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粘胶纤维行业二硫化碳和硫化氢的模块化生物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7153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处理粘胶纤维行业二硫化碳和硫化氢的模块化生物塔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处理粘胶纤维行业二硫化碳和硫化氢的模块化生物塔。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环境保护与治理是近些年来各行各业越来越注重的发展方向,废气处理一直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粘胶纤维行业中的含硫废气主要指硫化氢和二硫化碳,均产生于生产线。其中二硫化碳是粘胶纤维生产用的溶剂,废气中的二硫化碳来源于生产线上的挥发,硫化氢是在某些生产单元中二硫化碳通过化学反应转化而成,挥发到空气中的。

传统的废气处理是采用稀释扩散法——将受污染的废气通过烟囱排至大气,或用空气稀释,降低污染物质浓度以减少对人生活造成的直接影响,但是这种处理方法只适用于处理中、低浓度的有组织排放的恶臭气体并且极其易受气象条件限制,而且污染物质依然存在;现在比较高端有效的废气处理方法是采用物理方法(例如电离)或者化学方法将废气内的污染成分去除,然后再排入大气中,但是这种处理方法由于成本较高,应用范围受到很大的局限,而且化学处理后还容易产生对环境具有危害性的液态或者固态污染物。目前我国粘胶纤维行业曾经引进并且成功运行的处理低浓度含硫废气处理装置主要为催化燃烧法——即利用将含硫化合物经氧化催化生成三氧化硫气体,与本身的水分结合生成浓硫酸,浓硫酸可重新用于粘胶纤维的生产线,实现废物利用。但硫酸的市场价格较二硫化碳低很多,若配以富气燃烧制硫酸,存在着产品较原料价格低的尴尬问题,远不如直接回收二硫化碳经济效益高;若以贫气直接燃烧制硫酸,由于废气浓度不够,燃烧过程中需要添加大量的助燃剂,运行费用大大增加。所以此方法虽然可以解决废气排放的问题,但是净化成本太高。若将富气回收的工艺直接用于贫气的处理,同样面临运行费用高的问题。所以目前行业中对于贫气大部分仍是通过高空排放解决,污染物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生物滴滤净化废气处理方法成本高、应用范围小以及容易产生其他有害物质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处理粘胶纤维行业二硫化碳和硫化氢废气的生物装置,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处理粘胶纤维行业二硫化碳和硫化氢的模块化生物塔,包括内部为空腔结构的柱状本体,所述本体包括一层除雾层、一层循环液收集层和至少一层生物填料层,所述除雾层的上方开设有出气口,所述循环液收集层的上方开设有进气口;所述生物填料层自上至下依次设有喷淋装置、第一格栅板和导水装置,所述喷淋装置通过本体外壁上设置的喷淋管路与循环液收集层连通;所述导水装置包括倾斜布置的导水板,所述导水板通过所述生物填料层内壁上成型的若干角座设置于所述生物填料层内,所述导水板的最低端开设有导水口;所述导水板上设有若干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上设有与导水板平行的挡板,所述通气管侧壁上接近挡板的一端开设有若干通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液收集层包括循环液水箱、过滤网、调节管路、循环水泵以及液位计,用来对供给生物填料的循环液进行收集、调整以及输送。

进一步地,所述除雾层内设有第二格栅板,所述第二格栅板上设有除雾填料,所述除雾填料为直径20-25mm的聚丙烯泰勒花环。

进一步地,所述出气口设有拦截格栅,防止在运输、安装以及工作过程中除雾填料从出气口漏出除雾层,所述出气口连接有出气管路,所述出气管路的一端设有出气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除雾层的侧壁上开设有除雾层填料更换孔,所述生物填料层的侧壁上开设有生物填料更换孔,所述循环液收集层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进气口和检修孔。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包括一层除雾层、一层循环液收集层和一层生物填料层,所述生物填料层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插槽,所述生物填料层内壁上倾斜布置有若干与所述插槽位置对应的角座,所述插槽外设有密封盖。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填料层还包括若干与插槽尺寸对应可拆卸的的喷淋板、第一格栅板和导水装置,可以根据工作需求从插槽插入或者抽出喷淋板、第一格栅板和导水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喷淋板、第一格栅板和导水板为倾斜的与生物填料层内壁尺寸配合的椭圆结构,所述导水板的最低端开设有导水口,用于将通过生物填料的循环液通过内壁引流至循环液收集层。

进一步地,所述的喷淋板、第一格栅板和导水板与所述生物填料层的接触部分均设有密封涂层,保证循环液只能通过导水口流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处理粘胶纤维行业二硫化碳和硫化氢的模块化生物塔,利用除雾层和循环液收集层之间设置的至少一个生物填料层,可以满足不同的废气量和净化要求,实现了生物滴滤装置的模块化——通过调整填料的层数来改变设备的处理能力,既可以提高装置的抗波动能力(主要是废气量和浓度的波动),又不需要增加设备的占地面积;而且每一层生物填料的底部都设有导水装置,将经过上一层填料的循环液通过内壁引流至循环液收集层中,然后再经过净化、加水、加营养剂等步骤通过喷淋管路再从每一层生物填料上方的喷淋装置喷出,对生物填料进行增湿及营养液补给,防止上一层经填料污染后的水直接流入下层填料,避免了下层填料内细菌正常活动的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废气净化效果不佳。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集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序号及名称:1、循环液收集层,11、循环水泵,12、调节管路,13、过滤网,2、生物填料层,21、喷淋板插槽,22、第一格栅板插槽,23、导水装置插槽,3、导水装置,31、导水板,32、导水口,33、挡板,34、通气孔,35、通气管,4、第一格栅板,5、喷淋装置,6、第二格栅板,7、除雾层,8、除雾层填料更换孔,9、生物填料更换孔,10、出气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之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以下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处理粘胶纤维行业二硫化碳和硫化氢的模块化生物塔,包括内部为空腔结构的柱状本体,本体包括一层除雾层7、一层循环液收集层1和两层生物填料层2,除雾层7的上方开设有出气口,循环液收集层1的上方开设有进气口;生物填料层2自上至下依次设有喷淋装置5、第一格栅板4和导水装置3,喷淋装置5通过本体外壁上设置的喷淋管路与循环液收集层1连通;导水装置3包括倾斜布置的导水板31,导水板31通过生物填料层2内壁上成型的若干角座设置于所述生物填料层2内,导水板31的最低端开设有导水口32;导水板31上设有若干通气管35,通气管35上设有与导水板31平行的挡板33,通气管35侧壁上接近挡板33的一端开设有若干通气孔34;循环液收集层1包括循环液水箱、过滤网13、调节管路12、循环水泵11以及液位计,用来对供给生物填料的循环液进行收集、调整以及输送。除雾层7内设有第二格栅板6,第二格栅板6上设有除雾填料,除雾填料为直径20-25mm的聚丙烯泰勒花环。出气口设有拦截格栅,防止在运输、安装以及工作过程中除雾填料从出气口漏出除雾层,出气口连接有出气管路,出气管路的一端设有出气风机10。喷淋装置5、第一格栅板6和导水装置3与生物填料层2的接触部分均设有密封涂层,保证循环液只能通过导水口流下然后经过生物填料层2的内壁流至循环液收集层1。

实施例2

请参阅图4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体包括一层除雾层7、一层循环液收集层1和一层生物填料层2,生物填料层2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插槽21、22和23,生物填料层2的内壁上倾斜布置有若干与所述插槽位置对应的角座,插槽外设有密封盖;若干与插槽尺寸配套的可拆卸的的喷淋板5、第一格栅板4和导水装置3,可以根据工作需求从插槽插入或者抽出,喷淋板5、第一格栅板4和导水装置3为倾斜与生物填料层内壁尺寸配合的椭圆结构,导水装置3的最低端开设有导水口32,用于将通过生物填料的循环液通过内壁引流至循环液收集层1。由于要预留出两组插槽插入喷淋板5、第一格栅板4和导水装置3从而构成两层独立布置的生物填料,所以实施例2的生物填料层2高度要高于实施例1中单独一个生物填料层2的高度,在工作中根据实际废气净化要求选择只从下面一组插槽依次插入喷淋板5、第一格栅板4和导水装置3构成单层生物填料或者是两组插槽内均插入喷淋板5、第一格栅板4和导水装置3构成双层生物填料。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