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5060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过滤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饮用水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净水器运用越来越广泛,为了增加净水器的使用寿命,通常需要在净水器前端连通有初级过滤器,现有的初级过滤器壳体内设置平面过滤网,易堵塞、压力损耗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过滤器,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过滤网,所述壳体为PP材质,所述壳体包括进水壳、出水壳,所述进水壳包括管状进水端、管状连接端,所述进水端直径小于所述连接端直径,所述进水端与所述连接端之间连接有第一弧形过渡面,所述出水壳包括管状出水端、管状卡接端,所述出水端直径小于所述卡接端直径,所述卡接端与所述连接端超声波焊接,所述卡接端与所述出水端之间连接有第二弧形过渡面,所述卡接端端面内侧设有向前延伸的卡接环,所述卡接环外壁与所述连接端内壁贴合,所述卡接环端部设有沿所述卡接端部边缘延伸的内凸棱,所述连接端端部设有沿所述连接端边缘延伸的外凸棱,所述外凸棱顶尖与所述卡接端端面压合,所述过滤网边缘夹在卡接环端部与所述连接端根部的第一弧形过渡面内壁之间,所述过滤网中部向出水端凸起。

上述设计中通过卡接环将过滤网边缘压在第一弧形过渡面内壁,焊接时不易变形,焊接牢固,内凸棱在焊接时能够融入过滤网,过滤网能够承受较高压力且不易脱落,外凸棱焊接时更牢固,密封效果好,过滤网中部向出水端凸起能够增加过滤面积,压损少,使用寿命长。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网为不锈钢材质,强度高,卫生。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网纵截面为正太分布曲线状,压损少,不易扰流,防止滤渣脱落。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接环宽度小于三个连接端壁厚,焊接时密封效果好。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网高度与卡接端宽度相同,减缓过滤网尖部水流速度,防止滤渣脱落。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接环外表面为圆锥面,连接更加紧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卡接环将过滤网边缘压在第一弧形过渡面内壁,焊接时不易变形,焊接牢固,内凸棱在焊接时能够融入过滤网,过滤网能够承受较高压力且不易脱落,外凸棱焊接时更牢固,密封效果好,过滤网中部向出水端凸起能够增加过滤面积,压损少,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在图中1.壳体,2.第一弧形过渡面,3.连接端,4.卡接端,5.第二弧形过渡面,6.出水端,7.外凸棱,8.内凸棱,9.卡接环,10.过滤网,11.进水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一种水过滤器,包括壳体1、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的过滤网10,所述壳体1为PP材质,所述壳体1包括进水壳、出水壳,所述进水壳包括管状进水端11、管状连接端3,所述进水端11直径小于所述连接端3直径,所述进水端11与所述连接端3之间连接有第一弧形过渡面2,所述出水壳包括管状出水端6、管状卡接端4,所述出水端6直径小于所述卡接端4直径,所述卡接端4与所述连接端3超声波焊接,所述卡接端4与所述出水端6之间连接有第二弧形过渡面5,所述卡接端4端面内侧设有向前延伸的卡接环9,所述卡接环9外壁与所述连接端3内壁贴合,所述卡接环9端部设有沿所述卡接端4部边缘延伸的内凸棱8,所述连接端3端部设有沿所述连接端3边缘延伸的外凸棱7,所述外凸棱7顶尖与所述卡接端4端面压合,所述过滤网10边缘夹在卡接环9端部与所述连接端3根部的第一弧形过渡面2内壁之间,所述过滤网10中部向出水端6凸起。

上述设计中通过卡接环9将过滤网10边缘压在第一弧形过渡面2内壁,焊接时不易变形,焊接牢固,内凸棱8在焊接时能够融入过滤网10,过滤网10能够承受较高压力且不易脱落,外凸棱7焊接时更牢固,密封效果好,过滤网10中部向出水端6凸起能够增加过滤面积,压损少,使用寿命长。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网10为不锈钢材质,强度高,卫生。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网10纵截面为正太分布曲线状,压损少,不易扰流,防止滤渣脱落。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接环9宽度小于三个连接端3壁厚,焊接时密封效果好。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网10高度与卡接端4宽度相同,减缓过滤网10尖部水流速度,防止滤渣脱落。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接环9外表面为圆锥面,连接更加紧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