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引射文氏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17923阅读:25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孔引射文氏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孔引射文氏管,属于环保装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袋式除尘器是一种干式滤尘装置。它适用于捕集细小、干燥、非纤维性粉尘。滤袋采用纺织的滤布或非纺织的毡制成,利用纤维织物的过滤作用对含尘气体进行过滤,当含尘气体进入袋式除尘器后,颗粒大、比重大的粉尘,由于重力的作用沉降下来,落入灰斗,含有较细小粉尘的气体在通过滤料时,粉尘被阻留,使气体得到净化。

该类除尘器使用一段时间后,滤袋表面积聚了一层粉尘,这层粉尘称为初层,在此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初层成了滤料的主要过滤层,依靠初层的作用,网孔较大的滤料也能获得较高的过滤效率。随着粉尘在滤料表面的积聚,除尘器的效率和阻力都相应的增加,当滤料两侧的压力差很大时,会把有些已附着在滤料上的细小尘粒挤压过去,使除尘器效率下降。另外,除尘器的阻力过高会使除尘系统的风量显著下降。因此,除尘器的阻力达到一定数值后,要及时清灰。

现有的布袋除尘器的清灰方式主要采用反吹方式,通过用作清灰的高压逆向气流送入除尘器的滤袋内,此时滤袋迅速鼓胀,并产生强烈抖动,导致滤袋外侧的粉尘抖落,从而达到清灰的目的。为了避免反吹气流开启时吹破滤袋,现有技术中通过在滤袋框架内伸入一定长度的文氏管进行引流,但是位于文氏管背面的滤袋框架外的滤袋区域则被文氏管遮挡了,无法在气流反吹时进行有效清灰,清灰效率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孔引射文氏管,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孔引射文氏管,包括卡合盖板,所述卡合盖板上开设有通风口,所述卡合盖板下方固定连接有多个竖向杆,所述竖向杆相互平行、且沿通风口边缘周向分布,所述竖向杆上远离卡合盖板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底板,所述通风口内部设置有引流板,所述引流板上开设有透风孔,所述引流板内部位于透风孔边缘设置有弧形挡风片,所述弧形挡风片延伸方向沿卡合盖板指向底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卡合盖板与引流板之间连接有“L”形连接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竖向杆之间固定连接有环形加强筋,所述竖向杆、环形加强筋和底板围合形成滤袋骨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引流板的透风孔与滤袋骨架的竖向杆和环形加强筋处于错位设置状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底板上靠近卡合盖板的一侧开设有通孔,所述底板内部容纳有气囊,所述卡合盖板上背离通孔的一侧开设有供气囊充气变形后伸出的底部开口,所述气囊上靠近通孔的一侧设置有气囊进气口,所述气囊两侧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到底板内侧壁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气囊进气口边缘与底板内壁之间固定设置有密封套。

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优点:

(1)透风孔的设计能够在除尘器反吹清灰时,供反吹气流穿过引流板,避免了现有的无孔类文氏管清灰效率差的问题,提高清灰效率;

(2)弧形挡风片采用倾斜延伸设计,能够将反吹气流从卡合盖板引导并射向底板,避免气流直接穿过引流板上的透风孔后直接冲击到滤袋上;

(3)引流板与卡合盖板下方的滤袋骨架存在间隙,当除尘器开启过滤时,与引流板设置位置对应的滤袋不会直接收缩贴合到引流板上,因此引流板的设计不会降低滤袋的过滤效率,有益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孔引射文氏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引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孔引射文氏管,包括卡合盖板10,卡合盖板10上开设有通风口11,卡合盖板10下方固定连接有多个竖向杆30,竖向杆30相互平行、且沿通风口11边缘周向分布,竖向杆30上远离卡合盖板10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底板40,通风口11内部设置有引流板20,卡合盖板10与引流板20之间连接有“L”形连接件23,引流板20上开设有透风孔21,引流板20内部位于透风孔21边缘的位置设置有弧形挡风片22,弧形挡风片22延伸方向沿卡合盖板10指向底板40,竖向杆30之间固定连接有环形加强筋31,竖向杆30、环形加强筋31和底板40围合形成滤袋骨架,使用时除尘滤袋套在滤袋骨架上,将滤袋骨架固定与除尘器内,进行除尘操作。

上述方案中,引流板20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透风孔21,能够在除尘器反吹清灰时,供反吹气流穿过引流板20,就能够对与引流板20的位置对应的滤袋骨架外侧的滤袋进行反吹操作,提高清灰效率,避免了现有的无孔类文氏管清灰效率差的问题。

同时,为了避免气流直接穿过引流板20上的透风孔21后直接冲击到滤袋上,造成滤袋冲破的危险,可以在透风孔21边缘设置弧形挡风片22,通过弧形挡风片22的倾斜延伸设计,将反吹气流从卡合盖板10引导向底板40。

上述方案中,连接件23采用“L”形设计,连接件23的两侧边缘分别固定连接在引流板20内表面和卡合盖板10上表面,引流板20与卡合盖板10下方的滤袋骨架存在间隙,当除尘器开启过滤时,与引流板20设置位置对应的滤袋不会直接收缩贴合到引流板20上,因此引流板20的设计不会降低滤袋的过滤效率。

进一步的,引流板20的透风孔21与滤袋骨架的竖向杆30和环形加强筋31处于错位设置状态,该优选方案设计的目的是避免滤袋骨架干涉到透风孔21的通风。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对滤袋骨架的底板40也有所改进,现有技术中,底板40或者采用封闭式底板设计,或者采用类似竖向杆30的骨架结构设计,两者在满足对滤袋底部的支撑效果的同时,采用封闭式底板会阻隔气流通过,不利于滤袋底部的清灰和过滤操;而采用骨架结构的设计,虽然能够供气流通过,但是在气流反吹清灰操作时,反吹气流容易冲破滤袋底部,降低滤袋使用寿命,为此,该方案针对性的提供了一种即可供风流通过,同时,也能够在反吹清灰时,对滤袋底部进行一定程度保护的底板40结构,具体结构如下:在底板40上靠近卡合盖板10的一侧开设通孔41,底板40内部容纳设置有气囊50,卡合盖板10上背离通孔41的一侧开设有供气囊充气变形后伸出的底部开口44,气囊50上靠近通孔41的一侧设置有气囊进气口51,气囊50两侧通过固定杆43固定连接到底板40内侧壁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反吹清灰时,气流通过气囊50的气囊进气口51进入,然后随着气流的不断充入,气囊50开始膨胀,随后气囊50膨胀变形并伸出底部开口44,并接触到滤袋底部,随着气囊50的间歇式反吹,滤袋底部得到不断拍击,迫使滤袋底部不断震动并清灰。

为了提高反吹清灰时,气流通过气囊50的气囊进气口51的进入效率,可以在气囊进气口51边缘与底板40内壁之间固定设置有密封套42,即气流通过密封套42的引导直接进入到气囊50内,提高了滤袋底部的清灰效率。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