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氢气体后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3679阅读:9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气吸收装置领域,尤其是一种氯化氢气体后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工业废水,在这些废水中含有很多重金属物质,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所以金属萃取剂应运而生,它可以将废水中的金属萃取出后,回收再利用。在生产金属萃取剂的过程中,会产生工业废气,其中包含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有窒息性的气味,对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对眼、皮肤、黏膜有腐蚀,所以不能直接排入到空气中。现有技术中的氯化氢气体吸收装置,是采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化氢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形成氯化钠和水,然后再排出。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1、仅仅用氢氧化钠溶液作为吸收剂时,由于对氯化氢气体只进行了一次处理,吸收不充分,仍然会造成环境污染;2、氯化氢气体直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没有再回收利用,非常浪费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氯化氢气体后处理装置,能够充分吸收排放的氯化氢气体;并且在吸收氯化氢气体的过程中,将氯化氢气体转化形成盐酸再利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氯化氢气体后处理装置,包括废气导出管、吸收装置,吸收装置包括装有水的一级吸收罐、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二级吸收罐、装有石蜡和活性炭的吸收塔、真空泵;废气导出管与一级吸收罐的底部连通;一级吸收罐与二级吸收罐之间通过导气管连通;二级吸收罐与吸收塔之间设有连通管;吸收塔与真空泵连接;一级吸收罐上设有进液装置、排液装置和取样口,一级吸收罐的罐壁内设有冷却腔;二级吸收罐上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一级吸收罐和二级吸收罐上均设有搅拌装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打开进液装置,向一级吸收罐内通入水,达到量后,关闭进液装置;同时,氯化氢气体通过废气导出管进入到一级吸收罐中的水中,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饱和后,另外的氯化氢气体会向上运动,并从导气管进入到二级吸收罐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氯化氢气体会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剩下的小部分未被吸收的氯化氢气体会通过连通管进入到吸收塔内,氯化氢气体会先经过石蜡,再经过活性炭,使得氯化氢气体能够被完全吸收。然后不定时的从取样口取出一级吸收罐内的溶液检测,当一级吸收罐内形成的盐酸溶液达到要求后,打开排液装置,将盐酸取出,然后又打开进液装置,向一级吸收罐内通入水,重复上面的步骤。

本方案的技术效果:1、氯化氢气体依次通过水吸收、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石蜡和活性炭吸收,采用多级吸收的方式,保证氯化氢气体能够最大程度的被完全吸收;2、一级吸收罐的设置,使得氯化氢气体溶于水中形成盐酸,能够再利用,节约资源;3、一级吸收罐的罐壁内设有冷却腔,由于氯化氢气体溶于水会产生热量,采用冷却腔可以达到冷却一级吸收罐内的液体以及将管壁冷却的效果,防止管壁太热,存在烫伤人的隐患;4、搅拌装置的设置,便于氯化氢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更大,融入的更加均匀;5、吸收塔与真空泵连接,便于进入一级吸收罐内的气体朝着吸收塔的方向流动;6、一级吸收罐上设有进液装置和排液装置,便于向一级吸收罐内通入水,并将一级吸收罐内饱和的盐酸溶液取出;一级吸收罐上设有取样口,便于检测一级吸收罐内的盐酸溶液的饱和度;7、二级吸收罐上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便于二级吸收罐内的液体的取放。

对基础方案的改进得到的优化方案1,一级吸收罐包括至少两个水罐,废气导出管与第一个水罐的底部连通,每两个相邻的水罐之间均设有通气管,通气管的一端与前一个水罐的顶部连通,通气管的另一端与后一个水罐的底部连通。

采用多个水罐相连通的方式,使得氯化氢气体可以在通过第一个水罐后,没有溶于第一个水罐中的水的氯化氢气体会再进入到第二个水罐中,依次类推,便于将氯化氢气体完全吸收;并且第一个水罐中的液体饱和后,打开第一个水罐的排液装置,排出饱和的液体时,氯化氢气体会向上运动,通入到第二个水罐中;由于气体的通入是有顺序的,水罐不会出现在同一时间饱和的情况,所以,其中任何一个水罐的排液并不会影响氯化氢气体进入到其他水罐中形成盐酸,使得氯化氢气体可以连续不断的通入到水中。

对基础方案的改进得到的优化方案2,进液装置包括进液管和储水池,储水池上设有向储水池内通入水的水管;一级吸收罐和储水池通过进液管连通,进液管内设有进液阀。便于控制一级吸收罐的进水量。

对基础方案的改进得到的优化方案3,排液装置包括排液管,排液管内设有排液阀。便于控制二级吸收罐内的液体的排出。

对优化方案1至3任意一条的改进得到的优化方案4,冷却腔的一端连通有水龙头,冷却腔的另一端设有出水管,出水管连通至储水池。使得冷却腔内的水能够循环利于,水冷却一级吸收罐后被排入到储水池中,与储水池中的水混合降温,待需要向一级吸收罐中加水时,被排入到一级吸收罐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氯化氢气体后处理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废气导出管1,一级吸收罐2,二级吸收罐3,吸收塔4,导气管5,连通管6,通气管7,冷却腔8,进液口9,出液口10,搅拌装置11,进液装置12,排液装置13。

参见图1所示,一种氯化氢气体后处理装置,包括废气导出管1、吸收装置,吸收装置包括装有水的一级吸收罐2、装有氢氧化钠溶液二级吸收罐3、装有石蜡和活性炭的吸收塔4、真空泵;废气导出管1与一级吸收罐2连通,使得通过废气导出管1的废气直接通入一级吸收罐2的水中;一级吸收罐2与二级吸收罐3由导气管5连通,导气管5将一级吸收罐2中的气体通入二级吸收罐3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二级吸收罐3与吸收塔4由连通管6连通;吸收塔4与真空泵连接。一级吸收罐2上设有进液装置12和排液装置13,进液装置12包括进液管和储水池,储水池上连通有向储水池内通入水的水管;进液管设置在一级吸收罐2和储水池之间,进液管内设有进液阀;排液装置13包括排液管,排液管内设有排液阀。一级吸收罐2上还设有取样口,便于检测一级吸收罐2内的溶液的饱和度。一级吸收罐2的罐壁内设有冷却腔8,冷却腔8呈s形环绕一级吸收罐2设置,冷却腔8的一端连通有水龙头,冷却腔8的另一端设有出水管,出水管连通至储水池。使得冷却腔8内的水能够循环利于,水冷却一级吸收罐2后被排入到储水池中,与储水池中的水混合降温,待需要向一级吸收罐2中加水时,被排入到一级吸收罐2中。二级吸收罐3上设有进液口9和出液口10,进液口9和出液口10上均有盖子;一级吸收罐2和二级吸收罐3上均设有搅拌装置11,搅拌装置11由电机带动转动。

为了便于氯化氢气体可以连续不断的通入到水中,一级吸收罐2包括至少两个水罐,例如:三个水管;废气导出管1与第一个水罐的底部连通,第一个水罐和第二个水罐由一根通气管7连通,通气管7的一端与前一个水罐的顶部连通,通气管7的另一端与后一个水罐的底部连通;第二个水罐与第三个水罐也由一根通气管7连通,通气管7的一端与前一个水罐的顶部连通,通气管7的另一端与后一个水罐的底部连通。采用多个水罐相连通的方式,使得氯化氢气体可以在通过第一个水罐后,没有溶于第一个水罐中的水的氯化氢气体会再进入到第二个水罐中,依次类推,便于将氯化氢气体完全吸收;并且第一个水罐中的液体饱和后,打开第一个水罐的排液装置13,排出饱和的液体时,氯化氢气体会向上运动,通入到第二个水罐中;由于气体的通入是有顺序的,水罐不会出现在同一时间饱和的情况,所以,其中任何一个水罐的排液并不会影响氯化氢气体进入到其他水罐中形成盐酸,使得氯化氢气体可以连续不断的通入到水中。

废气导出管1、导气管5、连通管6和通气管7内均设有阀门。

使用时,打开进液装置12,向所有水罐内通入水,达到量后,关闭进液装置12;同时,氯化氢气体通过废气导出管1进入到第一个水罐的水中,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当氯化氢气体与水饱和后,另外的氯化氢气体会向上运动,并通过通气管7进入到第二个水罐中,待氯化氢气体与水饱和后,另外的氯化氢气体会向上运动,又通过另一根通气管7进入到第三个水罐中,还未溶于水的氯化氢气体又通过导气管5进入到二级吸收罐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氯化氢气体会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剩下的小部分未被吸收的氯化氢气体会通过连通管6进入到吸收塔4内,氯化氢气体会先经过石蜡,再经过活性炭,使得氯化氢气体能够被完全吸收。然后不定时的从取样口取出水罐内的溶液检测,当任一水罐内形成的盐酸溶液达到要求后,打开排液装置13,将盐酸取出,然后又打开进液装置12,向此水罐内通入水,重复上面的步骤即可。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