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击式粉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4781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击式粉碎系统。



背景技术:

油泥主要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原油或其它油品与泥土等形成的含油污泥,以及油田正常生产中系统带出的含油泥沙等,是一种富含矿物油的固体废物,主要成分是原油、泥和水。固体颗粒尺寸可从不足微米到几英寸,油的组成取决于原油种类、炼油厂结构与操作条件,污泥的组成可能随时间变化而变化。通常污泥中含有一定的原油、重金属离子(如铁、铜、镍等)与无机盐类化合物等。这些油泥中一般含有苯系物、酚类等物质,并伴随恶臭和毒性,若直接和自然环境接触,会使土地毒化、酸化或碱化,导致土壤及土质结构的改变,妨碍植物根系生长并会对水体和植被造成较大污染,同时也意味着石油资源的浪费。

含油污泥属于多相体系,一般由水包油(O/W)、油包水(W/O) 和悬浮固体组成,污泥中的悬浮固体、胶体颗粒与油、水充分乳化,形成稳定的悬浮乳状液体系,黏度较大,难以沉降。具有成分复杂、含水量高、体积大、有害成分多数超过排放标准、含有较高的热值、综合利用方式少、处理难度大等特性。

按中国危险废物名录,油泥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目录》中的含油废物类 (HW08项)。其对环境危害的长期性和潜在性,正引起高度重视。开展油泥管理及防治技术研究是目前国家环保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如何把这些含油污泥进行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也是摆在炼油行业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环保问题。

目前含油污泥等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技术,主要有焚烧法、生物降解法、溶剂萃取法、调质-机械分离法、浓缩干化法、微波处理法等,这些方法可以概括为两类 :一类如焚烧法和生物降解法,着力于控制污染物排放;另一类如溶剂萃取法、调质-机械分离法、热洗法、热解法,能回收油品资源。

上述生物降解法、溶剂萃取法、调质-机械分离法、微波处理法等方法在回收油分前,一般需要对含油污泥进行预处理,将污泥粉碎成小颗粒,然后才能进行后续处理。但于现有装置或设备处理后的污泥颗粒比较大,污泥内部的油分难以洗脱出来,造成后续处理所得油泥的含油率不能达到排放标准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冲击式粉碎系统。该粉碎系统可以将含油污泥的颗粒粉碎成微小颗粒,甚至达到5微米以下,从而有利于后续处理降低油泥的含油率,满足固体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冲击式粉碎系统,其包括污泥储存装置、射流器、高速粉碎装置、储水装置;所述储水装置的出水口与射流器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污泥储存装置的污泥出口与射流器的污泥进口连接,所述射流器的污泥出口与高速粉碎装置的污泥进口连接。

所述高速粉碎装置包括粉碎筒体、转轴、设置转轴上的多排粉碎刀具。

每排粉碎刀具包括2~8 个粉碎刀具,在同一排内的粉碎刀具沿转轴的圆周方向排列。

所述高速粉碎装置的污泥入口设置在粉碎筒体的端部,而所述高速粉碎装置的污泥出口设置在粉碎筒体另一端的底部。

所述粉碎系统还包括破碎装置,所述破碎装置用于对含油污泥进行预破碎形成含油污泥与水的混合物,然后输送至污泥储存装置。

所述污泥储存装置包括沉淀箱和螺旋输送机构,所述螺旋输送机构设置在沉淀箱的底部,所述螺旋输送机构从沉淀箱的一端水平延伸至沉淀箱的物料出口。

所述螺旋输送机构包括螺旋输送叶片,所述螺旋输送叶片的螺距从沉淀箱的一端向沉淀箱的物料出口的方向上逐渐减少。

所述沉淀箱的上侧壁设置有浮油排出口。

所述粉碎系统还包括储油装置,所述储油装置的进口与沉淀箱的浮油排出口连接。

所述射流器的进水口与储水装置的出水口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输送泵或高压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冲击式粉碎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冲击式粉碎系统,污泥储存装置可储存含油污泥与水的混合物,储水装置中的热水进入射流器形成空吸作用,从而可将污泥储存装置污泥出口的油泥吸出并高压喷入并冲击高速粉碎装置的粉碎刀具中,从而形成冲击破碎,而高速粉碎装置通过高速旋转进一步破碎污泥颗粒,从而油泥彻底破碎,最终在冲击粉碎和旋转切碎作用下,油泥颗粒的粒度可达到5微米以下,将污泥中的油暴露出来,有利于破乳剂清洗污泥中油分,深度地脱除污泥中的各种油分,最终可将含油率为30%以上的油泥脱除到残油率3%以下,满足固体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并能最大限度地回收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粉碎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污泥储存装置,11-沉淀箱,12-螺旋输送机构,13-第一电机,2-射流器,3-高速粉碎装置,31-第二电机,4-储水装置,5-高压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通过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不应认为本实用新型仅局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冲击式粉碎系统,其包括污泥储存装置1、射流器2、高速粉碎装置3、储水装置4;所述储水装置4的出水口与射流器2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污泥储存装置1的污泥出口与射流器2的污泥进口连接,所述射流器2的污泥出口与高速粉碎装置3的污泥进口连接。

高速粉碎装置3可以采用将污泥粉碎至粉末状的打浆设备。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中,高速粉碎装置3包括粉碎筒体、转轴、设置转轴上的多个飞刀以及驱动转轴旋转的第二电机31。第二电机31可以选用可以正转和反转的调速电机。所述转轴上设置有多排粉碎刀具,每排粉碎刀具包括2~8 个粉碎刀具,在同一排内的粉碎刀具沿转轴的圆周方向排列。高速粉碎装置3的污泥入口设置在粉碎筒体的一端部,而所述高速粉碎装置3的污泥出口设置在粉碎筒体另一端的底部。高速粉碎装置3的转速为100~1000转/分钟。高速粉碎机的粉碎筒体外形呈圆柱体,可以为卧式或立式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处理大块含油污泥时,可以进行预处理,将大块粉碎成小块污泥,因此冲击式粉碎系统还可以设计有破碎装置,所述破碎装置用于对含油污泥进行预破碎形成含油污泥与水的混合物,然后输送至污泥储存装置1。

污泥储存装置1内的污泥很容易沉淀在底部,一旦形成沉淀就较难排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为解决此问题,污泥储存装置1包括沉淀箱11和螺旋输送机构12,在沉淀箱11底部设置有螺旋输送机构12,这样螺旋输送机构12可以将底部污泥输送至污泥储存装置1的污泥出口,同时污泥储存装置1的污泥出口连接有射流器2,这样射流器2在工作状态时可以对污泥储存装置1内污泥进行抽吸,从而确保了污泥储存装置1底部的污泥顺利排出。螺旋输送机构12可以为有轴螺旋输送机构,也可以为无轴螺旋输送机构。作为可优选的实施方式,螺旋输送机构12包括螺旋输送叶片,螺旋输送叶片的螺距从沉淀箱11的一端向沉淀箱11的物料出口的方向上逐渐减少,这样在螺旋输送叶片推动污泥时形成挤压作用,挤出多余水分。螺旋输送机构12可以由第一电机13驱动。

沉淀箱11的上侧壁设置有浮油排出口,这样沉淀箱11上层的浮油可以自然流出或经过刮油装置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粉碎系统还包括储油装置,储油装置用于污泥储存装置1分离出的油,储油装置与沉淀箱11的浮油排出口连接。

为了使水流进入射流器2后形成空吸作用,射流器2的进水口与储水装置4的出水口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输送泵或高压泵5。

储水装置4中的水添加有破乳剂(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破乳剂的加入更有益于射流器2的高压冲击破碎和高速粉碎装置3中高速旋转切碎。

本实用新型的冲击式粉碎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

(1)对含油污泥进行预处理形成含油污泥与水的混合物,并输送至污泥储存装置1;

(2)沉淀箱11底部的螺旋输送机构12将污泥推送至污泥储存装置1的污泥出口,同时储水装置4中的热水进入射流器2并形成对污泥抽吸作用,这样可顺利将污泥储存装置1污泥出口的油泥吸出并高压喷入并冲击高速粉碎装置3的粉碎刀具,从而形成冲击破碎,而高速粉碎装置3通过高速旋转进一步破碎污泥颗粒,从而油泥彻底破碎,油泥颗粒的粒度达到5微米以下,最后排出到其它后续分离处理设备。其中,储水装置4中的水可添加有破乳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任意组合,其同样落入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范围之内。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