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匀高效的喷淋塔用喷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43342发布日期:2018-08-10 20:09阅读:6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淋塔配件,尤其涉及一种均匀高效的喷淋塔用喷头。



背景技术:

喷淋是常被用作空气除尘,管道清洗以及观赏等的功能结构设计,喷淋结构的设计对除尘清洗效果以及视觉效果都有很大的而影响。

目前,用于净化空气的喷淋装置大多采用水幕等方式,它一般在含尘空气的路径上安装复杂的净化喷淋水幕结构来实现的,虽然净化效果较好,但使用不方便,需要设置水泵形成循环水流,且结构体积也较大;而管路清洗则需要细长的喷水管进行冲洗,由于管路曲面复杂,一端出水的喷水管难以实现全方位的清洗,且能耗和用水量也较大。

为了实现更好的喷淋净化效果,目前的喷淋装置增加旋转喷淋等功能操作,其典型结构如中国专利ZL 2008101073150公开的旋转雾化喷淋塔,利用喷淋装置自身的旋转来增加水流的离心速度,进而提高喷淋的弥散性和均匀度,然而该装置不仅增加了控制结构,使其操作更加复杂,还提高了维护的难度,使用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均匀高效的喷淋塔用喷头,它具有结构可靠,出水喷淋均匀和拆装更换方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来实现的,一种均匀高效的喷淋塔用喷头,它包括喷头主体以及用于安装喷头主体的喷头安装座,其特征在于,喷头主体包括带有喷水孔的外壳以及同轴设置在外壳内的叶轮,叶轮与喷水孔的外壳内设有喇叭状结构的聚水腔。

所述喷头主体通过喷头连接套可拆卸地连接到喷头安装座上。

所述喷头安装座包括侧部的进水管连接头以及位于喷头安装座内的导流腔,进水管连接头和导流腔之间通过进水孔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进水管连接头和进水孔的轴线与喷水孔以及叶轮的轴线垂直,且导流腔为内凹的半球形结构。

优选的是:所述喷头连接套通过外螺纹结构连接在喷头安装座上,进水管连接头的外周上也设有与进水管连接的外螺纹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利用内置的叶轮使得水流产生旋转的离心力,使得喷出的水流能够均匀分散,喷出的水雾颗粒细密,促进了水流的雾化,保证了喷头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通过优化设计的喷头结构功能组件,有效降低了进入的水流冲击力,保证水流获得充分的离心加速,结构简单,拆装方便,雾化效果好,降低了净化中的水量消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所述均匀高效的喷淋塔用喷头包括喷头主体1以及用于安装喷头主体1的喷头安装座2,其结构特点是,喷头主体1包括带有喷水孔101的外壳102以及同轴设置在外壳102内的叶轮103,叶轮103与喷水孔101的外壳102内设有喇叭状结构的聚水腔104;本实用新型利用内置的叶轮103使得水流产生旋转的离心力,这样从喷水孔101喷出的水流能够均匀分散,喷出的水雾颗粒细密,促进了水流的雾化,保证了喷头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为了充分提高水流的离心速度,还在叶轮103与喷水孔101之间设置了聚水腔104,它一方面利于使从叶轮103排出的水流获得旋转充分加速,另一方面,促进水流汇聚,保证从喷水孔101喷出的水流具有较大的流速,提高喷头对水流的雾化效果。

为了提高拆装和维护,本实用新型还对喷头安装座2以及喷头安装座2与喷头主体1的连接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所述喷头主体1通过喷头连接套3可拆卸地连接到喷头安装座2上;所述喷头连接套3通过外螺纹结构301连接在喷头安装座2上,进水管连接头201的外周上也设有与进水管连接的外螺纹结构301;这样可通过喷头连接套3就可以将喷头主体1从喷头安装座2上拆装维护,进而更换合适的喷头主体1;同时通过进水管连接头201上的外螺纹结构301也可方便地拆装进水管,实现了对喷头功能组件的快速拆装更换和维护。

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提高喷头工作的可靠性,本实用新型还对喷头安装座2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喷头安装座2包括侧部的进水管连接头201以及位于喷头安装座2内的导流腔202,进水管连接头201和导流腔202之间通过进水孔203连通;为了提高水流的离心流速,所述进水管连接头201和进水孔203的轴线与喷水孔101以及叶轮103的轴线垂直,且导流腔202为内凹的半球形结构;来自进水孔203的水流与从喷水孔101排出的水流轴线发生90度偏转,使得水流在进入喷头主体1前流速降低,进而提高其与喷头主体1内叶轮103的旋转接触时间,显著提高了水流的离心流速,促使其喷淋更加分散均匀;而且喷头安装座2中的导流腔202对水流具有很好的导引和缓冲作用,降低水流轴线冲击力,提高喷头工作的可靠性。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在实际实施设计中,进水孔203的轴线穿过导流腔202的球心,这样水流在冲击后就会下落到导流腔202中内凹的半球形结构,而后才会随着水流的增加进入喷头主体1中,这种设计可利用积存在内凹的半球形结构中的水流缓冲新进入的水流,有效降低了水流冲击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