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滤芯的中心管和具有其的多膜页滤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2495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用于滤芯的中心管和具有其的多膜页滤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滤芯的中心管和具有其的多膜页滤芯。



背景技术:

净水机技术以活性炭、超滤、反渗透、纳滤等过滤技术为主,其中反渗透和纳滤技术的核心是由平板膜卷制而成的膜元件。然而反渗透和纳滤膜元件,在制备纯净水的同时,亦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对于普通的膜元件,如果想提高膜元件的纯水比例,降低废水的比例,则会使膜表面的污染物产生富集,膜表面的流速降低,因此易收到污染。

相对于小通量的膜元件,大通量的膜元件因为元件内纯净水流阻的影响较大,需要将膜内透过的纯净水尽可能快的收集到纯水管内,以提高膜利用效率,从而需要将膜元件制备为多页。也就是说,需要设计多膜页的结构,以提高膜片的利用效率和产水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用于滤芯的中心管,所述中心管可以便于加工制造。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中心管的多膜页滤芯。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用于滤芯的中心管,所述中心管内形成有沿所述中心管的轴线延伸的流道,且所述中心管的上端和下端中的至少一处设有与所述流道连通的通孔,所述中心管包括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所述第一半管和所述第二半管均沿上下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半管连接在所述第一半管的左侧以使所述第一半管和所述第二半管配合形成所述中心管,所述第一半管的内侧面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二半管的内侧面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配合形成所述中心管的流道,且所述第一半管和所述第二半管的上均设有与所述流道连通的过水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滤芯的中心管,通过利用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配合形成中心管,并利用在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的内侧面上加工形成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配合形成中心管的流道,由此,可以便于加工流道,便于加工中心管的内部结构,降低生产难度,提高中心管的加工制造性,提高产品质量,便于批量化生产和装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半管和所述第二半管的外侧面上均设有多个筋条,所述筋条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多个所述筋条间隔布置呈发散状,相邻的两个所述筋条之间限定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过水孔沿所述中心管的径向贯通所述筋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半管包括第一管部和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连接在所述第一管部的上端,且所述第一端部向左凸出所述第一管部的左端面并具有向下敞开的第一配合槽,所述第二半管包括第二管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连接在所述第二管部的下端,且所述第二端部向右凸出所述第二管部的右端面并具有向上敞开的第二配合槽,所述第一管部的下端插接在所述第二配合槽内,且所述第二管部的上端插接在所述第一配合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部的下端设有向外侧凸出的第一凸块,所述第二管部的上端设有向外侧凸出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的至少一部分配合在所述第二配合槽内,且所述第二凸块的至少一部分配合在所述第一配合槽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半管和所述第二半管的外侧面上均设有多个筋条,所述筋条沿上下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半管上的筋条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端部相连且下端与所述第一凸块相连,所述第二半管上的筋条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凸块相连且下端与所述第二端部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道设在所述第一管部上,且所述第一流道的上端延伸至所述第一端部且下端延伸至贯通所述第一管部的下端,所述第二流道设在所述第二管部上,且所述第二流道的上端延伸至贯通所述第二管部的上端且下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端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上均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通孔,且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上均设有工艺固定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孔沿上下方向延伸,且所述通孔的内周面与所述流道的内周面齐平。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多膜页滤芯,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用于滤芯的中心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膜页滤芯,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的用于滤芯的中心管,从而提高了多膜页滤芯的整体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滤芯的中心管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中心管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第一半管的示意图;

图4是沿图3中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1中所示的第二半管的示意图;

图6是沿图5中B-B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中心管100,

过水孔101,筋条102,凹槽103,工艺固定位104,

第一半管1,第一流道11,第一管部12,第一端部13,第一配合槽14,第一凸块15,第一通孔16,

第二半管2,第二流道21,第二管部22,第二端部23,第二配合槽24,第二凸块25,第二通孔2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滤芯的中心管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滤芯的中心管100,所述中心管100内形成有沿中心管100的轴线延伸(例如沿图2中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的流道(例如图4和图6中所示的第一流道11和第二流道21),且中心管100的上端和下端中的至少一处设有与流道连通的通孔(例如图2中所示的第一通孔16和第二通孔26),例如,可以仅在中心管100的上端设与流道连通的通孔(例如图2中所示的第一通孔16),也可以仅在中心管100的下端设与流道连通的通孔(例如图2中所示的第二通孔26),还可以在中心管100的上端和下端均设与流道连通的通孔。

中心管100包括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均沿上下方向延伸,且第二半管2连接在第一半管1的左侧,以使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配合形成中心管100,第一半管1的内侧面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流道11,其中,第一半管1的内侧面是指如图4中所示的第一半管1的左侧面,即第一半管1的朝向第二半管2且与第二半管2相对的侧面;第二半管2的内侧面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流道21,其中,第二半管2的内侧面是指图6中所示的第二半管2的右侧面,即第二半管2的朝向第一半管1且与第一半管1相对的侧面。第一流道11和第二流道21配合形成中心管100的流道,且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的上均设有与流道连通的过水孔101。

中心管100内的水流流向可以为:经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上的过水孔101流入第一流道11和第二流道21,再从中心管100上端和/或下端的通孔(例如图2中所示的第一通孔16和第二通孔26)流出,反之亦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滤芯的中心管100,通过利用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配合形成中心管100,并利用在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的内侧面上加工形成第一流道11和第二流道21配合形成中心管100的流道,由此,可以便于加工流道,便于加工中心管100的内部结构,降低生产难度,提高中心管100的加工制造性,提高产品质量,便于批量化生产和装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5所示,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的外侧面上均可以设有多个筋条102,筋条102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多个筋条102间隔布置呈发散状,相邻的两个筋条102之间限定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凹槽103,在卷制多膜页(例如反渗透膜片、纯水导流网、浓缩水导流网等)时,多膜页的一端可以粘接在凹槽103内,从而可以便于中心管100与多膜页的卷制,提高卷制效率,同时还可以使卷制后的多膜页滤芯更加紧凑。此外,筋条102还可以提高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的强度,提高中心管100的强度。

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6,过水孔101沿中心管100的径向贯通筋条102,也就是说,中心管100内部的流道与中心管100的外部空间通过过水孔101连通,同时,由于筋条102的沿中心管100周向的两侧均为凹槽103,也就是说,过水孔101设置在相邻的多膜页之间,由此,可以降低水流的流动阻力,进而提高多膜页滤芯的滤水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半管1可以包括第一管部12和第一端部13,第一端部13连接在第一管部12的上端,第一端部13向左凸出第一管部12的左端面,且第一端部13具有向下敞开的第一配合槽14。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半管2包括第二管部22和第二端部23,第二端部23连接在第二管部22的下端,第二端部23向右凸出第二管部22的右端面,且第二端部23具有向上敞开的第二配合槽24。在装配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时,将第一管部12的下端插接在第二配合槽24内,且将第二管部22的上端插接在第一配合槽14内,从而可以实现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的装配。

具体地,如图3-图6所示,第一管部12的下端设有向外侧凸出的第一凸块15,第一凸块15沿第一管部12的径向向外凸出,第二管部22的上端设有向外侧凸出的第二凸块25,第二凸块25沿第二管部22的径向向外凸出,第一凸块15的至少一部分配合在第二配合槽24内,且第二凸块25的至少一部分配合在第一配合槽14内,也就是说,第一凸块15可以一部分配合在第二配合槽24内,也可以全部配合在第二配合槽24内,第二凸块25可以一部分配合在第一配合槽14内,也可以全部配合在第一配合槽14内,由此,可以提高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配合部位的结构强度,提高第一半管1与第二半管2连接的可靠性,提高中心管10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6所示,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的外侧面上均设有多个筋条102,筋条102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半管1上的筋条102的上端与第一端部13相连,且第一半管1上的筋条102的下端与第一凸块15相连,第二半管2上的筋条102的上端与第二凸块25相连,且第二半管2上的筋条102的下端与第二端部23相连,由此,可以便于卷制多膜页,提高多膜页滤芯的生产效率。

优选地,如图2、图4和图6所示,第一流道11设在第一管部12上,且第一流道11的上端延伸至第一端部13,第一流道11的下端延伸至第一管部12的下端、并贯通第一管部12的下端,第二流道21设在第二管部22上,且第二流道21的上端延伸至第二管部22的上端、并贯通第二管部22的上端,且第二流道21的下端延伸至第二端部23。由此,可以进一步便于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的加工和制造,使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的结构更加紧凑合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部13和第二端部23上均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通孔,结合图4和图6,第一端部13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第一端部13的第一通孔16,第一端部13上的第一通孔16与第一管部12内的第一流道11连通,第二端部23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第二端部23的第二通孔26,第二端部23上的第二通孔26与第二管部22内的第二流道21连通。

当然,第二端部23上的第二通孔26也可以不与第二流道21连通,例如第二端部23上的第二通孔26可以与多膜页滤芯内的废水通道或原水通道连通等。

进一步地,第一端部13和第二端部23上均设有工艺固定位104。由此,通过工艺固定位104固定中心管100,以便于卷制多膜页,提高卷制效率。具体地,如图3和图5所示,第一端部13的上端形成有开口向上的U型槽状的工艺固定位104,第二端部23的下端形成有开口向下的U型槽状的工艺固定位104,且第一端部13上的工艺固定位104和第二端部23上的工艺固定位104可以相同,以便于定位中心管100的时候增强其互换性。当然,第一端部13上的工艺固定位104和第二端部23上的工艺固定位104也可以不同,由此,可以在装配滤芯的过程中起到防呆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通孔可以沿上下方向延伸,且通孔的内周面与流道的内周面齐平,具体地,第一端部13上的第一通孔16的内周面与第一流道11的内周面平齐,第二端部23上的第二通孔26的内周面与第二流道21的内周面平齐,由此,可以增大通孔的横截面积,减小水流阻力,提高滤芯的制水效率。

下面将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用于滤芯的中心管100。

参照图1和图2,用于滤芯的中心管100包括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其中,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均沿上下方向延伸,且第一半管1配合在第二半管2的右侧形成中心管100。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半管1包括第一管部12、连接在第一管部12上端的第一端部13和连接在第一管部12下端的第一凸块15,第一管部12的左端面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流道11,第一流道11的上端延伸至第一端部13,第一流道11的下端向下延伸并贯穿第一管部12的下端。第一管部12的外周面上间隔设有多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筋条102,筋条102的上端与第一端部13相连且下端与第一凸块15相连,且相邻的筋条102之间限定出用于安装多膜页的凹槽103。每条筋条102上均形成有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过水孔101,过水孔101沿第一管部12的径向贯穿筋条102。

第一端部13向左凸出第一管部12的左端面,且第一端部13的下端具有向下敞开的第一配合槽14,第一端部13的上端具有U型槽状的工艺固定位104。第一端部13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第一端部13并与第一流道11连通的第一通孔16,第一端部13上的第一通孔16的内周面与第一流道11的内周面平齐。第一凸块15连接在第一管部12的下端并沿第一管部12的径向向外凸出。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半管2包括第二管部22、连接在第二管部22上端的第二凸块25和连接在第二管部22下端的第二端部23,第二管部22的右端面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流道21,第二流道21的下端延伸至第二端部23,第二流道21的上端向上延伸并贯穿第二管部22的上端。第二管部22的外周面上间隔设有多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筋条102,筋条102的下端与第二端部23相连且上端与第二凸块25相连,且相邻的筋条102之间限定出用于安装多膜页的凹槽103。每条筋条102上均形成有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过水孔101,过水孔101沿第二管部22的径向贯穿筋条102。

第二端部23向右凸出第二管部22的右端面,且第二端部23的上端具有向上敞开的第二配合槽24,第二端部23的下端具有U型槽状的工艺固定位104。第二端部23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第二端部23并与第二流道21连通的第二通孔26,第二端部23上的第二通孔26的内周面与第二流道21的内周面平齐。第二凸块25连接在第二管部22的上端并沿第二管部22的径向向外凸出。

在组装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的过程中,将第一半管1下端的第一凸块15插接到第二半管2下端的第二配合槽24内,且将第二半管2上端的第二凸块25插接到第一半管1上端的第一配合槽14内,从而实现插入无缝隙配合,并将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组装成中心管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滤芯的中心管100,通过将中心管100拆分为两个可简单组合的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再通过互相配合的方式,可以解决因中心管100直径受限制的情况或内部结构是异形而不能加工的问题,从而提高其加工制造性,可批量生产组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多膜页滤芯,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滤芯的中心管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膜页滤芯,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滤芯的中心管100,从而提高了多膜页滤芯的整体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