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热淋清片的喷雾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01842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热淋清片的喷雾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用于热淋清片的喷雾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热淋清片为头花寥经加工制成的片。原工艺为,取处方量的头花寥,加水煎煮二次,每次I. 5小时,合并煎液,静置,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干燥,粉碎,加辅料适量,制粒,混匀,压片,包薄膜衣,即得。该工艺步骤繁琐,生产周期长。上述工艺中,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占有生产时间最多的是滤液浓缩后的干燥工序。因此拟采用喷雾干燥。在喷雾干燥过程中,理论上可以通过控制雾滴大小,得到能直接压片的干膏粉。但现有的喷雾干燥设备,在调大雾滴后,雾滴在干燥塔内,还没有干燥完全,就被后续喷出的雾滴覆盖,干膏粉形状不规则,没有流动性,无法直接压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用于热淋清片的喷雾干燥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不足,设计简单,结构合理,通过带有脉冲送液系统的喷雾干燥装置,调整雾化效果,使得雾滴增大,利用脉冲间隔使雾滴速迅干燥,在第二波雾滴出来之前已下落一大截距离,避免与新雾滴接触,干膏粉形状为近球形小颗粒,流动性相当好。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热淋清片的喷雾干燥装置,包括干燥塔,所述的干燥塔上端面中心位置,设有喷雾装置,干燥塔的底座中心开有进风口,所述的进风口内设有分离器。所述的喷雾装置设有连接脉冲送液装置。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通过带有脉冲送液系统的喷雾干燥装置,调整雾化效果,使得雾滴增大,利用脉冲间隔使雾滴速迅干燥,在第二波雾滴出来之前已下落一大截距离,避免与新雾滴接触,干膏粉形状为近球型小颗粒,流动性相当好。加辅料适量,混匀,即可压片。极大缩短了生产周期,使连续生产成为可能。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一种用于热淋清片的喷雾干燥装置,包括干燥塔2,干燥塔2上端面中心位置,设有喷雾装置I,干燥塔2的底座中心开有进风口 3,进风口 3内还设有分离器4。热淋清片的提取液进行干燥时,先通过脉冲输送泵送至喷雾装置I中,由喷雾装置I将物料雾化成大小适中雾滴后进入干燥塔2,空气通过过滤、加热后通过进风口 3关入干燥塔2,与物料充分接触,将物料吹向四周,在第二波雾滴到来之前迅速干燥,由干燥塔2底部的分离器4出料,此 中,由于脉冲送液存在一定间隔,使得雾滴在干燥之前不会重叠,得到的干膏粉形状为近球型小颗粒。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热淋清片的喷雾干燥装置,包括干燥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干燥塔上端面中心位置,设有喷雾装置,干燥塔的底座中心开有进风口,所述的进风口内设有分离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热淋清片的喷雾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雾装置设有连接脉冲送液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热淋清片的喷雾干燥装置,包括干燥塔,干燥塔上端面中心位置,设有喷雾装置,干燥塔的底座中心开有进风口,所述的进风口内设有分离器。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不足,设计简单,结构合理,通过带有脉冲送液系统的喷雾干燥装置,调整雾化效果,使得雾滴增大,利用脉冲间隔使雾滴速迅干燥,在第二波雾滴出来之前已下落一大截距离,避免与新雾滴接触,干膏粉形状为近球形小颗粒,流动性相当好。
文档编号B01D1/18GK202777837SQ20122047432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5日
发明者刘延武, 赵栋磊, 王旦, 杨波, 夏伟, 杨梦琪 申请人:合肥今越制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