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法脱硫亚铵再生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26341阅读:6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再生槽,具体涉及一种氨法脱硫亚铵再生槽。



背景技术:

锅炉燃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根源之一,氨法脱硫是以氨作为吸收剂净化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同时能协同处置烟气中的污染物NOx、粉尘。氨法的最大特点是SO2的可资源化,可将污染物SO2回收成为高附加值的商品化产品。硫铵产品可以直接作为肥料使用,副产品硫铵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氮肥,在我国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氨法脱硫中主要吸收过程的反应如下:

(NH4)2SO3+SO2 +H2O= 2NH4HSO3 (1)

NH4HSO3+ NH3 = (NH4)2SO3 (2)

氨法脱硫中真正起吸收作用的为亚硫酸铵-亚硫酸氢铵缓冲溶液。亚硫酸铵(简称亚铵)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铵,酸式盐亚硫酸氢铵对二氧化硫不具有吸收能力,随吸收过程的进行,吸收液中的盐亚硫酸氢铵含量增加,吸收液吸收能力下降,此时需向吸收液中补氨,发生(2)反应使部分亚硫酸氢铵转变为亚硫酸铵,完成亚铵再生的过程,以保持吸收液的吸收能力。

因此氨法吸收是利用亚硫酸铵-亚硫酸氢铵的不断循环的过程来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补充的氨并不是直接用来吸收二氧化硫,只是保持吸收液中亚硫酸铵的组分量比。

NH3+SO2+H2O=NH4HSO3 (3)

目前氨法脱硫加氨方式为氨直接加入浆池,或在循环泵入口加入,容易造成PH过大或加入不均匀的问题,从而引起氨逃逸,进一步造成气态的NH3 会与烟气中的SO2 发生气相反应(3),生成微米级的固体物导致气溶胶的生成。因此,在再生槽中控制注氨的方式和方法,是既要保证脱硫效率,同时还不能产生注氨过量从而造成氨的逃逸,形成新的污染和浪费,需要控制吸收液的PH值在5.3~5.8范围之内,能既高效脱硫又有效控制出口逸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氨法脱硫中对吸收液中的亚铵完成再生过程的再生槽。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氨法脱硫亚铵再生槽,回流液与槽体内的吸收剂混合反应再生后经循环泵排出,所述吸收剂通过匹配的添加装置与回流液混合,所述吸收剂包括氨水、液氨、氨气、循环液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吸收剂为氨水,添加装置包括接槽体上端,混合氨水和回流液的静态混合器。

进一步的,上述静态混合器接槽体内的回流液均布器。

上述吸收剂为液氨或氨气,添加装置包括设置在槽体下端的氨均布器。

进一步的,上述氨均布器底部设有加热盘管。

更进一步的,上述加热盘管为螺旋盘管。

上述槽体内设置循环液均布器,接循环泵的出口支路。

上述槽体顶部设有气体溢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本发明的氨法脱硫亚铵再生槽,可实现不同类型的氨吸收剂的加入。通过向亚铵再生槽内添加氨吸收剂,与将氨直接加入浆池,或在循环泵入口加入的传统工艺相比,避免气态的NH3 会与烟气中的SO2 发生气相反应。通过向亚铵再生槽内添加氨吸收剂,使得吸收剂与亚铵吸收回流液有充分的混合反应时间,使吸收剂转变为离子态的铵,有效控制气溶胶的生成条件,减少气溶胶的生成。

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加氨方式,通过增设氨均布器和回流液均布器,增强氨在溶液的扰动,可以使氨充分的溶解再生,可以有效避免逃逸的氨与烟气中的SO2反应。

可以通过PH值来调整控制氨加入量,确保吸收液的PH值在合理范围之内,既能高效脱硫,又能避免氨逃逸。

本实用新型的氨法脱硫亚铵再生槽,通过匹配吸收剂的添加装置,调节氨的加入量和加入方式,使得亚铵再生过程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效果显著,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氨法脱硫亚铵再生槽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的含义如下:1、槽体,2、静态混合器,3、回流液均布器,4、循环液均布器,5、氨均布器,6、螺旋盘管,7、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氨法脱硫亚铵再生槽,包括槽体1和吸收剂添加系统;回流液与槽体1内的吸收剂混合反应再生后经循环泵7排出,吸收剂包括氨水、液氨、氨气的至少一种。

吸收剂添加系统,根据吸收剂的种类不同,分别在槽体1不同的部位设置与吸收剂匹配的添加装置。

与氨水匹配的添加装置为设置在槽体1内上端的回流液均布器3,连接混合氨水和回流液的静态混合器2。

与液氨或氨气匹配的添加装置为设置在槽体1下端,底部设有螺旋盘管6的氨均布器5。

与循环液匹配的添加装置为设置在槽体1中端的循环液均布器4,与循环泵7的出口支路连接。

工作时,再生槽里的亚硫酸铵-亚硫酸氢铵缓冲溶液在循环泵7的作用下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成吸收液返回到再生槽中。

缓冲溶液中亚硫酸铵转变为亚硫酸,吸收液的活性逐渐降低。可在返回管路的静态混合器2里加入氨水,氨水与吸收液充分混合,通过回流液均布器3均匀的进入再生槽中。

或者在亚铵再生槽的底部的中加入液氨或氨气,再生槽内亚硫酸铵-亚硫酸氢铵缓冲溶液温度为50℃左右,液氨从再生槽底部加入口进入后,液氨在螺旋盘管6中被再生槽的缓冲溶液缓慢加热蒸发为氨气,充分利用再生槽内溶液的热量,再通过氨均布器5均匀注入到溶液中。相比于液氨,能够更好的均匀的溶解在溶液内,可以有效防止液氨加入不均匀的问题。

氨水或气态氨进入缓冲溶液后,在氨均布器5和回流液均布器3的作用下,增强氨在溶液的扰动,可以使氨充分的溶解与混合,完成亚铵的再生过程。

在循环泵7的出口支路上增加循环液返回至再生槽,充分利用循环液中的吸收剂,同时通过循环液均布器4后增加溶液中的扰动,使得氨水或氨气加入的氨能够充分的溶解与混合,完成亚铵的再生过程。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