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压密封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9615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高压密封罐。



背景技术:

高压密封罐也叫高压消解罐、水热合成反应釜、高压罐、反应釜、压力溶弹、消化罐、水热合成釜,是利用罐体内高温高压密封体系的环境来达到快速消解难溶物质的目的,但常规的高压密封罐一般需要使用者将罐体的压盖进行手工打开,不仅不便于使用者进行安装使用,降低使用者的生产效率,且手工进行密封的方式也容易出现罐体密封效果不佳的情况,影响罐体对物料的反应效果。

如公开申请号“201520228921.3”,专利名称“高压密封消解罐”,通过钢套帽与钢套的螺纹连接将内胆上方的开口进行闭合,但当内胆但腔中具有高温高压时,使用者往往无法很好的将钢套帽从钢套中旋出,很容易让使用者的身体造成受伤,影响使用者的使用效果,且内胆帽的设置也不利于使用者将内胆帽从内胆中取出,更是增加使用者对装置的使用困难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有效提高罐体的密封效果,便于使用者对压盖进行开闭,方便使用者进行加工使用的新型高压密封罐。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高压密封罐,包括罐体,及设置在罐体侧方的摇臂结构,及设置在罐体上方压盖 、减速机、连接头、连接板与液压机,所述摇臂结构包括底板、支撑杆、旋盘、套管、撑板与旋转气缸,所述罐体内部设置有内腔、密封腔与螺纹腔,所述压盖的中央设置有承重轴,承重轴另一端与连接板相连接,压盖的下方设置有密封板与密封圈,所述连接头上方与液压机相连接,下方与连接板相连接,所述减速机下方设置有驱动轴,且驱动轴与压盖相连。

所述液压机的支撑力与压盖的重力相互平衡,使得液压机能够很好的对压盖进行平衡支撑,并便于使用者将压盖旋入到罐体内部,避免压盖外侧的外螺纹或螺纹腔内部的内螺纹出现损坏的可能。

作为优选,所述套管位于支撑杆外侧,且套管的上下两端设置有轴承,套管的下方设置有旋盘,套管的外侧连接有撑板,让套管能够通过轴承与旋盘在支撑杆上进行旋转,便于套管在支撑杆的上方进行旋转。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杆贯穿套管的中央,且支撑杆的中央设置有旋盘,支撑杆的下方连接有底板,让支撑板能够很好的竖立在底板的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气缸位于撑板的上方,旋转气缸一端与撑板相连,另一端与支撑杆上端相连,撑板一端与连接头相连,撑板另一端与套管相连,使得旋转气缸的启动运行能够带动撑板及与撑板相连的连接头进行旋转。

作为优选,所述压盖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螺纹腔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且外螺纹与内螺纹之间啮合连接,使得压盖与罐体之间能够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的啮合进行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板的外侧设置有密封圈,且密封圈与密封腔之间过盈配合,让密封圈与密封腔之间的过盈配合能够很好的对罐体内部的内腔进行密封,有效的提高罐体的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压盖中央设置的承重轴另一端与连接板相连,且连接板与连接头相连,连接头与液压机相连,使得液压机能够通过连接头、连接板与承重轴进行支撑,而减速机下方的驱动轴与压盖相连接,使得减速机的启动能够通过驱动轴带动压盖进行旋转,从而让压盖与罐体进行脱离,便于使用者将压盖从罐体上进行打开与关闭,方便使用者对该装置的使用;而罐体的一侧设置有摇臂结构,且摇臂结构中的撑板一端与连接头相连,另一端与套管相连,旋转气缸位于撑板的上方,且旋转气缸一端与撑板相连,另一端与套管中央的支撑杆相连,使得旋转气缸在启动时能够带动撑板进行旋转,从而让撑板通过连接头、连接板与承重轴带动压盖进行横向移动,便于使用者将物料放置在罐体内,有效提高使用者的使用效果;而压盖下方连接有密封板,密封板的外侧设置有密封圈,且密封圈与密封腔之间过盈配合,使得压盖下方的密封板与密封圈能够有效的将罐体内腔进行密封,有效的提高罐体内腔的密封效果,也密封板与压盖的相连也便于使用者通过压盖将密封板及密封圈从罐体内部取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高压密封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所示的一种新型高压密封罐,包括罐体1,及设置在罐体1侧方的摇臂结构,及设置在罐体1上方压盖2 、减速机3、连接头4、连接板41与液压机5,所述摇臂结构包括底板61、支撑杆6、旋盘71、套管7、撑板72与旋转气缸73,所述罐体1内部设置有内腔11、密封腔12与螺纹腔13,所述压盖2的中央设置有承重轴32,承重轴32另一端与连接板41相连接,压盖2的下方设置有密封板21与密封圈22,所述连接头4上方与液压机5相连接,下方与连接板41相连接,所述减速机3下方设置有驱动轴31,且驱动轴31与压盖2相连。

所述液压机5的支撑力与压盖2的重力相互平衡,使得液压机5能够很好的对压盖2进行平衡支撑,便于使用者将压盖2旋入到罐体1内部,避免压盖2外侧的外螺纹或螺纹腔13内部的内螺纹出现损坏的可能。

所述套管7位于支撑杆6外侧,且套管7的上下两端设置有轴承(未标注),套管7的下方设置有旋盘71,套管7的外侧连接有撑板72,让套管7能够通过轴承与旋盘71在支撑杆6上进行旋转,便于套管7在支撑杆6的上方进行旋转。

所述支撑杆6贯穿套管7的中央,且支撑杆6的中央设置有旋盘71,支撑杆6的下方连接有底板61,让支撑板6能够很好的竖立在底板61的上方。

所述旋转气缸73位于撑板72的上方,旋转气缸73一端与撑板72相连,另一端与支撑杆6上端相连,撑板72一端与连接头4相连,撑板72另一端与套管7相连,使得旋转气缸73的启动运行能够带动撑板72及与撑板72相连的连接头4进行旋转。

所述压盖2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螺纹腔13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且外螺纹与内螺纹之间啮合连接,使得压盖2与罐体1之间能够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的啮合进行固定连接。

所述密封板21的外侧设置有密封圈22,且密封圈22与密封腔12之间过盈配合,让密封圈22与密封腔12之间的过盈配合能够很好的对罐体1内部的内腔11进行密封,有效的提高罐体1的密封效果。

当需要使用该新型高压密封罐对物料进行处理时,使用者首先将通过减速机3与驱动轴31将压盖2进行旋转,使得压盖2从罐体1上旋出,并通过液压机5、连接头4、连接板41与承重轴32对压盖2进行支撑;而后旋转气缸73启动,使得撑板72与套管7在支撑杆6的上方进行旋转,并让撑板6通过连接头4、连接板41与承重轴32带动压盖2进行横向移动,使得压盖2与罐体1口相互错位,便于让使用者将物料放置到罐体1内部的内腔11中;当需要将压盖2重新闭合在罐体1上方时,使用者通过旋转气缸73或手工将压盖2放置在罐体1口的上方,并让减速机3通过驱动轴31重新将压盖2旋入到罐体1内部即可;液压机5的设置能够很好的对压盖2进行支撑,使得过重的压盖2也能够轻松的进行升降活动,减速机3的设置能够自动控制压盖2进行旋转活动,避免使用者手工对压盖2进行旋转,防止使用者手工将压盖2打开时而造成的人身伤害;密封圈22与密封腔12的设置则能够有效的将罐体1的内腔11进行密封处理;底板6能够与地面之间通过螺栓(未标注)相连,让支撑杆6能够很好的竖立在罐体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压盖中央设置的承重轴另一端与连接板相连,且连接板与连接头相连,连接头与液压机相连,使得液压机能够通过连接头、连接板与承重轴进行支撑,而减速机下方的驱动轴与压盖相连接,使得减速机的启动能够通过驱动轴带动压盖进行旋转,从而让压盖与罐体进行脱离,便于使用者将压盖从罐体上进行打开与关闭,方便使用者对该装置的使用;而罐体的一侧设置有摇臂结构,且摇臂结构中的撑板一端与连接头相连,另一端与套管相连,旋转气缸位于撑板的上方,且旋转气缸一端与撑板相连,另一端与套管中央的支撑杆相连,使得旋转气缸在启动时能够带动撑板进行旋转,从而让撑板通过连接头、连接板与承重轴带动压盖进行横向移动,便于使用者将物料放置在罐体内,有效提高使用者的使用效果;而压盖下方连接有密封板,密封板的外侧设置有密封圈,且密封圈与密封腔之间过盈配合,使得压盖下方的密封板与密封圈能够有效的将罐体内腔进行密封,有效的提高罐体内腔的密封效果,也密封板与压盖的相连也便于使用者通过压盖将密封板及密封圈从罐体内部取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