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210Po测量的镀片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34235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210Po测量的镀片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210Po测量的镀片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铀系核素210Po的测试在铀矿地质勘查与核废物安全处置研究,沉积年代学与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大气环境学与辐射卫生学研究等诸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测量技术包括同位素稀释α能谱法、液闪法和总α计数法。其中总α计数法优点在于不采用难于获取(特别在国内)且价格又较贵的放射性示踪源,不分离基体元素的情况下快速自沉积制源和近场测量(探测器与源距离近,探测效率高)。当样品多且注重成本核算时,总α计数法具有优势。

210Po的半衰期较长(138.4天),是较强的α辐射体,可以通过电化学置换方法将盐酸溶液中的210Po有效地置换出来。应用于岩石、土壤等样品中210Po的测量时,在制(样品)源方式选择上,绝大多数方法选择了电化学置换(自沉积)法,并采用了银、镍、铜和不锈钢作为镀片。置换的原理:Po4+/Po的标准电势在电位序中位于碲和银之间,故210Po可直接镀在银或比银电位更低的金属上(镍、铜)。铜置换钋的电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式中钋离子与铜金属原子进行电化学置换,亦称自发沉积。置换的过程:样品经湿式消解,使210Po转化为可溶性的硝酸盐,然后在稀盐酸条件下,210Po在铜片上进行自发沉积,最后对铜片进行活度α测量。仪器测量原理:低本底探测器受α射线照射时,产生电离电荷,通过电荷灵敏电路收集这些电离电荷,使它产生电信号,经多次放大成形后,利用处理器及软件分析α射线强度,经过公式换算即可得样品中210Po含量。

对于置换镀片而言,铜相比其他镀片材料,具有廉价、易购买、加工等优势,是大批量样品测量的首选材料。研究选用210Po吸附回收率高、放射性杂质含量少的铜材和制造高质量铜片的工艺,对提高210Po的分析质量有重要意义。

铀矿地质1999年7月第4期第15卷公开了一篇《铀矿石和环境固体样品中210Po的测量》的相关文献,作者为:顾鼎祥、赵云龙、胡小华、潘景荣(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该文献中提出镀片采用0.1mm的纯铜片或银片,加工活直径20mm的铜片,背面涂耐热耐酸清漆。使用时铜片需在0.5-1mol/L中浸泡几秒钟使表面活化与去污。

但使用该方法由于油漆选材、配方和喷漆工艺不到位,油漆容易起皱甚至脱落,造成涂漆铜面也会吸附210Po,降低测量计数,严重时会导致被测样品报废(需要重新取样和制样),出现的问题如图1-4所示:一般是制造师傅按经验处理,镀片不合格率往往高于20%。另外,一批次需冲压几万片,如方法和工艺不到位,铜片不平整且边缘毛刺多,如图5所示,影响测量效果,甚至会破坏测量仪器。

为提高镀片合格率,降低其对测量计数的影响,有必要对测量用镀片的制备工艺做进一步的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210Po测量的镀片的制备方法。

一种用于210Po测量的镀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产品的接收:在工件接收和搬运过程中要小心,以防工件变形、沾污;

B、除油:铜工件需要除油时,先用汽油或二甲苯抹洗,后用干净棉纱头抹干、抹净;

C、水洗:用自来水冲洗掉工件上的脱脂剂;

D、表面处理:将水洗后的工件晾干后,用干净的棉纱团将水渍擦干;对局部存在的少量油污及锈斑用汽油或二甲苯和砂布处理干净,表面处理合格后方可下一步处理;

E、喷底漆:工件在8小时内喷好底漆;

F、干燥:喷好底漆的工件经过2小时以上自然干燥,用指触法检查干燥情况,表面不粘手、划痕不露底,认为已干燥,然后才能喷面漆;

G、喷面漆:工件在8小时内喷好面漆;

H、干燥:在常温下自然干燥4小时以上;

I、冲压:采用特制的铜箔模具,对大面积铜片板快速冲压,一次冲压出多个铜箔片,提高制造速度,也避免产生翘边、毛刺等现象。

优选的,所述的镀片为紫铜镀片。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镀片为无氧铜镀片。

优选的,所述的紫铜镀片为圆形,直径为16mm,厚度为0.1mm。

这种设计既有硬度,也会减少圆形的两边对210Po的吸附(因主要是在紫铜片上方2π方向测量,必须减少其他部位对210Po的吸附)。

紫铜以纯铜为基体加入一种或几种其他元素所构成的合金,纯铜呈紫红色,又称紫铜。纯铜密度为8.96,熔点为1083℃,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耐蚀性。

紫铜又分四类:无氧铜、普通紫铜、脱氧铜、特种铜(砷铜、碲铜、银铜)。无氧铜:就是高纯度、含氧量和其他杂志都极少的铜。按标准规定,氧含量不大于0.003%,杂质总含量不大于0.05%,铜纯度大于99.95%。特点:不易氧化,无氢脆现象,导电率高,加工性能、焊接性能、耐腐蚀性能和耐低温性能良好。普通紫铜:有良好的导电、导热、耐蚀和加工性能,可以焊接和钎焊。含降低导电、导热性杂质较少,微量的氧对导电、导热和加工等性能影响不大,但易引起“氢病”。脱氧铜:将融化铜中产生的氧气用亲氧性的磷(P)脱氧,使其氧含量降低到100ppm一下。脱氧后提高了延展性、耐蚀性、热传导性、焊接性、抽拉加工性,在高温中也不发生氢脆现象。

铜材的选择要满足两个要求:

210Po的回收率高。

本身放射性杂质含量少。

对于第个要求,主要是和铜的纯度、铜的结构和生产工艺有关联,可通过对比试验才可论证得出结论。

对于第个要求,铜含238U、232Th等核素(陈端保,1995),分析这两种常见的放射性元素,具有如表1所示特性,可见它们是α辐射体,其含量多少对210Po(也是α辐射体)和本底的测量会存在影响。可选用放射性杂质含量少的材料。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B中,操作工人用指触法对除油情况进行自检,当手法上无滑腻的油污时为除油干净,同时不能有灰尘、焊渣等脏物。否则,必须重新喷淋清洗至合格。

因测试环境特殊:酸性,高温,水浴,震荡2小时以上。因此油漆的材料和配方必须满足上述条件,不会在酸中溶解,且具有良好的铜材吸附性,不至于脱落。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D中的底漆包括以下主要成分:H04-18环氧防腐漆、H-1固化剂、X-17 专用稀释剂,底漆的使用量为150-250g/m2

优选的,所述的底漆中,H04-18环氧防腐漆与固化剂的质量比为4:1。

所述的底漆喷涂过程中,可以采用无气喷涂、空气喷涂、滚涂和刷涂,经测试无气喷涂的效果更佳,由于采用无气喷涂,铜被氧化的概率降低,有利于提升底漆和铜面的粘结效果,具体参数如下:稀释剂的稀释率:5-15%(以漆料重量计),喷嘴口径:0.4-0.5mm,喷出压力:15-20Mpa。

底漆喷漆后,应该尽量做到漆膜厚度均匀,无流挂,无漏喷,附着牢固,遮盖齐全。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G中,所用的面漆的主要成分与步骤D中的底漆相同,但其中H04-18环氧防腐漆与固化剂的质量比为5:2,所述的底漆的使用量为80-120g/m2,采用空气喷涂,具体参数如下:稀释剂的稀释率:20-40%(以漆料重量计),喷嘴口径:2.0-2.5mm,喷出压力:0.3-0.5Mpa。

经过对比测试发现,无气喷涂、空气喷涂、滚涂/刷涂几种不同的涂油漆工艺中,采用空气喷涂工艺后,面漆与底漆的粘结力最佳,不会导致沾污不需喷漆面等问题。

本方案相比于传统方案的有益之处在于:通过改进镀片的基材,镀片上油漆选材、配方和喷漆工艺和冲压工艺,最终克服了镀片因油漆粘贴性不良引起脱皮起皱,因喷漆工艺不到位引起相互黏贴,因喷漆工艺不对导致沾污了不需喷漆面,因油漆用料、喷漆工艺不对导致起皱,因冲压出现毛刺、不平整等各种问题,将镀片的合格率从不足80%提升到99%以上;同时制备的镀片无需用酸再进行表面活化与去污,简化了测量流程,方便了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油漆粘贴性不良引起脱皮起皱实拍图。

图2:喷漆工艺不到位引起相互黏贴实拍图。

图3:喷漆工艺不对导致沾污了不需喷漆面实拍图。

图4:油漆用料、喷漆工艺不对导致起皱实拍图。

图5:冲压出现毛刺、不平整实拍图。

图6:合格镀片实拍图,左侧为喷漆面,右侧为不喷漆面。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用于210Po测量的镀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产品的接收:在工件接收和搬运过程中要小心,以防工件变形、沾污;

B、除油:铜工件需要除油时,先用汽油或二甲苯抹洗,后用干净棉纱头抹干、抹净;

C、水洗:用自来水冲洗掉工件上的脱脂剂;

D、表面处理:将水洗后的工件晾干后,用干净的棉纱团将水渍擦干;对局部存在的少量油污及锈斑用汽油或二甲苯和砂布处理干净,表面处理合格后方可下一步处理;

E、喷底漆:工件在6小时内喷好底漆;

F、干燥:喷好底漆的工件经过3小时自然干燥,用指触法检查干燥情况,表面不粘手、划痕不露底,认为已干燥,然后才能喷面漆;

G、喷面漆:工件在6小时喷好面漆;

H、干燥:在常温下自然干燥6小时;

I、冲压:采用特制的铜箔模具,对大面积铜片板快速冲压,一次冲压出多个铜箔片,提高制造速度,也避免产生翘边、毛刺等现象。

所述的镀片为紫铜,镀片为圆形,直径为16mm,厚度为0.1mm。

所述的步骤B中,操作工人用指触法对除油情况进行自检,当手法上无滑腻的油污时为除油干净,同时不能有灰尘、焊渣等脏物。

所述的步骤D中的底漆包括以下主要成分:H04-18环氧防腐漆、H-1固化剂和X-17 专用稀释剂;所述的底漆的使用量为180g/m2

所述的底漆中,H04-18环氧防腐漆与固化剂的质量比为4:1;采用无气喷涂,具体参数如下:稀释剂的稀释率:10%,喷嘴口径:0.45mm,喷出压力:18Mpa。

所述的步骤G中,所用的面漆的主要成分与步骤D中的底漆相同,但其中H04-18环氧防腐漆与固化剂的质量比为5:2,所述的底漆的使用量为95g/m2,采用空气喷涂,具体参数如下:稀释剂的稀释率:35%,喷嘴口径:2.2mm,喷出压力:0.4Mpa。

实施例2

一种用于210Po测量的镀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产品的接收:在工件接收和搬运过程中要小心,以防工件变形、沾污;

B、除油:铜工件需要除油时,先用汽油或二甲苯抹洗,后用干净棉纱头抹干、抹净;

C、水洗:用自来水冲洗掉工件上的脱脂剂;

D、表面处理:将水洗后的工件晾干后,用干净的棉纱团将水渍擦干;对局部存在的少量油污及锈斑用汽油或二甲苯和砂布处理干净,表面处理合格后方可下一步处理;

E、喷底漆:工件在7.5小时喷好底漆;

F、干燥:喷好底漆的工件经过2.5小时自然干燥,用指触法检查干燥情况,表面不粘手、划痕不露底,认为已干燥,然后才能喷面漆;

G、喷面漆:工件在7.5小时喷好面漆;

H、干燥:在常温下自然干燥4.5小时;

I、冲压:采用特制的铜箔模具,对大面积铜片板快速冲压,一次冲压出多个铜箔片,提高制造速度,也避免产生翘边、毛刺等现象。

所述的镀片为紫铜,镀片为圆形,直径为16mm,厚度为0.1mm。

所述的步骤B中,操作工人用指触法对除油情况进行自检,当手法上无滑腻的油污时为除油干净,同时不能有灰尘、焊渣等脏物。

所述的步骤D中的底漆包括以下主要成分:H04-18环氧防腐漆、H-1固化剂和X-17 专用稀释剂;所述的底漆的使用量为250g/m2

所述的底漆中,H04-18环氧防腐漆与固化剂的质量比为4:1;采用无气喷涂,具体参数如下:稀释剂的稀释率:15%,喷嘴口径:0.5mm,喷出压力: 20Mpa。

所述的步骤G中,所用的面漆的主要成分与步骤D中的底漆相同,但其中H04-18环氧防腐漆与固化剂的质量比为5:2,所述的底漆的使用量为80g/m2,采用空气喷涂,具体参数如下:稀释剂的稀释率:20%,喷嘴口径:2.0mm,喷出压力:0.3Mpa。

实施例3

一种用于210Po测量的镀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产品的接收:在工件接收和搬运过程中要小心,以防工件变形、沾污;

B、除油:铜工件需要除油时,先用汽油或二甲苯抹洗,后用干净棉纱头抹干、抹净;

C、水洗:用自来水冲洗掉工件上的脱脂剂;

D、表面处理:将水洗后的工件晾干后,用干净的棉纱团将水渍擦干;对局部存在的少量油污及锈斑用汽油或二甲苯和砂布处理干净,表面处理合格后方可下一步处理;

E、喷底漆:工件在5小时喷好底漆;

F、干燥:喷好底漆的工件经过4.5小时自然干燥,用指触法检查干燥情况,表面不粘手、划痕不露底,认为已干燥,然后才能喷面漆;

G、喷面漆:工件在5小时喷好面漆;

H、干燥:在常温下自然干燥8小时;

I、冲压:采用特制的铜箔模具,对大面积铜片板快速冲压,一次冲压出多个铜箔片,提高制造速度,也避免产生翘边、毛刺等现象。

所述的镀片为紫铜,镀片为圆形,直径为16mm,厚度为0.1mm。

所述的步骤B中,操作工人用指触法对除油情况进行自检,当手法上无滑腻的油污时为除油干净,同时不能有灰尘、焊渣等脏物。

所述的步骤D中的底漆包括以下主要成分:H04-18环氧防腐漆、H-1固化剂和X-17 专用稀释剂;所述的底漆的使用量为150g/m2

所述的底漆中,H04-18环氧防腐漆与固化剂的质量比为4:1;采用无气喷涂,具体参数如下:稀释剂的稀释率:5%,喷嘴口径:0.4mm,喷出压力:15-20Mpa。

所述的步骤G中,所用的面漆的主要成分与步骤D中的底漆相同,但其中H04-18环氧防腐漆与固化剂的质量比为5:2,所述的底漆的使用量为120g/m2,采用空气喷涂,具体参数如下:稀释剂的稀释率: 40%,喷嘴口径:2.5mm,喷出压力:0.5Mpa。

采用实施例1-3的方法制备的测量镀片,镀片的合格率分别可以达到99.8%、99.3%和99.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