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回用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6272阅读:634来源:国知局
雨水回用处理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雨水回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雨水回用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化造成的地面硬化(如建筑屋面、路面、广场、停车场等)改变了原地面的水文特性。地面硬化之前正常降雨形成的地面径流量与雨水入渗量之比约为2:8,地面硬化后二者比例变为8:2。地面硬化严重干扰了自然的水文循环,大量雨水流失,城市地下水从降水中获得的补给量逐年减少,使得地下水位下降现象加剧。并且城市化使原有植被和土壤被不透水地面代替,加速了雨水向城市各条河道的汇集,使洪峰流量迅速形成,严重时可造成水涝灾害等严重后果。

雨水收集利用是维护自然界水循环,缓解城市水源危机,抑制城市洪涝灾害的有效措施。回用的雨水可用于景观环境、绿化、洗车以及补充地下水等。来自大型公共建筑、居住区等屋面以及地面的雨水经过截污挂篮去除树叶、纸张、塑料、碎石等大颗粒杂物后,经管道流入雨水收集池成为回收利用的雨水,该水质的CODCr为70~100 mg/L,SS 为20~40mg/L,色度为10~40度,不能满足国家标准,需进一步处理才能使水质达到雨水回用标准(CODCr20~30 mg/L,SS 5~10 mg/L)。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种能对回收的雨水进行处理的装置,以使回收的雨水达到国家规定的使用水质标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处理,以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的使用水标准的雨水回用处理设备。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雨水回用处理设备,包括进水室、污水室、雨水处理室、存水室、溢流水槽、清水室;

所述进水室上设有雨水进水管和雨水排放管,该雨水排放管与市政污水管相连通;所述进水室与污水室相连通;所述污水室与雨水处理室、存水室相连通,且所述污水室通过排泥泵与市政污水管相连通;所述存水室的下部通过拍门式装置与雨水处理室相连通;存水室的上部与雨水处理室相连通;所述雨水处理室与溢流水槽相连通;所述溢流水槽中的水溢流入清水室中;

所述雨水处理室为转盘滤池,转盘滤池运用反抽吸方式吸泥,降低滤布磨损,保证后续过滤结果。

按上述方案,在进水室与污水室之间设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为格栅或筛网;所述格栅可用水平格栅或垂直格栅,以细格栅为宜,栅条间距为2~5 mm;所述筛网为平面条形滤网,倾斜或平铺放置,滤网间隔在0.5~2 mm之间。对于道路径流雨水需设格栅或筛网去除雨水中较粗的悬浮物质;对于屋顶径流雨水,可以不设格栅,直接采用筛网过滤,能去除绝大部分树叶与粗颗粒物质。若雨水进入管网前已经过截污挂篮处理(在雨水进水管的前端设有截污挂篮),则进水室与污水室之间也可不设置格栅与筛网。栅格、筛网可通过方向设置,在过滤同时起到消能和降低水流扰动的作用。

按上述方案,对于悬浮物含量较高的雨水,还可在污水室投加PAM、PAC等混凝剂或絮凝剂,以提高后续处理效率及提高雨水回用水质。投加混凝剂或絮凝剂后形成的絮状体可有效吸附TN、TP、浊度等,随后通过过滤可将此类污染物去除。通常情况下,在絮凝后可以去除40%的有机污染物;对于道路径流等污染程度严重的雨水,混凝能除去60%~80%的污染物。

按上述方案,所述存水室的底面为斜面,该斜面的坡度为10%-30%;所述拍门式装置置于斜面的最低处;所述雨水处理室的底面为斜面,该斜面的坡度为1.0%-3.0%;所述污水室的底部低于雨水处理室的底部,且雨水处理室的底部与污水室相连通。

按上述方案,所述溢流水槽与清水室的连通处设有溢流堰板,溢流堰板可自由调节高度,实现溢流水槽出水堰高度可调节。溢流水槽出水堰高度的调节是根据滤布反洗周期做出的。

按上述方案,所述雨水回用处理设备还包括位于地下的水泵间,所有的泵(包括转盘滤池的排泥泵)置于水泵间内。

按上述方案,所述转盘滤池为外进水式转盘滤池,采用纤维滤布或锈钢等作为过滤介质。转盘孔径一般在10~100 μm,滤层水头损失约0.3 m,可截留粒径为几微米的微小颗粒,对SS有较好的去除作用,经过转盘滤池处理后出水SS含量平均约为6.2 mg/L。并且由于转盘滤池依靠过滤、吸附作用去除了雨水中的SS、COD、总氮、总磷等污染物质,降低了转盘滤池的出水色度。转盘滤池上方应设置建筑或加密封罩,防止藻类滋生,保证出水效果。转盘滤池运行状态包括:过滤、反抽洗、排泥状态。

雨水经截污挂篮后流入进水室,再经格栅/筛网流入污水室,在污水室投加混凝剂或絮凝剂沉淀后进入雨水处理室和存水室;雨水流入雨水处理室,通过转盘过滤后,清水由转盘内的中央集水管排出至溢流水槽,大于转盘上滤布的孔径的颗粒则被截留在转盘外,可以去除前面处理中剩余的悬浮固体颗粒、胶体物质、浊度及有机物等;溢流水槽中的水溢流入清水室中储存回用。随着固体物质(悬浮固体颗粒、胶体物质、浊度及有机物等)在转盘滤池的滤布外表面及内部的不断累积,流动阻力或水头损失相应增加;当通过滤布的水头损失增加并达到预先设定水位时,对转盘滤池的转盘进行反抽吸。反抽吸开始后,转盘保持在浸没状态,并以一定的速度转动,设于转盘两侧的排泥泵将滤后的水从(转盘内的)中央集水管内抽出,并使之通过滤布进入排泥泵;因转盘不停旋转,通过这种逆向流动可去除截留于滤布表面及内部的颗粒。雨水处理室底部设计1.5%的坡度,以利于池底污泥的收集。在滤布采用反抽吸方式清洗后,启动拍门式装置,依靠存水室内水的压力将雨水处理室底部污泥冲入污水室,最后利用排泥泵将泥水混合物泵入市政污水管网。

本实用新型中,滤布清洗反抽吸用排泥泵(转盘滤池的排泥泵)与污水室污水吸入市政污水管用排泥泵,可使用同一套泵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使雨水依次经进水室、过滤装置、污水室、雨水处理室、溢流水槽、清水室,能提高出水水质,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的使用水标准;

采用转盘滤池处理后,可有效去除悬浮固体颗粒、胶体物质、浊度有机物等,降低雨水SS值,提高了出水水质,可直接回用或排入自然承受水体,有效保护自然水体环境;

采用转盘滤池对收集的雨水进行过滤,其占地面积少,运行费用低,集成度高,运行维护方便;

转盘滤池结合存水室能实现滤布的反抽吸吸泥清洗,简单又方便;清洗后的滤布能提高出水水质。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雨水回用处理设备的结构框图;实线为雨水处理流程,虚线为雨水处理池冲洗流程;

图2是雨水回用处理设备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2中的B-B剖视图。

其中:1、进水室,2、过滤装置,3、污水室,4、雨水处理室,5、存水室,6、溢流水槽,7、清水室,8、水泵间,9、雨水进水管,10、雨水排放管,11、溢流堰板,12、拍门式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加图1-图4,一种雨水回用处理设备,包括进水室1、污水室3、雨水处理室4、存水室5、溢流水槽6、清水室7。进水室1上设有雨水进水管9和雨水排放管10,该雨水进水管9与雨水收集池相连通,该雨水排放管10与市政污水管相连通,雨水收集池中的雨水通过雨水进水管9流入进水室1中,当雨水流入较多时,通过雨水排放管10将多余的雨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中。在雨水进水管9的前端可设置截污挂篮,以提高进入进水室1中的水质。进水室1与污水室3相连通;当雨水进水管9的前端没有设截污挂篮时,可在进水室1与污水室3的连通处设置过滤装置2,过滤装置2过滤的拦截的浮渣经雨水排放管10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中。过滤装置2为格栅或筛网;格栅可用水平格栅或垂直格栅,以细格栅为宜,栅条间距为2~5 mm;筛网为平面条形滤网,倾斜或平铺放置,滤网间隔在0.5~2 mm之间。污水室3与存水室5相连通。污水室3的下部与雨水处理室4的底部相连通,且污水室3的底部低于雨水处理室4的底部;污水室3通过排泥泵与市政污水管相连通。污水处理室4与溢流水槽6相连通,在溢流水槽6与清水室7的连通处设有溢流堰板11,溢流堰板11可自由调节高度,以使溢流水槽6中的水溢流入清水室7中。污水处理室4的底面为斜面,该斜面的坡度为1.0%-3.0%,优选为1.5%。存水室5的底面为斜面,该斜面的坡度为10%-30%,优选为20%,存水室5的上部与雨水处理室4相连通,存水室5的下部通过拍门式装置12与雨水处理室4相连通,且拍门式装置12位于存水室5中斜面的最低处。雨水处理室4为外进水式转盘滤池,采用纤维滤布或锈钢等作为过滤介质。转盘孔径一般在10~100 μm,滤层水头损失约0.3 m,可截留粒径为几微米的微小颗粒。转盘滤池运行状态包括:过滤、反抽洗、排泥状态。

本实用新型中,雨水回用处理设备还包括位于地下的水泵间8,转盘滤池的排泥泵置于水泵间8内。对于悬浮物含量较高的雨水,还可在污水室3投加PAM、PAC等混凝剂或絮凝剂,以提高后续处理效率及提高雨水回用水质。

雨水经截污挂篮后流入进水室1,再经格栅/筛网后流入污水室3,在污水室3投加混凝剂或絮凝剂沉淀后进入雨水处理室4和存水室5;雨水流入雨水处理室4后通过转盘过滤,清水由中央集水管排出至溢流水槽6,大于滤布孔径的颗粒则被截留在转盘外;溢流水槽6中的水溢流入清水室7中储存回用。随着固体物质(大于滤布孔径的颗粒)在转盘滤池的滤布外表面及内部的不断累积,流动阻力或水头损失相应增加;当通过滤布的水头损失增加并达到预先设定水位时,对转盘滤池的转盘中的水进行反抽吸。反抽吸开始后,转盘保持在浸没状态,并以一定的速度转动,设于转盘两侧的排泥泵将滤后的水从(转盘内的)中央集水管内抽出,可去除截留于滤布表面及内部的颗粒,并使之通过滤布进入排泥泵;雨水处理室4底部设计1.5%的坡度,以利于池底污泥的收集。在滤布采用反抽吸方式清洗后,启动拍门式装置,依靠存水室5内水的压力将雨水处理室10底部污泥冲入污水室3,通过排泥泵将泥水混合物泵入市政污水管网。

下面举两个具体实例。

实施例1,雨水收集池容积100 m3,50m3经过初期弃流的屋面雨水由雨水进水管9流入进水室1,此时,CODCr浓度为90 mg/L,SS为40 mg/L,浊度为30度。雨水经筛网(1mm间隔)后流入污水室3,随后进入雨水处理室4,经转盘滤池过滤后流入与溢流水槽6,随后溢流进清水室7中。取清水室7雨水,测得CODCr浓度为20 mg/L,SS为5 mg/L,浊度为10度,可满足绿化、道路浇洒以及观赏性水景用水要求。

实施例2,雨水收集池容积100 m3,50m3路面雨水经过截污挂篮后流入进水室1,此时CODCr浓度为150 mg/L,SS为60 mg/L,浊度为40度。雨水经格栅(3mm间隔)后流入污水室3,向污水室3投加PAC絮凝剂,投加量为2 mg/L。随后进入雨水处理室4,经转盘滤池过滤后流入与溢流水槽6,随后溢流进清水室7中。取清水室雨水,测得CODCr浓度为30 mg/L,SS为5 mg/L,浊度为10度。可满足绿化、道路浇洒以及观赏性水景用水要求。在雨水处理室4和溢流水槽6液面高差大于30 cm时,启动反抽吸,清洗滤布。将污泥吸至雨水处理室4池底,待清洗完毕,开启存水室5上的拍门式装置12,将污泥冲入污水室3,用排泥泵将泥水混合物吸入市政污水管网。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