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密封装置及雾化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2490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过滤密封装置及雾化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过滤密封装置及雾化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雾化发生装置是通过加热待雾化物使之雾化的一种装置。但是现有的雾化发生装置所制得的雾气中会含有未完全雾化的待雾化物颗粒,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体验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一种带有过滤功能的雾化发生装置,其原理是:将雾气通入过滤液(一般为水)中,通过过滤液将雾气中包含的杂质去除。然而,现有的带有过滤功能的雾化器经常会有过滤液泄露的状况发生,导致用户满意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过滤密封装置及雾化发生装置,旨在实现过滤的同时防止漏液的状况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过滤密封装置,包括管组、连接于所述管组一端的通气组件,以及连接于所述管组另一端的底座组件;其中,

所述通气组件设有第一进气口与第一出气口;

所述底座组件设有第二进气口与第二出气口;

所述管组包括进气管、出气管、过滤管及外管;所述进气管内设有进气通道;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出气管之间形成出气通道;所述出气管与所述过滤管之间形成过滤通道;所述过滤管与所述外管之间形成滤液腔;所述第一进气口、进气通道及所述第二进气口依次连通;所述第二出气口、出气通道、过滤管、滤液腔及所述第一出气口依次连通;

所述滤液腔内盛放有滤液;所述过滤管的外壁面上设有压水板;所述滤液的液面上漂浮有挡液板;所述挡液板用于阻挡所述滤液,以避免所述滤液由所述第一出气口漏出。

可选的,所述滤液腔内还设有压水板;所述压水板用于压裂所述滤液中的气泡。

可选的,所述第一出气口内设有用于密封所述第一出气口的钢珠;所述钢珠可在气压的作用下悬浮于所述第一出气口上方,以打开所述第一进气口。

可选的,所述出气管的管壁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出气通道与所述过滤通道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高度大于所述滤液的液面高度。

可选的,所述过滤管的管壁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过滤通道与所述滤液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设于所述过滤管的底端。

可选的,所述通气组件包括密封接头;所述密封接头设有进气孔与出气孔;所述进气孔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气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所述出气孔一端与所述出气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气通道连通。

可选的,所述进气孔的轴向方向与所述出气孔轴向方向垂直,且所述进气孔与所述出气孔交错排列。

可选的,所述滤液包括常规过滤液和具有调味功能的液体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所述通气组件与所述管组可拆卸连接。

可选的,所述外管的外表面设有用于限定所述滤液的液面高度的刻度标识。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雾化发生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吸嘴、过滤密封装置及雾化器;所述过滤密封装置包括管组、连接于所述管组一端的通气组件,以及连接于所述管组另一端的底座组件;其中,所述通气组件设有第一进气口与第一出气口;所述底座组件设有第二进气口与第二出气口;所述管组包括进气管、出气管、过滤管及外管;所述进气管内设有进气通道;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出气管之间形成出气通道;所述出气管与所述过滤管之间形成过滤通道;所述过滤管与所述外管之间形成滤液腔;所述第一进气口、进气通道及所述第二进气口依次连通;所述第二出气口、出气通道、过滤管、滤液腔及所述第一出气口依次连通;所述滤液腔内盛放有滤液;所述过滤管的外壁面上设有压水板;所述滤液的液面上漂浮有挡液板;所述挡液板用于阻挡所述滤液,以避免所述滤液由所述第一出气口漏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外管的外壁面上设置压水板,在滤液的液面上设置悬浮的挡液板,以有效破碎经由滤液过滤的气体形成的含有滤液的气泡,进而有效避免了包含在气泡中的滤液由所述第一出气口漏出的状况发生,进而极大的提升了用户的满意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过滤密封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过滤密封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中的箭头方向表示气流方向);

图3为图2中过滤密封装置的水平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2中过滤密封装置的倒置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过滤密封装置吹气时的气流走向示意图;

图6为图1中过滤密封装置的密封接头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过滤密封装置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过滤密封装置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发生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雾化发生装置的气流走向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过滤密封装置。

参照图1及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过滤密封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过滤密封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中的箭头方向表示气流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密封装置包括管组110、连接于所述管组110一端的通气组件120,以及连接于所述管组110另一端的底座组件130。其中,所述通气组件120设有第一进气口122与第一出气口124;所述底座组件130设有第二进气口132与第二出气口134;所述管组110包括进气管112、出气管114、过滤管116及外管118;所述进气管112内设有进气通道102;所述进气管112与所述出气管114之间形成出气通道104;所述出气管114与所述过滤管116之间形成过滤通道106;所述过滤管116与所述外管118之间形成滤液腔108;所述第一进气口122、进气通道102及所述第二进气口132依次连通;所述第二出气口134、出气通道104、过滤管116、滤液腔108及所述第一出气口124依次连通;所述滤液腔108内盛放有滤液140;所述过滤管116的外壁面上设有压水板150;所述滤液140的液面上漂浮有挡液板160;所述挡液板160用于阻挡所述滤液140,以避免所述滤液140由所述第一出气口124漏出。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当用户由所述第一出气口124进行吸气时,外部气体由所述第一进气口122进入到所述进气通道102;然后,由所述第二出气口134进入到雾化器(未图示)内,与雾化待雾化物形成的烟气混合成混合气体;混合气体由所述第二进气口132进入到所述出气通道104内;然后,在依次经由所述过滤通道106与所述滤液腔108,经过所述滤液140过滤,到达所述压水板150。所述压水板150对所述气体进行挤压,以破碎气体中的气泡的,同时,将气体挤压向所述外管188的一侧。所述挡液板160由为不锈钢材料(比如:SUS304)制成的圆环状结构,其外径略小于所述外管188的内径,以在所述挡液板160与所述外管118之间形成间隙,供所述气体供过。由于所述间隙较小,可以有效破碎气体中的气泡,进而将气泡中的滤液140阻挡于所述挡液板160的下方。而不含有滤液140的气体经由所述第一出气口124排出所述过滤密封装置外,并经由所述吸嘴(未图示)提供给用户。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外管118的外壁面上设置压水板150,在滤液140的液面上设置悬浮的挡液板160,以有效破碎经由滤液140过滤的气体形成的含有滤液140的气泡,进而有效避免了包含在气泡中的滤液140由所述第一出气口124漏出的状况发生,进而极大的提升了用户的满意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滤液140包括常规过滤液(比如,水等)和具有调味功能的液体(比如,烟油、红酒等)中的至少一种。当所述滤液140为常规过滤液时,可以过滤气体中的杂质。当所述滤液140为具有调味功能的液体时,可以增加气体的香味和/或调节气体的口味。而当所述滤液140包括常规过滤液和具有调味功能的液体的混合液时,即可以过滤气体中的杂质,也可以增加气体的香味和/或调节气体的口味。

进一步的,如图3及图4所示,并参考图2,图3为图2中过滤密封装置的水平状态示意图;图4为图2中过滤密封装置的倒置状态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管118的外表面设有用于限定所述滤液140的液面高度的刻度标识(未图示)。所述出气管114的管壁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出气通道104与所述过滤通道106的第一通孔115,所述第一通孔115的高度大于所述滤液140的液面高度,以避免滤液140经由所述第一通孔115进入到所述出气通道104的状况发生。所述过滤管116的管壁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过滤通道106与所述滤液腔108的第二通孔117;所述第二通孔117设于所述过滤管116的底端。当所述过滤密封装置逐渐倾倒,并最终处于水平状态时,所述滤液140逐渐朝向所述滤液腔108的一侧流动,并最终积于所述滤液腔108的一侧,在该倾倒过程中,所述滤液140不会进入到所述进气通道102与出气通道104,进而不会发生漏液。同样的,当所述过滤密封装置由所述水平状态逐渐向倒置状态转换时,所述滤液140会沿着所述外管118的管壁逐渐朝向靠近所述通气组件的滤液腔108的方向流动,并最终积于所述所述滤液腔108靠经所述同期装置的一端,在该过程中,所述滤液140同样会进入到所述进气通道102与出气通道104,同样不会发生漏液。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同时参考图2,图5为本实用新型过滤密封装置吹气时的气流走向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气口124内设有用于密封所述第一出气口124的钢珠170;所述钢珠170可在气压的作用下悬浮于所述第一出气口124上方,以打开所述第一进气口122。

具体的,当用户通过所述第一出气口124进行吸气时,所述钢珠170在气压的作用下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出气口124的方向移动,这时,所述第一出气口124处于打开状态(如图2所示),用户可以通过所述第一出气口124吸食到雾化待雾化物形成的气体。而当用户通过所述第一出气口124进行吹气时,所述钢珠170在气压及重力的作用下朝向所述第一出气口124的方向移动,并最终将所述第一出气口124堵塞密封;气体不会由所述第一出气口124进入,进而不会由于吹气而导致将滤液140吹漏的状况发生。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出气口124内设置钢珠170,在吸气时打开所述第一出气口124,使得用户能自由吸食;在吹气时,堵塞并密封第一出气口124,进而有效避免由于吹气而导致将滤液140吹漏的状况发生。

进一步的,如图6至图8所示所述,图6为图1中过滤密封装置的密封接头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所示过滤密封装置一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所示过滤密封装置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气组件120与所述管组110可拆卸连接;以便于更换或填充滤液140。

所述通气组件120包括密封接头125;所述密封接头125设有进气孔126与出气孔127;所述进气孔126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气口12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气通道102连通;所述出气孔127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气口124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气通道104连通。所述进气孔126的轴向方向与所述出气孔127轴向方向垂直,且交错排列。优选所述进气孔126与所述出气孔127呈45°交错排列。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雾化发生装置。

如图9及图10所示,图9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发生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所示雾化发生装置的气流走向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雾化发生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吸嘴200、过滤密封装置100及雾化器300。所述过滤密封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

具体的,当用户通过吸嘴200进行吸气时,外部气体由所述第一进气口122进入到所述进气通道102;然后,由所述第二出气口134进入到雾化器300内,与雾化待雾化物形成的烟气混合成混合气体;混合气体由所述第二进气口132进入到所述出气通道104内;然后,在依次经由所述过滤通道106与所述滤液腔108,经过所述滤液140过滤,由所述过滤密封装置100的第一出气口124进入到所述吸嘴200,并经由所述吸嘴200提供给用户。

由于本雾化发生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