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冻式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42122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燥机,尤其是涉及一种冷冻式干燥机。



背景技术:

在空气制冷领域中,冷冻式干燥机运用十分广泛。冷冻式干燥机是根据冷冻除湿原理,将压缩空气强制通过蒸发器进行热交换而降温,使压缩空气中气态的水和油经过等压冷却,凝结成液态的水和油,并夹带尘埃,通过自动排水器排出机外,从而获得清洁的压缩空气的一种机器。现有的冷冻式干燥机一般只是单纯地采用风冷凝器进行降温,存在能耗高、降温效率差的缺点。另外,现有的冷冻式干燥机用冷凝器无法实现汽水分离。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冻式干燥机,具有能耗低、降温效率高的特点,而且能够解决冷凝器的汽水分离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冷冻式干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冷器、蒸发器、汽水分离器、冷媒压缩机、风冷凝器和水冷凝器;

所述预冷器具有用于输入外部空压机的压缩空气的第一进气口、第一出气口、第二进气口和用于向外部环境排放干燥的压缩空气的第 二出气口;所述预冷器的第一出气口与所述蒸发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出气口与所述汽水分离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汽水分离器的出气口与所述预冷器的第二进气口连通;

所述冷媒压缩机的冷媒输出口分别与所述风冷凝器和水冷凝器的冷媒输入口连通,所述风冷凝器和水冷凝器的冷媒输出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蒸发器的冷媒输入口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冷媒输出口与所述冷媒压缩机的冷媒回流口连通。

优选地,冷冻式干燥机还包括一干燥过滤器和一毛细管,所述干燥过滤器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风冷凝器的冷媒输出口连通,其另一端通过所述毛细管与所述蒸发器的冷媒输入口连通。

优选地,冷冻式干燥机还包括一储液瓶,所述储液瓶的进液端通过管道与蒸发器的冷媒输出口连通,所述储液瓶的储液端通过管道与所述冷媒压缩机的冷媒回流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汽水分离器包括第一筒体和安装在第一筒体内部的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的内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筒体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汽水分离器的进气口与所述蒸发器的出气口连通,所述汽水分离器的出气口与所述预冷器的第二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筒体的底部设有出水口;第二筒体的外侧壁与第一筒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间隔空间,第二筒体的顶端设有出气口,第二筒体的下部设有格栅网,格栅网用于供气体进入第二筒体内部;间隔空间内设有过滤网和锥形板组件,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一筒体的进气口下方,锥形板组件位于过滤网下方,锥形板组件包括多个沿第二 筒体的轴向间隔排列的锥形板,锥形板套装并固定在第二筒体的外侧壁上,并且每个锥形板均从中部至周缘逐渐向下倾斜。

作为优选,间隔空间内还设有多个挡板,多个挡板位于连接口上方并沿第一筒体的轴向间隔排列,该挡板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第一板水平设置并且一端固定在第一筒体的内侧壁,第二板连接于第一板的另一端,并且第二板从靠近第一板的一侧至远离第一板的一侧逐渐向下倾斜。

优选地,冷冻式干燥机还包括一排水器,所述排水器的进水口与所述汽水分离器的出水口连通。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设有汽水分离器,能够解决冷凝器的汽水分离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采用风冷凝器和水冷凝器进行降温,存在能耗低、降温效率高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的汽水分离器,在工作时,带有水分的气体从通过进气口进入第一筒体内侧,接着,带有水分的气体在第一筒体上部聚集后向下流动,经过过滤网后气体中的水分凝结在过滤网上,并向下滴落至第一筒体底部的出水口流出,气体继续向下流动,经过多个锥形板,气体中的水分凝结在锥形板上方形成水滴,并且由于锥形板倾斜设置,水滴顺着锥形板滑落并滴落在至第一筒体底部的出水口流出,过滤了水分的气体从格栅网进入第二筒体内部,并从第二筒体上端的出气口导出,因此,可以实现冷凝器的汽水分离;而且,本实用新型在汽水分离时较为高效和节能,无需利用额外的动力装置,可有 效降低能耗,绿色环保,并且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冷冻式干燥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预冷器;11、第一进气口;12、第一出气口;13、第二进气口;14、第二出气口;2、蒸发器;31、第一筒体;32、第二筒体;33、过滤网;34、锥形板;35、挡板;351、第一板;352、第二板;4、冷媒压缩机;5、风冷凝器;6、水冷凝器;7、干燥过滤器;8、毛细管;9、储液瓶;10、排水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冷冻式干燥机,包括预冷器1、蒸发器2、汽水分离器、冷媒压缩机4、风冷凝器5和水冷凝器6;

所述预冷器1具有用于输入外部空压机的压缩空气的第一进气口11、第一出气口12、第二进气口13和用于向外部环境排放干燥的压缩空气的第二出气口14;所述预冷器1的第一出气口12与所述蒸发器2的进气口连通,所述蒸发器2的出气口与所述汽水分离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汽水分离器的出气口与所述预冷器1的第二进气口13连通;

所述冷媒压缩机4的冷媒输出口分别与所述风冷凝器5和水冷凝器6的冷媒输入口连通,所述风冷凝器5和水冷凝器6的冷媒输出口 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蒸发器2的冷媒输入口连通,所述蒸发器2的冷媒输出口与所述冷媒压缩机4的冷媒回流口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一干燥过滤器7和一毛细管8,所述干燥过滤器7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风冷凝器5的冷媒输出口连通,其另一端通过所述毛细管8与所述蒸发器2的冷媒输入口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一储液瓶9,所述储液瓶9的进液端通过管道与蒸发器2的冷媒输出口连通,所述储液瓶9的储液端通过管道与所述冷媒压缩机4的冷媒回流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汽水分离器包括第一筒体31和安装在第一筒体31内部的第二筒体32,所述第一筒体31和所述第二筒体32的内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筒体31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汽水分离器的进气口与所述蒸发器2的出气口连通,所述汽水分离器的出气口与所述预冷器1的第二进气口13连通;所述第一筒体31的底部设有出水口;第二筒体32的外侧壁与第一筒体31的内侧壁之间形成间隔空间,第二筒体32的顶端设有出气口,第二筒体32的下部设有格栅网,格栅网用于供气体进入第二筒体32内部;间隔空间内设有过滤网33和锥形板组件,过滤网33位于所述第一筒体31的进气口下方,锥形板组件位于过滤网33下方,锥形板组件包括多个沿第二筒体32的轴向间隔排列的锥形板34,锥形板套装并固定在第二筒体32的外侧壁上,并且每个锥形板均从中部至周缘逐渐向下倾斜。

作为优选,间隔空间内还设有多个挡板35,多个挡板35位于连接口上方并沿第一筒体31的轴向间隔排列,该挡板35包括第一板 351和第二板352,第一板351水平设置并且一端固定在第一筒体31的内侧壁,第二板352连接于第一板351的另一端,并且第二板352从靠近第一板351的一侧至远离第一板351的一侧逐渐向下倾斜。

优选地,还包括一排水器10,所述排水器10的进水口与所述汽水分离器的出水口连通。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空气流程:压缩空气由所述预冷器1的第一进气口11进入预冷器1进行初步冷却,流入蒸发器2进行进一步冷却,冷却后的压缩空气经过汽水分离器中进行汽水分离,冷凝水由排水器10排出机外。干燥冷却的压缩空气再回到预冷器1进行回温,通过预冷器1的第二出气口14向外排出。

冷媒流程:冷媒经过制冷压缩呈高温高压的液体状态,高温高压的液体状态的冷媒经过风冷凝器5和/或水冷凝器6进行冷却降温后,变成中温高压状态的冷媒,经过干燥过滤器7进行杂质过滤,之后冷媒在毛细管8的作用下,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状态;最终进入蒸发器2与热的压缩空气进行热交换后,完成制冷工作,回到制冷压缩机进行循环工作。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