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胶枪的储供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8819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胶枪的储供胶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胶水注射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注胶枪的储供胶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注胶枪,其一般设置有胶水腔,胶水储存在胶水腔中,但由于胶水腔的容积有限,因此大多数注胶枪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便需要重新添加胶水,这难以保证施工的持续性;而且,现有的注胶枪的供胶一般是通过手动挤压供胶或者使用压缩气体辅助供胶,上述的供胶方式稳定性不高。另外,当胶水静置在胶水腔一段时间之后,胶水腔内的胶水可能会发生凝固,导致之后使用时不能正常出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持续稳定地供胶且控制方便的注胶枪的储供胶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注胶枪的储供胶系统,包括储供胶容器,其中所述储供胶容器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注胶泵和供胶控制装置,所述管道的末端包括与注胶枪连接的接口,在所述注胶泵内和/或在所述注胶泵与所述供胶控制装置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溢流回流装置,所述溢流回流装置通过回胶管连通所述储供胶容器。

可优选的是,所述溢流回流装置包括溢流阀,所述溢流阀的阀门与所述回胶管连通。

可优选的是,所述溢流阀的阀门设置有一用于其打开或者关闭的阈值。

可优选的是,所述供胶控制装置为电磁阀。

可优选的是,所述电磁阀连接并受控于电磁阀控制装置,所述电磁阀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注胶枪中。

可优选的是,在所述供胶控制装置的下游的管道上连接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使所述储供胶容器中的胶水从所述供胶控制装置所在的一端单向流向所述管道的末端。

可优选的是,在所述供胶控制装置的下游的管道上连接有压力表。

可优选的是,所述储供胶容器包括腔体和盖体,所述腔体内设置胶水液位高度传感器,所述盖体上设置胶水液位下限警报灯,所述胶水液位高度传感器电连接所述胶水液位下限警报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储供胶系统设置有注胶泵,使用注胶泵来供胶,无需手动挤压或借助压缩空气来辅助出胶,可保证供胶的稳定性;在需要用胶时,供胶控制装置开启,管道输出胶水,控制简单,且反应迅速。另外,在注胶系统启动后,注胶泵也可以选择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在供胶控制装置不开启时,通过溢流回流装置来实现胶水的回流,防止因管道内的胶水压力过大而损坏设备;同时,在注胶泵一直处于工作状态的过程中,胶水在溢流回流装置和储供胶容器之间不断循环,该循环的过程也间接起到了对胶水搅拌的作用,防止胶水因静置太久而发生凝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注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储供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注胶枪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阀座的剖视图;

图5是图4的A-A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6是注胶枪的剖视图;以及

图7是在输胶管上旁接溢流阀时的示意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注胶系统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注胶系统主要包括储供胶系统和注胶枪,储供胶系统用于存储胶水并为注胶枪持续大量地提供胶水,储供胶系统与注胶枪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注胶枪能灵活运动,在注胶时能方便改变注胶位置。下面就本注胶系统中的各部分进行说明。

储供胶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储供胶系统包括储供胶容器01和与储供胶容器01连通的胶水输送管。储供胶容器01用于储存胶水,储供胶容器01包括腔体和盖体,在腔体内设置胶水液位高度传感器0101,在盖体上安装有胶水液位下限警报灯0102,胶水液位高度传感 器0101连接胶水液位下限警报灯0102并传递信号,当腔体的胶水过少时,胶水液位下限警报灯0102会亮起,提醒操作者添加胶水。

储供胶容器01连通两种管,一种为出胶管03,另一种为回胶管02,出胶管03连通至注胶泵04。在本实施例中,在注胶泵04内和/或在注胶泵04与电磁阀05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溢流回流装置。溢流回流装置的设置方式可为:注胶泵04内置溢流阀,具有压力过高时便会溢流的功能,因此注胶泵04共有三个接口,分别为进胶接口、输胶接口和溢流接口,三个接口分别连通出胶管03、输胶管06和回胶管02,注胶泵04把储供胶容器01内的胶水通过出胶管03抽出并输向输胶管06,当注胶泵04内的压力大于一阈值时,溢流阀的阀门打开,胶水从注胶泵04的溢流接口经回胶管02溢流回储供胶容器01;当注胶泵04内的压力小于一阈值时,溢流阀的阀门关闭。溢流回流装置的设置方式也可为:如图7所示,注胶泵为普通的液压泵041,其仅具有进胶接口和输胶接口,而在液压泵041的输胶接口与电磁阀05之间的输胶管06上旁接一个溢流阀061,溢流阀061的溢流接口通过回胶管02连通储供胶容器01,当输胶管06内的压力大于一阈值时,溢流阀061的阀门打开,胶水从溢流阀061经回胶管02溢流回储供胶容器01;当输胶管06内的压力小于一阈值时,溢流阀061的阀门关闭。当然,溢流回流装置可择一地选择上述的方式,也可同时选择上述的两种方式,实现双保险。综上,通过调节溢流回流装置的溢流压力,便可改变储供胶系统的最大出胶压力,从而满足不同的作业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输胶管06上从注胶泵04所在的一端到输胶末端上依次连接有电磁阀05、单向阀0601和压力表0602;电磁阀05为常闭状态,得电即开;单向阀0601使胶水从注胶泵04所在的一端单向流向输胶管06的输胶末端。电磁阀05可通过电控的方式控制输胶管06是否出胶,控制方便且反应迅速;单向阀0601可防止胶水回流,防止储供胶容器01内的胶水被污染;压力表0602可得知当前输出的胶水的压力值。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设置有两个储供胶容器01,两个储供胶容器01分别连接两组管路,从而形成两组储供胶系统。这两个储供胶容器01用于储存和供应两种不同的胶水成分,这是为了满足部分胶水需要不同成分混合后才能产生粘合作用的情况;当然,每组储供胶系统的结构是一样的,设置一组、两组或者多组储供胶系统可根据实际情况相应地改变,而上述的替换也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当然,也可以把设置两组储供胶系统都储存和供应同一种胶水。当设置两组及以上的储供胶系统时,尤其需要单向阀0601,单向阀0601的存在保证了各胶水成分不会被提前混合,保证各储供胶容器01内的胶水不会被污染。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气压或者手动供胶的注胶系统,本实用新型的注胶系统中的储供 胶系统设置有注胶泵04,使用注胶泵04来供胶,无需压缩空气来辅助出胶,可保证供胶的稳定性;在需要用胶时,电磁阀05得电开启,输胶管06输出胶水,控制简单,且反应迅速。另外,在注胶系统启动后,注胶泵04也可以选择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只要电磁阀05得电,便能迅速供胶;在电磁阀05不得电时,通过溢流回流装置来实现胶水的回流,防止因输胶管06内的胶水压力过大而损坏设备;在注胶过程中,调节溢流回流装置的溢流阀的压力的大小,使得整个储供胶系统的出胶压力也随之改变,即可达到调节出胶压力的目的;同时,在注胶泵04一直处于工作状态的过程中,胶水在溢流回流装置和储供胶容器01之间不断循环,该循环的过程也间接起到了对胶水搅拌的作用,防止胶水因静止太久而发生凝固。

注胶枪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注胶枪包括把手07、扳机13、阀座09、出胶变向座10、胶枪嘴座11和胶枪嘴12。阀座09包括输胶管接头08,胶水从输胶管接头08流入阀座09后,在扳机13的控制下,阀座09打开或关闭,阀座打开时,胶水依次流经输胶管接头08、阀座09、出胶变向座10、胶枪嘴座11和胶枪嘴12,流出注胶枪。

阀座09用于控制注胶枪的是否出胶,阀座09内设置有用于控制阀座的通断的出胶控制结构。具体地,如图4所示,阀座09内设置有进胶道0901、出胶道0904和阀芯通道0908,进胶道0901和阀芯通道0908连通,进胶道0901连通输胶管接头08,阀芯通道0908连通至阀座09之外,阀芯通道0908用于供阀芯14在其间运动。阀芯通道0908的旁侧连通出胶道0904,出胶道0904从阀芯通道0908上接近进胶道0901的位置连通阀芯通道0908。阀芯通道0908内设置阀芯14,阀芯14能够在阀芯通道0908内作轴向运动,阀芯14的椎体的端面封堵进胶道0901的进胶口和解除封堵,从而实现对进胶道0901与出胶道0904之间的连通的封堵和解除封堵。而在阀芯14解除封堵后,由于出胶道0904位于阀芯通道0908的旁侧,因此阀芯14在轴向运动的同时也控制着阀芯14与出胶道0904之间的开口的大小,进而控制着出胶量。

通过上述结构,可通过控制阀芯14的位置来控制出胶与否以及出胶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如果想要使得出胶量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就必须使得阀芯14一直保持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而这对于手动操作者来说是难以实现的。为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扳机13包括连接端和扳动端,连接端和扳动端组成V字形的扳机13,连接端与阀芯14连接,扳动端用于扳动,扳动扳动端使扳机13绕扳机固定转销1301转动,从而使连接端带动阀芯14轴向运动。阀芯14包括位于阀座09内的用于封堵进胶道0901的封堵端和位于阀座09外的控制端,控制端用于连接扳机13的连接端,扳动扳机13即可拉动阀芯14轴向 运动,而为解决上述控制出胶量的问题,每条阀芯14的控制端设置螺纹段,螺纹段上螺旋配合有两个调节螺母1405,扳机13的连接端被夹在两个调节螺母1405之间,通过同时调节两个调节螺母1405在阀芯14的轴向上的位置,即可调节扳机13的连接端在阀芯14的轴向上与阀芯14的连接位置,从而调节当扳机13扳到极限位置时阀芯14的位置,进而控制阀芯14与出胶道0904之间的开口的大小。这样,在使用时,操作者可直接把扳机13扳到极限的位置,在发现出胶量过多或者过少时,同时调节两个调节螺母1405,调节完后再把扳机13扳到极限位置,查看出胶量是否合适,不合适再进行上述调整操作,多次调整操作后便能调节到合适的出胶量。

当然,上述的使用调节螺母1405进行调节的方式仅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在阀芯14的控制端设置多个轴向排列的定位槽,通过把扳机13嵌入到不同的定位槽中,从而调节扳机13在阀芯14轴向上与阀芯14连接的位置,也可实现上述稳定地控制出胶量的目的。而使用扳机13来拉动阀芯14运动仅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如拉绳等方式,只要能带动阀芯14轴向运动即可。上述的替换也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阀芯14包括封堵端和控制端,在封堵端和控制端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胶水泄漏到阀座09之外的密封结构,具体地是在阀芯14的轴向方向上设置两个密封圈1402、1403,而密封圈优选采用Y型密封圈,Y型密封圈适合用在往复运动的密封结构中,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密封圈使用寿命更长。阀芯通道0908连通至阀座09之外的一端的面上设置有用于把阀芯14保持在阀芯通道0908内的阀芯推板15,阀芯推板15开有通孔,阀芯14的控制端通过该通孔伸出阀座09之外;在阀芯14的位于阀芯通道0908内的一段的周向上设置有台阶,在台阶与阀芯推板15之间设置有阀芯复位弹簧1401,阀芯复位弹簧1401一直处于被压缩状态,使阀芯14不受其他外力时即在扳机13被扳动前一直封堵进胶道0901与出胶道0904之间的连通。优选地,阀芯通道0908的孔径大于进胶道0901的孔径,阀芯14的封堵端为圆锥体形状或截圆锥体形状,圆锥体形状或截圆锥体形状的封堵端能较好地贴合进胶道0901的进胶口,提高封堵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阀座09连接有把手07,方便操作者手持注胶枪。扳机13通过扳机固定转销1301铰接于把手07,扳机13包括连接端和扳动端,连接端和扳动端组成V字形的扳机13,连接端与阀芯14连接,扳动端用于扳动,扳动扳动端使扳机13绕扳机固定转销1301转动,连接端带动阀芯14轴向运动。扳机13连接有微动开关17,该微动开关17连接并控制储供胶系统上的电磁阀05,当扳动扳机13使扳机13带动阀芯14解除封堵时,扳机13也带动微动开关17运动,微动开关17从断电状态转变为通电状态,使得电磁阀05也打开。因此,扳动扳机13不但能使得阀座09解除封堵,同时也使得储供胶系统 开始为阀座09供胶,即实现扳机13控制整个注胶系统的出胶与否。优选地,如图1所示,微动开关17设置在把手07内,微动开关的活动部件抵顶扳机13的扳动端,因此,在扳动扳机13往把手07所在的方向转动时,扳机13的扳动端按压微动开关17的活动部件,使微动开关17通电。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阀座09内设置有两条进胶道0901、两条出胶道0904和两条阀芯通道0908,从而组成两组胶水通道,每组胶水通道内均设置阀芯14以控制供胶情况,该两组胶水通道分别连接上述的两组储供胶系统,用于满足部分胶水需要不同成分混合后才能产生粘合作用的情况;各根阀芯的控制端均设置上述的螺纹段和调节螺母1405。各胶水通道在胶枪嘴12处汇合在一起,胶枪嘴12的内部有用于混合胶水的混合腔1201,不同的胶水成分在混合腔1201内混合开始产生粘合作用并被挤出。当然,每组胶水通道的结构是一样的,而设置一组、两组或者多组胶水通道系统可根据实际情况相应地改变,上述的替换也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注胶枪内设置多组胶水通道时,调节结构的设计还有以下好处:当把注胶枪使用在胶水需要不同成分混合后才能产生粘合作用的情况时,特别在各胶水成分需要按不同的比例进行混合的时候,可分别调节各阀芯14上各对调节螺母1405的位置,调节扳机13在阀芯14的轴向上的连接位置,从而使得在扳动扳机13时各阀芯14与各出胶道0904之间的各个开口的打开程度不同,即使得各条出胶道0904的流量不同,而这也间接地控制了各胶水成分的比例,进而达到使各胶水成分按不同的比例进行混合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出胶道0904的出胶口0906处设置有O型密封圈0905,在阀座09与出胶变向座10连接后,O型密封圈0905的存在可防止胶水从阀座09与出胶变向座10的连接缝隙中渗出。出胶道0904靠近出胶口0906的一段也设置为孔径较小的变径胶道0907,以增大挤出的胶水的压力。如图3和图6所示,在阀座09与胶枪嘴12之间,还依次连接有出胶变向座10和胶枪嘴座11。出胶变向座10内设置有两条变向胶道1001,该两条变向胶道1001的第一端连接阀座09的出胶道0904,且在第一端处两条变向胶道1001之间的距离较远,以匹配阀座09上的出胶道0904之间的距离;该两条变向胶道1001的另一端连接胶枪嘴座11的缩径胶道1101,且在第二端处两条变向胶道1001之间的距离较近,以匹配胶枪嘴12的混合腔1201的大小。胶枪嘴座11内设置有两条缩径胶道1101,该两条缩径胶道1101的进胶端孔径较大,以匹配出胶变向座10的变向胶道1001的孔径,该两条缩径胶道1101的出胶端即连接胶枪嘴12的一端的孔径较小,以增大挤出的胶水的压力。

综上,本注胶系统具有以下的优点:

1、使用注胶泵进行出胶,无需压缩空气的辅助,因此出胶稳定,且控制方便;

2、采用溢流回流设计,使得出胶压力可变,且能够防止压力过大而损坏设备;

3、供胶采用联动控制,在注胶枪的阀座打开时,电磁阀同时打开,无需附加的操作;

4、在输胶管上设置单向阀和电磁阀,双重保险避免胶水回流;

5、设置调节螺母来调节阀芯的位置,使得注胶枪的出胶量可变;以及

6、该注胶系统可集成多组储供胶系统和多组胶水通道,使得注胶系统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的胶水的使用要求,适应性强。

当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均把该种注胶系统用在胶水上,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把该种注胶系统也应用在如润滑剂、润滑脂等领域上,上述的替换也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