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附式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08790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燥机,尤其是涉及一种吸附式干燥机。



背景技术:

吸附式干燥机运用了高级的化工科技,其原理为将饱和的压缩空气利用水分和空气分子体积之不同采用了气体净化专用分子筛来过滤除压缩空气中的饱和水蒸气,可轻易的将水分子吸附在分子筛颗粒内,再利用再生方法来还原分子筛,其压缩空气露点将可轻易达到-40℃。而目前的吸附式干燥机大都采用再生原理,但在再生时,要通过抽一部分干燥过的气来进行再生,所抽的气往往比较多,大于10%,再生除湿阶段产生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附式干燥机,具有压缩空气消耗小、电能消耗小和阀门的切换及温度大小控制精确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吸附式干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上管路组件、下管路组件、加热器和控制器;

所述的第一吸附塔内和第二吸附塔内均设有吸附剂;

所述上管路组件包括连接在第一吸附塔上端的第一上竖管,连接 在第二吸附塔上端的第二上竖管,分别与第一上竖管和第二上竖管连接的上横管,以及与上横管连接的主排气管;位于第一上竖管与主排气管之间的上横管上设有第一单向阀,位于第二上竖管与主排气管之间的上横管上设有第二单向阀;

所述下管路组件包括连接在第一吸附塔下端的第一下竖管,连接在第二吸附塔下端的第二下竖管,并联在第一下竖管和第二下竖管之间的第一下横管和第二下横管,以及与第一下横管连接的进气管;位于第一下竖管与进气管之间的第一下横管上设有第一电磁阀,位于第二下竖管与进气管之间的第一下横管上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下横管上设有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位于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之间的第二下横管上还设有排气支管,所述排气支管的出气口处设有消声器;

所述加热器的进气口通过加热器进气管与主排气管连接,所述加热器的出气口通过第一加热器出气管与位于第一上竖管与第一单向阀之间的上横管连接,所述加热器的出气口通过第二加热器出气管与位于第二上竖管与第二单向阀之间的上横管连接;所述加热器进气管上设有调节阀;所述第一加热器出气管上设有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二加热器出气管上设有第四单向阀;

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及加热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吸附塔内设有压力表,所述压力表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吸附塔内设有压力表,所述压力表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吸附塔的上、下端分别安装有气流分布器。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吸附塔的上、下端分别安装有气流分布器。

作为优选,所述进气管的进气口处还设有空气过滤器。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上管路组件、下管路组件、加热器和控制器;采用加热器升温再生气,再生效果好,有压缩空气消耗小、电能消耗小的优点,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器控制阀门的切换及温度大小,工作顺序、工作时间和加热温度均由控制器自动控制完成,具有控制精确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的上下端均安装有气流分布器,能够使得空气再吸附塔内的分布更加均匀,提高吸附效率。

3、本实用新型在进气管的进气口处还设有空气过滤器,能够将空气中的杂质进去初步过滤,有利于提高吸附效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吸附式干燥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吸附塔;2、第二吸附塔;31、第一上竖管;32、第二上竖管;33、上横管;34、主排气管;41、第一下竖管;42、第二下竖管;43、第一下横管;44、第二下横管;45、进气管;46、排 气支管;47、消声器;5、加热器;51、加热器进气管;52、第一加热器出气管;53、第二加热器出气管;54、调节阀;6、控制器;71、第一电磁阀;72、第二电磁阀;73、第三电磁阀;74、第四电磁阀;81、第一单向阀;82、第二单向阀;83、第三单向阀;84、第四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吸附式干燥机,包括第一吸附塔1、第二吸附塔2、上管路组件、下管路组件、加热器5和控制器6;

所述的第一吸附塔1内和第二吸附塔2内均设有吸附剂;

所述上管路组件包括连接在第一吸附塔1上端的第一上竖管31,连接在第二吸附塔2上端的第二上竖管32,分别与第一上竖管31和第二上竖管32连接的上横管33,以及与上横管33连接的主排气管34;位于第一上竖管31与主排气管34之间的上横管33上设有第一单向阀81,位于第二上竖管32与主排气管34之间的上横管33上设有第二单向阀82;

所述下管路组件包括连接在第一吸附塔1下端的第一下竖管41,连接在第二吸附塔2下端的第二下竖管42,并联在第一下竖管41和第二下竖管42之间的第一下横管43和第二下横管44,以及与第一下横管43连接的进气管45;位于第一下竖管41与进气管45之间的第一下横管43上设有第一电磁阀71,位于第二下竖管42与进气管 45之间的第一下横管43上设有第二电磁阀72,所述第二下横管44上设有第三电磁阀73和第四电磁阀74;位于第三电磁阀73和第四电磁阀74之间的第二下横管44上还设有排气支管46,所述排气支管46的出气口处设有消声器47;

所述加热器5的进气口通过加热器进气管51与主排气管34连接,所述加热器5的出气口通过第一加热器出气管52与位于第一上竖管31与第一单向阀81之间的上横管33连接,所述加热器的出气口通过第二加热器出气管53与位于第二上竖管32与第二单向阀82之间的上横管33连接;所述加热器进气管51上设有调节阀54;所述第一加热器出气管52上设有第三单向阀83,所述第二加热器出气管53上设有第四单向阀84;

所述控制器6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磁阀71、第二电磁阀72、第三电磁阀73、第四电磁阀74及加热器5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吸附塔1和第二吸附塔2内均设有压力表,所述压力表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6的信号输入端连接。能直观的看到吸附塔内的压力,方便可靠,同时控制器6能够接受压力表的输送过去的数据,当压力超出预设值时,控制器6能够控制调节阀54进行相应调整。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吸附塔1的上下端均安装有气流分布器。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吸附塔2的上下端均安装有气流分布器。作为优选,所述进气管的进气口处还设有空气过滤器。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吸附:湿空气从进气管进入第一下横管,经过第一电磁阀、第一 下竖管进入第一吸附塔内,自下向上流过吸附剂层,干燥后的空气从第一上竖管、第一单向阀、主排气管向外排出。

再生:少量干燥空气(约7%)通过调节阀减压后进入加热器加热,这部分热空气(称为再生气)进入第二吸附塔,对第二吸附塔内的吸附剂解析再生,恢复吸附剂的干燥能力,再生气依次通过第二下竖管、第二下横管、第四电磁阀、消声器排放到大气中。

均压:吸附剂再生结束后,第四电磁阀关闭,第二吸附塔逐渐升压至工作压力,准备切换。

切换:打开第二电磁阀,关闭第一电磁阀,打开第三电磁阀,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完成切换。第二吸附塔进入吸附工作状态,第一吸附塔卸压再生。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