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精确称重的树脂制品原料提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6943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精确称重的树脂制品原料提纯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树脂制品原料提纯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够精确称重的树脂制品原料提纯装置。



背景技术:

丙酮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的辛辣气味,易溶于水和甲醇、乙醇、乙醚、氯仿、吡啶等有机溶剂。在树脂制品生产企业中,需使用高纯度的丙酮作为原材料。

现有高纯度丙酮提纯作业多采用减压蒸馏丙酮以及冷凝丙酮的方法,在提纯过程中需精确控制原料的重量,以确保提纯后的丙酮符合生产要求。采用这种提纯方法需要用到蒸馏容器,现有蒸馏容器与硬质管道与进料管道和出料管道连接,进料管道和出料管道会对蒸馏容器的称重动作造成影响,使得原料的重量无法准确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精确称重的树脂制品原料提纯装置,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进料及出料管道对蒸馏容器的称重造成影响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精确称重的树脂制品原料提纯装置,包括蒸馏釜、承载架以及冷凝装置;在所述蒸馏釜上设有加热结构,在所述蒸馏釜的顶部形成有进料口以及蒸汽出口,侧壁上形成有抽气孔和回流口,底部形成有放料口;在所述蒸馏釜内设有搅拌桨,所述搅拌桨与在所述蒸馏釜上方固定的电机连接;所述蒸馏釜通过在所述蒸馏釜侧面固定设置的支架放置于所述承载架上,在所述支架与承载架之间设有用于称重的称重传感器;所述冷凝装置固定设于所述蒸馏釜的上方;所述冷凝装置分别通过金属软管与所述蒸汽出口和回流口连接;所述抽气孔通过金属软管与用于抽气的抽气装置连接。

优选的,所述金属软管为不锈钢波纹软管。

优选的,所述支架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三个,且均匀固定于所述蒸馏釜的圆周外侧上。

由上可见,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蒸馏釜上与其他设备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金属软管,达到避免进料及出料管道对蒸馏容器的称重造成影响的效果,提高了树脂制品原料提纯装置的称重精度,进而避免树脂制品因原料参数不精确导致树脂制品品质不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

现有蒸馏容器与硬质管道与进料管道和出料管道连接,进料管道和出料管道会对蒸馏容器的称重动作造成影响,使得原料的重量无法准确控制。

请参见图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能够精确称重的树脂制品原料提纯装置。

该树脂制品原料提纯装置包括蒸馏釜10、承载架20以及冷凝装置30。其中在蒸馏釜10上设有加热结构11,顶部形成有进料口12以及蒸汽出口13,侧壁上形成有抽气孔14和回流口15,底部形成有放料口16。

请参见图2,在蒸馏釜10内设有搅拌桨17,搅拌桨17与在蒸馏釜10上方固定的电机18连接。蒸馏釜10通过在蒸馏釜10侧面固定设置的支架19放置于承载架20上,在支架19与承载架20之间设有用于称重的称重传感器21。支架19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三个,且均匀固定于蒸馏釜10的圆周外侧上。冷凝装置30固定设于蒸馏釜10的上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管道对蒸馏容器的称重动作造成影响,本实施例提供的树脂制品原料提纯装置的蒸馏釜10均采用金属软管40与其他管道连接,例如冷凝装置30分别通过金属软管40与蒸汽出口13和回流口15连接,抽气孔14通过金属软管40与用于抽气的抽气装置50连接。其中金属软管40可以为不锈钢波纹软管。

树脂制品原料从蒸馏釜10的进料口12进入蒸馏釜10,加热结构11对蒸馏釜10内的原料进行加热,令原料蒸发形成蒸汽,由于原料的沸点与水的沸点不同,蒸汽中不含或仅包含少量水汽,蒸汽从蒸汽出口13进入冷凝装置30内,并通过冷凝装置30的冷凝作用液化成纯度较高的原料,从冷凝装置30的出口处流出,完成原料的提纯工作。在提纯过程中,原料进入蒸馏釜10后以及在蒸发过程中均需要对原料的重量进行检测,支架19与承载架20之间的称重传感器21完成对整个蒸馏釜10的称重动作,由于与蒸馏釜10连接的管道与蒸馏釜10之间是通过金属软管40连接,在称重过程中,金属软管40的柔性避免了管道对蒸馏釜10的称重过程的影响,提高了树脂制品原料提纯装置的称重精度,进而避免树脂制品因原料参数不精确导致树脂制品品质不良。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