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滤油机粗过滤装置排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0882发布日期:2018-06-30 01:42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真空滤油机粗过滤装置排杂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滤油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真空滤油机粗过滤装置排杂机构。



背景技术:

真空滤油机是根据水和油的沸点不同原理而设计的,它由真空加热罐精滤器、冷凝器、初滤器、水箱、真空泵、排油泵以及电气柜组成的。真空泵将真空罐内的空气抽出形成真空,外界油液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经过有入口管道进入初滤器,清除较大的颗粒,然后进入加热罐内,经过加热到40~75℃的油通过自动油漂阀,此阀是自动控制进入真空罐内的油量进出平衡。经过加热后的油液通过喷翼飞快旋转将油分离成半雾状,油中的水份急速蒸发成水蒸气并连续被真空泵吸入冷凝器内。进入冷凝器的水蒸气经冷却后再返原成水放出,在真空加热罐内的油液,被排油泵排入精滤器通过滤油纸或滤芯将微粒杂质过滤出来,从而完成真空滤油机排杂机构迅速除去油中杂质、水份、气体的全过程,使洁净的油从出油处排出机外。

申请人设计一种真空滤油机,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粗过滤器、真空罐、真空泵以及冷凝器,所述粗过滤器内设置有用于对油液进行过滤的粗过滤装置,所述粗过滤器下端连接有油液管道,所述油液管道远离所述粗过滤器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真空罐上端并且延伸至所述真空罐内部,所述油液管道位于真空罐内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向下喷雾的雾化器,所述真空罐以及所述油液管道外部均设置有用于对真空罐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所述粗过滤装置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外筒和过滤桶,所述外筒密封设置且外筒上设置有第一进油口,所述过滤桶设置在外筒内且过滤桶外侧壁与所述外筒内侧壁之间间隔设置,所述过滤桶侧壁上内外贯穿设置有允许油液分子穿过的过滤孔,所述过滤桶内部上方设置有能够沿所述过滤桶轴线方向上下运动的活塞,所述过滤桶上部侧壁上内外贯穿设置有第二进油口,所述活塞位于所述过滤桶的最上方时,所述第二进油口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位于所述活塞下方,所述第一进油口与所述第二进油口之间通过第一管道连通设置,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阀门。

但是粗过滤装置过滤的杂质储存在过滤桶内无法排出,在杂质储存到一定量时,必须停机检查,降低工作效率,影响工期,而且导致工人劳动强度高,造成油液浪费以及污染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更好的将过滤桶内的杂质排出,不影响工期,工人劳动强度低的真空滤油机粗过滤装置排杂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真空滤油机粗过滤装置排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在外筒内部下方的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外筒内壁上,所述伸缩机构的伸出端固定安装有竖向设置的推板,所述伸缩机构上方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过滤桶,所述安装板正对所述过滤桶的位置设置有启闭阀门,所述外筒正对所述推板的一侧设置有可以打开或者关闭的门。

这样,当过滤桶内杂质较多时,打开启闭阀门,杂质流入安装板下方,然后伸缩机构动作,使得推板将杂质推出,进行排杂,使得整个装置的自动化程度更高,效率更高,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避免油液的浪费,减少工期。

作为优化,所述伸缩机构为电动推杆。

这样,电动推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动作平稳。

作为优化,所述安装板上沿过滤桶边缘向靠近过滤桶轴线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所述安装板下端位于所述推板上方。

这样,安装板倾斜设置,可以更好的使得杂质向下流动,穿过阀门,可以更好的提高排杂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更好的将过滤桶内的杂质排出,不影响工期,工人劳动强度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真空滤油机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粗过滤装置排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粗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过滤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一种真空滤油机,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粗过滤器、真空罐5、真空7泵以及冷凝器8,所述粗过滤器内设置有用于对油液进行过滤的粗过滤装置,所述粗过滤器下端连接有油液管道12,所述油液管道12远离所述粗过滤器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真空罐5上端并且延伸至所述真空罐5内部,所述油液管道12位于真空罐5内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向下喷雾的雾化器13,所述真空罐5以及所述油液管道12外部均设置有加热装置。

这样,待过滤油液经过粗过滤器过滤杂质,然后进入真空罐,利用油与水的沸点不同,使得油中的水受热蒸发,真空罐在加热时,内部气压会升高,利用真空本调整真空罐内部气压,水汽经过真空泵到达冷凝器冷凝后变成液态水排出,在真空泵与油液管道外部设置有加热装置,可以更好的促进油液雾化,更好的使得油液中的水分离出来。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而且可以单独使用。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粗过滤装置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外筒1和过滤桶2,所述外筒1密封设置且外筒1上设置有第一进油口,所述外筒1下部与油液管道12连接设置,所述过滤桶2设置在外筒1内且过滤桶2外侧壁与所述外筒1内侧壁之间间隔设置,所述过滤桶2侧壁上内外贯穿设置有允许油液分子穿过的过滤孔3,所述过滤桶2内部上方设置有能够沿所述过滤桶2轴线方向上下运动的活塞32,所述过滤桶2上部侧壁上内外贯穿设置有第二进油口,所述活塞32位于所述过滤桶2的最上方时,所述第二进油口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位于所述活塞32下方,所述第一进油口与所述第二进油口之间通过第一管道11连通设置,所述第一管道11上设置有阀门。具体的,所述活塞32依靠竖向设置在外筒1内的液压缸31带动上下运动,液压缸31动作平稳,可以使得活塞32更好的对油液加压。

这样,油液经过第一进油口、第一管道以及第二进油口进入过滤桶内,然后利用活塞向下运动对油液进行加压,使得油液穿过过滤孔进入过滤桶与外筒之间的间隔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更好的对油液进行加压,更好的促进油液的排出,将杂质沉淀在过滤桶内。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滤桶2侧壁上设置的过滤孔3为锥形孔,所述锥形孔均布设置在所述过滤桶2侧壁上,所述锥形孔的小端正对所述过滤桶2的轴线设置,所述锥形孔的大端背离所述过滤桶2的轴线设置。

这样,过滤孔设置为锥形孔,可以使得油液穿过过滤孔的小端后,迅速向过滤桶与外筒之间的间隔内流动,可以更好的提高过滤效率。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锥形孔的大端端面均覆盖有反渗透膜。

这样,设置有反渗透膜,可以更好的避免过滤桶与外筒之间的油液返流回过滤桶内,可以更好的提高整个装置的可靠性以及稳定性。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滤桶2下端通过安装板21固定安装在外筒1内部,所述安装板21与所述外筒1内侧壁以及过滤桶2下端之间均密封连接,所述安装板21下方设置有杂质容纳空间,所述安装板正21对所述过滤桶2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启闭阀门,杂质容纳空间内设置有杂质排出机构。

这样,当过滤桶内杂质较多时,打开启闭阀门,使得杂质进入杂质容纳空间,然后经杂质排出机构排出外筒,可以更加方便的清理杂质。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杂质排出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伸缩机构4,所述伸缩机构4固定安装在所述外筒1内部,所述伸缩机构4的伸出端水平向外伸出,所述伸缩机构4的伸出端固定安装有竖向设置的推板41,所述外筒1正对所述推板41的一侧设置有可以打开或者关闭的门。

这样,在需要清理杂质时,伸缩机构动作,使得推板将杂质从门推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伸缩机构4为电动推杆。

这样,电动推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动作平稳。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板21上沿过滤桶2边缘向靠近过滤桶2轴线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所述安装板21下端位于所述推板41上方。

这样,安装板倾斜设置,可以更好的使得杂质向下流动,穿过阀门,可以更好的提高排杂效率。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水箱62以及回收水箱63,所述加热水箱62与回收水箱63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连通设置,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闸阀64,所述真空罐5外侧包裹有加热层6,所述加热层6与所述真空罐5外侧之间螺旋设置有热水管道61,所述热水管道61下端与所述加热水箱62连接,上端与所述回收水箱63连接设置。

这样,加热水箱内的水经过热水管道对真空罐进行加热,使得真空罐内温度升高,可以更好的促进油液中的水蒸发,更好的分离油液中的水,使得分离得到的油液的纯度更高。热水在对真空罐进行加热后,返回回收水箱,然后经过第二管道流入加热水箱,循环使用,可以避免水源的浪费,保护生态环境。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水箱62内设置有电热网,所述电热网外接电源。

这样,设置有电热网,可以更好的对加热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油液管道12外侧包括有回水层65,所述回水层65上端设置有进水口,下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热水管道61上端密封连接,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回收水箱63连接设置。

这样,可以更好的利用对真空罐加热的水的余温对油液管道进行加热,更好的利用热水的能量,使得油液更好的雾化,更好的利用能源,保护环境。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真空罐5内设置有用于检测真空罐内油液高度的液位检测装(附图中未画出)。

这样,可以更好的检测真空罐内油液的高度,避免油液液面过高,使得油液无话不彻底,避免油液液面过低,使得装置的工作效率降低。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