设置气阻消除管有效的将进入进水管的多余气体及时排出,避免了因气栓造成的阻滞现象,同时也减少了因气阻现象导致的重力无阀滤池工作效率降低的问题,减少了维修成本,提高了生产率。


为清楚描述本发明及其有益效果,结合以下附图对实施例的进行详细描述,其中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重力无阀滤池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集水池、进水管和气阻消除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带隆起结构的U型水封管和进水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多条气阻消除管与U型水封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部”、“下部” “上方”、“下方”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要求本发明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的重力无阀滤池,包括盛放水的集水池1,过滤单元2,以及连接在集水池1与过滤单元2之间的进水管3,还包括至少一条气阻消除管4,在所述进水管3的弯折处与进水管3连通,并向上方延伸到高于所述集水池1内水面的高度。气阻消除管4的作用是将顺着进水管3 —起流入的气体从管道里边排出,这样,水流通过进水管3后,流入过滤单元2的就是纯净的没有气泡的水。重力无阀滤池在工作时采用的是虹吸原理对过滤单元2进行清洁,所以,在需要产生虹吸现象的设备中不能掺杂进气体,因为气体会阻断和破坏虹吸现象。所以本发明通过设置一个气阻消除管4可以很有效的排出顺着进水管3进入的气体,减少了气栓现象的发生,增加了重力无阀滤池的工作效率。在重力无阀滤池中,进水管3连接集水池1和过滤单元2,而进水管3主要分为几部分包括进水主管31、进水支管32和连接进水主管31与进水支管32的U型水封管33。 进水主管31是直接连接集水池1的管路,水流从集水池1内顺着进水主管31向下流动,接着流入最下端的U型水封管33内。U型水封管33的U型底面是水流的第一个转折处,水流通过U型水封管33后,流向转而向上,并流入进水支管32内。竖直设置的进水支管32将水流引导向上,并在适当位置转折,与过滤单元2连接,水流顺着转折后的进水支管32流入过滤单元2内,通过过滤单元2实现水质的净化。由于U型水封管33是水流的第一个弯折处,因此可以在U型水封管33最低处的上管壁上连接气阻消除管4,而气阻消除管4的另一端可以接入到集水池1内。水流在流动过程中如果夹杂了气体,这些气体经常会在管道的弯折处淤积,如果不能及时排出,就会形成气栓,阻碍水流的流动。因此,在U型水封管33上设置气阻消除管4可以很好的排除淤积的气体,减少或避免气栓的形成。根据气体的性质,气体在水中会向上漂浮,因此,可以将 U型水封管33的中段设置成向上方隆起的桥型结构,用于将气体集中并存留在隆起结构的顶部。具体的结构如图3所示,水流在流经此处时,由于气体在水中向上漂浮的性质,会存留在桥型结构的顶部,在桥型结构的顶部管壁上连接气阻消除管4,可以顺利的将存留的气体全部排出,达到除气的目的。另外,还可以并列设置多个气阻消除管4,沿着U型水封管 33的U型底部间隔排列,具体结构如图4所示,可以起到更好的除气作用。进一步,如图2所示,气阻消除管4高于集水池1内水面的一端可以延伸入集水池 1中或与集水池1接通,目的是为了使气阻消除管4内的气体不排放到集水池1的水中,从而避免进水时再次夹杂气体进入进水管,另外,气体从气阻消除管4排出时,可能会夹杂一部分水,将气阻消除管4的上端连入集水池1内,还可以使喷溅出来的水重新进入集水池1, 从而达到再次利用的目的。气阻消除管4除了可以设置在U型水封管33上,还可以设置在进水支管32的弯折处,因为在弯折处都是较容易形成气体淤积的地方,所以,进一步在进水支管32的弯折处设置气阻消除管4,也可以进一步对淤积气体进行排除。为了达到更好的除气效果,还可以在进水支管32的弯折处设置用于将气体集中并存留的隆起结构,具体如图3所示,当水流流经隆起结构时,会存留在隆起结构的顶部,具体原理与U型水封管33的向上方隆起的桥型结构相同,另外,连接进水支管32的隆起结构的气阻消除管4的设置方式也与上述实施力中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提出的重力无阀滤池,通过在进水管的弯折处设置气阻消除管有效的将进入进水管的多余气体及时排出,避免了因气栓造成的阻滞现象,同时也减少了因气阻现象导致的重力无阀滤池工作效率降低的问题,减少了维修成本,提高了生产率。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重力无阀滤池,包括盛放水的集水池(1),过滤单元( ,以及连接在集水池(1) 与过滤单元(2)之间的进水管(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条气阻消除管0),在所述进水管(3)的弯折处与进水管(3)连通,并向上方延伸到高于所述集水池内水面的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无阀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C3)包括进水主管 (31)、进水支管(3 和U型水封管(33),所述U型水封管(3 连接在进水主管(31)与进水支管(3 之间,所述弯折处包括U型水封管(3 的U型底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力无阀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阻消除管(4)高于集水池内水面的一端延伸入所述集水池(1)中或接通所述集水池(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力无阀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水封管(33)的U型底部为向上方隆起的桥型结构,用于将气体集中并存留在隆起结构的顶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力无阀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阻消除管(4)为多条,并沿所述U型水封管(33)的U型底部间隔限定距离排列。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力无阀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阻消除管(4)在所述进水支管(3 的弯折处与进水支管(3 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重力无阀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支管(32)的弯折处设有用于将气体集中并存留的隆起结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滤池领域,尤其是一种重力无阀滤池。包括盛放水的集水池,过滤单元,以及连接在集水池与过滤单元之间的进水管,还包括至少一条气阻消除管,在所述进水管的弯折处与进水管连通,并向上方延伸到高于所述集水池内水面的高度。本发明提出的重力无阀滤池,通过在进水管的弯折处设置气阻消除管有效的将进入进水管的多余气体及时排出,避免了因气栓造成的阻滞现象,同时也减少了因气阻现象导致的重力无阀滤池工作效率降低的问题,减少了维修成本,提高了生产率。
文档编号B01D24/46GK102407036SQ20111034217
公开日2012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日
发明者李善仁, 林秀玉, 黄祁 申请人:北京万邦达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