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冷却型节能吸附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3699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新型冷却型节能吸附干燥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附式干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节能的、冷却高效的吸附干燥机。



背景技术:

吸附式干燥机主要应用于压缩空气的后端净化处理,主要利用分子筛的特性,将压缩空气中存在的水分子有效吸附在分子筛中,通过变压吸附的原理,循环再生。

目前的吸附式干燥机主要为双塔式结构,即用两个大型罐体装载分子筛,让压缩空气交替从两个罐体中通过,在程序的控制下,两罐体交替工作,一罐体吸附水分,另一罐体解吸再生,连续循环地工作。这种吸附式干燥机主要存在的缺点是:其再生的过程使用压缩空气,耗气量为15%-20%,浪费严重;体积大,重量大,维护费用大,安装、运输不方便;筒体为压力容器设备,需要自检,流程复杂。

本申请人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名称为一种新型节能吸附干燥机(专利号201420026086.0,授权公告号CN203648359U),其包括进气组件、出气组件、排气组件,所述进气组件和出气组件之间连接有若干吸附管,所述若干吸附管包括至少两组,还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引风装置、加热腔、冷却腔,所述加热腔和冷却腔分别通过第一阀和第二阀与所述引风装置相连通,所述加热腔内设有加热部件,所述加热腔和冷却腔分别通过第三阀和第四阀与所述若干吸附管的出气一端相连通。其通过引风装置吹出的常温干燥风不经加热对吸附管进行冷却,但冷却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冷却型节能吸附干燥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冷却型节能吸附干燥机,包括进气组件、出气组件、排气组件,所述进气组件和出气组件之间连接有若干吸附管,所述若干吸附管包括至少两组,还包括再生组件,所述再生组件包括相互独立的加热腔和冷却腔,所述加热腔内设有加热部件,所述冷却腔内设有冷却部件,所述加热腔和冷却腔分别通过第一阀和第二阀连通引风腔,所述引风腔内设有引风装置,所述引风装置的出风口与所述若干吸附管的出气一端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冷却型节能吸附干燥机,再生时,打开第一阀,关闭第二阀。控制引风装置将经加热部件加热后的空气吸入引风腔,再进入其中一组吸附管,干燥的热空气对该组吸附管的吸附材料进行再生,流经吸附材料的湿润热空气经消音排气阀排出。同时,在临近再生过程的结束时,打开第二阀,关闭第一阀,控制引风装置将冷却部件冷却后的冷空气吸入引风腔,冷空气再进入该组吸附管,冷空气主要对该组吸附管进行冷却,以便快还恢复该组吸附管的吸附能力,流经吸附材料的常有一定热量和湿度的风从消音排气阀流出。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冷却型节能吸附干燥机可以对空气进行冷却,从而可快速恢复完成再生的一组吸附管的吸附能力,从而可以提高吸附效率,减少浪费,节约时间成本。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冷却型节能吸附干燥机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优选的,所述加热腔内在所述加热部件和第一阀之间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冷却腔内在所述冷却部件和第二阀之间设有第二单向阀。

优选的,所述加热部件为加热丝。

优选的,所述冷却部件为设置在冷却腔内的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两端伸出冷却腔外,且两端分别为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

优选的,所述冷却管在冷却腔内呈螺旋形设计。

优选的,所述冷却腔内腔上设有螺旋形的导流板。

优选的,所述加热腔和冷却腔的进口处均设有过滤装置。

优选的,所述引风装置为引风机。

优选的,所述进气组件的下方设有轮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吸附干燥机吸附材料的再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待再生的一组吸附管的进气阀、出气阀关闭,消音排气阀打开,引风装置引出的干燥风经加热后进入该组吸附管的出口一端,流经该组吸附管的风从消音排气阀排出;

(2)再生过程结束前,引风装置引出的冷却风不经加热进入该组吸附管的出口一端,流经该组吸附管的风从消音排气阀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冷却型节能吸附干燥机的A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冷却型节能吸附干燥机的B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冷却型节能吸附干燥机的再生组件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其中:进气阀A11;吸附管A12;出气阀A13;消音排气阀A14;进气阀B21;吸附管B22;出气阀B23;消音排气阀B24;引风机01;引风腔02;加热腔03;冷却腔04;第一阀05;第二阀06;加热丝07;第一单向阀08;第二单向阀09;冷却管010;冷媒进口011;冷媒出口012;导流板013;过滤装置0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料斗式喂料机构。如图1-3所示,一种新型冷却型节能吸附干燥机,包括进气组件、出气组件、排气组件和两组吸附管,分别为A组吸附管和B组吸附管。

进气组件包括连接A组吸附管的进气阀A11和连接B组吸附管的进气阀B21。出气组件包括连接A组吸附管的出气阀A13和连接B组吸附管的出气阀B23。排气组件包括连接A组吸附管的消音排气阀A14和连接B组吸附管的消音排气阀B24。A组吸附管和B组吸附管分别包括吸附管A12和吸附管B22。

本实施例还包括再生组件,再生组件设在出气组件的上部,它包括引风机01、引风腔02、加热腔03、冷却腔04,加热腔03和冷却腔04分别通过第一阀05和第二阀06与引风腔02相连通,引风机01设在引风腔02内。加热腔03内设有加热丝07和第一单向阀08,第一单向阀08设在加热丝07和第一阀05之间。冷却腔04内设有冷却管010和第二单向阀09,冷却管010的两端伸出冷却腔04外,且两端分别为冷媒进口011和冷媒出口012。第二单向阀09设在冷却管010与第二腔06之间。

除连通第一阀05、第二阀06外,引风腔02是密封的,即当引风机01在引风腔内工作时,引风腔02内的气流只能从而引风机01的进口吹向引风机01的出口,引风机01的出口穿过引风腔02的右侧壁与若干吸附管的出气一端相连通。

如图3所示,冷却管010在冷却腔04内呈螺旋形设计,以增大冷却面板,加强换热效果。同时,为防止杂质随同空气进入加热腔03和冷却腔04中,在加热腔03和冷却腔04的进口处均设有过滤装置014,如滤膜或筛网。有利地,本实施例在所述冷却腔04内腔周围设有螺旋形的导流板013,使得空气在导流板013的切向作用下,在冷却腔04内形成旋流,以增加冷却管010对空气的冷却效果。进一步,导流板013的螺旋方向与冷却管010的螺旋方向相同、导流板013的螺旋间距与冷却管010的螺旋间距相同,以及导流板013的切向方向朝向螺旋形的冷却管010的间隙处,这样使得空气在冷却腔04内产生的旋转流与冷却管010相一致,且在冷却管010的螺旋间隙内旋转,从而使得换热更加彻底。

本实施例的下部的进气组件的下方设有四个轮子,四个轮子可以锁止,便于移动和固定。

本实施例还包括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与引风机01、加热丝07、第一阀05、第二阀06、第一单向阀08、第二单向阀09相连。还可以与进气阀A11,出气阀A13,消音排气阀A14,进气阀B21,吸出气阀B23,消音排气阀相连。

下面对实用新型的新型冷却型节能吸附干燥机的工作过程作如下叙述(以A组吸附,B组再生为例):

(1)吸附过程:进气阀A11打开,消音排气阀A14关闭,出气阀A13(出气单向阀)打开,第一阀05和第二阀06关闭。压缩气体由进气阀A11进入下气管(图1中吸附管A12下部的空腔),经吸附管A12进入上气管(图1中吸附管A12上部的空腔),干燥气体由出气阀A13排出;

(2)再生过程;进气阀B21关闭,消音排气阀B24打开,出气阀B23关闭,第一阀05、第一单向阀08打开,第二阀06、第二单向阀09关闭,常温干燥风进入加热腔03,经加热丝07加热后成为热空气,经引风机01引入引风腔02,再进入吸附管B22的上气管,经吸附管B22进入下气管,热气体由出消气排气阀B排出;再生过程结束前,第一阀05、第一单向阀08关闭,第二阀06、第二单向阀09打开,干燥风经冷却管010冷却后成为冷却风,经引风机01引入引风腔02,再进入吸附管B22的上气管,经吸附管B22进入下气管,冷气体由出消气排气阀B排出。再生过程完毕,循环进入吸附过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