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自清洗管道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14433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卧式自清洗管道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灌溉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卧式自清洗管道过滤器。



背景技术:

现行的卧式水驱动自清洗过滤器反冲洗机构用吸嘴为圆形吸嘴,反洗过程中靠吸嘴的螺旋运动覆盖整个滤网内表面,因此必须要有液压活塞辅助反冲洗机构完成清洗过程。

如图1所示,当精滤网内外两侧压差达到反冲洗设定压差值时,排污阀打开,圆形吸嘴2连同中间的集水筒3和水力驱动管内腔压力骤降至与外界大气压一致,精滤网两侧与圆形吸嘴2内腔形成很大的压力差,在压差的作用下,过滤前后的部分高压水由圆形吸嘴2汇入中间的集水筒3并经水力驱动管的两个出水排污口流出,最后经排污阀排出,同时将滤网内侧集聚的污物杂质冲洗掉并随高压水流排出。水力驱动管的两个出水排污口出水方向相反,对水力驱动管形成旋转的扭矩,在水力驱动管的带动下,自清洗机构带动圆形吸嘴2一边旋转一边向右运动,行走路线是螺旋向右运动,液压活塞4右侧腔体由于失去水压,活塞会随着自清洗机构向右运动,当活塞杆到达最高点行程终点时停止运动,此时自清洗机构会在原地旋转运动,自清洗延时时间终止时,排污阀关闭控制水流方向切换,液压活塞4在右侧腔体水压作用下,活塞杆将自清洗机构向左压至复位。

可见,现有自清洗过滤器存在以下不足:a.控制管路繁琐,客户现场容易接错;b.液压活塞增加了过滤器的总体长度,包装及运输中容易出现损坏,同时液压活塞出现故障会影响过滤器的整体运行;c.在一个反冲洗周期内,螺旋运动的吸嘴不能完全扫描到整个滤网内表面,需要多个反冲洗周期才能做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自清洗管道过滤器,解决了现有过滤器反冲洗机构因使用圆形吸嘴,需要多个反冲洗周期才能做到覆盖整个滤网内表面,同时也会因此需要液压活塞而导致整体结构复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卧式自清洗管道过滤器,其包括:

过滤部分,所述过滤部分至少包括第一滤网装置;

自清洗机构,所述自清洗机构包括:隙缝吸嘴、集水筒和驱动装置,所述集水筒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滤网装置内,所述隙缝吸嘴固定于所述集水筒的外臂上,所述隙缝吸嘴具有沿所述集水筒轴向延伸的线性吸口,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集水筒进行转动,以使所述隙缝吸嘴能够覆盖所述第一滤网装置的内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水力驱动管,所述水力驱动管垂直设置于所述集水筒上,且在所述水力驱动管的侧表面开设有两个方向相反的排污口;每个排污口均与所述集水筒的内腔连通;

旋转支撑,所述旋转支撑包括:设置于水力驱动管一端的转轴以及设置于水力驱动管另一端的顶杆。

进一步地,所述隙缝吸嘴包括:设置于所述集水筒单侧的第一隙缝吸嘴,所述第一隙缝吸嘴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滤网装置内表面的长度相等,在所述第一隙缝吸嘴具有一个贯通于自身长度方向的线性吸口。

进一步地,所述隙缝吸嘴包括:设置于所述集水筒双侧的两个第二隙缝吸嘴,所述第二隙缝吸嘴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滤网装置内表面的长度相等,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隙缝吸嘴的两端具有线性吸口,在另一个第二隙缝吸嘴的中间具有线性吸口,所有线性吸口的长度之和不小于一个所述第二隙缝吸嘴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隙缝吸嘴包括:交错设置于所述集水筒双侧的两个第三隙缝吸嘴,每个第三隙缝吸嘴的长度为所述第一滤网装置内表面长度的一半,每个所述第三隙缝吸嘴上具有一个贯通于自身长度方向的线性吸口。

进一步地,该卧式自清洗管道过滤器还包括:壳体部分;

所述壳体部分具有依次设置的进水腔体、出水腔体和排污腔体;所述第一滤网装置设置于所述出水腔体内,且呈筒状分布;所述水力驱动管设置于所述排污腔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部分还包括:第二滤网装置,所述第二滤网装置设置于所述进水腔体内,且呈筒状分布;其中,所述第一滤网装置为精过滤,所述第二滤网装置为粗过滤,且所述第二滤网装置与所述第一滤网装置的内腔连通。

进一步地,在所述进水腔体与所述出水腔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转轴的安装孔,在所述排污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顶杆的安装孔。

进一步地,在所述进水腔体、出水腔体的底部设置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

进一步地,在所述排污腔体的底部连接有排污管道,所述排污管道上设置有排污阀。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卧式自清洗管道过滤器,通过对自清洗机构进行改进,在隙缝吸嘴上具有沿所述集水筒轴向延伸的线性吸口,从而将现行的圆形吸嘴改成隙缝吸嘴,这样反洗过程中隙缝吸嘴只需做简单的圆周运动,旋转一周即可覆盖整个滤网内表面,同时,还因为隙缝吸嘴的设计,也会对应去掉液压活塞,简化控制管路安装,节约成本,提高过滤器的运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行水力驱动自清洗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卧式自清洗管道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隙缝吸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隙缝吸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隙缝吸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滤网装置; 2-圆形吸嘴; 3-集水筒;

4-液压活塞; 5-隙缝吸嘴; 6-水力驱动管;

7-排污阀; 8-顶杆; 9-出水口;

10-进水口; 11-第二滤网装置; 12-转轴;

13-排污口; 51-第一隙缝吸嘴; 52-第二隙缝吸嘴;

53-第三隙缝吸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结合图2所示,本实施例一提供一种卧式自清洗管道过滤器,解决了现有过滤器反冲洗机构因使用圆形吸嘴,需要多个反冲洗周期才能做到覆盖整个滤网内表面,同时也会因此需要液压活塞而导致整体结构复杂的问题。

该卧式自清洗管道过滤器包括:过滤部分和自清洗机构;

其中,所述过滤部分至少包括第一滤网装置1,当然,该过滤部分还可以具体细化为其他结构,此处不再局限;

其中,所述自清洗机构包括:隙缝吸嘴5、集水筒3和驱动装置,所述集水筒3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滤网装置1内,所述隙缝吸嘴5固定于所述集水筒3的外臂上,所述隙缝吸嘴5具有沿所述集水筒3轴向延伸的线性吸口,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集水筒3进行转动,以使所述隙缝吸嘴5能够覆盖所述第一滤网装置1的内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该卧式自清洗管道过滤器通过对自清洗机构进行改进,在隙缝吸嘴5上具有沿所述集水筒3轴向延伸的线性吸口,从而将现行的圆形吸嘴改成隙缝吸嘴5,这样反洗过程中隙缝吸嘴5只需做简单的圆周运动,旋转一周即可覆盖整个滤网内表面,同时,还因为隙缝吸嘴5的设计,也会对应去掉液压活塞,简化控制管路安装,节约成本,提高过滤器的运行可靠性。

实施例二

结合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二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主要是针对驱动装置做了进一步地改进。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二的驱动装置所采用水力驱动。

具体地,该卧式自清洗管道过滤器包括:过滤部分和自清洗机构;

其中,所述过滤部分至少包括第一滤网装置1,当然,该过滤部分还可以具体细化为其他结构,此处不再局限;

其中,所述自清洗机构包括:隙缝吸嘴5、集水筒3和驱动装置,所述集水筒3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滤网装置1内,所述隙缝吸嘴5固定于所述集水筒3的外臂上,所述隙缝吸嘴5具有沿所述集水筒3轴向延伸的线性吸口,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集水筒3进行转动,以使所述隙缝吸嘴5能够覆盖所述第一滤网装置1的内表面。

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水力驱动管6和旋转支撑;

所述水力驱动管6垂直设置于所述集水筒3上,且在所述水力驱动管6的侧表面开设有两个方向相反的排污口13;每个排污口13均与所述集水筒3的内腔连通,对水力驱动管6形成旋转的扭矩,在水力驱动管6的带动下,自清洗机构带动隙缝吸嘴5旋转;

所述旋转支撑包括:设置于水力驱动管6一端的转轴12以及设置于水力驱动管6另一端的顶杆8,这里,取消了液压活塞,简化了控制管路安装,节省了成本,提高设备的运行可靠性。

当然,本实施例二中的卧式自清洗管道过滤器还包括:壳体部分;

所述壳体部分具有依次设置的进水腔体、出水腔体和排污腔体,在本实施例中,进水腔体位于最左侧,出水腔体位于中间,排污腔体位于右边;所述第一滤网装置1设置于所述出水腔体内,且呈筒状分布;所述水力驱动管6设置于所述排污腔体内。在所述进水腔体、出水腔体的底部设置分别设置有进水口10、出水口9。在所述排污腔体的底部连接有排污管道,所述排污管道上设置有排污阀7,排污阀7起到控制排污的作用。

对应地,在所述进水腔体与所述出水腔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转轴12的安装孔,在所述排污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顶杆8的安装孔,实现从而集水筒3可转动的限位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部分还包括:第二滤网装置11,所述第二滤网装置11设置于所述进水腔体内,且呈筒状分布;其中,所述第一滤网装置1为精过滤,所述第二滤网装置11为粗过滤,且所述第二滤网装置11与所述第一滤网装置1的内腔连通。

这里需说明的一点是:水流自进水口10流入进水腔体,之后进去第二滤网装置11进行粗过滤,之后再进入至第一滤网装置1,在完成精过滤之后进入出水腔体,进而从出水口9排出。这里面涉及的各个进出口的具体尺寸和形状并不一一举例说明。

当然,本实施例还能够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改进与变形,例如:还包括观察视镜,所述观察视镜设置于所述排污腔体上。或者,还可包括排气阀,所述排气阀设置于所述出水腔体对应的所述壳体部分上。

可见,本实施例二提供一种卧式自清洗管道过滤器,主要采用了水力驱动的方式,水力驱动管6的两个排污口13出水方向相反,对水力驱动管6形成旋转的扭矩,在水力驱动管6的带动下,自清洗机构带动隙缝吸嘴5旋转,只需旋转一周即可完成对滤网内表面的清洗,没有了直线运动,因此取消了液压活塞,简化了控制管路安装,节省了成本,提高设备的运行可靠性。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三在上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地对隙缝吸嘴5进行具体描述。以如下几个具体形式的隙缝吸嘴5举例说明。

第一种,结合图5所示,所述隙缝吸嘴5包括:设置于所述集水筒3单侧的第一隙缝吸嘴51,所述第一隙缝吸嘴51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滤网装置1内表面的长度相等,在所述第一隙缝吸嘴51具有一个贯通于自身长度方向的线性吸口。

第二种,结合图3所示,所述隙缝吸嘴5包括:设置于所述集水筒3双侧的两个第二隙缝吸嘴52,所述第二隙缝吸嘴52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滤网装置1内表面的长度相等,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隙缝吸嘴52的两端具有线性吸口,在另一个第二隙缝吸嘴52的中间具有线性吸口,所有线性吸口的长度之和不小于一个所述第二隙缝吸嘴52的长度。

第三种,结合图4所示,所述隙缝吸嘴5包括:交错设置于所述集水筒3双侧的两个第三隙缝吸嘴53,每个第三隙缝吸嘴53的长度为所述第一滤网装置1内表面长度的一半,每个所述第三隙缝吸嘴53上具有一个贯通于自身长度方向的线性吸口。

当然,上述三种隙缝吸嘴5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集成于一体组合使用,此处不再局限。

综上,上述三种隙缝吸嘴5中的线性吸口长度之和是第一滤网装置1总长度。当精滤网(第一滤网装置1)内外两侧压差达到反冲洗设定压差值时,排污阀7打开,隙缝吸嘴5连同中间集水筒3和水力驱动管6内腔压力骤降至与外界大气压一致,精滤网两侧与隙缝吸嘴5内腔形成很大的压力差,在压差的作用下,过滤前后的部分高压水由隙缝吸嘴5汇入中间集水筒3并经水力驱动管6的两个出水排污口13流出,最后经排污阀7排出,同时将滤网内侧集聚的污物杂质冲洗掉并随高压水流排出。水力驱动管6的两个出水排污口13出水方向相反,对水力驱动管6形成旋转的扭矩,在水力驱动管6的带动下,自清洗机构带动隙缝吸嘴5旋转,只需旋转一周即可完成对滤网内表面的清洗,没有了直线运动,因此取消了液压活塞,简化了控制管路安装,节省了成本,提高设备的运行可靠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