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均布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5792阅读:5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均布沉淀池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均布沉淀池属于环保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活污水的治理设施。



背景技术:

沉淀池是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在废水处理中广为使用,型式很多,按池内水流方向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平流式沉淀池构造简单,沉淀效果好,工作性能稳定,使用广泛,但占地面积较大。竖流式沉淀池占地面积小,但深度大,池底为锥形,施工较困难。辐流式沉淀池机械排泥设备复杂,对施工质量要求高。小区中水回用工艺中通常采用平流式沉淀池,由于要保证沉淀效果,就必须构筑占地面积很大的沉淀池,以满足充足的水力停留时间,这在面积有限的小区内是难以做到的,由于小区中水回用一体化设备一般都装设在负一、二层,该种大池更无法做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占地面积少,沉淀效果好,结构简单,可应用于小区中水回用一体化设备中的均布沉淀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均布沉淀池整体为倒棱台形,在其上端四周连有四道竖向池壁,在其中一组相对的池壁内侧,间隔设有二平行的竖向挡板,该挡板两端分别与另一组竖向池壁的两内壁相连,在每侧挡板的下沿分别与相邻池壁间连有水平底板,其中一侧挡板高一侧挡板低,高挡板一侧的底板高度高于低挡板一侧的底板高度。

进一步的,高挡板、底板与相邻的竖向池壁组成进水的配水槽,竖向池壁上间隔开有连通进水孔;低挡板、底板与相邻的竖向池壁组成出水的收集槽,竖向池壁上间隔开有出水孔,低挡板为过水堰。

进一步的,在进水配水槽底板上间隔开有进水孔,其分别与布水管连通,布水管顺池壁弯折向下,其下端位于沉淀池斜壁中间位置。

进一步的,在沉淀池池壁转折部位连装有水平支撑架,在其上立有斜管排填料,斜管排填料的上端口低于收集槽过水堰的上沿。

斜管排填料每根斜管切口为60°角,断面呈六边形蜂窝状。

进一步的,池底为集泥斗,斗内设置潜污泵即污泥回流泵。

由于实行上述技术方案,本均布沉淀池池容小,占地面积少,可缩短水力停留时间,沉淀速率高,可应用于小区中水回用一体化设备中,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图1是均布沉淀池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均布沉淀池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斜管排水平断面图。

图例:1、进水孔,2、池壁,3、集泥斗,4、过水堰,5、收集槽,6、配水槽,7、布水管,8、连通进水孔,9、斜管排填料,10、液面,11、出水孔,12、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2、3所示,均布沉淀池整体为倒棱台形,在其上端四周连有四道竖向池壁2,在其中一组相对的池壁2内侧,间隔设有二平行的竖向挡板,该挡板两端分别与另一组竖向池壁2的两内壁相连,在每侧挡板的下沿分别与相邻池壁2间连有水平底板,其中一侧挡板高一侧挡板低,高挡板一侧的底板高度高于低挡板一侧的底板高度。高挡板、底板与相邻的竖向池壁2组成进水的配水槽6,竖向池壁2上间隔开有连通进水孔8;低挡板、底板与相邻的竖向池壁2组成出水的收集槽5,竖向池壁2上间隔开有出水孔11,低挡板为过水堰4。在配水槽6底板上间隔开有进水孔1,其分别与布水管7连通,布水管7顺池壁2弯折向下,其下端位于沉淀池倾斜池壁2的中间位置。在沉淀池池壁2转折部位连装有水平支撑架12,在其上立有斜管排填料9,斜管排填料9的上端口低于过水堰4的上沿。斜管排填料9每根斜管切口为60°角,断面呈六边形蜂窝状。池底为集泥斗3,斗内设置污泥回流泵。

速分生化膜布池的水体经连通进水孔8进入均布沉淀池的配水槽6,再通过布水管7引导污水均匀进入到沉淀池中下部,当池中污水缓慢上升,经支撑板12、斜管排填料9的各斜管,液面高出过水堰4时,污水流入收集槽5,槽中的污水通过出水孔11进入后续的中间水池。因斜管排9湿周大,水力半径小,运行时层流状态好,管内的污水中颗粒沉降不受紊流干扰,由于斜管排填料9的阻滞作用,使得污水中的颗粒随污水上升过程中被阻拦,从而加速了颗粒与污水的分离,即加速了颗粒的沉淀,并缩短颗粒的沉淀距离。颗粒沉淀到集泥斗3,该斗积存的活性污泥由污泥回流泵定期抽入SDW调节池。斜管排填料9的材质为聚丙烯或乙丙共聚片材,具有韧性强、组装强度好、不变形、不脆裂、抗老化、使用寿命长的特性。连接方式是将每两片斜管填料烫接粘连,使之呈六边形,每两根斜管填料烫接粘连,使斜管排填料9的上端整体斜断面为多个六边形组成的蜂窝状体。

实施例中,“湿周”指过水断面上液体与固体边界相接触的长度,对于满流的圆管,湿周即为管壁的内圆周;“水力半径”指输水断面的过流面积与输水断面和水体接触的边长即湿周之比;“层流”指流体在管内流动时,其质点沿着与管轴平行的方向作平滑直线运动。

上述说明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