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性炭吸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4786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活性炭吸附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净化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活性炭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活性炭含有大量的微孔,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因此常被用于制造吸附装置的原材料,用于气体净化。

公告号为“CN20373706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卧式活性炭吸附装置,这种吸附装置在箱室过滤管中依次安装有多层吸附层,工作过程中废气从进气口进入过滤管中,经过多层过滤层后,净化后的废弃从出气口处排出。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对过滤管内部的各个过滤层进行更换时,由于废气不断从进气口中通入过滤管内,因此会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此问题亟需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更换时不会影响废气净化的活性炭吸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支架上转动设置有转动件,所述转动件的端部设置有驱动转动件转动的驱动部,所述转动件上沿其周向设置有若干个过滤管,所述过滤管中设置有用于净化废气的活性炭过滤板,所述过滤管在转动件的转动作用下过滤管的两端能够与进气口和出气口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过滤管能够以转动件为轴心转动,当过滤管转动到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时,过滤管与进气口和出气口连通,废气从进气口进入,通过过滤管时能够接受活性炭过滤板的过滤,然后从出气口处出去;需要对使用中的活性炭吸附装置进行更换时,转动转动件,使当前在使用的过滤管转动离开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然后将新的过滤管和活性炭吸附装置转动到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进而能够在新的过滤管在工作的同时,对旧过滤管中的活性炭过滤板进行更换。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件的形状为圆柱体,所述驱动部为电机,所述电机中设置有能够控制电机的转动角度的控制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机转动转动件进而能够转动过滤管,使用起来更加省力,同时控制器能够控制电机转动一定角度,使过滤管和进气口、过滤管和出气口对齐得更加精准。

作为优选,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的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所述过滤管的形状也为与进气口和出气口匹配的圆柱形,所述过滤管和转动件水平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管在转动过程和工作过程中都处于一定的水平高度,进而便于工作人员对过滤管内部进行操作,同时,倾斜状态的过滤管在下雨天容易进水,而平行设置的过滤管能够减少雨水的进入。

作为优选,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靠近过滤管的一端向内设置有滑移腔,所述滑移腔分别沿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周向设置且呈圆环状,所述滑移腔中滑移设置有形状与滑移腔匹配且能够将过滤管的边缘封住的密封件,所述滑移腔中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接在密封件上使密封件能够露出滑移腔,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接在滑移腔的内壁上,所述密封件露出滑移腔的部分朝外的一面设置有能够与过滤管的边缘抵接的第一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过滤管转动到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时,过滤管的端部能够与第一斜面抵接,第一斜面能够将受到的部分作用力的方向改变,进而使弹簧受力压缩,此时密封件能够向滑移腔中移动,进而使过滤管能够移动到正对进气口与出气口的位置,此时密封件抵接在过滤管的端部上,进而能够防止废气从进气口与过滤管之间的缝隙中漏出。

作为优选,所述过滤管与第一斜面接触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第一斜面匹配的第二斜面,所述密封件能够抵接在第二斜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过滤管移出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时,第二斜面能够对密封件施加作用力,进而使密封件能够向滑移腔内部移动,使过滤管能够移出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的缝隙。

作为优选,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靠近过滤管的一端各环绕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双轴气缸,所述双轴气缸的两个活塞杆分别固定在两个密封圈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过滤管移动到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时,先利用双轴气缸使两个密封圈相背而行,进而使过滤管能够移动到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然后利用双轴气缸使两个密封圈相对而行,进而将过滤管与进气口之间的间隙、过滤管与出气口之间的间隙被密封圈封住,防止废气漏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多个过滤管能够以转动件为轴心转动,当过滤管转动到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时,过滤管与进气口和出气口连通,废气从进气口进入,通过过滤管时能够接受活性炭过滤板的过滤,然后从出气口处出去;需要对使用中的活性炭吸附装置进行更换时,转动转动件,使当前在使用的过滤管转动离开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然后将新的过滤管和活性炭吸附装置转动到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进而能够在新的过滤管在工作的同时,对旧过滤管中的活性炭过滤板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用于体现吸附装置的基本结构;

图2是实施例1的剖视图,用于体现转动件和过滤管的位置关系;

图3是实施例1中滑移腔的剖视图,用于体现密封件和滑移腔的位置关系;

图4是实施例1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用于体现密封件的形状;

图5是实施例1过滤管的端部的侧视图,用于体现第二斜面的位置;

图6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用于体现双轴气缸的位置。

图中,1、进气口;11、出气口;12、过滤管;13、活性炭过滤板;14、转动件;15、支架;16、电机;2、滑移腔;21、密封件;22、弹簧;23、第一斜面;24、第二斜面;3、密封圈;31、滑轨;32、双轴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一种活性炭吸附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本装置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支架15,支架15的上方安装有用于通入废气的进气口1和供废气通出的出气口11,进气口1和出气口11的截面都为圆形。进气口1的出气口11的边上安装有圆柱形的转动件14,转动件14也转动连接在支架15上,且支架15上靠近转动件14的端部的位置处还安装有能够驱动转动件14转动的驱动部,驱动部为电机16,电机16内连接有能够控制转动件14转动的控制器。转动件14的周向设置有与进气口1和出气口11匹配的过滤管12,过滤管12的形状也为圆柱体,过滤管12共有三个,沿转动件14的周向均匀设置,每一过滤管12中都安装有用于净化废气的活性炭过滤板13。

如图3和图4所示,进气口1朝向过滤管12的端部向内凹陷形成有滑移腔2,滑移腔2沿进气口1的周向设置且呈圆环状。滑移腔2中安装有形状与滑移腔2的形状相配合的密封件21,密封件21露出滑移腔2的端部为密封端,密封端由橡胶材料制成,密封件21位于滑移腔2内的部分连接有弹簧22,弹簧22远离密封件21的一端抵接在滑移腔2的内壁使密封件21能够露出于滑移腔2的外部,密封件21位于滑移腔2外部的部分朝外的一面设置有第一斜面23。如图5所示,过滤管12的端部沿其周向设置有与第一斜面23配合的第二斜面24,过滤管12对准进气口1和出气口11时,密封件21的端部抵接在第二斜面24上。

使用方法:使用时,先在每一过滤管12中安装形状与过滤管12配合的活性炭过滤板13,过滤板的表面也为圆形。然后启动电机16,使转动件14转动,进而使转动到进气口1和出气口11之间,过滤管12在转动的过程中,第二斜面24与第一斜面23抵接,进而使第一斜面23受力,第一斜面23能够将受到的部分作用力的方向改变,进而使弹簧22受力压缩,使密封件21能够向滑移腔2内移动,当过滤管12移动到正对进气口1和出气口11的位置处时,第一斜面23受到的作用力消失,使密封件21在弹簧22的作用下回弹,进而如图5所示抵接在第二斜面24上,将进气口1和过滤管12之间的缝隙封堵。

需要对活性炭过滤板13进行更换时,启动电机16,电机16在控制器的作用下转动第一角度,使当前位于进气口1和出气口11之间的过滤管12离开,使另一过滤管12转动到进气口1与出气口11之间。当前过滤管12在离开进气口1与出气口11时,第二斜面24与密封件21的边缘抵接,使弹簧22受力压缩,密封件21向滑移腔2内部移动,进而使过滤管12能够移出。此时新的过滤管12能够固定在进气口1与出气口11之间,用于净化废气,工作人员对已经使用过的过滤管12进行更换,进而能在不影响净化的情况下更换活性炭过滤板13。

实施例2:一种活性炭吸附装置,本实施例2的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如图6所示,进气口1和出气口11上都滑移连接有密封圈3,密封圈3呈圆形且套设在进气口1与出气口11上。之间上还安装有双轴气缸32,双轴气缸32位于进气口1与出气口11处,其其活塞杆分别与两个密封圈3连接。

使用方法:本实施例2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将可以移动到进气口1与出气口11之间时,先启动双轴气缸32,使两个密封圈3相背而行,将过滤管12移动到进气口1和出气口11之间时,再利用双周气缸,使两个密封圈3相向而行,进而覆盖在过滤管12与进气口1之间的间隙、过滤管12与出气口11之间的间隙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