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滤装置及抽滤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45948阅读:27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抽滤装置及抽滤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抽滤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液分离的真空抽滤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抽滤方法。



背景技术:

常用的过滤方法有常压过滤、加压过滤和减压过滤。常压过滤的过滤效率低。加压过滤常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实验室应用成本较高。减压过滤中以抽滤最为常用。目前,公知的抽滤装置是以真空泵将过滤器的抽滤端抽为负压,利用与大气的压差加速过滤的进行。抽滤大大提高了过滤分离效率,被广泛的应用于生物、物理及化学实验中。传统的实验室抽滤装置是将储液斗与过滤头以弹簧夹夹紧,集液瓶与过滤头通过特定的磨砂接口实现密封。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使用弹簧夹夹紧储液斗与过滤头需双手操作,操作过程中不慎容易使储液斗掉落摔碎;集液瓶为专用瓶,其他瓶体由于瓶口与过滤头不兼容无法通用,在过滤所有溶液时只能使用同一个集液瓶,所以在更换滤液时需要对集液瓶进行多次润洗,多次重复抽真空、润洗、放空的操作,过程繁琐且容易造成污染;由于集液瓶与过滤头通过磨砂口连接,在抽滤过程中常常出现密闭过紧难以打开的现象;在过滤液为液相色谱流动相时,流动相转移到流动相瓶中后还需要超声进行排气,严重影响实验效率。

为克服以上缺点,本发明提出一种新的储液斗与过滤头的连接形式,利用储液斗自身重力及抽负压后大气压力实现密闭连接,省去了弹簧夹,单手即可完成,结构更简单,操作更安全方便;集液瓶与过滤头接口采用国际通用螺纹接口,在抽滤完成后可直接旋开,避免了现有装置抽滤后不易打开的难题;集液瓶直接使用盛放过滤液的试剂瓶或流动相瓶,无须反复润洗,简化了操作;过滤液相色谱流动相后避免了倾倒转移,无需超声排气,提高了实验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一种抽滤装置,包括储液斗、过滤头、集液瓶(12)、真空泵(11)。储液斗为圆筒形,储液斗上部(1)直径大、储液斗下部(3)直径小,储液斗下部(3)内侧有与过滤头连接的法兰(2)。过滤头包括漏斗(5)、出液管(6)、砂芯(4)、集液瓶盖(7)、抽气口(8)。砂芯(4)嵌于漏斗(5)上部,表面平整,上沿与漏斗(5)上沿平齐。漏斗(5)上部外径与储液斗下部(3)内径相等,连接时漏斗(5)上部卡入储液斗下部(3),漏斗(5)上面与法兰(2)下面接触、漏斗(5)上部外侧面与储液斗下部(3)内侧面接触,接触面密合性能良好。漏斗(5)下部有出液管(6),出液管(6)下部嵌入集液瓶盖(7),嵌入长度等于集液瓶盖(7)高度。集液瓶盖(7)与集液瓶(12)为螺纹接口,旋紧后可密封。集液瓶盖(7)上有抽气口(8),连接真空泵(11)后可将集液瓶(12)中气体抽出。

优选的,所述法兰(2)、漏斗(5)上面采用精工平磨或抛光处理,接触面平整光滑,密合性能良好。

优选的,所述漏斗(5)上部外侧面与储液斗下部(3)内侧面均为磨砂面。

优选的,所述法兰(2)与漏斗(5)上面之间放置过滤介质(10)。

优选的,所述过滤介质(10)材质为滤布、滤纸、滤芯或滤膜。

优选的,所述集液瓶(12)为标准螺口试剂瓶或流动相瓶。

优选的,所述储液斗、漏斗(5)、集液瓶(12)为玻璃材质,所述集液瓶盖(7)、抽气口(8)为玻璃或聚乙烯或聚丙烯或聚氯乙烯或氟塑料材质。

优选的,所述集液瓶盖(7)规格为GL45螺纹接口,并分别配备GL22、GL28、GL32、GL38、GL40的瓶口转换接口。

优选的,所述抽气口(8)与真空泵(11)以橡胶管、硬质塑料管、乳胶管或硅胶管连接。

基于所述一种抽滤装置的一种抽滤方法,步骤如下:

将过滤介质(10)平铺于漏斗(5)上部,漏斗(5)卡入储液斗下部(3),法兰(2)与漏斗(5)上面将过滤介质(10)压紧密合,然后将集液瓶(12)与集液瓶盖(7)旋紧,连接抽气口(8)与真空泵(11)。开启真空泵(11),将待滤液缓缓倒入储液斗,滤液流入集液瓶。抽滤完成后,关闭真空泵(11),将集液瓶(12)旋下,换上螺口废液瓶,取出过滤介质(10),将去离子水注入储液斗,抽干,从而对储液斗、过滤头进行冲洗,重复三到四次,盖上防尘盖(9)。如需继续过滤其他溶液,加入新的过滤介质(10),以新的待滤液润洗储液斗并抽干,重复三到四次。更换新的集液瓶(12),重复抽滤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储液斗的立体透视图。

图2是过滤头的立体透视图。

图3是抽滤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其中,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储液斗上部,2—法兰,3—储液斗下部(3),4—砂芯,5—漏斗,6—出液管,7—集液瓶盖,8—抽气口,9—防尘盖,10—过滤介质,11—真空泵,12—集液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下面的说明是采用例举的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应局限于此。

实施例1

本实施包括储液斗、砂芯(4)、漏斗(5)、出液管(6)、集液瓶盖(7)、抽气口(8)、防尘盖(9)、聚四氟乙烯滤膜(10)、真空泵(11)、流动相瓶(12)。储液斗、漏斗(5)、集液瓶盖(7)、抽气口(8)、流动相瓶(12)为玻璃材质,防尘盖(9)为聚氯乙烯材质。储液斗为圆筒形,储液斗上部(1)直径大、储液斗下部(3)直径小,储液斗下部(3)内侧有与过滤头连接的法兰(2)。砂芯(4)嵌于漏斗(5)上部,表面平整,上沿与漏斗(5)上沿平齐。漏斗(5)上部外径与储液斗下部(3)内径相等,连接时漏斗(5)上部卡入储液斗下部(3),漏斗(5)上面与法兰(2)下面都经抛光处理,之间放置孔隙为0.22μm聚四氟乙烯滤膜(10);漏斗(5)上部外侧面与储液斗下部(3)内侧面接触,接触面为磨砂面。漏斗(5)下部有出液管(6),出液管(6)下部嵌入集液瓶盖(7),嵌入长度等于集液瓶盖(7)高度。集液瓶盖(7)与流动相瓶(12)为GL45螺纹接口。集液瓶盖(7)上部有抽气口(8),以硅胶管连接真空泵(11)后可将流动相瓶(12)中气体抽出。防尘盖(9)内径略大于液斗上部(1)外径,盖住储液斗防止污染。

基于所述一种抽滤装置过滤液相色谱流动相的方法,步骤如下:

将聚四氟乙烯滤膜(10)平铺于漏斗(5)上部,漏斗(5)卡入储液斗下部(3),法兰(2)与漏斗(5)上面将聚四氟乙烯滤膜(10)压紧密合,然后将流动相瓶(12)与集液瓶盖(7)旋紧,连接抽气口(8)与真空泵(11)。开启真空泵(11),将待滤流动相缓缓倒入储液斗,滤液流入集液瓶。抽滤完成后,关闭真空泵(11),将流动相瓶(12)旋下,换上螺口废液瓶,取出聚四氟乙烯滤膜(10),将超纯水注入储液斗,抽干,重复三到四次,盖上防尘盖(9)。继续过滤其他流动相时,加入新的聚四氟乙烯滤膜(10),以新的待滤流动相润洗储液斗并抽干,重复三到四次。更换新的流动相瓶(12),重复抽滤操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