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6340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超声雾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将含有有效成分的药液等液体向室内或者室外的空间喷雾的装置,已知有超声雾化装置。超声雾化装置构成为具有因通电而产生超声波振动的压电振动器、以及固定于该压电振动器且具有多个微细孔的振动板,向微细孔供给液体,利用压电振动器的振动使振动板产生超声波振动,从而对液体进行雾化。

现有的超声雾化装置设置有出雾通道,该出雾通道为条状,一端为出雾口,另一端为电扇;当水经过超声雾化模块产生的细小颗粒状的水分子进入该出雾通道时,通过电扇将产生的水分子由出雾口吹出,形成超声雾化装置。该超声雾化装置广泛应用在喷洒农药、喷洒疫苗或者洒水等行业,但在应用过程中要求喷洒的距离足够远,就需要加大电扇的风力以增加喷洒的距离,但是该超声雾化装置存在一定的缺陷:

由于电扇的风力过大,经超声雾化模块产生的水分子沿出雾通道的侧壁上表面向出雾口移动,一旦水分子团接触到侧壁,就会形成水珠,不利于雾化效果。若电扇的风力过小,经超声雾化模块产生的水分子团会直接冲向对面的壁上接触到侧壁,形成水珠,并且喷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不改变电扇风力的情况下提升雾化效果的雾化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雾化装置,包括出雾通道、供水通道和超声雾化模块;

所述出雾通道为供水通道内部的用于出雾的通道;所述出雾通道为竖直方向截面为正方形的长条状;所述出雾通道的一端设有无刷电扇,所述出雾通道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喷射雾气的第一开口;所述出雾通道内部设有出雾口;所述出雾口与供水通道连通;

所述超声雾化模块套设在出雾口上;

所述出雾通道靠近电扇一端设有散风件;所述散风件为水平方向截面呈人字型且由两片相交的挡板组成;所述散风件的开口朝向第一开口方向;所述挡板上设有多个散风口;多个散风口的开口面积从两片挡板相交处到散风件的开口方向依次增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雾化装置在出雾通道靠近电扇一端设有散风件,无刷电扇吹出的风经散风件后达到超声雾化模块;所述散风件为水平方向截面呈人字型且由两片相交的挡板组成;所述散风件的开口朝向第一开口方向;所述挡板上的多个散风口的开口面积从两片挡板相交处到散风件的开口方向依次增大,无刷电扇吹出的风经散风装置后形成左右侧风大和中间风小,由于出雾口位于出雾通道中间,因此经超声雾化模块产生的水分子在较小的风力下只有极少部分会接触到出雾通道的侧壁形成水珠,进而在不改变电扇风力的情况下提升雾化效果的雾化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雾化装置的散风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雾化装置的第一开口处负压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雾化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出雾通道;11、第一开口;12、出雾口;13、倾斜部;2、供水通道;3、超声雾化模块;4、无刷电扇;5、散风件;51、散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在出雾通道靠近电扇一端设有散风件,无刷电扇吹出的风经散风件后形成左右风大和中间风小后达到超声雾化模块,由于出雾口位于出雾通道中间,因此经超声雾化模块产生的水分子只有极少部分会接触到出雾通道的侧壁形成水珠。

请参照图1-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雾化装置,包括出雾通道1、供水通道2和超声雾化模块3;

所述出雾通道1为供水通道2内部的用于出雾的通道;所述出雾通道1为竖直方向截面为正方形的长条状;所述出雾通道1的一端设有无刷电扇4,所述出雾通道1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喷射雾气的第一开口11;所述出雾通道1内部设有出雾口12;所述出雾口12与供水通道2连通;

所述超声雾化模块3套设在出雾口12上;

所述出雾通道1靠近无刷电扇4一端设有散风件5;所述散风件5为水平方向截面呈人字型且由两片相交的挡板组成;所述散风件5的开口朝向第一开口11方向;所述挡板上设有多个散风口51;多个散风口51的开口面积从两片挡板相交处到散风件5的开口方向依次增大。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雾化装置在出雾通道靠近无刷电扇一端设有散风件,无刷电扇吹出的风经散风件后达到超声雾化模块;所述散风件为水平方向截面呈人字型且由两片相交的挡板组成;所述散风件的开口朝向第一开口方向;所述挡板上的多个散风口的开口面积从两片挡板相交处到散风件的开口方向依次增大,无刷电扇吹出的风经散风装置后形成左右风大和中间风小,由于出雾口位于出雾通道内部,因此经超声雾化模块产生的水分子只有极少部分会接触到出雾通道的侧壁形成水珠,进而在不改变电扇风力的情况下提升雾化效果的雾化装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出雾管道;所述出雾管道的一端与第一开口11相连接,所述出雾管道的另一端的出口处设有用于防止雾化后的水分子形成水流的防水流结构;所述防水流结构的轴向截面为齿状;所述出雾管道的侧壁涂有疏水材料。

由上述描述可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雾管道为柔性的也时常保持弯曲状态,因此经出雾通道喷出的水分子到达出雾管道后会触碰到出雾管道的侧壁,从而影响雾化效果,为了更好的提高雾化的效率,在出雾管道的侧壁上均涂有疏水材料(该疏水材料如超级干ULTRA EVER DRY或者纳罗可超疏水NC317),疏水材料具有很好的疏水性,当雾化出的水分子团碰到出雾管道时,在侧壁上的疏水涂层疏水作用下,水分子团在还没有形成水珠时就被风扇的风吹走,不会因为水的表面张力而粘在侧壁上,从而提高雾化的效率。进一步为了更好的提高雾化的效率,尽可能的避免当在出雾通道的侧壁上形成的水珠聚集形成水流,提出的进一步的实施例为:

在上述的出雾管道的侧壁涂有疏水材料的基础上,在出雾管道的侧壁上靠近出口处设置防水流结构,该防水流结构的轴向截面为齿状,齿尖朝向出口方向,齿体与出雾管道侧壁形成一定角度,角度可为1-90度,当在出雾管道侧壁上形成的水珠时,流向出口过程中会经过该防水流结构,被风吹到齿体上,并在风力的作用下在齿尖飘走,而不会在出口流出落在地上,在实际应用中进行药物喷雾时,带药物的水流在施工作业时会污染其它物体,因此,避免形成水流,有利于实际应用。

进一步的,所述出雾口12位于出雾通道径向截面的中心位置。

由上述描述可知,将出雾口设置在出雾通道内部即可,但如果出雾口太靠近出雾通道的侧壁,由于出雾通道左右的风力是由中间向外逐渐增大,因此增加了水分子接触侧壁的可能性,由此将出雾口设置在出雾通道竖直截面的中心位置为最优设置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散风口51为长方形;多个散风口51之间平行且相互均匀间隔设置。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位于同一挡板上的散风口平行且相互均匀间隔设置,使出雾通道内形成由出雾通道左右向中央风力均匀逐渐减小。

进一步的,两片挡板相交所成的平面角为10°-180°。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将散风件设计成人字型是为了适用于出风口较小的无刷电扇,当无刷电扇的出风口较小且设置于散风件中两片挡板相交处时,由于散风件的两片挡板互成角度,可使位于两片挡板相交处的出风口所处的风沿挡板平面向左右两侧散开,进而增大散风面积。在实际应用中,若不考虑出风口较小的无刷电扇,可将散风件设计成类似四棱锥,所述四棱锥的底面开口且中空;所述四棱锥的底面与第一开口所在的平面平行设置;所述四棱锥的开口朝向第一开口方向;所述四棱锥的侧面上设有多个散风口;多个散风口的开口面积从四棱锥的顶点到四棱锥的底面上方向依次增大。四棱锥由展开的四个板块拼成,四个板块均为等腰直接三角形,四个等腰直接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交点重合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出雾通道1的侧壁靠近第一开口11一端设有倾斜部13;所述第一开口11的大小小于出雾通道1的径向截面的大小。

由上述描述可知,由于出雾通道的左右位置的风大(即为高风压)、中间位置的风小(即为低风压),左右位置的风与中间位置的风在第一开口处会合,形成一个对中间位置的负压吸出力,这样雾化出来的雾气主要是被吸出来而非压力吹出来,会减少雾气接触到侧壁上,减少雾气损失,增加雾化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倾斜部13与出雾通道1的侧壁所成的锐角的角度为30°-60°。

进一步的,所述倾斜部13与出雾通道1的侧壁所成的锐角的角度为45°。

进一步的,所述倾斜部13为弧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供水通道2的上表面上设有把手、驱动板和控制板;所述驱动板和控制板设置在把手内;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水箱、输水管道、电源和输电线;

所述水箱设有肩带;所述输水管道的一端与水箱的出水口连通,所述输水管道的另一端与供水通道的进水口连通;

所述电源设置于供水通道正下方,所述电源通过输电线为驱动板和控制板供电;所述驱动板和控制板分别与无刷电扇电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将驱动板和控制板设置在把手内,使得驱动板和控制板不占空间,进一步可将驱动板和控制板上分别设置无线通信装置,将驱动板和控制板采用密封的方式密封在把手内,可起到防水的作用。水箱通过肩带可背在肩上,加上把手,操作较为方便,也省力。

请参照图1-4,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雾化装置,包括出雾通道1、供水通道2和超声雾化模块3;

所述出雾通道1为供水通道2内部的用于出雾的通道;所述出雾通道1为竖直方向截面为正方形的长条状;所述出雾通道1的一端设有无刷电扇4,所述出雾通道1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喷射雾气的第一开口11;所述出雾通道1内部设有出雾口12;所述出雾口12与供水通道2连通;

所述超声雾化模块3套设在出雾口12上;

所述出雾通道1靠近无刷电扇4一端设有散风件5;所述散风件5为水平方向截面呈人字型且由两片相交的挡板组成;所述散风件5的开口朝向第一开口11方向;所述挡板上设有多个散风口51;多个散风口51的开口面积从两片挡板相交处到散风件5的开口方向依次增大。

所述出雾口12位于出雾通道径向截面的中心位置。将出雾口设置在出雾通道内部即可,但如果出雾口太靠近出雾通道的侧壁,由于出雾通道四周的风力是由中心向外逐渐增大,因此增加了水分子接触侧壁的可能性,由此将出雾口设置在出雾通道竖直截面的中心位置为最优设置位置。

所述散风口51为长方形;多个散风口51之间平行且相互均匀间隔设置。通过位于同一挡板上的散风口平行且相互均匀间隔设置,使出雾通道内形成由出雾通道左右向中央风力均匀逐渐减小。

两片挡板相交所成的平面角为10°-180°。本发明将散风件设计成人字型是为了适用于出风口较小的无刷电扇,当无刷电扇的出风口较小且设置于散风件中两片挡板相交处时,由于散风件的两片挡板互成角度,可使位于两片挡板相交处的出风口所处的风沿挡板平面向上下两侧散开,进而增大散风面积。在实际应用中,若不考虑出风口较小的无刷电扇,可将散风件设计成类似四棱锥,所述四棱锥的底面开口且中空;所述四棱锥的底面与第一开口所在的平面平行设置;所述四棱锥的开口朝向第一开口方向;所述四棱锥的侧面上设有多个散风口;多个散风口的开口面积从四棱锥的顶点到四棱锥的底面上方向依次增大。四棱锥由展开的四个板块拼成,四个板块均为等腰直接三角形,四个等腰直接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交点重合设置。

所述出雾通道1的侧壁靠近第一开口11一端设有倾斜部13;所述第一开口11的大小小于出雾通道1的径向截面的大小。由于出雾通道的左右位置的风大(即为高风压)、中间位置的风小(即为低风压),左右位置的风与中间位置的风在第一开口处会合,形成一个对中间位置的负压吸出力,这样雾化出来的雾气主要是被吸出来而非压力吹出来,会减少雾气接触到侧壁上,减少雾气损失,增加雾化效果。如图3,图中的A表示四周位置的风道,B表示中央位置的风道,A风道在第一开口处的风压大(表示为+),B风道在第一开口处的风压小(表示为-),当A、B风道的风在B风道的第一开口处会合,形成一个对中央位置的负压吸出力。

所述倾斜部13与出雾通道1的侧壁所成的锐角的角度为30°-60°。其中所述倾斜部13与出雾通道1的侧壁所成的锐角的角度最优的取值为45°。所述倾斜部13为弧形结构。

所述供水通道2的上表面上设有把手、驱动板和控制板;所述驱动板和控制板设置在把手内;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水箱、输水管道、电源和输电线;所述水箱设有肩带;所述输水管道的一端与水箱的出水口连通,所述输水管道的另一端与供水通道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电源设置于供水通道正下方,所述电源通过输电线为驱动板和控制板供电;所述驱动板和控制板分别与无刷电扇电连接。将驱动板和控制板设置在把手内,使得驱动板和控制板不占空间,进一步可将驱动板和控制板上分别设置无线通信装置,将驱动板和控制板采用密封的方式密封在把手内,可起到防水的作用。水箱通过肩带可背在肩上,加上把手,操作较为方便,也省力。

如图4,上述的雾化装置还包括出雾管道;所述出雾管道的一端与第一开口11相连接,所述出雾管道的另一端的出口处设有用于防止雾化后的水分子形成水流的防水流结构;所述防水流结构的轴向截面为齿状;所述出雾管道的侧壁涂有疏水材料。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雾管道为柔性的也时常保持弯曲状态,因此经出雾通道喷出的水分子到达出雾管道后会触碰到出雾管道的侧壁,从而影响雾化效果,为了更好的提高雾化的效率,在出雾管道的侧壁上均涂有疏水材料(该疏水材料如超级干ULTRA EVER DRY或者纳罗可超疏水NC317),疏水材料具有很好的疏水性,当雾化出的水分子团碰到出雾管道时,在侧壁上的疏水涂层疏水作用下,水分子团在还没有形成水珠时就被风扇的风吹走,不会因为水的表面张力而粘在侧壁上,从而提高雾化的效率。进一步为了更好的提高雾化的效率,尽可能的避免当在出雾通道的侧壁上形成的水珠聚集形成水流,提出的进一步的实施例为:

在上述的出雾管道的侧壁涂有疏水材料的基础上,在出雾管道的侧壁上靠近出口处设置防水流结构,该防水流结构的轴向截面为齿状,齿尖朝向出口方向,齿体与出雾管道侧壁形成一定角度,角度可为1-90度,当在出雾管道侧壁上形成的水珠时,流向出口过程中会经过该防水流结构,被风吹到齿体上,并在风力的作用下在齿尖飘走,而不会在出口流出落在地上,在实际应用中进行药物喷雾时,带药物的水流在施工作业时会污染其它物体,因此,避免形成水流,有利于实际应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雾化装置,本发明提供的雾化装置在出雾通道靠近无刷电扇一端设有散风件,无刷电扇吹出的风经散风件后达到超声雾化模块;所述散风件为水平方向截面呈人字型且由两片相交的挡板组成;所述散风件的开口朝向第一开口方向;所述挡板上的多个散风口的开口面积从两片挡板相交处到散风件的开口方向依次增大,无刷电扇吹出的风经散风装置后形成左右风大和中间风小,由于出雾口位于出雾通道内部,因此经超声雾化模块产生的水分子只有极少部分会接触到出雾通道的侧壁形成水珠,进而在不改变电扇风力的情况下提升雾化效果的雾化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