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油机框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3731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净油机框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滤油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净油机框板。



背景技术:

目前水电厂油过滤设备使用非常频繁,板式净油机成为主要滤油设备,在滤油过程中,需要经常更换滤纸,新滤纸一般为板式无孔,需将滤纸打孔方可使用,此工序费时费力,而且容易打错位置,为节省时间和提高效率,故对框板进行重新设计。

当前使用的净油机主要由过滤床,油泵和粗过滤器等元件组成。滤板和滤框间衬有作为过滤介质的滤纸,凭借压紧装置的压力将滤板和滤框固定形成一个单独的过滤室,被压紧在滤板和滤框之间的滤纸起过滤作用。它具有结构简便、操作容易、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因此被广泛使用。压力净油机型号众多,大小不一,使用滤纸规格也各有不同,所以滤纸生产单位往往不进行打孔处理,待滤纸使用单位根据现场滤油机型号进行配孔打孔使用,然而滤纸打孔费时费力,而且孔周围容易渗油,净油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油机框板,省去在滤纸使用时需要配孔打孔的步骤,降低工人体力消耗,提高滤油机工作效率,优化滤油过程。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净油机框板,它安装于过滤床上,所述净油机框板包括滤框,所述滤框的框架上安装有中间隔板,所述中间隔板其中一侧面上安装有多个滤纸顶头;

位于中间隔板一侧面的滤框边上设有外接出油口,位于中间隔板另一侧面的滤框边上设有外接进油口;

所述外接出油口接口位置连接有第一金属软管,所述外接进油口接口位置连接有第二金属软管;所述第一金属软管用于连接回油管,所述第二金属软管用于连接进油管。

优选地,所述滤框为矩形框架结构,所述中间隔板为与滤框相匹配的矩形板材结构。

优选地,所述滤纸顶头为长方体结构,其与中间隔板垂直安装。

优选地,多个所述滤纸顶头呈矩阵均布于中间隔板的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装置在使用时,可将多个净油机框板依次安装到过滤床上,滤纸贴到滤纸顶头所在一面,然后通过压紧装置将各个净油机框板彼此压紧;

净油时,油泵对出油管供油,油料经过第二金属软管到达外接进油口位置,从而进入相邻两个净油机框板闭合形成的空间中,然后油料通过滤纸进行过滤后从外接出油口位置出来,经过第一金属软管到达回油管中。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可以直接通过两块净油机框板将滤纸夹设在中间,不必对滤纸进行配孔、打孔;另外通过外接进油口和外接出油口的设计,可以使得整个净油机框板的接口位置暴露在外,然后通过金属软管可以直接连接进油管或出油管,安装或拆卸十分方便,也可以有效避免传统内置接口出现的漏油现象。

附图说明

图1 为一种净油机框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 为图1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净油机框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滤框1、外接出油口1a、外接进油口1b、第一金属软管1c、第二金属软管1d、中间隔板2、滤纸顶头3、回油管4、进油管5、滤纸层6、油泵7、过滤床8、压紧装置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2所示的一种净油机框板,它安装于过滤床8上,所述净油机框板包括滤框1,所述滤框1的框架上安装有中间隔板2,所述中间隔板2其中一侧面上安装有多个滤纸顶头3;

位于中间隔板2一侧面的滤框1边上设有外接出油口1a,位于中间隔板2另一侧面的滤框1边上设有外接进油口1b;如图1和图2所示,外接出油口1a和外接进油口1b两者在中间隔板2异侧分布,且分别位于滤框1的对角区域;

所述外接出油口1a接口位置连接有第一金属软管1c,所述外接进油口1b接口位置连接有第二金属软管1d;所述第一金属软管1c用于连接回油管4,所述第二金属软管1d用于连接进油管5。

所述滤框1为矩形框架结构,所述中间隔板2为与滤框1相匹配的矩形板材结构。

所述滤纸顶头3为长方体结构,其与中间隔板2垂直安装。

多个所述滤纸顶头3呈矩阵均布于中间隔板2的侧面上。这样在滤纸层6铺设到滤纸顶头3时,滤纸层6受力均匀,不容易发生变形,保证了过滤效果。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装置在使用时,可将多个净油机框板依次安装到过滤床8上,滤纸层6贴到滤纸顶头3所在一面,然后通过压紧装置9压紧最外面的净油机框板,便可将各个净油机框板彼此压紧,这样多个滤纸层6也被压紧安装;

净油时,油泵7对进油管5供油,油料经过第二金属软管1d到达外接进油口1b位置,从而进入相邻两个净油机框板闭合形成的空间中,然后油料通过滤纸层6进行过滤后从外接出油口1a位置出来,经过第一金属软管1c到达回油管4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