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和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5648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和净水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渗透净水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和净水器。
背景技术
: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又称卷式反渗透膜元件,是水处理技术中的常用元件,其包括中心管组和多个沿中心管组的周向缠绕至中心管组外侧的反渗透膜片组,该中心管组包括纯水管以及环绕所述纯水管间隔设置的多个废水管,并且纯水管一端设置有纯水排出口,每一废水管的一端设置有废水排出口;每一反渗透膜片组的正面在反渗透膜片组的一端从中心管组的纯水管和废水管之间穿过后对折,形成与废水管连通的进水通道,相邻两反渗透膜片组的反面之间形成与中心管连通的产水通道,由于产水通道中的纯水只能从纯水管排出,如此,则会导致产水通道靠近纯水管的纯水排出口的一侧端水流速度要快于产水通道远离纯水管的纯水排出口的一侧端水流速度,进而会导致该产水通道邻近纯水管的纯水排水口的一侧端的纯水浓度要高于该产水通道远离纯水管的纯水排出口的一侧端的纯水浓度不一样,从而导致该反渗透膜片组远离纯水管的纯水排出口的一侧端容易被污染。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旨在降低反渗透膜片组的污染速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包括:中心管组,所述中心管组包括纯水管以及环绕所述纯水管间隔设置的多个废水管,所述纯水管一端设置有纯水排出口,每一所述废水管的一端设置有废水排出口;多个反渗透膜片组,沿所述中心管组的周向缠设于所述中心管组的外侧,每一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正面在所述反渗透膜片组一端从所述纯水管和一所述废水管之间穿过后对折,形成与所述废水管连通的进水通道,相邻两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反面之间形成与所述纯水管连通的产水通道;其中,相邻两所述反渗透膜片组中至少一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反面设有第一防水胶带,且所述第一防水胶带在所述反渗透膜片组处于展开状态时,邻近所述纯水管远离其纯水排出口的一端。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水胶带在所述反渗透膜片组处于展开状态时,沿垂直所述中心管组的轴线延伸设置。优选地,相邻两所述反渗透膜片组中至少一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反面还设有沿所述中心管组的轴向延伸的第二防水胶带,且所述第二防水胶带在所述反渗透膜片组展开的状态时,位于所述反渗透膜片组远离所述中心管组的一侧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二防水胶带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二防水胶带沿所述中心管组的轴向间隔设置。优选地,所述产水通道除靠近所述纯水管的侧边以外的其他侧边均闭合密封,以使得所述产水通道仅具有朝向所述纯水管的纯水出口。优选地,每一所述反渗透膜片组处于展开状态时,均具有垂直所述中心管组的轴线的两第一侧边;相邻两所述反渗透膜片组中至少一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反面设有与所述第一侧边平行设置的两第三防水胶带,并且一所述第三防水胶带邻近一所述第一侧边设置;相邻两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两第一侧边通过所述第三防水胶带密封连接。优选地,所述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还包括两端盖,两所述端盖分别盖合于所述多个反渗透膜片组和所述中心管组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且两所述端盖分别与所述多个反渗透膜片组密封连接。优选地,每一所述反渗透膜片组处于展开状态时,均具有平行所述中心管组的轴线的两第二侧边;相邻两所述反渗透膜片组中至少一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反面设有与所述第二侧边平行设置的两第四防水胶带,并且一所述第四防水胶带邻近一所述第二侧边设置;相邻两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两第二侧边通过所述第四防水胶带密封连接。优选地,每一所述反渗透膜片组包括反渗透膜片、进水导流网以及纯水导流网,所述反渗透膜片的正面对折形成所述进水通道,相邻两所述反渗透膜片的反面之间形成所述产水通道,所述进水导流网位于所述进水通道中,所述纯水导流网位于所述产水通道中。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净水器,该净水器包括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所述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包括:中心管组,所述中心管组包括纯水管以及环绕所述纯水管间隔设置的多个废水管,所述纯水管一端设置有纯水排出口,每一所述废水管的一端设置有废水排出口;多个反渗透膜片组,沿所述中心管组的周向缠设于所述中心管组的外侧,每一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正面在所述反渗透膜片组一端从所述纯水管和一所述废水管之间穿过后对折,形成与所述废水管连通的进水通道,相邻两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反面之间形成与所述纯水管连通的产水通道;其中,相邻两所述反渗透膜片组中至少一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反面设有第一防水胶带,且所述第一防水胶带在所述反渗透膜片组处于展开状态时,邻近所述纯水管远离其纯水排出口的一端。本实用新型的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包括中心管组和多个沿中心管组的周向缠绕至中心管组外侧的反渗透膜片组,每一反渗透膜片组的正面在反渗透膜片组的一端从中心管组的纯水管和废水管之间穿过后对折,形成与废水管连通的进水通道,相邻两反渗透膜片组的反面之间形成与纯水管连通的产水通道;相邻两反渗透膜片组中至少一反渗透膜片组的反面设有第一防水胶带,并且该第一防水胶带在第一反渗透膜片组处于展开状态时,邻近中心管远离其纯水排出口的一端设置。当多个反渗透膜片组沿着中心管组的周向卷至中心管组的外侧时,相邻的反渗透膜片组的反面通过第一防水胶带粘接,如此,使得由相邻两反渗透膜片组的反面围设形成的产水通道的进水截面变小了。根据公式V=Q/SD,当进水量Q一定时,由于过水截面积变小了,如此,则会导致水的流速变大,进而有利于产水通道内的水快速的流向纯水管并从纯水管的纯水排出口排出,从而有利于降低产水通道中浓差极化的风险,有利于降低反渗透膜片组的污染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中心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纯水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纯水管、废水管以及反渗透膜片组的组装示意图;图5为图1中中心管组和反渗透膜片组的展开示意图;图6为图5中反渗透膜片组中的纯水流向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22进水导流网10中心管组23纯水导流网20反渗透膜片组30第一防水胶带11纯水管40第二防水胶带12废水管24第一侧边111纯水排出口25第二侧边112纯水入水孔50第三防水胶带121废水排出口60第四防水胶带122废水入水孔70端盖21反渗透膜片71排水管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为了降低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的污染速度,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的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请参照图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100包括中心管组10、沿着该中心管组10的周向缠设于中心管组10外侧的多个反渗透膜片组20以及其他部件。请参照图2,上述中心管组10包括纯水管11和环绕该纯水管11并间隔设置的多个废水管12;其中,请参照图3,该纯水管11的一端设置有纯水排出口111,纯水管11的周壁开设有连通纯水管11内部通道的纯水入水孔112;每一废水管12的一端设置有废水排出口121,并且废水管12的周壁设置有连通废水管12内部通道的废水入水孔122。需要说明的是,中心管组10的废水管12的数量决定了反渗透膜片组20的数量,也决定了纯水管11的尺寸。具体的,一废水管12对应一反渗透膜片组20设置,也即是说,废水管12的数量越多,反渗透膜片组20的数量也越多,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100的通量越大,相应地,该纯水管11的孔径也相应地增大。对于废水管12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上述多个反渗透膜片组20中的每一反渗透膜片组20均具有呈相对设置的正面和反面,并且每一反渗透膜片组20的正面在该反渗透膜片组20一端从中心管和一废水管12之间穿过后对折,形成与废水管12连通的进水通道,相邻两反渗透膜片组20的反面之间形成与纯水管11连通的产水通道。具体的,请参照图4,每一反渗透膜片组20包括反渗透膜片21、进水导流网22以及纯水导流网23;其中,该反渗透膜片21的正面在该反渗透膜片组20一端从中心管和一废水管12之间穿过后对折,形成上述进水通道,相邻两反渗透膜片21的反面之间形成产水通道。进水导流网22和纯水导流网23分别设置在反渗透膜片21的正反两面,也就是说,进水导流网22安装于进水通道内,纯水导流网23安装于纯水通道内。原水在进水导流网22的导流作用下在进水通道内流动,并在渗透压力的作用下,从反渗透膜片21的正面向反渗透膜片21的反面渗透纯水;进水通道内的原水穿过反渗透膜片组20进入至产水通道内而形成纯水,纯水在纯水导流网23的导流作用下向纯水管11流动。此时,进水流道与产水流道之间相互独立,并彻底隔离,能够有效的保证每一个反渗透膜片组20的进水导流网22不与纯水管11和其他的反渗透膜片组20的反渗透膜片21的反面接触;每一个反渗透膜片组20的纯水导流网23不与所述废水管12和其他的反渗透膜片组20的反渗透膜片21的正面接触;也就是说,原水只在进水流道中流动最后从废水管12排出,纯水只在产水流道中流动最后由纯水管11排出,从而避免纯水污染,保证净化效果。需要说明的是,纯水管11只在其一端设置有纯水排出口111,产水通道中的纯水只能从纯水管11排出;由于产水通道具有一定的宽度,如此,则会导致产水通道靠近纯水管11的纯水排出口111的一侧端水流速度较快,而产水通道远离纯水管11的纯水排出口111的一侧端水流速度较慢,如此,则会造成该产水通道邻近纯水管11的纯水排水口的一侧端和该产水通道远离纯水管11的纯水排出口111的一侧端的纯水浓度不一样,如此,则会导致反渗透膜片组20远离纯水管11的纯水排出口111的侧端容易被污染。为了降低反渗透膜片组20远离纯水管11的纯水排出口111的侧端的污染速度,请参照图5和图6,上述相邻两反渗透膜片组20中至少一反渗透膜片组20的反面设有第一防水胶带30,该第一防水胶带30在反渗透膜片组20处于展开状态时,邻近上述中心管远离其纯水排出口111的一端设置。在反渗透膜片组20缠绕至中心管组10上时,第一防水胶带30将相邻的两反渗透膜片组20的反面粘接。如此,使得由相邻两反渗透膜片组20形成的产水通道的过水截面积变小了;根据公式V=Q/SD,当进水量Q一定时,由于产水通道的过水截面积变小了,进而会导致产水通道内的纯水的流速变大,进而有利于产水通道内的纯水快速的流向纯水管11并从纯水管11的纯水排出口111排出,从而有利于降低产水通道中浓差极化的风险,有利于降低反渗透膜片组20污染速度。为了使相邻两反渗透膜片组20粘接的更牢固,可以将上述相邻两反渗透膜片组20的反面均设置第一防水胶带30,在反渗透膜片组20缠绕至中心管组10上时,相邻两反渗透膜片组20的反面的第一防水胶带30相互粘接,如此,使得相邻两反渗透膜片组20粘接的更牢固,避免了在水的冲击下而导致相邻两反渗透膜片组20之间出现松脱。本实用新型的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100包括中心管组10和多个沿中心管组10的周向缠绕至中心管组10外侧的反渗透膜片组20,每一反渗透膜片组20的正面在反渗透膜片组20的一端从中心管组10的纯水管11和废水管12之间穿过后对折,形成与废水管12连通的进水通道,相邻两反渗透膜片组20的反面之间形成与纯水管11连通的产水通道;每一反渗透膜片组20的反面设第一防水胶带30,并且该第一防水胶带30在第一反渗透膜片组20处于展开状态时,邻近中心管远离其纯水排出口111的一端设置。当多个反渗透膜片组20沿着中心管组10的周向卷至中心管组10的外侧时,相邻的反渗透膜片组20的反面通过第一防水胶带30粘接,如此,使得由相邻两反渗透膜片组20的反面围设形成的产水通道的进水截面变小了。根据公式V=Q/SD,当进水量Q一定时,由于过水截面积变小了,如此,则会导致水的流速变大,进而有利于产水通道内的水快速的流向纯水管11并从纯水管11的纯水排出口111排出,从而有利于降低产水通道中浓差极化的风险,有利于降低反渗透膜片组20的污染速度。请参照图5,上述第一防水胶带30在反渗透膜片组20处于展开状态时,沿垂直中心管组10的方向延伸设置。如此,能够有效地缩小产水通道邻近纯水管11的开口的大小,而根据公式V=Q/SD,当进水量Q一定时,由于过水截面积变小了,如此,则会导致产水通道中的纯水的流速变大,进而有利于产水通道内的纯水快速的流向纯水管11并从纯水管11的纯水排出口111排出,从而有利于降低产水通道中浓差极化的风险,有利于降低反渗透膜片组20的污染速度。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防水胶带30可以呈条状、块状或者其他形状设置,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只要能够将产水通道靠近纯水管11的开口缩小即可。为了提高产水通道中纯水的流动速度,请参照图5,相邻两反渗透膜片组20中至少一反渗透膜片组20的反面还设有沿中心管组10的轴向延伸的第二防水胶带40,并且该第二防水胶带40在反渗透膜片组20展开的状态时,位于反渗透膜片组20远离中心管组10的一侧。在多个反渗透膜片组20沿中心管组10的周向卷至中心管组10上时,相邻的两反渗透膜片组20的反面在第二防水胶带40的粘接固定,如此,使得该产水通道远离纯水管11的一端的过水截面积变小了,根据公式V=Q/SD,当进水量Q一定时,由于过水截面积变小了,如此,则会导致产水通道中的纯水流速变大,进而有利于产水通道内的纯水快速的流向纯水管11并从纯水管11的纯水排出口111排出,从而有利于降低产水通道中浓差极化的风险,有利于降低反渗透膜片组20的污染速度。进一步地,上述第二防水胶带40的数量为多个,并且多个第二防水胶带40沿着中心管的轴向间隔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防水胶带4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防水胶带40的设置进一步地缩小了产水通道远离纯水管11的一端的过水截面积,如此设置,有利于提高了产水通道内纯水的流动速度,从而有利于降低产水通道中浓差极化的风险,有利于降低反渗透膜片组20的污染速度。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二防水胶带40可以呈条状、块状或者其他形状设置,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只要能够将产水通道远离纯水管11的过水截面积缩小即可。为了使相邻两反渗透膜片组20粘接的更牢固,可以将上述相邻两反渗透膜片组20的反面均设置第二防水胶带40,在反渗透膜片组20缠绕至中心管组10上时,相邻两反渗透膜片组20的反面的第二防水胶带40相互粘接,如此,使得相邻两反渗透膜片组20粘接的更牢固,避免了在水的冲击下而导致相邻两反渗透膜片组20之间出现松脱。为了能够顺利的将纯水导出,在本实施例中,将产水流道除靠近纯水管11的侧边以外的其他侧边均闭合密封,以使得该产水流道仅具有朝向纯水管11的纯水出口。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每一反渗透膜片组20处于展开状态时,均具有垂直中心管的轴线的两第一侧边24以及与中心管组10的轴线平行的两第二侧边25;由于产水通道是由相邻两反渗透膜片组20的反面围设形成的,要形成三侧密封一侧开口的产水通道,并且产水通道的纯水出口对着纯水管11设置,则需要将相邻两反渗透膜片组20的两第一侧边24和一第二侧边25密封连接。如此,即可限定产水通道内的纯水只能朝纯水管11流动。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相邻两反渗透膜片组20中至少一反渗透膜片组20的反面设置有与第一侧边24平行设置的两第三防水胶带50,并且每一第三防水胶带50邻近一第一侧边24设置;相邻两反渗透膜片组20中至少一反渗透膜片组20的反面设置有与第二侧边25平行设置的两第四防水胶带60,并且一第四防水胶带60邻近一第二侧边25设置。在多个反渗透膜片组20沿中心管组10的周向卷至中心管组10的外侧时,相邻的两反渗透膜片组20的反面通过两第三胶带和一第四胶带粘接密封,形成三侧密封,并且开口朝向纯水管11的产水通道。为了使相邻两反渗透膜片组20粘接的更牢固,可以将上述相邻两反渗透膜片组20的反面均设置第三防水胶带50和第四防水胶带60,在反渗透膜片组20缠绕至中心管组10上时,相邻两反渗透膜片组20的反面的两第三防水胶带50和一第四防水胶带60粘接,以使得相邻两反渗透模组20形成三侧密封,一侧开口朝向纯水管11的产水通道。如此,使得相邻两反渗透膜片组20粘接的更牢固,避免了在水的冲击下而导致相邻两反渗透膜片组20之间出现松脱,进而使得该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100出现漏水的问题。显然,上述反渗透膜片组20的两第二侧边25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密封连接。请参照图7,在多个反渗透膜片组20和中心管组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罩设一端盖70,并且该端盖70与多个反渗透膜片组20密封连接,如此,同样可以形成三侧密封,并且开口朝向纯水管11的产水通道。具体的,两个端盖70中邻近纯水管11的纯水排出口111的端盖设置有纯水排水管71,该纯水排水管71与外部水路连通,并且该排水管71与纯水管11的纯水排出口111连通设置,以供纯水管11中的纯水排出;两个端盖中邻近废水管12的废水排出口112的端盖设置有多个废水排水管(未图示),多个废水排水管与外部水路连通,并且每一废水排水管自废水排出口112插至废水管12中,以供废水管12中的废水排出。当然,上述反渗透膜片组20的两第二侧边25还可以同时采用防水胶带和端盖70连进行密封,在此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反渗透净水器,该净水器包括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该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净水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应当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人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