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脱壳破碎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47443阅读:16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麦脱壳破碎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业自动化领域,具体是一种小麦脱壳破碎一体机。



背景技术:

小麦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是全国几亿人口的主要粮食来源,因此我国对小麦的种植和利用高度重视,大规模麦收一般采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则带壳小麦所占比例比以往非机收要大,脱壳成为小麦加工中必不可少的工序。无论是作为单台设备使用,还是在连续性小麦加工生产线中使用,小麦脱壳机成为常见的脱壳设备。但一些圆筒形的小麦脱壳机的脱壳筒内壁是光滑的,脱过壳的小麦存在脱不净的情况性能不稳定、成品率。而且我国对小麦的利用大部分是磨碎后使用面粉制作食物,因此需要一种能够集脱壳和破碎于一体的设备,完成上述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麦脱壳破碎一体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小麦脱壳破碎一体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顶部上方设有入料口,在箱体内顶部设有脱壳腔,所述脱壳腔位于入料口下方且脱壳腔顶部与入料口底部对接,在脱壳腔内设有两个挤压辊,两个挤压辊位于同一水平面并互相平行,在箱体内还设有第一分级箱、第二分级箱和谷壳收集箱,所述谷壳收集箱固定在箱体右侧内壁上,谷壳收集箱左侧壁上半部为开口结构,所述第一分级箱固定在谷壳收集箱左侧外壁下部,在第一分级箱上方设有第一震动带,所述第一震动带倾斜设置,第一震动带右端与谷壳收集箱开口处底部对接,第一震动带左端向下倾斜,在第一分级箱左端设有从动辊,所述箱体内设有强风风机,强风风机的出风口正对谷壳收集箱的开口处且强风风机和谷壳收集箱对称设置在箱体内两侧,在强风风机正下方设有主动挤压辊,所述主动挤压辊与从动辊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在箱体左侧外壁上设有与主动挤压辊传动连接的挤压辊电机,所述第二分级箱位于主动挤压辊下方,在第二分级箱上方设有第二震动带,第二分级箱固定在箱体左侧内壁上,第二震动带左端位于箱体内壁上,第二震动带右端向下倾斜并与第二分级箱右端顶部对接,所述第一分级箱和第二分级箱的顶部均为开口结构,在第一震动带和第二震动带的底部均设有震动电机,所述第一震动带和第二震动带为相同的网状带;在箱体内底部设有水平方向的回收挤压筒,所述回收挤压筒右侧设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的输出端设有伸入回收挤压筒内部的绞龙轴,在回收挤压筒内壁上设有多个挤压杆,回收挤压筒的末端下部设有出料口,动力装置包括电机和控制器;第一震动带包括上层震动面和下层震动面,所述上层震动面和下层震动面之间设有漏孔,所述漏孔在上层震动面的孔径小于在下层震动面的孔径,所述第一震动带和第二震动带结构相同;控制器包括二极管d1、电容c1、继电器k和电机m,所述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电源vcc、芯片ic1的引脚4、芯片ic1的引脚8和继电器k的触点k-2的不动端,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电容c3、二极管d3的阴极、继电器k、芯片ic1的引脚1和继电器k的触点k-3的不动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芯片ic1的引脚7和二极管d2的阳极,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二极管d2的阴极、芯片ic1的引脚2和芯片ic1的引脚6,芯片ic1的引脚3连接电阻r3和继电器k的另一端,电阻r3的另一点连接二极管d3的阳极,继电器k的触点k-2的不动端1连接继电器k的触点k-3的不动端1和电机m,继电器k的触点k-2的不动端2连接继电器k的触点k-3的不动端2和电机m的另一端。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芯片ic1的型号为ne555。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入料口呈向下收口的圆台状。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挤压辊表面设有多个半球形的金属凸起。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挤压杆截面呈半圆形。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机为m为双向直流电机。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阻r1和电阻r2均为可变电阻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通过在箱体内设置强风风机和谷壳收集箱,对小麦原料中存在的参与谷壳进行预先收集进而减少小麦原料的杂质含量,并且分别通过挤压辊和主动挤压辊对小麦原料进行多次破碎、通过第一震动带和第二震动带筛分,进而保证小麦原料能够破碎完全且进行充分筛选,方便对小麦原料进行后续的加工处理,回收挤压筒对筛分剩下的原料进行最终破碎,方便再次进行加工,从而实现了多级处理和集成一体化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震动带的具体结构图。

图3为控制器的电路图。

图中1-箱体,2-入料口,3-脱壳腔,4-挤压辊,5-第一分级箱,51-第一震动带,52-从动辊,6-谷壳收集箱,7-第二分级箱,71-第二震动带,8-强风风机,9-主动挤压辊,91-挤压辊电机,10-回收挤压筒,101-动力装置,102绞龙轴,103-挤压杆、11-上层震动面、12-下层震动面、13-漏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小麦脱壳破碎一体机,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顶部上方设有入料口2,入料口2呈向下收口的圆台状,在箱体1内顶部设有脱壳腔3,所述脱壳腔3位于入料口2下方且脱壳腔3顶部与入料口2底部对接,在脱壳腔3内设有两个挤压辊4,两个挤压辊4位于同一水平面并互相平行,在挤压辊4表面设有多个半球形的金属凸起,在箱体1内还设有第一分级箱5、第二分级箱7和谷壳收集箱6,所述谷壳收集箱6固定在箱体1右侧内壁上,谷壳收集箱6左侧壁上半部为开口结构,所述第一分级箱5固定在谷壳收集箱5左侧外壁下部,在第一分级箱5上方设有第一震动带51,所述第一震动带51倾斜设置,第一震动带51右端与谷壳收集箱6开口处底部对接,第一震动带51左端向下倾斜,第一震动带51包括上层震动面11和下层震动面12,所述上层震动面11和下层震动12面之间设有漏孔13,所述漏孔13在上层震动面11的孔径小于在下层震动面12的孔径,这样的设置方便物料的筛选,当物料小于上方孔径时,其必然能够从下方孔径处漏下,如果设置成上下孔径相同,则可能由于物料颗粒体积的不规则,造成物料卡在漏孔中的情况,影响筛选效率,所述第一震动带51和第二震动带71结构相同,在第一分级箱5左端设有从动辊52,所述箱体1内设有强风风机8,强风风机8的出风口正对谷壳收集箱6的开口处且强风风机8和谷壳收集箱6对称设置在箱体1内两侧,在强风风机8正下方设有主动挤压辊9,所述主动挤压辊9与从动辊5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在箱体1左侧外壁上设有与主动挤压辊9传动连接的挤压辊电机91,所述第二分级箱7位于主动挤压辊9下方,在第二分级箱7上方设有第二震动带71,第二分级箱7固定在箱体1左侧内壁上,第二震动带71左端位于箱体1内壁上,第二震动带71右端向下倾斜并与第二分级箱7右端顶部对接,所述第一分级箱5和第二分级箱7的顶部均为开口结构,在第一震动带51和第二震动带71的底部均设有震动电机,所述第一震动带51和第二震动带71为相同的网状带;在箱体1内底部设有水平方向的回收挤压筒10,所述回收挤压筒10右侧设有动力装置101,动力装置101的输出端设有伸入回收挤压筒10内部的绞龙轴102,在回收挤压筒10内壁上设有多个挤压杆103,所述挤压杆103截面呈半圆形;回收挤压筒10的末端下部设有出料口。动力装置101包括电机和控制器。电机在控制器的带动下既能正传,也能翻转,这样可以防止物料卡在回收挤压筒10内。

进行小麦原料的处理时,小麦原料通过入料口2放入,经过脱壳腔3时,小麦原料通过挤压辊4进行壳体分离后下落,启动强风风机8产生水平方向的气流,破碎后的原料中谷壳或尘土等在气流的作用下向谷壳收集箱6方向移动,剩下的原料首先掉落在第一震动带51上,破碎形成的小颗粒符合第一震动带51上漏孔大小时向下掉落至第一分级箱5内收集,不符合大小的原料沿第一震动带51向下滑动到达主动挤压辊9和从动辊52之间,启动挤压辊电机91对原料进行二次挤压粉碎,粉碎后的原料落在第二震动带71上进行再次筛分,符合第二震动带71上漏孔大小的颗粒进入第二分级箱7内收集,不符合大小的原料沿第二震动带71落入回收挤压筒10内,启动动力装置101,通过绞龙轴102和挤压杆103对筒内的原料进行最终挤压破碎,方便再次加工,绞龙轴102通过动力装置101带动,动力装置101包括控制器和电机,控制器如图3所示,刚通电时,由于继电器k无动作,其触点k-1接通不动端2,触点k-2接通不动端1,触点k-3接通不动端2,此时电机m正转,此时,c3两端电压不能突变,ic1的2脚和6脚电压低于vcc/3,因此3脚输出高电平,d3发光,继电器k通电吸合,其触点k-1接通不动端1,触点k-2接通不动端2,触点k-3接通不动端1;此时电机m反转,随着整流桥t的输出电压经r1、d1对c2的充电,ic1的2脚和6脚电压不断上升,当两端电压升至2vcc/3时,ic1内电路翻转,其3脚输出低电平,使k释放,电机m再次恢复正转状态,以上步骤持续循环进行,达到双向搅拌控制的目的,调节可调电阻r1的值能够改变充电时间,进而达到调节正转时间的目的,调节可调电阻r2的值能够达到调节反转时间的目的,这样正传一端时间,反转一下,就能有效防止物料卡在回收挤压筒10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