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有机肥料混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67161发布日期:2018-06-12 19:20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农作物有机肥料混合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肥料加工设备领域,涉及一种混合设备,尤其是涉及农作物有机肥料混合机。



背景技术:

农作物生长发育需要多种营养元素,平时我们生产上购买的化学肥料中多数只含一种元素或者两种元素,如尿素、氨水、碳铵等就是很单一的氮肥,氯化钾也是很单一的钾肥,只有少数的复合肥料含有多种营养元素。生产上常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混合以后施用,这样可以减少施肥次数,在混合肥料的过程中,要注意几点:一是混用后肥料的物理性状不能产生不良变化,比如从粒状变成了块状,二是肥料养份不应受到损失。三是有利于提高肥料效果。

混合肥料是由机械方法混合几种单一肥料、或一种单一肥料与二元或三元复合肥料混合而得。有时可在其中加入一些填充物,以改善肥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为防止硝酸铵和普通过磷酸钙所制成混合肥料产生的过度酸化,可加入一些石灰来中和土壤的过量酸度,以创造对作物生长更为有利的条件有些单一肥料之间不宜相互混合,如硫酸铵和草木灰混合,会引起氮的损失,除此之前,混合肥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证混合的充分性,保证混合后每部分肥料的组成与设定的比例一致,这样才能保证施肥的均匀性,因此起到混合作用的肥料混合机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混合质量好且搅拌效率高的农作物有机肥料混合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农作物有机肥料混合机,包括罐体组件和设置在所述罐体组件内部的上部搅拌组件和下部搅拌组件;

所述罐体组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下端面设有第一连接法兰、出料口和感应所述主体内部压力的压力阀安装口,所述出料口竖直向下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法兰与外部的下端搅拌组件连接,所述主体的上端面设有圆弧导轨,与所述圆弧导轨匹配设有转动盖,所述转动盖与所述圆弧导轨沿所述主体的圆周方向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盖的上端面设有第二连接法兰,所述第二连接法兰的轴线与所述主体的轴线同轴设置,所述转动盖的两侧设有定子凸起,所述定子凸起为开口向下的三角形;

所述上部搅拌组件包括同轴设置的内圈搅拌组件和外圈搅拌组件,所述内圈搅拌组件包括旋转杆、空心轴、减速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旋转杆的上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空心轴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减速机为三通减速机,出力轴端与所述空心轴的上端固定连接,另外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杆的上部设有结构与风扇叶片相同的第一搅拌桨,中部设有第二搅拌桨,下部设有第三搅拌桨;

进一步的,所述外圈搅拌组件包括设置在搅拌罐内且靠近内壁设置的框架,所述框架可沿自身的轴线转动,所述框架为下端开口的六边形结构,所述框架的下端设有向内凸起的连接架,所述连接架连接所述框架开口的两端,所述框架内侧的上端对称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拨动片,所述框架内侧的中部和下部设有第二拨动片,两侧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二拨动片均斜向下且成锐角设置,所述框架的正面和背面均设有多个垂直与所述框架的第三拨动片,正面的所述第三拨动片和背面的所述拨动片交叉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搅拌桨与所述第二搅拌桨的结构尺寸一致,所述第三搅拌桨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搅拌桨的尺寸,所述第三搅拌桨设在所述连接架的下端。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下端的一侧铰接有第四拨动片,另一侧的相对面铰接有第五拨动片,所述第四拨动片和所述第五拨动片均斜向下设置,所述第四拨动片和所述第五拨动片的前端均设有第二斜角,所述第三拨动片的前端设有第一斜角。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拨动片与所述框架铰接,所述框架一侧的第三拨动片下端设有第六拨动片,所述第六拨动片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拨动片的长度,且所述第六拨动片的下端低于所述框架侧边的下端面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包括两个连接套,所述两个连接套的其中一个设置居中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上端,另一端居中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下端,且二者均与驱动机构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套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接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连接,所述连接架连接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盖包括盖板、上层支柱以及设置在四角连接所述盖板和上层支柱的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法兰设在所述上层支柱的上端面,所述上层支柱的数量为两个且采用空心管结构,所述上层支柱的两端均设有加强板。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的侧面设有温度计安装口和湿度计安装口且二者的高度一致,所述主体的侧面设有限位感应器安装口,所述限位感应器安装口的位置高于所述湿度计安装口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下部搅拌组件包括电机固定座、连接轴、定子和转子,所述电机固定座的一端固锁在旋转电机上,另一端的上端面固锁所述定子,所述定子为圆筒形,所述定子上设有多个避位通孔,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旋转电机的出力轴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电机固定座与所述转子通过螺钉固锁连接,所述转子设在所述定子的内部且上端面的高度低于所述定子上端面的高度,所述转子包括旋转盘,所述旋转盘上设有多个竖直设置的旋转片。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固定座包括设置在四个角的立柱和设置在中部并连接四个支柱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中部设有供所述连接轴通过的过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同时设置内圈搅拌组件和外圈搅拌组件,保证内圈和外圈同时搅拌,提升搅拌的效率,而且可保证内圈和外圈肥料分充分混合,混合的更加均匀一致,混合质量高;2、设置六边形的框架,结构稳定,而且容易与搅拌罐的内部贴合设置,外圈肥料与内部的充分融合,设置的第一拨动片、第二拨动片和第三拨动片实现了上、中、下和内外的充分搅拌融合,保证了搅拌的效率和充分的融合,使得投入到搅拌罐内部的肥料搅拌融合后与设定的投放比例一致,保证了肥料配比的精确度,有利于针对不同的地块和绿化需求设定精度比例的混合肥料;3、第四拨动片和第五拨动片均斜向下设置,实现了框架下端面对肥料分充分搅拌,进一步提升了搅拌的效率;4、设置的第一斜角和第二斜角,形成一定的锋利角度,可有效的对搅拌罐内壁上的残留肥料进行刮刷,避免肥料粘贴在内壁上无法完成充分的融合和搅拌,避免了搅拌死角,保证肥料按照准确的比例进行融合搅拌;5、设置的转子可在旋转电机的驱动下实现高速旋转,并通过定子上的避位通孔进行及时的排出,然后通过出料口排出混合装置,对排出前的混合肥料进行再次的充分搅拌和融合,保证了融合的质量,进一步提升了搅拌的效率;6、避位通孔均布设置,美观,而且容易加工,降低加工成本,长条孔结构容易设置更大的通过面积,有利于内部肥料的排出;7、变频器可方便控制旋转电机的转速,针对不同肥料的粘滞性,设置不同的转速,适用性更强; 8、罐体组件上的定位凸起采用钢铁材质,在需要转动盖定位的时候,将定位凸起向下按压与圆弧导轨接触,增大接触面积即可实现定子,需要转动的时候再将定位凸起向上脱离圆弧导轨即可,结构简单,定位可靠,可实现手动旋转搅拌,也可定位配合机械搅拌,多种方式搅拌,根据不同情况选择设定,适用性好;压力阀可及时感应主体内部的压力,混合肥料的多少不同,原料不同压力也会有差异,可根据压力参数值的设定控制出料口的开闭,完成混合后肥料的及时排出,控制更加自动化,更加快捷方便;9、保温层,避免高温下混合的时候,外界的高温对内部肥料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肥料的性能;10、排气阀可随时监测,在混合过程中,各种肥料之间有可能产生一定的热量和反应,产生一定的气体,避免快速升温对肥料产生影响,排气阀可将产生的多余气体及时的排出,避免产生过多的影响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农作物有机肥料混合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圈搅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外圈搅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外圈搅拌组件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外圈搅拌组件的正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上部搅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下部搅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下部搅拌组件的正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下部搅拌组件的A-A剖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罐体组件仰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罐体组件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罐体组件的正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外圈搅拌组件;1-框架;11-连接套;111-定位通孔;12-第一连杆;13-连接架; 14-衬套;15-第二连杆;2-第一拨动片;3-第二拨动片;4-第三拨动片;41-第一斜角; 5-第四拨动片;51-第二斜角;6-第六拨动片;7-第五拨动片;30-内圈搅拌组件;31-旋转杆;32-联轴器;33-空心轴;34-减速机;35-第一电机;36-第二电机;37-第一搅拌桨;38-第二搅拌桨;39-第三搅拌桨;20-下部搅拌组件;21-旋转电机;22-电机固定座; 221-立柱;222-连接板;23-连接轴;24-定子;241-避位通孔;25-转子;251-旋转盘; 252-旋转片;26-螺钉;27-变频器;51-主体;511-温度计安装口;512-湿度计安装口; 513-限位感应器安装口;515-圆弧导轨;52-第一连接法兰;53-压力阀安装口;54-出料口;55-排气阀;56-支撑柱;561-底垫;57-第二连接法兰;58-转动盖;581-盖板;582- 上侧支柱;583-连接柱;584-加强板;585-定位凸起;50-罐体组件;40-上部搅拌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农作物有机肥料混合机,包括罐体组件50和设置在罐体组件20内部的上部搅拌组件40和下部搅拌组件20。

如图2~图6所示,上部搅拌组件40包括同轴设置的内圈搅拌组件30和外圈搅拌组件10,内圈搅拌组件30包括旋转杆31、空心轴33、减速机34、第一电机35和第二电机36,旋转杆31的上端通过联轴器32与空心轴33的下端固定连接,减速机34为三通减速机34,出力轴端与空心轴33的上端固定连接,另外两端分别与第一电机35和第二电机36固定连接,旋转杆31的上部设有结构与风扇叶片相同的第一搅拌桨37,中部设有第二搅拌桨38,下部设有第三搅拌桨39,第一搅拌桨37与第二搅拌桨38的结构尺寸一致,第三搅拌桨39的尺寸小于第一搅拌桨37的尺寸,第三搅拌桨39设在连接架13 的下端。

包括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外圈搅拌组件10包括设置在搅拌罐内且靠近内壁设置的框架1,框架1可沿自身的轴线转动,框架1为下端开口的六边形结构,框架1的下端设有向内凸起的连接架13,连接架13连接框架1开口的两端,框架1内侧的上端对称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拨动片2,框架1内侧的中部和下部设有第二拨动片3,两侧相对设置的第二拨动片3均斜向下且成锐角设置,框架1的正面和背面均设有多个垂直与框架1 的第三拨动片4,正面的第三拨动片4和背面的拨动片交叉设置,设置六边形的框架1,结构稳定,而且容易与搅拌罐的内部贴合设置,外圈肥料与内部的充分融合,设置的第一拨动片2、第二拨动片3和第三拨动片4实现了上、中、下和内外的充分搅拌融合,保证了搅拌的效率和充分的融合,使得投入到搅拌罐内部的肥料搅拌融合后与设定的投放比例一致,保证了肥料配比的精确度,有利于针对不同的地块和绿化需求设定精度比例的混合肥料。

优选地,框架1下端的一侧铰接有第四拨动片5,另一侧的相对面铰接有第五拨动片 7,第四拨动片5和第五拨动片7均斜向下设置,实现了框架1下端面对肥料分充分搅拌,进一步提升了搅拌的效率。

优选地,第四拨动片5和第五拨动片7的前端均设有第二斜角51;更优选地,第三拨动片4的前端设有第一斜角41,设置的第一斜角41和第二斜角51,形成一定的锋利角度,可有效的对搅拌罐内壁上的残留肥料进行刮刷,避免肥料粘贴在内壁上无法完成充分的融合和搅拌,避免了搅拌死角,保证肥料按照准确的比例进行融合搅拌。

优选地,第三拨动片4与框架1铰接,框架1一侧的第三拨动片4下端设有第六拨动片6,第六拨动片6的长度大于第三拨动片4的长度,且第六拨动片6的下端低于框架 1侧边的下端面的高度,可对框架1下部的外圈空间进行搅拌,进一步避免了搅拌死角。

优选地,框架1包括两个连接套11,两个连接套11的其中一个设置居中设置在框架 1的上端,另一端居中设置在框架1的下端,且二者均与驱动机构转动连接,连接套11 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一连杆12、第二连杆15,第一连接的一端与连接套1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杆15连接,连接架13连接对称设置的第二连杆15远离第一连杆12的一端,采用此拼接的方式,安装和制造更加方便快捷。

优选地,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5均为空心结构,采用空心管结构,取材方便,而且强度高,同时降低了框架1的重量,可采用较小功率的驱动电机即可实现框架1的旋转,降低了功率的消耗,节约电能。

优选地,连接套11上设有定位通孔111,定位通孔111的轴线与连接套11的轴线垂直设置,定位通孔111的设置可实现内部安装止付螺丝等定位工具,保证连接套11与转动轴的精确固定,提升连接的稳定性;连接套11的内部设有衬套14,保证转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外圈搅拌组件10的旋转杆31带动框架1旋转,进而可以带动固定在框架1上的第一拨动片2、第二拨动片3、第三拨动片4、第四拨动片5、第五拨动片7和第六拨动片6的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可对框架1的内部和外部同时完成搅拌,搅拌效率高,而且外圈的第三拨动片4、第四拨动片5、第五拨动片7和第六拨动片6接近搅拌罐的内壁设置,可对外圈的肥料进行充分的刮擦和充分搅拌融合,进一步提升搅拌效率,避免了外圈的搅拌死角,大大提升了搅拌效率,在外圈搅拌的同时,内圈搅拌组件30也转动,第一搅拌桨37、第二搅拌桨38和第三搅拌桨39均可对内圈的肥料进行搅拌,内外结合保证了充分混合,混合质量高,搅拌效率高。

如图7~图9所示,下部搅拌组件20包括电机固定座22、连接轴23、定子24和转子25,电机固定座22的一端固锁在旋转电机21上,另一端的上端面固锁定子24,定子 24为圆筒形,定子24上设有多个避位通孔241,连接轴23的一端与旋转电机21的出力轴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电机固定座22与转子25通过螺钉26固锁连接,转子25设在定子24的内部且上端面的高度低于定子24上端面的高度,转子25包括旋转盘251,旋转盘251上设有多个竖直设置的旋转片252,设置的转子25可在旋转电机21的驱动下实现高速旋转,并通过定子24上的避位通孔241进行及时的排出,然后通过出料口排出混合装置,对排出前的混合肥料进行再次的充分搅拌和融合,保证了融合的质量,进一步提升了搅拌的效率。

优选地,定子24与电机固定座22同轴设置,定子24和转子25同轴设置,同轴设置受力均匀,运转过程中稳定性好。

优选地,避位通孔241为竖直设置的长条孔,多个避位通孔241在圆周方向均布设置,避位通孔241的长度是定子24高度的1/2以上,均布设置,美观,而且容易加工,降低加工成本,长条孔结构容易设置更大的通过面积,有利于内部肥料的排出。

优选地,多个旋转片252相对转子25的轴线轴周向均布设置,均布设置,受力均匀,转动的过程中,平衡性更佳,有利于结构的稳定。

优选地,旋转片252的高度与避位通孔241的高度相差在3mm以内,二者设置接近的高度,方便定子24内的混合肥料通过避位通孔241排出,提升混合效率。

优选地,旋转电机21连接设置的有变频器27,变频器27与外部的电气控制单元连接,变频器27可方便控制旋转电机21的转速,针对不同肥料的粘滞性,设置不同的转速,适用性更强。

优选地,电机固定座22包括设置在四个角的立柱221和设置在中部连接四个立柱221 的连接板222,连接板222的中部设有供连接轴23通过的过孔,此结构可采用焊接的结构完成,结构简单,节省材料,降低成本,而且设置的连接板222四角均与立柱221固结,强度牢靠,稳定性高。

在实际的肥料混合过程中,上部混合的肥料会进入到下部分准备出料,目前常用的结构不会在底部进行再次混合,因肥料密度的不一致,尤其是遇到颗粒肥料的时候,上端混合后的肥料进入下端后,会积累到装袋的数量后在进行及时排出和收集,直接进行打包,在底部聚积的过程中,肥料在震动下就会造成比例与预设比例不同,造成混合的不均匀性,此机构在肥料排出前会启动旋转电机21,然后带动转子25在定子24中转动,及时得对底部的肥料进行再次混合搅拌,保证了混合的质量,大大提升了肥料混合的均匀性。

如图10~图12所示,罐体组件50包括主体51,主体51的下端面设有第一连接法兰52、出料口54和感应主体51内部压力的压力阀安装口53,出料口54竖直向下设置,第一连接法兰52与外部的下端搅拌组件连接,主体51的上端面设有圆弧导轨515,与圆弧导轨515匹配设有转动盖58,转动盖58与圆弧导轨515沿主体51的圆周方向转动连接,转动盖58的上端面设有第二连接法兰57,第二连接法兰57的轴线与主体51的轴线同轴设置,转动盖58的两侧设有定位凸起585,定位凸起585为开口向下的三角形,定位凸起585采用钢铁材质,在需要转动盖58定位的时候,将定位凸起585向下按压与圆弧导轨515接触,增大接触面积即可实现定位,需要转动的时候再将定位凸起585向上脱离圆弧导轨515即可,结构简单,定位可靠,可实现手动旋转搅拌,也可定位配合机械搅拌,多种方式搅拌,根据不同情况选择设定,适用性好;压力阀可及时感应主体51 内部的压力,混合肥料的多少不同,原料不同压力也会有差异,可根据压力参数值的设定控制出料口54的开闭,完成混合后肥料的及时排出,控制更加自动化,更加快捷方便。

优选地,主体51的内侧设有保温层,避免高温下混合的时候,外界的高温对内部肥料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肥料的性能。

优选地,转动盖58包括盖板581、上层支柱582以及设置在四角连接盖板581和上层支柱582的连接柱583,第二连接法兰57设在上层支柱582的上端面,上层支柱582 的数量为两个且采用空心管结构,上层支柱582的两端均设有加强板584,将整个架构拆解成板和柱,下料简单,而且制作方便,成本低。

优选地,主体51下端面的四角设有支撑柱56,支撑柱56的下端面均设有底垫561,底垫561的面积大于支撑柱56的截面积,支撑柱56的高度可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进行选择设定,适用性强,底垫561的设置可增加与底面的接触面积,提升主体51固定的稳定性。

优选地,主体51的下端面还设有排气阀55,在混合过程中,各种肥料之间有可能产生一定的热量和反应,产生一定的气体,避免快速升温对肥料产生影响,排气阀55可将产生的多余气体及时的排出,避免产生过多的影响。

优选地,主体51的侧面设有温度计安装口511和湿度计安装口512且二者的高度一致,可随时监测主体51内部的湿度和温度,根据这两个参数的差异和反应,确认内部肥料混合的状态,从而及时采取对应的措施。

优选地,主体51的侧面设有限位感应器安装口513,限位感应器安装口513的位置高于湿度计安装口512的位置,可监测主体51内部肥料的高度,一旦到达这个高度,将停止肥料的投料动作,避免加入过多的肥料,搅拌的过程中溢出,造成对环境的污染等。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第一连接法兰52连接外部的下部搅拌组件20,第二连接法兰57连接外部的上部搅拌组件40,下部搅拌组件20和上部搅拌组件40均设置在主体 51的内部,在混合肥料的过程中可对主体51内部的肥料进行充分的混合和搅拌,压力阀安装口53上安装好压力阀,温度阀安装口和湿度阀安装口以及限位感应器安装口513安装好对应的设施,并对主体51的内部进行及时的监测,根据反应的参数差异及时进行调整,在混合完成后,各个参数合格的前提下,及时将主体51内混合好的肥料进行排出,整个装置稳定可靠,而且方便监测。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