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半透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38561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复合半透膜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时实现除水以外的物质的高除去性与高透水性的复合半透膜。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半透膜,所述复合半透膜包括多孔性支承膜与分离功能层,其中,在膜面方向上的长度为2.0μm的剖面中,所述分离功能层中的、高度为该分离功能层的十点平均粗糙度的五分之一以上的突起的平均数密度为10.0个/μm以上、30.0个/μm以下,并且所述突起的平均高度低于100nm,该复合半透膜在一定条件下使水溶液透过后的产水量与脱盐率在规定值以上。
【专利说明】复合半透膜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液态混合物的选择性分离有用的复合半透膜。根据本发明得到 的复合半透膜适用于例如海水或咸水的淡水化。

【背景技术】
[0002] 关于混合物的分离,虽然存在多种用于除去溶解在溶剂(例如水)中的物质(例 如盐类)的技术,但近年来,作为节省能耗和节省资源的工艺,膜分离法的应用正在扩大。 作为在膜分离法中使用的膜,有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反渗透膜等,这些膜用于从例如海 水、咸水、含有有害物质的水等中获得饮用水的情况中,或者用于工业用超纯水的制造、废 水处理、有用物质的回收等中。
[0003]目前市售的反渗透膜和纳滤膜中的大部分是复合半透膜,存在如下两类复合半透 膜:在多孔性支承膜上具有凝胶层和交联有高分子的活性层的复合半透膜;以及在多孔性 支承膜上具有缩聚了单体而成的活性层的复合半透膜。其中,通过使用以下分离功能层被 覆多孔性支承膜而得到的复合半透膜作为透水性、除盐性高的分离膜被广泛使用,所述分 离功能层由通过多官能胺与多官能酰卤化物的缩聚反应而得的交联聚酰胺形成。
[0004] 对于使用反渗透膜的海水淡化装置,为了进一步降低运转成本,需要更高的透水 性能。此外,使用复合半透膜作为反渗透膜时,要求:即使在高压下的长时间运转中,或在运 转?停止频繁地反复、压力波动的运转条件下,也能够维持上述的膜性能。
[0005]作为影响复合半透膜性能的因素,可以举出在聚酰胺表面上形成的突起结构。关 于膜性能与突起结构的关系,提出了通过延长皱褶扩大实际的膜面积,从而提高透水性 (专利文献1?3)。此外,为了抑制复合半透膜运转时的性能变化,提出了抑制多孔质支承 膜的压密化的方法(专利文献4、5)。
[0006]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9-19630号公报[0007]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9-85068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1-179061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4 :日本专利第3385824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5 :日本特开2000-1531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1] 但是,对于以往的复合半透膜而言,在运转和停止频繁地反复时等、与膜有关的压 力波动的状况下,有透水性或除盐性下降的情形。
[0012]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压力波动的条件下也能够同时同时实现 高除盐性能与透水性的复合半透膜。
[0013] 本申请的发明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下述复合半透膜能 够解决上述课题,所述复合半透膜包括具有基材和多孔性支承层的多孔性支承膜、以及设 置于所述多孔性支承膜上的分离功能层,并且满足一定条件,本申请的发明人从而完成了 本发明。
[0014] gp,本发明的要点如下所述。
[0015] < 1 >一种复合半透膜,所述复合半透膜包括多孔性支承膜与设置于所述多孔性 支承膜上的分离功能层,所述多孔性支承膜具有基材和设置于所述基材上的多孔性支承 层,
[0016] 其中,用电子显微镜对在所述复合半透膜的膜面方向上的长度为2.0 的任意 的10处的剖面进行观察时,在各剖面中,所述分离功能层中的、具有该分离功能层的十点 平均粗糙度的五分之一以上的高度的突起的平均数密度为10. 0个/ym以上、30. 0个/i!m 以下,,并且所述突起的平均高度低于lOOnm,
[0017] 并且,使NaCl的浓度为3. 5重量%、温度为25°C、pH为6. 5的水溶液在5. 5MPa的 压力下经24小时透过该复合半透膜后,所述复合半透膜的产水量为1. 0m3/m2/天以上,并且 脱盐率为99. 5%以上。
[0018] < 2 >如上述< 1 >所述的复合半透膜,其中,所述平均数密度为13. 0个/iim以 上、30. 0个/iim以下。
[0019] < 3 >如上述< 1 >或< 2 >所述的复合半透膜,其中,各剖面中所述突起的高度 的标准偏差为70nm以下。
[0020] < 4 >如上述< 1 >?< 3 >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半透膜,其中,所述多孔性支承 层具有基材侧的第1层和形成于其上的第2层的多层结构。
[0021] <5>如上述<4>所述的复合半透膜,其中,所述第1层与所述第2层的界面为 连续结构。
[0022] <6>如上述<5>所述的复合半透膜,其中,所述多孔性支承层通过下述方式形 成:将形成所述第1层的高分子溶液A和形成所述第2层的高分子溶液B同时涂布在基材 上后,与凝固浴接触、相分离而形成所述多孔性支承层。
[0023] < 7 >如上述< 6 >所述的复合半透膜,其中,所述高分子溶液A与所述高分子溶 液B为不同的组成。
[0024] < 8 >如上述< 7 >所述的复合半透膜,其中,所述高分子溶液A的固态成分浓度 a(重量%)与所述高分子溶液B的固态成分浓度b(重量%)满足a/b=1.0的关系式。
[0025] < 9 >如上述< 5 >?< 8 >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半透膜,其中,以所述多孔性 支承层的平均厚度为d,以所述多孔性支承层中距所述多孔性支承层与所述分离功能层 的界面的距离为〇?〇.Id的部分的平均孔隙率为(Pl,以所述多孔性支承层中所述距离为 〇.id?d的部分的平均孔隙率为(p2时,(pi< 0.35且(p2 > 0.70。
[0026] <10>如上述<1>?<9>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半透膜,其中,所述多孔性支 承膜的基材为含有聚酯的长纤维无纺布。
[0027] <11>如上述<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半透膜,其中,所述分离功能 层为多官能胺与多官能酰卤化物通过缩聚得到的聚酰胺,构成所述聚酰胺的所述多官能胺 成分与所述多官能酰卤化物成分的存在比为下式的关系,
[0028] 多官能胺成分的摩尔数/多官能酰卤化物成分的摩尔数3 1. 6。
[0029] < 12 >如上述< 1 >?< 11 >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半透膜,其中,在所述分离功 能层的任意的10处,在根据纳米压痕法的硬度试验中压入使得位移成为50nm时的平均负 荷为0. 50iiN以上。
[0030] < 13 >如上述< 12 >所述的复合半透膜,其中,所述平均负荷为1.00ilN以上。
[0031] < 14 >如上述< 1 >?< 13 >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半透膜,满足下述条件:
[0032] 将NaCl浓度为3. 5重量%、温度为25°C、pH为6. 5的水溶液在5. 5MPa的操作压 力下供给至复合半透膜,进行24小时的过滤处理,
[0033] 然后,对所述复合半透膜反复过滤处理5000次下述循环,其中,每次循环为:于 5. 5MPa的操作压力下保持1分钟,然后经30秒降压至OMPa,接着保持该压力1分钟后,经 30秒升压至5. 5MPa,
[0034] 之后,在4.OMPa的操作压力下使水溶液透过所述复合半透膜时,产水量为1. 00m3/ m2/天以上,并且脱盐率为99. 80%以上。
[0035] 根据本发明,获得了在运转?停止频繁地反复、压力波动的条件下同时实现高的除 盐性与透水性的复合半透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6][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分离功能层的突起高度的测定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的说明,在不脱离本发 明的要点的范围内,能够任意地变形实施。
[0038] 1?复合半透膜
[0039] 复合半透膜包括多孔性支承膜和设置于所述多孔性支承层上的分离功能层,所述 多孔性支承膜具有基材与设置于所述基材上的多孔性支承层。
[0040] (1-1)分离功能层
[0041] 分离功能层是在复合半透膜中发挥分离溶质的功能的层。分离功能层的组成与厚 度等构成可以结合复合半透膜的使用目的进行设定。
[0042] 通常,如果增加分离功能层上的突起(以下有时也称为"皱褶")的高度,则虽然透 水性提高但盐透过性也会变大。而且,由于过度扩大的皱褶在加压时容易变形,并且由此在 加压时膜表面积降低并且部分破坏,因此过度扩大的皱褶的存在成为透水性与除盐性降低 的原因。特别是在较高的压力下运转的海水淡水化用的复合半透膜的情况下,该倾向容易 反映在性能上。
[0043] 因此本发明人等着眼于表面的突起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精密地 控制突起的数密度与高度,能够同时实现高的除盐性与透水性。而且进一步发现,在用于运 转与停止频繁地反复的过滤装置的情况下等压力波动的系统中,与突起的数密度低、高度 高的膜相比,突起的数密度高、高度低的膜的透水性的变化少。
[0044] 本发明中的分离功能层的突起的平均高度优选低于lOOnm,更优选低于90nm。通 过使突起的高度低于l〇〇nm,即使在含有复合半透膜的过滤装置中运转与停止频繁地反复 等的压力波动的条件下,皱褶既不变形也不坍塌,能够得到稳定的膜性能。
[0045] 此外,分离功能层的突起的平均数密度优选为10. 0个/ym以上,更优选为13. 0 个/ym以上。通过使平均数密度为10. 0个/ym以上,复合半透膜的表面积增大从而得到 充分的透水性,进一步还能够抑制加压时突起的变形,能够得到稳定的膜性能。
[0046] 此外,分离功能层的突起的平均数密度优选为30.0个/ym以下。通过使平均数 密度为30. 0个/ym以下,能够抑制由于各突起之间相互接触导致的有效表面积减少。
[0047] 突起的高度与数密度是针对具有十点平均粗糙度的五分之一以上的高度的突起 测定的值。
[0048]十点平均粗糙度是指通过下述计算方法得到的值。
[0049]首先通过电子显微镜在下述倍率下观察垂直于膜面方向的剖面。在得到的剖面图 像中,分离功能层(图1中用符号"1"表示。)的表面被表示为在复合半透膜的膜面方向 (与膜的表面平行的方向)上凸部与凹部连续重复的、皱褶结构的曲线。关于该曲线,求出 基于IS04287 :1997定义的粗糙度曲线。
[0050]在上述粗糙度曲线的平均线的方向上以2.0 的宽度选取剖面图像(图1)。此 处,平均线是指基于IS04287 :1997定义的直线,是以在测定长度中,被平均线与粗糙度曲 线所包围区域的面积总和在平均线的上下相等的方式绘制的直线。
[0051]在选取的宽度为2.0 的图像中,将上述平均线作为基准线,分别测定分离功能 层中的突起的山顶高度与谷底深度。对于从最高的山顶至第5高山顶的5个山顶的高度 H1?H5的绝对值计算平均值,对于从最深的谷底至第5深谷底的5个谷底的深度D1?D5 的绝对值计算平均值,进而,计算出获得的2个平均值的绝对值之和。这样得到的和为十点 平均粗糙度。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基准线绘制成与水平方向相平行。
[0052] 可以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分离功能层的剖面。例如在用扫 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时,在复合半透膜样品上薄薄地涂布钼、钼-钯或四氧化钌(优选四氧化 钌),以3?6kV的加速电压用超高分辨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UHR-FE-SEM)观察。关 于超高分辨率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使用日立制S-900型电子显微镜等。观察倍 率优选5, 000?100, 000倍,从求出突起的高度的方面考虑优选10, 000?50, 000倍。在 得到的电子显微镜照片上,可以考虑观察倍率用尺等直接测定突起的高度。
[0053] 突起的平均数密度按照如下方式测定。对复合半透膜中任意的10处的剖面进行 观察时,在各剖面中数出具有上述十点平均粗糙度的五分之一以上的高度的突起。计算各 剖面中的数密度(即每1Um的突起数),进而由10处的剖面中的数密度,通过计算算术平 均值,得到平均数密度。此处,各剖面在上述粗糙度曲线的平均线的方向上具有2.0 的 览度。
[0054] 此外,突起的平均高度按照如下方式测定。对复合半透膜中任意的10处的剖面进 行观察时,在各剖面中测定为上述十点平均粗糙度的五分之一以上的突起的高度,计算每1 个突起的平均高度。进而,基于10处的剖面的计算结果,通过计算算术平均数,得到平均高 度。此处,对于各剖面而言,在上述粗糙度曲线的平均线的方向上具有2.0 的宽度。
[0055]与平均高度相同,突起的高度的标准偏差是基于在10处的剖面中测得的为十点 平均粗糙度的五分之一以上的突起的高度计算的。
[0056] 关于分离功能层的突起的高度的标准偏差,优选为70nm以下。标准偏差在此范围 内时,由于突起的高度均匀,所以即使在高压下运转使用复合半透膜时也能够得到稳定的 膜性能。
[0057] 分离功能层可以含有聚酰胺作为主要成分。构成分离功能层的聚酰胺可以通过多 官能胺与多官能酰卤化物的界面缩聚而形成。此处,优选多官能胺或多官能酰卤化物中的 至少一方含有3官能以上的化合物。
[0058]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X含有Y作为主要成分"是指Y为X的60重量% 以上,其中优选80重量%以上,更优选90重量%以上,特别优选X实际上只含有Y的情况。
[0059] 为了获得充分的分离性能和透过水量,以聚酰胺为主要成分的分离功能层(聚酰 胺分离功能层)的厚度通常优选在〇. 01?1u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0. 1?0. 5ym的范围 内。
[0060] 此处,多官能胺是指一分子中至少具有2个伯氨基和/或仲氨基,且所述氨基中 至少1个为伯氨基的胺。例如,作为多官能胺,可以举出2个氨基以邻位、间位、对位中的 任一种位置关系与苯环键合而成的苯二胺、苯二甲胺、1,3, 5-三氨基苯、1,2,4-三氨基苯、 3, 5-二氨基苯甲酸、3-氨基苄胺、4-氨基苄胺等芳香族多官能胺;乙二胺、丙二胺等脂肪族 胺;1,2-二氨基环己烷、1,4_二氨基环己烷、4-氨基哌啶、4-氨基乙基哌嗪等脂环式多官 能胺等。其中,如果考虑膜的选择分离性、透过性、耐热性,则优选多官能胺为一分子中具有 2?4个伯氨基和/或仲氨基,且所述氨基中至少1个为伯氨基的芳香族多官能胺。作为这 样的多官能芳香族胺,优选使用间苯二胺、对苯二胺、1,3, 5-三氨基苯。其中,从获得的容易 性、操作容易方面考虑,优选使用间苯二胺(以下称为"m-PDA")。
[0061] 这些多官能胺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2种以上。同时使用2种以上时, 既可以将上述胺彼此组合,也可以将上述胺与一分子中至少具有2个仲氨基的胺组合。作 为一分子中至少具有2个仲氨基的胺,例如可以举出哌嗪、1,3_双哌啶基丙烷等。
[0062]多官能酰卤化物是指一分子中至少具有2个卤代羰基的酰卤化物。例如,作为3官 能酰卤化物,可以举出均苯三甲酰氯、1,3,5-环己烷三甲酰氯、1,2,4-环丁烷三甲酰氯等。 作为2官能酰卤化物,可以举出联苯二甲酰氯、偶氮苯二甲酰氯、对苯二甲酰氯、间苯二甲 酰氯、萘二甲酰氯等芳香族2官能酰卤化物;己二酰氯、癸二酰氯等脂肪族2官能酰卤化物; 环戊烷二甲酰氯、环己烷二甲酰氯、四氢呋喃二甲酰氯等脂环式2官能酰卤化物。从与多官 能胺的反应性考虑,优选多官能酰卤化物为多官能酰氯化物。此外,从膜的选择分离性、耐 热性考虑,更优选多官能酰氯化物为一分子中具有2?4个氯代羰基的多官能芳香族酰氯 化物。其中,从获得的容易性、操作容易的观点出发,优选均苯三甲酰氯。这些多官能酰卤 化物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2种以上。
[0063]优选地,聚酰胺分离功能层为多官能胺与多官能酰卤化物通过缩聚得到的聚酰 胺。此时,更优选地,构成该聚酰胺分离功能层的多官能胺成分与多官能酰卤化物成分的存 在比满足"1.6 =多官能胺成分的摩尔数/多官能酰卤化物成分的摩尔数=1.9"的关系。 所述存在比在此范围内时,在多官能胺与多官能酰卤化物之间形成充分的交联,即使在压 力变动的条件下也能够实现能够维持分离功能层形状的充分的物理耐久性。此外,由于聚 酰胺中残留的羧基数被充分降低,因此能够抑制羧基之间的电荷排斥引起的结构变化。更 优选所述存在比为1. 7以上、1. 9以下。
[0064]此外,也可以将作为聚酰胺分离功能层的官能团存在的氨基通过后处理取代为其 他的官能团。例如,也可以进行如下处理:通过在酸性条件下与亚硝酸钠接触,减少离子型 的氨基,从而抑制氨基之间的电荷排斥等。即使在后处理后的聚酰胺分离功能层中,也优 选的是,将来自作为原成分的多官能胺成分的成分与来自多官能酰卤化物成分的存在比以 "多官能胺成分的摩尔数/多官能酰卤化物成分的摩尔数"表示时的存在比为1.6以上、1.9 以下。
[0065] 可以用如下的方法分析聚酰胺分离功能层中的多官能胺成分与多官能酰卤化物 成分的存在比:对从多孔性支承膜剥离的分离功能层进行13c-nmr测定,或用强碱水溶液水 解从多孔性支承膜剥离的分离功能层得到样品,使用该样品进行1H-NMR测定。
[0066] 从物理耐久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地,在根据纳米压痕法的硬度试验中压入分离功 能层使得位移成为50nm时的平均负荷为0. 50yN以上。此处,硬度试验的具体方法如实施 例中所记载,但将在分离功能层的任意的10处测定时的负荷的平均值作为"平均负荷"。 [0067] 对于分离功能层而言,只要按照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测定的结果至少显示 0. 50yN的平均负荷即可,但特别是从在频繁且高压的运转?停止反复的运转条件下的物 理耐久性观点出发,较优选平均负荷为l.OOuN以上。
[0068] (1-2)多孔性支承膜
[0069] 多孔性支承膜(以下,有时简称为"支承膜")包括基材与多孔性支承层,该多孔性 支承膜实质上不具有对离子等的分离性能,但能够对具有实质的分离性能的分离功能层赋 予强度。
[0070] 支承膜的厚度影响复合半透膜的强度和将其制成膜单元时的填充密度。为了得 到充分的机械强度和填充密度,支承膜的厚度优选在30?300ym的范围,更优选在50? 250um的范围内。
[007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如没有特别的说明,则各层和膜的厚度指的是平均值。 此处平均值表示算术平均值。即,各层及膜的厚度如下求出:在剖面观察下在与厚度方向垂 直的方向(膜面方向)上以20 的间隔测定20个点的厚度,计算出它们的平均值。
[0072][多孔性支承层]
[0073] 多孔性支承层优选含有下述材料作为主要成分。作为多孔性支承层的材料,可以 单独或者混合使用聚砜、聚醚砜、聚酰胺、聚酯、纤维素类聚合物、乙烯基聚合物、聚苯硫醚、 聚苯硫醚砜、聚苯砜、聚苯醚等均聚物或共聚物。此处作为纤维素类聚合物可以使用乙酸纤 维素、硝酸纤维素等,作为乙烯基聚合物可以使用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腈等。 其中优选聚砜、聚酰胺、聚酯、乙酸纤维素、硝酸纤维素、聚氯乙烯、聚丙烯腈、聚苯硫醚、聚 苯硫醚砜、聚苯砜等均聚物或共聚物。较优选的例子包括乙酸纤维素、聚砜、聚苯硫醚砜、或 聚苯砜。这些材料中,聚砜化学、机械、热稳定性高,成型容易,所以能够特别优选地使用。
[0074] 具体而言,作为多孔性支承层的材料,由于由以下化学式所示的重复单元形成的 聚砜的孔径容易控制、尺寸稳定性高,故优选。
[0075]

【权利要求】
1. 一种复合半透膜,所述复合半透膜包括多孔性支承膜与设置于所述多孔性支承膜上 的分离功能层,所述多孔性支承膜具有基材和设置于所述基材上的多孔性支承层, 其中,用电子显微镜对在所述复合半透膜的膜面方向上的长度为2. 0ym的任意的10 处剖面进行观察时,在各剖面中,所述分离功能层中的、具有所述分离功能层的十点平均粗 糙度的五分之一以上的高度的突起的平均数密度为10.0个/um以上、30.0个/iim以下, 并且所述突起的平均高度低于l〇〇nm, 并且,将NaCl的浓度为3. 5重量%、温度为25°C、pH为6. 5的水溶液在5. 5MPa的压力 下经24小时透过该复合半透膜后,所述复合半透膜的产水量为1. 0m3/m2/天以上,并且脱盐 率为99. 5%以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半透膜,其中,所述平均数密度为13. 0个/ym以上、30. 0 个/ym以下。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半透膜,其中,各剖面中所述突起的高度的标准偏差为 70nm以下。
4.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半透膜,其中,所述多孔性支承层具有基材侧 的第1层和形成于其上的第2层的多层结构。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半透膜,其中,所述第1层与所述第2层的界面为连续结 构。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半透膜,其中,所述多孔性支承层通过下述方式形成:将形 成所述第1层的高分子溶液A与形成所述第2层的高分子溶液B同时涂布在基材上后,与 凝固浴接触、相分离而形成所述多孔性支承层。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半透膜,其中,所述高分子溶液A与所述高分子溶液B为不 同的组成。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半透膜,其中,所述高分子溶液A的固态成分浓度a(重 量% )与所述高分子溶液B的固态成分浓度b(重量% )满足a/b= 1. 0的关系式。
9. 如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半透膜,其中,以所述多孔性支承层的平均 厚度为d,以所述多孔性支承层中距所述多孔性支承层和所述分离功能层的界面的距离为 0?0.Id的部分的平均孔隙率为<Pl,以所述多孔性支承层中所述距离为〇.Id?d的部分 的平均孔隙率为(p2时,q>i< 0.35且(p2 > 0.70。 i〇.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半透膜,其中,所述多孔性支承膜的基材为 含有聚酯的长纤维无纺布。
11. 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半透膜,其中,所述分离功能层为多官能胺 与多官能酰卤化物通过缩聚得到的聚酰胺,构成所述聚酰胺的所述多官能胺成分与所述多 官能酰卤化物成分的存在比为下式的关系, 多官能胺成分的摩尔数/多官能酰卤化物成分的摩尔数3 1. 6。
12. 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半透膜,其中,在所述分离功能层的任意的 10处,在根据纳米压痕法的硬度试验中压入使得位移成为50nm时的平均负荷为0. 50yN以 上。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复合半透膜,其中,所述平均负荷为1. 00yN以上。
14.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半透膜,满足下述条件: 将NaCl浓度为3. 5重量%、温度为25°C、pH为6. 5的水溶液在5. 5MPa的操作压力下 供给至复合半透膜,进行24小时的过滤处理, 然后,对所述复合半透膜反复过滤处理5000次下述循环,其中,每次循环为:于5. 5MPa的操作压力下保持1分钟,然后经30秒降压至OMPa,接着保持该压力1分钟后,经30秒升 压至 5. 5MPa, 之后,在4.OMPa的操作压力下使水溶液透过所述复合半透膜时,产水量为1. 00m3/m2/ 天以上,并且脱盐率为99. 80%以上。
【文档编号】B01D69/00GK104411387SQ201380034019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7日
【发明者】志村晴季, 丸谷由惠, 中辻宏治, 高谷清彦, 小岩雅和, 佐佐木崇夫, 木村将弘 申请人:东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