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法小榨花生油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7906阅读:17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古法小榨花生油沉淀池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古法小榨花生油沉淀池,属于食用油加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古法小榨花生油的沉淀是使用简单的铁制或铝制容器进行自然沉淀,或是使用离心式过滤机来快速过滤。在使用上述方法进行自然沉淀时,如果不使用冷却装置,其降温和沉淀时间均较长,生产效率较低;如果使用冷却装置进行降温,则会产生温度不均匀、浪费掉较多的能量。另外,如采用离心式过滤机进行快速过滤,将会破坏花生油的品质。上述沉降方法具有降温慢、沉淀时间长和破坏花生油品质的缺点。

因此,亟需一种降温均匀、沉降时间短、节约能源和不破坏花生油品质的古法小榨花生油沉淀池。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降温均匀、沉降时间短、节约能源和不破坏花生油品质的古法小榨花生油沉淀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古法小榨花生油沉淀池,包括夯实的基坑,在基坑的内侧壁和底壁上铺设有防漏水的水泥层,在所述水泥层的内侧铺设有泥巴层,在所述泥巴层内嵌设有圆形铁罐;所述水泥层的上边沿高于所述泥巴层的上边沿,所述圆形铁罐的上边沿高于所述水泥层的上边沿;在所述水泥层与圆形铁罐的上边沿之间形成蓄水槽。

进一步优化地,所述圆形铁罐的上边沿高出基坑10-15cm,所述水泥层的上边沿伸出到所述基坑外。

进一步优化地,在所述圆形铁罐的灌口上设有圆形的灌口盖,所述灌口盖分为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固定于所述灌口上,所述第二盖体与所述第一盖体铰接。

进一步优化地,在所述第二盖体一侧的圆形铁罐的内侧壁上设有支架,在所述支架上设有过滤装置。

进一步优化地,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架体和固定于所述架体上的过滤网,在所述架体的下侧面相对设有两个卡箍。

进一步优化地,在所述第二盖体一侧的圆形铁罐的内侧壁上设有支架,在所述圆形铁罐内设有内梯,所述内梯的上端弯曲并钩挂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内梯的下端支撑于所述圆形铁罐的底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构筑时,在地面上挖掘一基坑,将基坑夯实,然后在基坑的内侧壁和底壁上铺设一水泥层,该水泥层为防漏水设计,然后在水泥层内铺设一泥巴层,在泥巴层内嵌设一圆形铁罐。相较于传统的采用地上式的铁制或铝制容器,本实用新型采用地下式,充分利用了泥巴较好的导热性能,便于将圆形铁罐内的热量快速地传输到大地中;另外,由于所述泥巴层均匀地包裹于所述圆形铁罐的外表面,可使圆形铁罐的散热比较均匀,克服了传统铁制或铝制容器冷却不均匀的问题;相较于传统的采用冷却器的降温方式,本实用新型的降温方式无需任何能量,具有节能环保的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具有降温均匀、沉降时间短等特点,在沉降的过程中,可保证不破坏到花生油的品质,以保留花生油的自然原香和绿色健康。

众所周知,水是自然界中比热容比较大的物质之一,单位质量的水可吸收大量的热量;本实用新型中,当所述泥巴层的含水量较多时,所述圆形铁罐的散热速度较快,当所述泥巴层的含水量较少时,所述圆形铁罐的散热速度就会相对变慢;本实用新型中蓄水槽的设计,可在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源,来调节泥巴层中的含水量,从而达到调整散热速度的技术效果。

综上,本实用新型古法小榨花生油沉淀池具有降温均匀、沉降时间短、节约能源和不破坏花生油品质的优点,适于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去除盖体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过滤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内梯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过滤装置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中,1、基坑,2、水泥层,3、泥巴层,4、圆形铁罐,5、蓄水槽,6、第一盖体,7、第二盖体,8、支架,9、架体,10、过滤网,11、卡箍,12、内梯。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古法小榨花生油沉淀池,包括夯实的基坑1,在基坑1的内侧壁和底壁上铺设有防漏水的水泥层2,在水泥层2的内侧铺设泥巴层3,在所述泥巴层3内嵌设有圆形铁罐4;所述水泥层2的上边沿高于所述泥巴层3的上边沿,所述圆形铁罐4的上边沿高于所述水泥层2的上边沿;在所述水泥层2与圆形铁罐4的上边沿之间形成蓄水槽5。

所述圆形铁罐4的上边沿高出基坑1的距离为10-15cm,所述水泥层2的上边沿伸出到所述基坑1外。

如此设计,可有效地防止地面上的杂物进入圆形铁罐4内,保持圆形铁罐4的清洁卫生;所述水泥层2的上边沿高出所述基坑1,可防止杂物进入所述蓄水槽5内。

在所述圆形铁罐4的灌口上设有圆形的灌口盖,所述灌口盖分为第一盖体6和第二盖体7,所述第一盖体6固定于所述灌口上,所述第二盖体7与所述第一盖体6铰接。

上述灌口盖的结构使其具有较大的开口,便于在所述圆形铁罐4内放置内梯12和操作人员进入圆形铁罐4内。

在所述第二盖体7一侧的圆形铁罐4的内侧壁上设有支架8,在所述支架8上设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的设计,可对自压榨机出来的花生油进行二次过滤。

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一架体9和固定于架体9上的过滤网10,在所述架体9的下侧面相对设有两个卡箍11。在使用时,将所述两个卡箍11卡设于所述支架8上,如此即可将过滤装置紧固于所述支架8上,操作简单方便。

在所述第二盖体7一侧的圆形铁罐4的内侧壁上设有一支架8,在所述圆形铁罐4内设有一内梯12,所述内梯12的上端弯曲并钩挂于所述支架8上,所述内梯12的下端支撑于所述圆形铁罐4的底壁上。在使用时,将所述内梯12自第二盖体7处进入,并将其上端钩挂于所述支架8上,便于操作人员进入所述圆形铁罐4内进行作业。

所述泥巴层由紫泥巴填充而成,所述紫泥巴的制备方法为:1)先用蛋清调配清水,比例为1:5,制得蛋清液;2)将所述蛋清液与沂蒙山紫土调配,比例为1:3,制得所述紫泥巴层。

所述沂蒙山紫土是沂蒙山张庄镇淤土地村西一带的紫色土壤,这种土呈层状,与河床连接,上层流水,下层不漏,中空掏挖开,中间可以做水渠,只渗不漏,密封性很好,具有粘性好、取材方便、成本低等优点;相较于普通的泥巴,上述紫泥巴具有粘性好、冷却速度快和能使刚出榨的热油快速降温沉淀的优点,同时,其非常地牢固,可将圆形铁罐牢固的固定于所述泥巴层3的中间。

综上,本实施例古法小榨花生油沉淀池不但具有降温均匀、沉降时间短、节约能源和不破坏花生油品质的优点,还具有操作方便、成本低的优点,适于广泛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