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废水循环处理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49178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废水净化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业废水循环处理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排放的污水也越来越多。由于工业废水中存在较多的颗粒杂质,如果直接排放不仅无法直接利用,还会污染环境,对环境的破坏力较大。虽然目前市面上出现了一些废水净化的设备,但是其无法有效的清除废水中的颗粒杂质,并且颗粒杂质还会对净化设备造成损坏,或者造成净化设备堵塞,影响净化的顺利进行。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工业废水循环处理回收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工业废水循环处理回收系统,所述工业废水循环处理回收系统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电缸装置、位于所述电缸装置右侧的支撑装置、位于所述支撑装置上方的框体装置、位于所述框体装置上方的进料装置、位于所述支撑装置右侧的回收装置、位于所述回收装置上方的过滤装置及位于所述过滤装置右侧的管道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其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块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块下方的第一滚轮,所述电缸装置包括电缸、位于所述电缸左侧的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电缸上方的推动杆、位于所述推动杆上方的第一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上方的第一固定杆及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杆上方的第二固定杆,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左侧的第三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三固定杆下方的第一竖杆、位于所述第三固定杆上方的第一弹簧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右侧的第二弹簧,所述框体装置包括框体、收容于所述框体内的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右侧的第二过滤网、位于所述框体下方的第二固定块、位于所述框体右侧的第一管道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上的第一阀门,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进料框、收容于所述进料框内的第三过滤网、位于所述进料框下方的第二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上的第二阀门及位于所述进料框左侧的第一弯曲杆,所述回收装置包括回收箱、位于所述回收箱左侧的限定块、位于所述回收箱右侧的排出管、设置于所述排出管上的第三阀门、收容于所述回收箱内的第四固定杆,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第四过滤网及位于所述壳体下方的第五固定杆,所述管道装置包括第三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三管道上的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第三固定架、水泵、设置于所述水泵上的第六固定杆。

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上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支撑块枢轴连接。

所述第一支架呈凹字形,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电缸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推动杆的下端与所述电缸连接,所述推动杆的上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固定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块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与所述推动杆枢轴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三固定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固定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杆的左端与所述电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三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三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所述框体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框体上设有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一通孔及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右端与所述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上端与所述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及第二弹簧的上端与所述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右侧,所述第二过滤网呈长方体,所述第二过滤网的右表面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上表面与所述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杆枢轴连接,所述第一管道的左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进料框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进料框上设有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进料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且与所述进料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杆呈弯曲状,所述第一弯曲杆的上端与所述进料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杆的下端与所述框体的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回收箱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回收箱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回收箱上设有位于其右表面的第四通孔,所述限定块呈长方体,所述限定块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限定块的右表面顶靠在所述回收箱的左表面上,所述排出管的左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且与所述回收箱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四固定杆的右端与所述回收箱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壳体呈空心的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壳体位于所述回收箱的上方,所述第四过滤网呈长方体,所述第四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固定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五固定杆的上端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回收箱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管道的下端收容于所述回收箱内,所述第三管道的上端位于所述进料框的上方,所述第一固定架呈L形,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下端与所述进料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管道贯穿所述第一固定架的左右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呈L形,所述第二固定架的下端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管道贯穿所述第二固定架的上下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固定杆的右端与所述水泵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固定杆的左端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架呈L形,所述第三固定架的下端与所述回收箱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三管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管道贯穿所述第四固定杆的上下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工业废水循环处理回收系统能够对废水进行沉淀,将其中的杂质沉淀在底部,然后对沉淀后的废水进行充分的过滤,进而可以有效的清除工业废水中的颗粒杂质,并且可以对废水进行多次循环过滤处理,进而可以有效的清除掉废水中的颗粒杂质,以便对其进行回收利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工业废水循环处理回收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工业废水循环处理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工业废水循环处理回收系统包括底板1、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电缸装置2、位于所述电缸装置2右侧的支撑装置3、位于所述支撑装置3上方的框体装置4、位于所述框体装置4上方的进料装置5、位于所述支撑装置3右侧的回收装置6、位于所述回收装置6上方的过滤装置7及位于所述过滤装置7右侧的管道装置8。

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底板1上设有位于其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块11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块11下方的第一滚轮12。所述第一支撑块11的上表面与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块 11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凹槽111。所述第一滚轮12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111内且与所述第一支撑块11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滚轮12可以在所述第一凹槽111 内旋转。

如图1所示,所述电缸装置2包括电缸21、位于所述电缸21左侧的第一支架22、位于所述电缸21上方的推动杆23、位于所述推动杆23上方的第一固定块24、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24上方的第一固定杆25及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杆25 上方的第二固定杆26。所述电缸21与电源连接,使其可以正常运行,所述电缸 21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电缸21上设有开关,方便对其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一支架22呈凹字形,所述第一支架22的一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22的另一端与所述电缸2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23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推动杆23的下端与所述电缸21连接,使得所述电缸21可以带动所述推动杆23上下移动,所述推动杆23的上端设有第二凹槽231。所述第一固定块24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块24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231内且与所述推动杆23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一固定块24可以在所述第二凹槽231内旋转,所述第一固定块24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固定杆2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25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固定杆26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25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装置3包括第一支撑杆3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31 左侧的第三固定杆32、位于所述第三固定杆32下方的第一竖杆33、位于所述第三固定杆32上方的第一弹簧34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31右侧的第二弹簧35。所述第一支撑杆31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31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31的上端设有第三凹槽311,所述第三凹槽311 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三固定杆32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固定杆32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3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杆32的左端与所述电缸21 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33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杆33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33的上端与所述第三固定杆3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34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34的下端与所述第三固定杆3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35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弹簧35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框体装置4包括框体41、收容于所述框体41内的第一过滤网42、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42右侧的第二过滤网43、位于所述框体41下方的第二固定块44、位于所述框体41右侧的第一管道45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 45上的第一阀门46。所述框体4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框体41上设有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一通孔411及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二通孔412,所述第一通孔411及第二通孔412呈圆形且与所述框体4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固定杆25的右端与所述框体4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26的上端与所述框体4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34及第二弹簧35的上端与所述框体4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42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42与所述框体4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42位于所述第二通孔412的右侧。所述第二过滤网 43呈长方体,所述第二过滤网43的右表面与所述框体4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43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过滤网42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44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固定块44的上表面与所述框体4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44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311内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杆31枢轴连接,使得所述框体41可以围绕所述第一支撑杆31旋转。所述第一管道 45的左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411且与所述框体4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管道45的内部与所述框体4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阀门46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道45内水的流量。

如图1所示,所述进料装置5包括进料框51、收容于所述进料框51内的第三过滤网52、位于所述进料框51下方的第二管道53、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53 上的第二阀门54及位于所述进料框51左侧的第一弯曲杆55。所述进料框51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进料框51的上端设有开口,所述进料框51的横截面呈凹字形,所述进料框51上设有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三通孔511,所述第三通孔511 呈圆形且与所述进料框5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三过滤网52的侧面与所述进料框5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道53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511且与所述进料框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管道53的内部与所述进料框 5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管道53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412且与所述框体 4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管道53的内部与所述框体4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阀门54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管道53内水的流量。所述第一弯曲杆55呈弯曲状,所述第一弯曲杆55的上端与所述进料框5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杆55的下端与所述框体41的侧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回收装置6包括回收箱61、位于所述回收箱61左侧的限定块62、位于所述回收箱61右侧的排出管63、设置于所述排出管63上的第三阀门64、收容于所述回收箱61内的第四固定杆65。所述回收箱6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回收箱61的横截面呈凹字形,所述回收箱61放置在所述底板1上,所述回收箱61上设有位于其右表面的第四通孔611,所述第四通孔611呈圆形且与所述回收箱61的内部相通。所述限定块62呈长方体,所述限定块62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限定块62的右表面顶靠在所述回收箱61的左表面上。所述排出管63的左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611且与所述回收箱6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排出管63的内部与所述回收箱6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三阀门64用于控制所述排出管63内水的流量。所述第四固定杆65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四固定杆65的右端与所述回收箱6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过滤装置7包括壳体71、收容于所述壳体71内的第四过滤网72及位于所述壳体71下方的第五固定杆73。所述壳体71呈空心的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壳体71位于所述回收箱61的上方,所述壳体71的上下表面相通。所述第四过滤网72呈长方体,所述第四过滤网72的侧面与所述壳体71 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固定杆73呈倾斜状,所述第五固定杆73的上端与所述壳体71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固定杆73的下端与所述回收箱61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管道装置8包括第三管道81、设置于所述第三管道81上的第一固定架82、第二固定架83、第三固定架86、水泵84、设置于所述水泵 84上的第六固定杆85。所述第三管道81的下端收容于所述回收箱61内,所述第三管道81的上端位于所述进料框51的上方。所述第一固定架82呈L形,所述第一固定架82的下端与所述进料框5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管道81贯穿所述第一固定架82的左右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83呈L形,所述第二固定架83的下端与所述壳体7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管道81贯穿所述第二固定架83的上下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水泵84与电源连接,使其可以正常运行,所述水泵84上设有开关,方便其打开或者关闭,所述水泵84可以将所述回收箱61内的水抽入到所述第三管道81内,然后喷入到所述进料框51内。所述第六固定杆85的右端与所述水泵84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固定杆85的左端与所述壳体7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架86呈L形,所述第三固定架86的下端与所述回收箱6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架86的上端与所述第三管道8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管道81贯穿所述第四固定杆65的上下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本实用新型工业废水循环处理回收系统使用时,首先将工业废水倒入到所述进料框51内,然后经过第三过滤网52的过滤后进入到所述第二管道53内,此时打开第二阀门54,使得所述第二管道53内的废水进入到所述框体41内,然后再所述框体41内进行沉淀,使得废水中的颗粒杂质沉淀在所述框体41内的底部。待沉淀一段时间后,打开电缸21,使得所述推动杆 23向上移动,进而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杆25及第二固定杆26使得所述框体41围绕所述第一支撑杆31的上端顺时针旋转,使得所述第一弹簧34别拉伸,所述第二弹簧35被压缩,然后所述框体41内的废水经过所述第一过滤网42及第二过滤网43的双重过滤后进入到所述第一管道45内,此时打开第一阀门46,使得经过过滤后的废水从所述第一管道45喷出,且喷入到所述壳体71内,然后经过所述第四过滤网72的过滤后进入到所述回收箱61内。待全部的废水经过过滤进入到所述回收箱61内,所述电缸21使得所述推动杆23向下移动,所述框体41恢复至初始位置,然后此时打开水泵84,使得所述回收箱61内的水进入到所述第三管道81内,然后从所述第三管道81的上端喷出且进入到所述进料框51内,然后再次经过第三过滤网52的过滤,且穿过第二管道53进入到所述框体41内,然后再次进行沉淀,沉淀完毕后打开电缸21,使得所述推动杆 23向上推动第一固定杆25,使得所述框体41内的废水经过第一管道45喷入到所述壳体71内,然后再次经过第四过滤网72的过滤后进入到所述回收箱61内,然后再次进入到所述第三管道81内,如此一直循环下去,进而可以对废水不断的过滤,进而可以有效的清除掉废水中的颗粒杂质,清除效果显著。待将废水中的杂质清除干净后,打开第三阀门64,使得所述回收箱61内的水从所述排出管63排出。至此,本实用新型工业废水循环处理回收系统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