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水消尘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61101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喷水消尘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境保护用的工地粉尘消除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喷水消尘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打造现代化、便民化的城市规划,进而在城市区域内尤其是城市交通中心进行改造或重建,从而达到便民等目的,但针对这种成熟或交通要塞进行施工,对施工过程中的粉尘及灰尘消除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工程。

目前,现有消尘装置包括设置于围挡板上方的水管及喷雾或喷水嘴,从而达到对周边灰尘及粉尘的消除,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污染,但现有结构中存在喷水或喷雾方向不能改变,导致喷射方向及范围有效,从而降低影响消尘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结构中存在喷水或喷雾方向不能改变,导致喷射方向及范围有效,从而降低影响消尘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喷水消尘结构,其包括主水管及喷嘴,喷嘴数量为多个且各喷嘴通过支管与主水管连通,其中各支管包括上、下固定管及变形管,所述下固定管固定于主水管上并与主水管连通,上固定管与喷嘴连通,变形管位于上、下固定管之间。

进一步,所述各支管中的变形管两端可拆卸的与上、下固定管相连。

进一步,所述各支管中的变形管两端分别设置有环形连接段,两环形连接段分别与上、下固定管内壁螺纹相连,形成密封结构。

进一步,所述变形管为通过环形折痕进行折叠变形的管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其包括主水管及喷嘴,喷嘴数量为多个且各喷嘴通过支管与主水管连通,其中各支管包括上、下固定管及变形管,所述下固定管固定于主水管上并与主水管连通,上固定管与喷嘴连通,变形管位于上、下固定管之间,而达到根据需求进行变形,从而达到无死角的多角度调节式的喷射,进一步的提高消尘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生产制造,适合大范围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下固定管与变形管连接的结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结构中存在喷水或喷雾方向不能改变,导致喷射方向及范围有效,从而降低影响消尘效果。

实用新型人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经过对原因的分析,不断研究发现一种喷水消尘结构,其包括主水管及喷嘴,喷嘴数量为多个且各喷嘴通过支管与主水管连通,其中各支管包括上、下固定管及变形管,所述下固定管固定于主水管上并与主水管连通,上固定管与喷嘴连通,变形管位于上、下固定管之间。

本实用新型其包括主水管及喷嘴,喷嘴数量为多个且各喷嘴通过支管与主水管连通,其中各支管包括上、下固定管及变形管,所述下固定管固定于主水管上并与主水管连通,上固定管与喷嘴连通,变形管位于上、下固定管之间,而达到根据需求进行变形,从而达到无死角的多角度调节式的喷射,进一步的提高消尘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生产制造,适合大范围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喷水消尘结构,其包括主水管1及喷嘴2,喷嘴2数量为多个且各喷嘴2通过支管3与主水管1连通,其中各支管3包括上、下固定管31、32及变形管33,所述下固定管32固定于主水管1上并与主水管1连通,上固定管31与喷嘴2连通,变形管33位于上、下固定管31、32之间。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各支管3中的变形管33两端可拆卸的与上、下固定管31、32相连。所述各支管3中的变形管33两端分别设置有环形连接段331,两环形连接段331分别与上、下固定管31、32内壁螺纹相连,形成密封结构。具体的说:上、下固定管31、32的内壁上均设置有一连接管34,该连接管34于对应的上固定管31或下固定管32一体相连,各连接管34内壁上开设有螺纹,而变形管33的环形连接段外壁设置有螺纹段,从而达到变形管于连接管34的可拆卸的连接结构,进而达到上、下固定管31、32与变形管33的可拆卸连接。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变形管33为通过环形折痕进行折叠变形的管体,所述变形管设置有多组折痕,各组折痕包括两个内径不同的折痕,从而形成能沿折痕折叠收缩的结构。

更优选的技术方案是: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上、下固定管31、32均为喇叭状的管体,且开口内径较大的一端为与变形管33对接的一端,前述的连接管34为直管且位于上固定管或下固定管的内部,连接管34与其之间具有间隙,且间隙处通过四个连接肋相连4,相邻的两连接肋4之间填充有橡胶体(未视出),形成支撑橡胶块结构。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