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恒温磁力搅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25166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恒温磁力搅拌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恒温磁力搅拌装置,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恒温磁力搅拌器。



背景技术:

恒温磁力搅拌器是一种针对低粘度液体同时进行加热和磁力搅拌处理的仪器设备,属于教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设备。传统的以常规金属发热体覆盖耐温材料作为发热源的平板式和电热套式恒温磁力搅拌器,如电热套、封闭电炉、加热平板等,只对特定形状的容器才能起较好的加热效果,使用不太方便,且存在加热不均匀,热效率低下的特点。以金属红外发热片作为发热源的恒温磁力搅拌器,虽然不挑容器,但热效率较低,且为了减少工作时高温炉盘对机身内部元器件的影响,高温炉盘只能高高凸出在机体壳体表面,这种结构不仅容易伤人,不安全,易进水,不太美观,而且磁铁距离搅拌子较远,容易在工作时出现搅拌子“跳子”现象。因此,如何克服上述缺点,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一体式外观,使用安全,不挑容器,具有高热效率,节能健康等特点的新型恒温磁力搅拌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恒温磁力搅拌器,包括外壳、微晶面板、加热装置、磁力搅拌装置、散热风扇、控制显示面板、主控制电路板、电源板、测温探头,所述的微晶面板设于外壳顶部,所述的加热装置和磁力搅拌装置依次设于外壳中部,所述的散热风扇设于外壳后侧,所述的控制显示面板设于外壳前侧,所述的主控制电路板和电源板设于外壳内部左右两侧,所述的测温探头外置于外壳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的加热装置包括盘壳、隔热盘、发热管和固定支架,所述的隔热盘设于盘壳内部,所述的隔热盘表面内凹形成凹槽,所述的发热管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的发热管包括发热丝和玻璃管,所述的发热丝封装于玻璃管内部,所述的固定支架包括脚片、定位柱和弹簧。所述的弹簧套在定位柱上,所述的脚片内侧固定在盘壳底部边缘,外侧设有与定位柱直径等同的安装孔,所述的脚片通过安装孔套在定位柱上并压在弹簧上端,所述的定位柱下部与外壳底板固定,上部通过螺丝与所述脚片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隔热盘表面设有三个固定夹片,所述的固定夹片夹持发热管在其内部,所述的盘壳和隔热盘一侧内部均设有两通孔,所述的发热管两端部向下弯折贯穿通孔至盘壳底部,所述的盘壳和隔热盘底部中心处均向上凸出,分别形成第一凸面和第二凸面。

进一步的,所述的磁力搅拌装置包括电机、电机支架、电机联轴器、磁铁和磁铁支架,所述的电机支架与外壳底板固定,所述的电机安装在电机支架上,所述的电机联轴器与磁铁支架连接,所述的磁铁设于磁铁支架上,所述的磁铁设于第一凸面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散热风扇设于外壳后侧内部,与电路板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显示面板左侧设有显示屏,右侧设有调节旋钮和功能切换旋钮,右侧上部还设有电源指示灯。

进一步的,所述的外壳为方形结构,其左右两侧设有把手,底部设有四个橡胶脚垫,右侧底部还设有加热开关和搅拌开关,后侧还设有电源插座和测温探头接口,左侧还设有测温探头固定座。

进一步的,所述的微晶面板表面用于摆放容器。

进一步的,所述的外壳两侧面和底面设有分别设有若干散热条。

进一步的,所述的主控制电路板和电源板底面四个角底部设有支撑柱。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恒温磁力搅拌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将加热装置和搅拌装置紧凑集成并内置于壳体内部,实现了一体式外观设计,搅拌子不易“跳子”,使用更安全,外形美观,体积小,结构简单;

2、采用远红外辐射方式加热,热效率更高,不挑容器,无明火,更安全;

3、微晶面板与外壳密封黏贴,前面板覆盖防油PVC贴膜,具备较好的防水性能;

4、外壳两侧设置的把手方便移动仪器,避免人体接触高温微晶面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搅拌器整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热装置的整体装配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加热装置和磁力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外壳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4所示的一种新型恒温磁力搅拌器包括外壳1、微晶面板2、加热装置3、磁力搅拌装置4、散热风扇5、控制显示面板6、主控制电路板7、电源板 8、测温探头,微晶面板2设于外壳1顶部,加热装置3和磁力搅拌装置4依次设于外壳1中部,散热风扇5设于外壳1后侧,控制显示面板6设于外壳1前侧,电路板7和电源板8设于外壳1内部左右两侧,测温探头外置于外壳1外部。

如图1、2、3所示,加热装置3包括盘壳31、隔热盘32、发热管33和固定支架34,隔热盘32设于盘壳31内部,隔热盘32表面内凹形成凹槽321,发热管33设于凹槽321内,发热管33包括发热丝331和玻璃管332,发热丝331 封装于玻璃管332内部,盘壳31底部边缘设有三个脚片310,固定支架34设于脚片310底部与外壳1底板固定,固定支架34包括脚片310、定位柱341和弹簧342,弹簧342套在定位柱341上,脚片310内侧固定在盘壳31底部边缘,外侧设有与定位柱341直径等同的安装孔,通过安装孔套在定位柱341上并压在弹簧342上端,定位柱341下部与外壳1底板固定,上部通过螺丝与脚片310 连接,使脚片310无法从安装孔内脱离;隔热盘32表面设有三个固定夹片322,固定夹片322夹持发热管33在其内部,盘壳31和隔热盘32一侧内部均设有两通孔310,发热管33两端部向下弯折贯穿通孔至盘壳31底部,盘壳31和隔热盘32底部中心处均向上凸出,分别形成第一凸面311和第二凸面312。

加热装置3位于外壳中心上部,紧贴微晶面板2底部,盘壳31采用铝合金材料制作,具有固定作用;隔热盘32采用硅酸铝陶瓷纤维材料制作,具有很好的绝热特性,耐酸、碱腐蚀性好,具有优良化学稳定性,能在温度达到800℃以上使用,起到很好的隔热效果;发热管33为远红外碳纤维发热管,发热丝331 采用长丝碳纤维材料,红外辐射转换率高,红外辐射转换率高达74%,电热能转换率高达98%以上,与普通产品比较,可节电30%以上,与一般金属红外发热体相比,红外线辐射效率高20%,高效节能,同时具有升温速度快,热滞后小,热辐射距离远,启动无冲击电流等优点;固定支架34内的弹簧342,不仅具有缓冲的效果,还有固定作用,保证加热装置3与其上的微晶面板2紧密贴合,减少热量逸散;本实用的加热方式采用远红外碳纤维辐射加热,无明火,更安全,远红外线穿透力强,加热均匀,能加热各种形状容器的溶液,对人体还有有益效果。

如图1和3所示,磁力搅拌装置4包括电机41、电机支架42、电机联轴器 43、磁铁44和磁铁支架45,电机支架42与外壳1底板固定,电机41安装在电机支架42上,电机联轴器43与磁铁支架45连接,磁铁44设于磁铁支架45上,磁铁44设于第一凸面311内。

本实用的磁铁44采用钐钴高温磁铁,具有高磁能积、极低的温度系数,最高工作温度可达350℃,具有温度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因磁铁高温失磁而发生搅拌子跳子或无法转动的现象,将设置在第一凸面 311内,使得磁铁24表面到微晶面板2的距离为15mm-18mm,磁铁对搅拌子磁场约束力较强,有效减少搅拌子跳子现象的发生。

散热风扇5设于外壳1后侧内部,与电路板7电连接,散热风扇5采用向外抽风的方式,有效减少壳内的热量积存。

控制显示面板6左侧设有显示屏61,右侧设有调节旋钮62和功能切换旋钮 63功能切换包括温度、转速和热功率的切换右侧上部还设有电源指示灯64。

外壳1为方形结构,其左右两侧设有把手11,便于移动仪器和避免接触高温微晶面板2,防止烫伤实验人员,底部设有四个橡胶脚垫12,高度22mm,便于在仪器底部插入铁架台底座以配合使用,右侧底部还设有加热开关13和搅拌开关14,后侧还设有电源插座15和测温探头接口16,左侧还设有测温探头固定座17,测温探头固定座17主要便于实验人员在实验结束后将其放置在外壳上,方便下次使用,使实验台面更整洁。

微晶面板2上表面用于摆放容器,使用时,容器内部装有磁力搅拌子,电机41带动磁铁44,磁铁44在磁力耦合作用下带动搅拌子在容器内转动达到搅拌的效果;外壳1两侧面和底面设有分别设有若干散热条18,散热条18便于外壳内部元器件散热,还可以起到排水的作用,主控制电路板7和电源板8底面四个角底部设有支撑柱70,也是为了防水,其高度为5-8mm。

本实用新型在具有使用时,接通电源,打开外壳1右侧的加热开关13或搅拌开关14或同时打开加热开关13和搅拌开关14,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再旋转功能切换旋钮63,设置相应的加热温度,转速和热功率,通过旋转调节旋钮62 设定,调节加热温度和热功率的大小,转速的快慢;当加热完成,关闭加热开关13后,散热风扇5会继续运行6分钟,避免余热损害外壳1内部元器件。

本装置因磁力搅拌装置和加热装置紧凑集成而实现了一体化设计,利用电机带动其上部的磁铁转动,使容器内的搅拌子一起转动,实现搅拌的功能,利用远红外碳纤维辐射发热的方式加热,不仅无明火,热效率高,节能健康,更可加热任何材质和形状的容器,在实验室中应用更广泛。

综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